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3 04: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蔡子瑜
論文名稱:威廉森論模糊性
指導教授:吳瑞媛吳瑞媛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清華大學
系所名稱:哲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哲學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53
中文關鍵詞:堆垛悖論模糊性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0
  • 點閱點閱:19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3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摘 要
  
當穀倉裡有100,000粒穀子的時候,我們可不可以說這些穀子成一堆?如果99,999粒穀子成一堆,那麼99,998粒穀子是不是也成一堆?如果99,998粒穀子成一堆,那麼99,997粒穀子是否也成一堆呢?……一粒穀子也成一堆嗎?一般來說,我們都會同意,只少一粒穀子,並不會使得原本成一堆的穀子變成不是一堆,但是,如果這種想法是對的,那就會從100,000粒穀子成一堆的前提,導出一粒穀子也成一堆的結論。如此看來,我們是否還要接受只少一粒穀子,並不會使得原本成一堆的穀子變成不是一堆的想法呢?「一堆」這個詞有明確的外延嗎?
語意理論者(超值理論、程度理論)認為,「一堆」這個詞並沒有明確的外延,我們不知道多少粒穀子才稱得上是「一堆」,是因為「一堆」這個詞的意義本來就沒有明確的界分。這種想法似乎很合乎我們一般的直覺,我們通常會認為成一堆與不成一堆之間,並沒有明確的界線。相對於語意理論,知識理論者認為,「一堆」這個詞具有明確的外延,我們不知道多少粒穀子成一堆,是因為自己的無知。模糊字詞具有明確外延的想法,雖然可以避免我們從100,000粒穀子成一堆的前提,導出一粒穀子也成一堆的結論,但是這種主張也面臨了許多質疑。亦即,如果「一堆」這個詞有明確外延,那麼到底要多少粒穀子聚集在一起才稱得上是「一堆」呢?真的有事實基礎可以決定出「一堆」這個詞的確切外延嗎?關於第一個問題,知識理論者威廉森提出了無知論證加以說明,他論證了我們不可能知道「一堆」這個詞的確切外延。然而,威廉森的論證存在著許多預設,這些預設是否都成立?關於第二個問題,威廉森的說法是,「一堆」這個詞的外延是被使用所決定。但是,使用是否真的可以決定出模糊字詞的確切外延?知識理論所面臨的這兩個問題,是本篇論文探討的重點。
在本篇論文裡,我將先陳述不同理論對模糊性的看法,它們分別是虛無主義、超值理論、程度理論以及知識理論,然後藉由姬芙(Rosanna Keefe)以及雷(Greg Ray)的觀點,對知識理論加以剖析,最後再評估理解模糊性的可行路徑。
目 次

第一章 什麼是模糊性 4
第一節 虛無主義 5
第二節 超值理論 6
第三節 程度理論 9
第二章 知識理論 13
第一節 威廉森的觀點 16
第二節 威廉森設想自己可能遭受的批評 20
第三章 姬芙(Rosanna Keefe)對威廉森的批評 23
第四章 雷(Greg Ray)對威廉森的批評 29
第一節 雷對威廉森論證的重建 31
第二節 雷所提出的批評 32
第三節 威廉森可能的回應 40
第五章 哪個模糊性理論是可被接受的? 47
參考書目 53
參考書目:
Edgington, D. (1992), ‘Vagueness by Degrees’. Reprinted in Vagueness: A reader, Keefe R. and Smith P., eds., Cambridge: MIT Press, p.p.294-316.
Fine, K. (1975), ‘Vagueness, Truth and Logic’, Synthese 30, p.p.265-300. Reprinted in Vagueness: A reader, Keefe R. and Smith P., Eds.,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p.119-150.
Keefe, R. (2000), Theories of Vaguenes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Ray, G. (2004), ‘Williamson’s Master Argument on Vagueness’, Synthese138: 175-206.
Sainsbury, R.M. (1995), ‘Vagueness: the Paradox of the Heap’, Paradoxes, Cambridge: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ainsbury, R.M. (1990), ‘Concepts Without Boundaries’, an Inaugural Lecture at King’s College London, 6 November 1990. Reprinted in Vagueness: A reader, Keefe R. and Smith P., eds. 1996, Cambridge, MA: MIT Press, p.p.251-264.
Sainsbury, R.M. (1986), ‘Degrees of Belief and Degrees of Truth’, Philosophical Papers, 15, p.p.97-106. Reprinted in Vagueness, Graff, D. and Williamson, T., eds., Dartmouth: Ashgate Press Ltd. 2000, p.p.197-206.
Soames, S. (1989), ‘Semantics and Semantic Competence’, Philosophical Perspectives 3, Oxford:Blackwell, p.p.575-596.
Williamson, T. (2000), ‘Margins and Iterations’, 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44-134.
Williamson, T. (2000), ‘Sensitivity’, Knowledge and its Limit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p.p.147-163.
Williamson, T. (1996), ‘What Makes It a Heap?’, Erkenntnis, 44, p.p.327-39. Reprinted in Vagueness, Graff D. and Williamson T., eds., Dartmouth: Ashgate Press Ltd. 2000, p.p.239-254.
Williamson, T. (1994), Vagueness, London: Routledge.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