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書目
丁乃通,《中國民間故事類型索引》(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6)。
小林保祥著;松澤員子編;謝荔中譯,《排灣傳說集》(台北市:南天書局,1998)。
小川尚義、淺井惠倫著;余萬居譯,《原語實錄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未出版)。
田哲益,《排灣族神話與傳說》(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3)。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編譯,《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一冊》(台北市:中央研院民族學研究所,2003)。
台灣總督府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編譯,《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第五卷〕排灣族•第四冊》(台北市:中央研院民族學研究所,2004)。
李福清(B. Riftin),《從神話到鬼話—臺灣原住民神話故事比較研究》(台中市:晨星出版社,1998)。
阿蘭•鄧迪斯編;陳建憲、彭海斌譯,《世界民俗學》(上海:上海文藝出版,1990)
阿蘭•鄧迪斯編;朝戈金、尹伊、金澤、蒙梓譯,《西方神話論文選》(上海市:上海文藝出版,1994)。
阿爾伯特•貝茨•洛德[美]著;尹虎彬譯,《故事的歌手》(北京市:中華書局,2004)。
林淳毅,《猴子與螃蟹—臺灣原住民山林傳說故事》(台中市:晨星出版社,2001)。
吳燕和,〈台東太麻里溪流域的東排灣人〉,《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7》(台北:中研院民族所,1993)。胡萬川,《民間文學的理論與實際》(新竹市:清華大學出版社,2004)。
胡台麗,〈排灣古樓五年祭的「文本」與詮釋〉,《人類學在台灣的發展:經驗研究篇》(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99)。
胡台麗,〈百步蛇與鷹:排灣族的文化認同與表徵〉,《1999臺灣原住民國際研討會》(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1999)。
胡台麗,〈排灣影像的美學〉,影像與民族誌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2001)。
胡台麗,〈笛的哀思:排灣族情感與美感初探〉,《情感、情緒與文化:臺灣社會的文化心理研究》(台北市:中研院民族所,2002)。
胡台麗,〈排灣族虛構傳說的真實〉,《屏東傳統藝術:屏東縣傳統藝術論文集》(宜蘭縣:國立傳統藝術中心,2004)。
高金豪,〈說故事的藝術:排灣族「言說傳統」的調查研究報告〉,「第四屆台灣原住民訪問研究者」成果發表會(台北市:中央研究院民族所,2001)。
高金豪,《起源敘事、婚禮政治與階序實踐:一個排灣族村落的例子》(新竹市:清華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柳田國南著;連湘譯;紫晨校,《傳說論》(北京:中國民間文藝出版社,1985)。
浦忠成,《臺灣原住民的口傳文學》(台北市:常民文化出版,1996)。
浦忠成,〈臺灣原住民民間文學發展之探討〉,《臺灣民間文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縣:磺溪文化學會,1997)。
浦忠成,《庫巴之火:台灣鄒族部落神話研究》(台中市:晨星出版,1997)。
陳千武,《台灣原住民母與傳說》(台北市:台原出版社,1991)。
許家真,《口傳文學的翻譯、改寫與應用:以布農族為觀察對象》(清華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6)張秀絹,《排灣語參考語法》(台北市:遠流出版,2000)。
喬建,《臺灣南島民族起源神話與傳說比較研究》(台北市: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1999)。
童春發,《台灣原住民史•排灣族史篇》(南投市:台灣省文獻委員會,2001)。
童春發〈解析排灣族神話故事「ti sa-puljaljuyaljuyan」的語言特徵與社會文化意義〉,《山海的文學世界:台灣原住民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未出版)。
二、外文書目
左藤文一,《原始文學的研究:作為詩的排灣族歌謠考察》(原始文學の研究:詩としてのバイワン族歌謠の考察)(東京:日本學術振興會,1956)。(日文)
Bengt Af Klintberg, ‘Legend Today’ in Nordic Folklore, ed. by Reimund Kvideland& Henning K. Schmsdorf, Indiana Univ., Bloomington, 1989.
Boria Sax , The Frog King-on Legends, Fables, Fairy-tales and Anecdotes of Animals, Pace Univ. N.Y., 1990.
Bengt Af Klintberg, ‘Do the Legend of Today and Yesterday belong to the Same Genre?’ in Folklore - 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ed. by A. Dundes, Poutledge, N. Y., 2005, Vol. III.
Edwards & T. Sienkewicg , Oral Cultures Past and Present, Cambridge,1991.
Has Egli, Mirimiringan: Mythen und Märchen der Paiwan, Zürich: Verlag Die Waage, 1989.(德文)
Linda Degh, Narratives in Society: A Performer-Centered Study of Narration, Academia Scientiarum Fennica, Helsinki, 1995.
Lauri Honko, ‘Folkloristic Theories of Genre’ in Folklore- Critical Concepts in Literary and Cultural Studies, ed. by Alan Dundes, Poutledge, N. Y. , 2005, Vol. III.
Max Lüthi, The European Folktale:Form and Nature, trans. by John D. Nikes, Bloomington :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1986.
Max Lüthi, The Fairytale as Art Form and Portrait of Man, Trans. by Jon Erickson, Indiana Univ. Bloomington. 1987.
Malinowski Bronislaw, The father in primitive psychology ,myth in primitive psychology, London : Routledge, 2002.
Raleigh Ferrell, Paiwan dictionary, Australia :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1982.
Richard Bauman, Folklore, Cultural Performances, and Popular Entertainments, Oxford Univ. Oxford, 1992.
三、參考網頁
部落e樂園:莎卡蘭:http://www.e-tribe.org.tw/sagaran/DesktopDefault.aspx?tabId=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