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5 08:17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莊清啟
研究生(外文):Chi-Ching Chuang
論文名稱:嘉義縣布袋沿海地區發展觀光遊憩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Research of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Industry Development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Chia-yi,County.
指導教授:王志明王志明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Chih-ming W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26
中文關鍵詞:布袋沿海地區光遊憩發展境識覺
外文關鍵詞:tourism recreation developmentenvironmental perceptionCo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
  • 點閱點閱:89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0
嘉義縣布袋沿海地區,在傳統上以曬鹽與捕魚為主要的經濟來源,但近年來漁業資源日漸枯竭、工商業不發達,使得年輕人口明顯外移。二○○三年,成立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布袋沿海地區被納入計畫區中,再加上本身擁有豐富的各種資源,因此具備有發展觀光遊憩活動之條件。
本文透過田野調查發現,布袋沿海地區的觀光遊憩資源景點可分為自然與人文資源;在空間分佈上,約可分為布袋港區、鹽田遊憩區與好美生態區等三個區塊;各遊憩景點若依遊客到達的時間,可分為遊客集中型與遊客分散型。在觀光遊憩的發展歷程上可分為:一、布袋港開發建設期(1982 ~ 1999)。 二、休閒文化產業提倡期(1999 ~ 2003) 。三、濱海國家風景區建設規劃期(2003~ ) 等三個階段。以R.W.Butler觀光遊憩區發展理論來驗證嘉義縣布袋沿海地區推展觀光遊憩發展,至今應處在投入階段。根據遊客問卷調查發現,雖然在非常滿意及滿意未達50%,但重遊的意願仍有60%以上,顯示布袋沿海地區整體遊憩資源對遊客仍具吸引力;遊客也認為應該進一步提供遊程路線規劃、遊客中心的設置、旅遊指標最高等設施的服務。
本研究也建議未來應加強自然資源的保護、設置大型的導覽圖、專業人員對民間從業人員的輔導及協助規劃、加強遊憩點設施的整理與維護、辦理大型的行銷活動,以吸引觀光旅遊人潮。
The salt basking and the fishery industry are the main economic resources traditionally in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Chia-yi County. However, in recent years, because the fishery resources are exhausted, and the industry and commerce both don’t prosper, the young population move out obviously. In 2003, the Southwest Coast National Scenic Area was set up, and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was included in this project region. Moreover,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owns abundant kinds of resources itself. Therefore, it has the qualifications of developing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activities.
Through the field investigation, this thesis found out that we could classify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resorts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to two types: natural and human resources. In the space distribution, it could approximately divide to three areas those are Bu-dai Harbor, the salt pan recreational vegion and Hao-mei ecological district. We also could divide the recreational resorts to “the tourists concentrated type” and “the tourists dispersed type” according to the time the tourists arrive the resorts. Besides, there is another way to sort out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resources and resorts of the co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to three stages based on its developing progress: the building and constructing stage(1982 ~ 1999), the leisure culture promotional stage(1999 ~ 2003) and the constructing and planning stage of the Southwest Coast National Scenic Area(2003~ ). To test the development of the tourism and recreational industry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Chia-yi County based on the development theory of R.W.Butler, we could suppose that it is in the involvement stage. According to a tourists’ questionnaire investigation, although the sum of the items ”very satisfied” and “satisfied” is less than 50%, the tourists’ wish of revisiting is over 60%. It means the entirely recreational resources of the coastal areas of Bu-dai Township is still attractive to the tourists. Also, they think the government should provide more service as the plan of the tour route, the institution of the tourist center and tour guide signs…etc.
This research also suggests that the government have to strengthen the protection of the natural resources, to set the big guide maps, to give guidance to the non-governmental personnel from the experts, to improve the arrangement and the conservation of the recreational facilities and to handle big marketing activities in order to attract the tourist crowds.
第一章 緒 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10
第四節 研究範圍………………………………………………………13
第二章 布袋沿海地區觀光遊憩資源分析……………………………………14
第一節 布袋沿海地區地理環境背景…………………………………14
第二節 遊憩資源類型分析……………………………………………25
第三節 觀光資源空間分佈與活動之分析……………………………34
第三章 布袋地區觀光遊憩的發展歷程………………………………………38
第一節 公部門的規劃…………………………………………………38
第二節 私部門的努力與投入…………………………………………59
第三節 民間投資與經營現況…………………………………………68
第四章 遊客行為特性分析……………………………………………………76
第一節 遊客屬性分析…………………………………………………76
第二節 遊客空間行為分析……………………………………………85
第三節 遊客的環境識覺與建議 ……………………………………10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10

參考文獻 …………………………………………………………113
一、中文部份:
1、王志明,1998,台灣地區濱海遊憩地及其活動活動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王志明,1999,台灣地區主要都市居民海岸遊憩活動之重力模式研究,未發表。
3、王洪文,1988,《地理思想》,明文書局。
4、王鴻楷,1992,《台灣地區觀光遊憩系統開發計畫》,交通部觀光局
5、田家駒,2001,生態旅遊地區遊客環境識覺與行為之研究 -以福山植物園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布袋嘴文化工作室,1999,《打開布袋》,嘉義縣布袋鎮
7、行政院農業委員會,1998,《嘉義縣全縣性休閒農業整體調查規劃研究案報告書》
8、江寶釵等,1999,《魚鹽滿布袋八十八年嘉義縣文化節成果專輯》,嘉義縣政府
9、成功大學,2003,《嘉義縣濱海國家風景區規劃資源調查及可行性評估》結案報告書,嘉義縣政府
10、李明郎,2004,台中縣新社鄉休閒農業的發展,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1、李政修,2003, 復興鄉華陵村居民觀光衝擊識覺之研究 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2、李雅玲,2005,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遊客遊憩行為與對當地觀光衝擊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3、李銘輝、郭建興,2000,《觀光遊憩資源規劃》,揚智文化,台北
14、宋學文,2001,《兩岸三通與加入WTO後嘉義縣政經產業之衡繫與對策》,嘉義,中正大學政治系
15、林益鴻,2004,台北北投區發展溫泉遊憩遊客之識覺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6、林裕彬、林宜君,2000,蘆竹鄉埤塘之環境識覺探討,環境教育季刊,台北市,第42期,頁35~48
17、林章超都市計畫技師事務所,2005,《布袋鹽業文化園區觀光遊憩整體規劃 》,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
18、林彰西,1984,嘉義縣布袋港擴建與新生地開發,《嘉義文獻》,14期,頁56~62
19、周若男,2002,休閒農漁園區計畫推動情形,《農政與農情》,行政院農委員會,120期,頁35~37
20、吳淑美、朱淑芳、蘇銀添,2000,探討台灣發展休閒漁業之瓶頸-以布袋休閒漁村之發展為例,嘉義大學學報第七十一期,頁76~81
21、邱春英,2002,台東縣池上鄉觀光業發展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地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2、邱麟翔,1988,岱江風物,《嘉義文獻》,18期,頁36~56
23、故鄉市場調查股份有限公司,2003,《中華民國九十二年國人旅遊狀況調查報告》交通部觀光局
24、倪進誠,2000,外在作用力形塑下觀光空間的遊客行為之研究---以澎湖離島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25、馬惠玲,2003,台灣地區國內旅遊市場區隔變數之研究,逢甲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所碩士論文。
26、陳俊安,2004,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形成的空間歷程:以台南縣濱海地區為例
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7、陳政隴,2000,布袋鎮遊客未參與海釣活動原因之研究,東海大學景觀學系碩士論文
28、陳炤華,2003,彰化縣鹿港鎮地區性觀光市鎮的發展機制與策略建議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地理學系在職進修專班地理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29、陳思倫、歐聖榮、林連聰,1997,《休閒遊憩概論》,空大,台北縣蘆洲市
30、陳詩璋,2000,碧沙漁港發展多功能利用之經濟效益評估,海洋大學漁業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31、唐學斌,2002,《觀光事業概論》,台南市,復文書局。
32、鄒克萬,1997,《嘉義縣綜合發展計畫-部門發展計畫》,嘉義縣政府
33、曾漢洲,2003,《蛻變的嘉義縣》,嘉義縣太保市,嘉義縣政府
34、張長義,1980,環境識覺與自然災害之研究,中國地理會會刊,第五期,頁57~60
35、張恕忠,2002,遊客對休閒漁業活動之態度與體驗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園藝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36、黃教維,2003,冬山河流域觀光遊憩資源的形構及其利用之時空特性,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37、曹正、李瑞瓊,1989,《觀光地區遊憩活動設施規劃設計準則研究報告》,交通部觀光局
38、莊振成,2001,「一鄉一休閒農漁園區」政策執行成效之研究--以南投縣六鄉鎮市為例,東海大學公共事務碩士論文
39、國立雲林科技大學,2005,《布袋鹽田休閒渡假區開發評估規劃》,交通部觀光局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管理處
40、嘉義縣政府,2001,《蛻變嘉義縣成長記事》,嘉義縣政府
41、歐家瑜,1999,都市社區居民空間識覺形成之研究—以台北市成功國宅婦女的活動為例,國立臺灣大學地理環境資源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2、蔡正華,2005,布袋港港口機能與地方發展關係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3、張耿輔,1990,影響淡水鎮各類型觀光遊憩資源對遊客吸引力的因素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4、鍾溫清,1990,《嘉義縣漁業產業文化活動評估規劃》,台中,東海大學景觀學系
45、鍾溫清,1999,《嘉義縣布袋漁港休漁業規劃》,嘉義縣政府
46、謝評諸,1998,《嘉義全線休閒農業整體調查規劃研究案報告》,嘉義縣政府。
47、蘇一志,1992,墾丁地區觀光遊憩地理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8、戴彩霞,1987,烏來地區觀光遊憩地理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49、魏源金,2001,遊憩地理學的教育與發展趨勢,海峽兩岸二十一世紀觀光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縣,真理大學,頁E37~E49。

二、英文部份:
1、Mittchell,L.S(1969) . Recreational Geography:Evolution and Research Needs ,The
professional Geogapher March , 117~119
2、Downs,R.M.(1970),Geographic Space Perception:Past Approaches and Future
Prospects,Progress in Geography, 65~108
3、Golledge,R.G. and Stimson,R.J.(1990),Analytical Behavior Geography,New York:
Croom Helm.
4、Bulter,R.W(1980) ,The Concept of A Tourist Area Cycle of Evolution: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of Resource, Canadian Geography, 24 (1) , 5-12.
5、Terry, G.J. and Mona.D. (2000):The Human Mosaic A Thematic Introduction to Cultural Geography,New Yor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