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分
江姿滿(2001)。台灣、日本小學社會科教科書內容之比較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9NCYU0576026。李秋芳(2002)。國小高年級社會科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PTT1576032。李咏吟(1998)。認知教學:理論與策略。台北:心理出版社。
李姿嬅(2000)。以專題為基礎的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自然科學習成就與班級氣氛影響之實驗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pttc576015。李登隆(2004)。資訊融入專題導向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與問題解決能力之影響。台北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TMTC0231040。何善明(2002)。專題學習在國小自然科實施之行動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自然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1NTNT1147014。吳金一(2000)。淺談專題導向學習。國教之友,52(2),12-18。吳青宜(2004):運用專題導向學習提昇國小五年級學生資訊素養之研究。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THU00331010。吳武典、詹秀美(2002)。新編問題解決測驗,未出版。
呂金燮(2004)。給資優生一個展現實力的舞臺─問題本位學習。資優教育季刊,92,1-11。沈銀亮(2000)。國小學生在九年一貫社會領域中必備的基本能力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88NPTTC576017。呂愛珍(1993)。國民小學社會課程與教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林育沖(2002)。在國小自然科利用資訊融入STS專題式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hlt1576014,周鳳文(2002)。以專題導向的教學來提昇國小學童基本能力的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PTTC476044。周天賜譯(2003)。R.Delisle著。問題引導學習(How to us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台北:心理出版社。
計惠卿、張杏妃(2001)。全方位的學習策略–問題導向學習的教學設計模式。教學科技與媒體,55,58-71。洪若烈(1997)。社會科與民主公民教育。研習資訊,13(3),55-58。洪榮昭(2004)。問題導向學習(PBL)的教學策略。教師天地,128,45-48。徐新逸(2001)。如何利用網路幫助孩子成為研究高手?網路專題式學習與教學創新。臺灣教育,607,25-34。高博銓(2003)。建構教學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12,91-103。
國立編譯館編(1980)。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中正書局。
陳沅(2002)。國小數學專題學習活動發展與應用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數學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陳美音(2004)。STS教育理念融入國小社會科教學之研究。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NCYU0576002。陳杉吉(2002)。國小學童在網際網路專題導向式學習環境中行為歷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mtnt1392008。陳國彥(2001a)。美國社會科課程標準評析。屏東師院學報,14,344-299。陳國彥(2001b)。社會領域課程與教學。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陳銘偉(2004)。「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高職學生之合作學習與批判思考歷程與成效的影響。中元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2CYCU5331005。陳毓凱(2005)。「問題本位學習」教學模式對國中二年級學生自我導向科學學習傾向與科學學習動機之影響。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CYCU5331005。陳麗華(1998)。美國社會科課程評析。載於1998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實錄,106-129。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正中書局。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社會學習領域。台北:教育部。
郭麗珠(2002)。國小社會科實施批判思考教學之實驗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TPTC611014。張美玲(2001)。以專題為基礎之教學與學習對國小學生自然科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影響。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88NPTTC576013。曾慧佳(2003)。國民教育的目標與評量。國民教育,43(3),44-41。張春興(2004)。張氏心理學辭典。臺北:東華書局。
黃明月(2000)。成人的問題本位學習。成人學習革命。台北:師大書苑。
黃明信(2002)。國小網路專式教學模式之設計。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90TKU00620004。黃炳煌(1999)。九年一貫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台北:教育部。
黃郁雯(2004)。情境式問題導向融入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科學概念及科學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PTC147028。黃偉銘(2003)。『問題導向學習』與『傳統教學法』在國中自然科學問題解決能力之比較研究國立交通大學理學院網路學習碩士在職專班。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2NCTU5726005。黃瑋苹(2003) 。以多元智慧分組合作學習對網路專題學習成果影響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資訊教育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市。黃瓊蓉譯(2000)。心理與教育統計學。Aron, A. & Aron, E. N.著。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賈伶悌(2004)。問題引導學習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科學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3NTPTC611044。鄒慧英(2000)。另類的統整主題教學─專題學習。國教之友,52(2),3-11。鄒慧英(2001)。從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原則談專題學習,載於洪碧霞(主編),九年一貫課程新思維,130-164。臺南:翰林出版社。
葛樹人(1996)。心理學測驗。臺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子鍵譯(1999)。 D.C .Phillips & J.F. Soltis著。透視學習(Perspective Learning)。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劉佩雲、簡馨瑩譯(2003)。B.F.Jones,C.M.Rasmussen,& M.C.Moffitt著。問題解決的教與學(Real-life problem solving: a collaborative approach to interdisciplinary learning)。臺北:高等教育。
歐用生(1997)。國民小學社會科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8)。我國社會科教育的回顧與展望。載於1998亞太地區整合型社會科課程國際研討會論文集實錄,8-35。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謝忠豪(2002)。利用網頁專題製作引導STS專題式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090nhltc646002。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簡茂發(2001)。心理測驗與統計方法。台北:心理出版社。
簡楚瑛(2001)。方案教學之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二、英文部分
Aldred, D. E., & Aldred, M. J. (1998). Implementing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to professional and dental education. 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 62(9), 644-549.
Barrows, H. S. (1983). Problem based, self directed learning. Journal of the AmericanMedical Association, 250, 3077-3080.
Barrows, H. S.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 a brief overview.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3-12.
Bridges, E. M., & Hallinger, P. (1996). Problem based learning in leadership education.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53-61.
Camp, G. (1996). Problem-based learning: A paradigm shift or a passing fad. Medical Education online, 1-2.
Edens, K. M. (2000). Preparing problem solvers for the 21st century through problem based learning. College Teaching, 48(2), 55-60.
Krajcik, J. S., Blumenfeld, P. C., Marx, R. W., & Soloway, E.(1994). A collaborative model for helping teachers learn project –based instruction.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94(5),483-497.
Krajcik, J. S., Blumenfeld, P. C., Marx, R. W., Bass, K. M., & Fredricks J.(1998). Inquiry in project- based science classrooms: initial attempts by middle school students. The Journal of The Learning Sciences, 7(3&4),313-350.
Krajcik, J. S., Czerniak, C. M. & Berger, C. (1999). Teaching children science: A project- based approach. McGraw-Hill.
Marx, R. W., Blumenfeld, P. C., Krajcik, J. S., & Soloway, E. (1997).Enacting project- based science. The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97(4), 341-358.
Mayo, P., Donnelly, M. B., Nash, P. P., & Schwartz, R. W. (1993). Student perceptions of tutor effectiveness in problem based surgery clerkship.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Medicine. 5(4), 227-233.
Min, L. (2003). Enhancing Learners’ Cognitive Skills Through Multimedia Design.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11(1) 23-39.
Roth, W. M. & Roychoudhury, A. (1993). The concept map as a tool for the collaborative construction of knowled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0, 503-534.
Shepherd, A. & Cosgriff, B. (1998). Problem based learning: A bridge between planning education and planning practice.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17, 348-357.
Torp, L., & Sage, S. (1998). Problems as possibilities: problem-based learning forK-12 education.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Wilkerson, L., & Gijselaers, W. H. (1996). Concluding comments. 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68, 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