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5 01:1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盧珮玲
論文名稱:分配平等的兩種觀點:德沃金論資源與沈恩論能力
指導教授:張旺山張旺山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88
中文關鍵詞:分配平等資源平等能力平等德沃金沈恩自由的平等主義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
  • 點閱點閱:664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在當代政治哲學中,「分配平等」是一個關鍵且複雜的議題。其關鍵性在於,由於當代國家一般多採行民主政治體制,其公民業已普遍認知自己應該被對待為平等者,有權利爭取平等的社會地位與經濟處境。其複雜性則在於,分配平等所涉及的層面,含括了理論與實踐兩個層面。就理論而言,必須先確認什麼叫做平等;這是一個從道德平等出發的問題。就實踐而言,則必須探究平等的分配究竟是要分配什麼,而如何分配才能算作是達到了分配的平等。在現今的自由經濟市場機制之下,這更是個困難的問題。

本論文的主旨,在於探究資源平等觀與能力平等觀這兩種分配平等的主張。前者由德沃金所提出,後者則是沈恩的主張。這兩者之所以值得探究,是因為它們都試圖在個人自由的架構下,探究如何平等地使人們實踐其最高利益。這是一種從自由主義出發的平等主義,以平等的自由作為其理論的立基點。德沃金與沈恩分別以資源與能力作為測量平等的尺度,可是以這兩個概念作為測量指標,各有其優點與缺點。

本論文的目的即在於,闡明並對比這兩種理論。筆者希望能藉此顯示,人的最高利益在於具有自主性的人生、與基本生存條件的滿足,故對人的最高利益施以平等的關懷,必定要保障人獲得平等的自由以及基本生存所需。任何合理的分配平等理論,基本原則都在此。
第一章 導論
一、前言--「分配平等」作為當代政治哲學的核心焦點
二、為什麼當代政治要談平等--德沃金的回答
三、平等主義之脈絡
(1) 效益主義的平等觀
(2) 福利平等觀
(3) 羅爾斯的分配原則--一般正義觀與正義兩原則
(3.1)兩個正義原則--分配平等的兩個判準
(3.2)兩項批評
(3.3)小結
四、結語

第二章 德沃金的資源平等觀
一、前言
二、平等的理念與德沃金之詮釋
(1) 平等的理念--從道德平等到抽象的平等主義原則
(2) 對於資源概念的詮釋與資源的平等分配--拍賣會與保險機制
三、以平等為基礎的自由主義
(1) 德沃金的自由概念
(2) 選擇自由在資源平等觀中的空間
(2.1)理論層次
(2.2)實踐層次
四、結語

第三章 沈恩的能力平等觀
一、前言
二、什麼的平等
(1) 對的問題方向--從對不平等之分析去問「什麼的平等」
(2) 錯的回答
(2.1)效益與福利
(2.2)益品與資源
(3) 小結
三、能力平等
(1)運作、能力與自由--評價福利與達成福利之自由
(1.1)評價活動--實質成就與達成成就之自由
(1.2)評價對象--運作、能力與自由
(1.3)評價空間--能力的價值排序與清單
(2)能力清單之例證--納斯朋的十項核心能力
四、結語

第四章 資源對比於能力
一、前言
二、整理
(1) 相同的立基點
(2) 資源平等觀的基本兩原則
(3) 從考察不平等的「評價活動」出發--能力平等的優點
三、對比
(1) 資源概念的不足--人身資源僅包含基本生理運作
(2) 能力價值排序及清單的不固定--能力概念的本質含混性
(3) 個人自由的另一面向--責任
四、結語

第五章 結論

引用與參考書目
一、 引用書目
中文
錢永祥
2003 <道德平等與待遇平等:試探平等概念的二元結構>,《政治與社會哲學評論》第6期。
陳正亮,謝振環
2005 《經濟學》,臺北市,臺灣東華書局。
楊春學主編
2001 《當代西方經濟學新詞典》,長春市,吉林人民。

英文
Anderson, S. Elizabeth
1999 “What is the Point of Equality?”Ethics, Vol. 109, No. 2, 287-337.
Carter, Alan
2004 “The Quest for an Egalitarian Metric,” Critical 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ocial and Political Philosophy, Vol. 7, No. 1, pp. 94-113.
Cohen, G. A.
1989 “On the Currency of Egalitarian Justice,” Ethics, Vol. 99, No. 4, pp. 906-44.
1993 “Equality of What? On Welfare , Goods, and Capabilities,” in Martha Nussbaum and Amartya Sen (ed.) The Quality of lif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 9-29.
Dworkin, Ronald
1977 Taking Rights Seriousl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 “In Defense of Equality,” Social Philosophy and Policy, 1, pp. 24-40.
1985 A Matter of Principl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Law’s Empir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Sovereign Virtue: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Equality.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aus, Gerald F.
2000 Political concepts and political theories,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
Kymlicka, Will
2002 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 An Introduction.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ussbaum, Martha C.
2003 “Capabilities as Fundamental Entitlements: Sen and Social Justice,” Feminist Economics 9(2-3.) pp. 33-59.
Rawls, John
1999 A Theory of Justice.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2001 Justice as Fairness: A Restatement, in Erin Kelly (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Sen, Amartya Kumar.
1980 “Equality of What?” in S. M. McMurrin (ed.) Tanner Lectures on Human Values, pp. 197-217. Salt Lake City: University of Utah Press.
1982 Choice, welfare, and measurement.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92 Inequality Reexamined.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93 “Capability and Well-being,” in Martha Nussbaum and Amartya Sen (ed.) The Quality of life, Oxford: Clarendon Press, pp. 30-53.
1999 Development as Freedom,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Taylor, Charles
1985 “What’s Wrong with Negative Liberty?” Philosophy and the Human Sciences: Philosophical Papers, vol. ii,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二、 參考書目
中文
錢永祥
2001 <自由主義為甚麼關切平等:當代的一個看法>,收入《縱欲與虛無之上:現代情境�堛漪F治倫理》,台北:聯經。
謝世民
1999 <論德我肯的資源平等觀>,《人文社會科學集刊》,11卷1期。

英文
Gosepath, Stefan
2001 “Equality,” The 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 (Winter 2001 Edition,) on line. Edward N. Zalta (ed.), URL = <http://plato.stanford.edu/archives/win2001/entries/equality/>.

中譯本
(1)按原作者名字字母排序;
(2)參考中譯本僅為掌握理論脈絡,關於本論文中的所有引文,皆由筆者自行翻譯,文責自負。

羅納德沃金(Dworkin, Ronald)
1986《法律帝國》,李常青譯,北京巿:中國大百科,1995。
2000《至上的美德:平等的理論與實踐》,馮克利譯,南京市:江蘇人民,2003。
威爾金里卡(Kymlicka, Will)
2002 《當代政治哲學導論》,劉莘譯,臺北市:聯經,2003 [民92]。
約翰羅爾斯(Rawls, John)
1999 《正義論》,李少軍、杜麗燕、張虹譯,臺北縣新店市:桂冠,2003 [民92]。
2001 《作為公平的正義:正義新論》,姚大志譯,臺北縣新店市:左岸文化,2002[民91]。
阿馬迪亞沈恩(Sen, Amartya Kumar.)
1999 《經濟發展與自由》,劉楚俊譯,臺北市:先覺,2001 [民9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