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王秋絨(1997)。社區教育模式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王保進(1999)。視窗版SPSS 與行為科學研究之研究。台北︰心理。
王素真(2004)。台南地區國小中高年級學童環境教育分項能力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
學院自然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 鑫(1994)環境保育教育。環境教育,23,頁5-9。
江東祐(1992)。國小學童環境行為之探討-以花蓮地區國小學生為例。國立東華大學自然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巫偉鈴(1989)。五專學生對環境問題的知識、信念及行動取向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振任(2001)。國小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萬丹鄉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學明〈1996〉。鄉土史料與鄉土史教學。載於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鄉土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95~208。
吳文財(1989)。國小六年級兒童的環境行動策略調查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宋建奇(1989)。學校環境教育與鄉土教學。國教輔導,39(1),頁36-41。沈廣城(2002)。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所碩士論文。呂淑芬(2004)。台中縣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環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若烈(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科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載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國民小學新課程標準的精神與特色,頁234-243。台北:台灣省國民學校。
洪桂枝(1977)。鄉土地理與地理教學。國教之聲,10(5),頁14-16。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
林家元(2004)。鄉土教學對學童的鄉土環境知識、態度和行為意向之影響研究—以台中縣后里國小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瑞榮(1998)。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林瑞榮(2000)。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73-90。林瑞榮(2000)。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市。師大書苑。
林殿傑(2000)。九年一貫新課程之政策規劃語因應策略。載於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
研習會編印,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學校研習參考資料,頁10-31。
卓世宏〈1998〉。國民中學一年級學生的鄉土知覺與鄉土認同-以台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姚誠(1995)。鄉土意識與鄉土教育。載於八十四年國小鄉土教學教材教法論文研討會論文集,75。國立花蓮師範學院鄉土教學資源研究中心。
姚誠(2000)。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 3(3),頁1-16。秦有為(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以花蓮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姜孟佑(2004)。國小六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關係之研究---以新店市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夏黎明〈1988〉。鄉土定義分析。台東師院創刊號,頁283~299。
夏黎明(1989)。鄉土的空間特性:載於台東師院學報,2,頁63-77。
夏黎明(1994)。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鄉土教育系列研討會手冊,1-6。師大教育研究中心。
夏黎明(1995)。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和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1-9頁)。台北︰漢文。
徐宗林〈1990〉。現代教育思潮。台北:五南。
徐雪霞(2000)。國小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編寫策略──以南市為例。載於八十八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2,(223-235頁)。台北:國立臺北師院。
徐國森(2002)。國小高年級學生與家長的環境認知、態度、行為及其相關影響變項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數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高忠增(1998)。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發展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高新建(1998)。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立論基礎與理想情境。論文發表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主辦,八十七學年度教育學術研討會。
翁國盈〈1985〉。鄉土資源與地理教學。地理教育,11,頁14~19。陳正祥〈1960〉。現代地理學之觀念與方法。台北:商務。
陳伯璋(1998)。新世紀教育發展的回顧與前瞻。麗文文化出版社、高雄復文聯合發行。
陳其南(1996)。鄉土學習與社區發展。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頁1-18)。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志欣(2003)。環境議題教學對國小學童環境認知、態度及行為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忠照〈1995〉。實施鄉土教學活動的施力點。國民教育,36(1),頁48-52陳延輝〈1997〉。鄉土教學的推展與教材的編輯。台南師院學報,30,頁159~172。
陳玲月(1992)。九年一貫課程中的鄉土教育--新舊課程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師範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國彥(1998)。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研究。高雄﹕復文。
陳國彥(1998)。邁向二十一世紀的社會科教育。國教天地,128,頁8-11。陳朝陽〈1996〉。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4),頁9~18。陳朝陽(1999)。鄉土教育的意義與特質。教師之友,40(1),頁34-43。陳震東(1979)。鄉土教材與地理教學。台中:台灣省政府教育廳。
曾祥榕(2000)。地方層級課程發展之探討—以宜蘭縣國民中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麥建輝(2003)。國小高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感之研究---以觀音鄉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生玉(1998)。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書局。
郭守芬(1998)。吳京面臨之教育改革課題與因應政策。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199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
教育部〈1999〉。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
黃玉冠(1994)。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以宜蘭縣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政傑(1994)。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月刊,324,頁9-12。黃政傑(1995)。教育本土化的理念。北縣教育,7,頁26-29。黃政傑(1995)。多元社會的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
黃乾全(1998)。師範學院學生環境行為之研究。台北市:國立教育資料館。
張智遠(2001)。國小五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態度之研究—以高雄市前鎮區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逤碩士論文喻麗華(1996)。立足本土放眼世界— 鄉土教育的時代性與前瞻性。國教之友,47(4),頁18-24。賀雅蓉(2003)。台中市國小五年及鄉土地理知識與鄉土認同態度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詹茜如(1993)。日據時期台灣的鄉土教育活動。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宜芬〈1997〉。嘉義市國小兒童鄉土史地知識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再版)。台北:明文書局。
解詩汾(2005)。台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鄉土知識與鄉土認同之研究。國立台南大學社會科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鄧天德(1990)。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15,頁27-34。
鄧天德(1993)。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頁2-9。鄧天德(1993)。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4),頁71-90。靳知勤(1994)。環境知識、態度與行為之研究。環境教育季刊,21,頁47-59。鄧天德(2000)。九年一貫課程與鄉土教育。課程與教學季刊,3(3),頁17-30。福爾摩沙基金會〈民85〉。新新人類史地常識測驗民意調查結果分析報告。台北市。福爾摩沙文教基金會。
熊召弟(1995)。鄉土教育之理念與實務。國民教育,36(1),頁12-21。歐用生(1994)。殷殷期盼談鄉土教育的落實。康橋教研學會雜誌,13,頁4-6。
歐用生〈1995〉。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台北:漢文書店。
鍾喜亭(1995)。鄉土教材的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主編):鄉土教育(27-35頁)。台北︰漢文。
二、外文部分
Arora,R.& Duncan,C.〈198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Towards good practice, London:Routledge& Kegan Paul.
Banks, J.A. (1991)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For freedom’s sake.Education-Leadership, 49(4), 32-36.
Banks,J.A.(1994). .An introduction mnlticultural education, Boston:Allyn and Bacon.
Hungerford, H.R., R.B. Peyton and R.J. Wilke(1979).Goals for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11(3).
Herman,W.L.;Hawkins,M.L.;Barron,M. & Berryman,C.〈1988〉.World place location
skills of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816〉,P374~376.
Mcabee,P.H. ,& Mcabee, P.(1992).Incorpo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 An inservice for teachers pp.1-2.Sacannsh Valley Culture Conservation Consortium.ED350247.
Lynch,k.〈1960〉. The Image of the City,Cambridge,Mass:MIT Press.
Tuan Yi-Fu(1997). Space and Place:The Perspective of Experience, London:Edward Amol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