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中文部分
王次炤(1997)。音樂美學新論。台北:萬象。
王世德(1987)。美學辭典。台北:木鐸出版社。
王唯(1997)。戲劇原理與評析。台北:小報文化。
方炳林(1976)。教學原理。台北:方家出版社。
方銘健(1997)。藝術、音樂情感與意義。台北:全音樂譜出版社。
方德隆(2000)。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之統整。課程與教學季刊,3(1),1-18。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
方崇雄、林坤誼、張聖麟(2004)。生活科技學域能力指標詮釋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12(2),35-58。朱光潛(1973)。文藝心理學。台北:台灣開明書局。
伍鴻沂(2004)。藝術教學與評鑑。檢索日期:2004年12月26日 取自http://teach.eje.edu.tw/9CC/textbook20source/0725teach/study/art/02.doc
余民寧(2002)。基本能力指標的建立與轉換—劉金山、李欣潔、葉佩真採訪。
教育研究月刊,96,11-16。
成露茜(1999)。淺談基本能力與基本學力。翰林文教雜誌,5,24-25。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李元洛(1980)。詩美學。台北:東大圖書公司。
李坤崇、劉文夫、黃順夫(2001)。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南一書局主編:國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與課程計畫之歷程、實例分析,5-144。台南市:南一書局。
李坤崇(2002)。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能力指標概念分析。教育研究月刊,98,111-122。
李坤崇(2003)。能力指標轉化的理念—設計評析篇。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載於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推廣光碟。
李坤崇(2005)。教學活動設計的內涵與歷程。教育研究月刊,131,16-32。李宗薇(1993)。師院「社會科教學研究」課程應用教學設計之實驗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李賢輝(1999)。天馬行空:話說多媒體概論與實務。台北:資策會。汪育理、康綠島譯;鄔里希著(1986)。音樂欣賞。台北:大陸書局。
邢小萍:摸索中找定位----後現代觀點下教科書的角色與活用。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第29期。檢索日期:2005年3月4日 取自
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9/29_03.htm
呂燕卿(2002)。「生活課程」與「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內涵。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367-399。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林小玉(2000)。課程統整理念與二十世紀中小學音樂教師的新挑戰。台北市立
師範學院「二十一世紀音樂教學新趨勢-國際音樂研討會」論文集,61-75。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教系。
林公欽(2003)。分段能力指標在九年一貫課程所代表之意涵—以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為例。美育,131期,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42-43。林生傳(1994)。概念學習與發展的階次模式理論研究(一)。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NSC82-0301-H-017-005。
林生傳(1999)。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創新。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冊,368-383。台北:教研學會。
林朱彥(1996)。國小音樂新課程概念統整發展之研究。高雄:復文。
林進材(2004)。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5)。教學活動設計的理念與實施。教育研究月刊,131,5-15。林群英、陳翠玲(1999)。藝術概論。台北:全華出版社。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分析。台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佑(1998)。基本學力、基本學力。教育資料與研究,25,75。
邱垂堂(1998)。音樂欣賞。台北:樂韻出版社。
邱垂堂(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學設計的探討。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
教學研究輔導組「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教材與教學示
例手冊光碟。
邱垂堂(2003)。從藝術欣賞到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國民教育,43(6),24-29。周淑卿(1999)。論九年一貫課程的「統整問題」。載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
主編,九年一貫課程之展望,53-78。台北:揚智。
周珮儀(2003)。課程統整。高雄:復文。
姚世澤(2003)。現代音樂教育學新論。台北:師大書苑。
范慶鐘(2003)。國民小學課程統整的理念、模式與實施之研究-以南投市南投
國小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高新建(2001)。基本能力的課程與教學轉化。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2期,237-254。
高博銓(2005)。後設認知取向的教學方法及其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40,87-99。凌嵩郎(1996)。藝術概論。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徐秀菊(2002)。藝術統整課程設計原理與實務。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401-436。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桂冠學術編輯室譯;Miller, H. M., Taylor, P. & Williams, E. 著(1999)。音樂概論。台北:桂冠。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康雲山(2001)。從審美通感談「語文」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統整教學。載於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教育新紀元-九年ㄧ貫課程的實施與展望,2,1143-1164。台中:台中師範學院。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東華書局。
張鈿富(1999)教育政策與行政—指標發展與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張曉華(1999)。創作性戲劇原理與實作。台北:成長基金會。
莊佩螢(2001)。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領域課程統整之研究-以台北市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音樂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許允麗(2001)。九年一貫課程藝術與人文領域中音樂課程的統整與實施。國民教育,42(2),24-28。許允麗(200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教學統整設計。國民教育,43(6),30-37。許民陽(2002)。自然與生活科技第二階段教科書對能力指標落實分析。論文發表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能力指標—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研討會,台北。
許民陽、林麗詩(2004)。自然與生活科技交科書之能力指標應用及評量設計初探。教育研究資訊,12(1),77-102。許靜宜譯;Walker, Sydney 著(2004)。以重要概念出發的探索式統整美術設計。美育,139期,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40-51。
郭美女(2002)。「藝術與人文」課程統整的教學設計---聲音、圖像與肢體的統整和表現---。載於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教學研究輔導組「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教材與教學示例手冊光碟。
郭美女(2003)。「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各版本教科書內涵探究。九十二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編印。
郭長楊(1991)。音樂美的尋求。台北:樂韻出版社。
郭禎祥(1999)。二十一世紀藝術教育的展望。美育,106,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1-9。陳伯璋(1999)。九年一貫課程的理念與理論分析。載於邁向課程新紀元-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論文集上冊,10-18。台北:教研學會。
陳朝平(2000)。藝術概論。台北:五南。
陳朝平(2002)。藝術學與藝術教育。載於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編、黃壬來主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101-119。台北縣: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陳朝平(2003)。藝術與人文課程理念與目標析論。美育,131期,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編,76-80。陳清溪(2003)。談藝術與人文領域的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研習資訊,第20卷第4期。45-50。陳新轉(2002)。社會學習領域能力指標之「能力表徵」課程轉化模式。教育研究月刊,100,86-100。陳新轉(2003)。社會領域能力指標之詮釋解讀原則與方法芻議。南投文教,19,43-45。陳瓊花(1995)。藝術概論。台北:三民書局。
陳瓊花(2002)。反向思考-從評量學生的藝術學習進行課程設計。美育,128,22-41。陳曉雰(2002)。藝術與人文-以音樂實踐美感教育。美育,128,32-41。陳雅芸(2005)。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能力指標解析與轉化之研究-以第三冊教科書音樂課程內涵為探討主軸。國立台南大學音樂教育學系碩士班論文,未出版,台南。陳皓薇、林逢祺、洪仁進(2004)。課程統整與教師知識的轉化-以「藝術與人文」領域教師為例。師大學報:教育類,49(1),110-111。
梁蕙蓉(2003)。能力指標之解析與教學轉換。中等教育,54(4),62-79。
黃乃熒(2002)。析論九年一貫課程領導的途徑及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00,70-85。黃政傑(1999)。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黃光雄等譯;Beane, James A. 著(2000)。課程統整。台北:學富文化。
黃炳煌(1999)。談課程統整:以九年一貫社會科課程為例。九年一貫課程研討會。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黃譯瑩(1999)。九年一貫課程中課程統整相關問題探究。教育研究資訊,7(5),60-81。
單文經(1992)。課程與教學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單文經等譯;Fogarty, Robin 著(2003)。課程統整的十種方法。台北:學富文化。
曾正仲(1997)。音樂認知與欣賞。台北:幼獅文化。
曾玲珠(2004)。國民小學生活課程教科書中能力指標轉化-藝術與人文部分。國立新竹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教師在職進修國民教育研究所課程與教學碩士班論文,未出版,新竹。曾朝安(2001)。能力指標轉化教學活動設計。載於:「學校課程計畫」百面通,32-34。台北:康軒文教事業。
葉連祺(2002)。九年一貫課程與基本能力轉化。教育研究月刊,96,49-63。楊益風(1999)。世紀末國民中小學的衝擊與新生。教育研究資訊,7(2),139-146。楊淑惠、林冠成、張秀潔(2003)。九年一貫藝術與人文能力指標分析與轉化。教師之友,44(3),33-42。楊振昇、洪淑萍(2002)。基本能力指標與轉化—以語文學習領域為例。教育研究,96,23-33。楊龍立(2002)。統整課程概念分析。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期,95-112。
劉沛(2004)。音樂教育的實踐與理論研究。中國:上海音樂出版社。
管淑華(2002)。藝術與人文領域統整課程的問題思考。九年一貫課程推動工作教學研究輔導組「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輔導群」九十一年研習教材與教學示例手冊光碟。
趙寧(1998)。教學設計之呈現方式在概念學習上之應用。台北:師大書苑。
趙惠玲(1995)。美術鑑賞。台北:三民書局。
廖幼茹等撰(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舞蹈篇。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廖明玲(2002)。概念化網路統整課程在國中「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之發展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音樂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國民教育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32。歐用生(2000)。課程改革。台北:師大書苑。
歐陽中石主編(1999)。藝術概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鄭黛瓊等撰(1999)。藝術教育教師手冊-國小戲劇篇。台北:國立臺灣藝術教育館。
蔡敏玲(2004)。我看教育質性研究創塑意義的問題與難題:經歷、剖析與再脈絡化。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7(1),493-518。
賴美鈴(2001)。藝術與人文領域的音樂課程設計探究。載於2001國際藝術教育協會-亞洲地區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72-280。教育部。
簡馨瑩(1997)。學科間課程統整方法之初探。教師天地,89,50-56。謝東山(1995)。藝術概論。台北:偉華書局。
謝苑玫(1999)。音樂課程的改革與創新。載於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89-196,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
謝苑玫(2002)。全觀而回饋豐富的音樂教學評量設計。發表於新世紀優質學習的經營研討會論文集。台南市:國立臺南大學。
饒見維(2000)。統整課程相關議題。發表於九年ㄧ貫課程系列學術討論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辦(2000,10,18)。
貳、外文部分
Allyn, J., & Spence (1989). Understanding art. New Jersey : Prentice-Hall,Inc.
Barrett, J. R., McCoy, C. W., & Veblen, K.K. (1997). Sound ways of Knowing-Music
in the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New York : Schirmer Books.
Beane, J. A. (1997). Curriculum integration 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ew York : Teacher college Press
Boardman, E., Andress, B., Pautz, M.P., & Willman, F. (1998). Music : Teacher’s
edition . New York : Holt, Rinehard and Winston.
Burns, R. C., & Sattes, B. D. (1995). Dissolving the Boundaries : Planning for
Curriculum Integration in Middle and Secondary Schools Fecilitayor’s Guid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4455)
Campbell, P. S., & Scott-Kassner, C. (1995). Music in chilghood:from preschool through the elementary grades. New York : Schirmer Books.
Clark, C. M., & Elmore, J. L. (1986). Transforming curriculum in mathematic, science, and writing: A case of teacher yearly planning (Research Serie. No.99).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Drake, S. M. (1993) .Planning integrated curriculum : The call to adventure(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5660)
Ennis, C. D., & Hooper, L. M. (1988). Development of an Instrument for Assessing
Educational Value Orientations. Jourual of Curriculum Studies, 20(3), 277-280.
Geronimi, M. (1985). Il Bambino tra i Suoni. Come e Perch�� Portarsi a Scuola l´Orecchio e la Voce. Milano : G.Ricordi
Glatthorn, A. A., & Foshay (1991). Integrated curriculum in Lewy, A.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curriculum. Oxford : Pergamon Press.
Goodlad, J. I. (1984). A Place Called School : Prospects for the Future. New York : McGraw-Hill.
Jacobs, H. H. (1989). Interdisciplinary Curriculum :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6506)
Jordan, J. (1989). The case study: the nature, description, and implication for research
designs in music education. Southeastern Journal of Music Education.1, 51-60.
Kline, P. (1988). The Everyday Genius : Restoring Children’s Natural Joy of Jearning. Arlington, Virginia : Great Ocean.
Kovalik, S. (1989). ITI the model : integrated thematic instruction. Arizona : village of Oak Creek.
Marsh, C. (1997). Planning, management & ideology-key concepts for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London : Falmer Press.
Miller, C. (1996). Integrating the curriculum : background, middle, foreground. Arts and Activities, 120(2), 27-28.
Music Education National Conference(1994). National standards for arts education: What every young American should know and be able to do in the arts. Reston, VA: Music Educators National Conference.
Shoemaker, B.J. (1989). Integrative Eudcation : A Curriculum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11602)
Smith, P. l., & Ragan, T. J. (1993). Instructional design. New York : Macmillan.
Vars, G. (1991). Intedration curriculum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Education Ieadership,49(1), 14-15.
Wiggins, J. (2001). Making connections to other way of understanding : Teaching for musical understanding. New York : McGraw-Hill Companies.
Wolfinger, D. M., & Stockard, J. W. Jr. (1997). Elementary methods : An integrated curriculum. Long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