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0.143.3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3 18:3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劉茹敏
研究生(外文):Ru-min Liu
論文名稱: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之研究-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f the Elementary Teacher’s Stereotype and Acceptance Attitude toward the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From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Point of View
指導教授:呂美枝呂美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g-m L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學系輔導教學碩士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心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0
中文關鍵詞:接納態度外籍配偶子女國民小學教師多元文化教育刻板印象
外文關鍵詞: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Multicultural Educa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61
  • 點閱點閱:1239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0
本研究旨在從多元文化教育觀點探討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本研究使用量表調查法進行資料的收集,以台南市的國小教師為研究對象,採用叢集抽樣方式,共獲得有效樣本587份。研究工具為自編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量表」。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平均數差異考驗(t-test)、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方法進行分析。本研究得到以下發現:
一、 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就整體而言沒有刻板印象。
二、 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接納態度很高。
三、不同性別之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上有顯著差異。在「生活適應」因素上「男性」教師的刻板印象比「女性」教師高。
四、「東區」之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最高,在「家庭背景」因素上有顯著的差異。
五、「師範院校」畢業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家庭背景」有刻板印象。
六、年齡以「41-50歲」組之國小教師,在「班級經營」因素上對外籍配偶子女的接納態度較高。
七、「南區」及「12班以下」之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有較高的接納態度。
八、「科任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接納態度在「課程設計」、「人際知覺」因素上有顯著差異,對外籍配偶子女的接納態度較高。。
九、有外籍配偶之親戚、朋友或鄰居的國小教師,在「文化知識」因素上,對於外籍配偶子女有較高的接納態度。
十、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印象是來自「任教學校」的教師,在「課程設計」因素上有較高的接納態度。
It was important that teachers were fair and gave students equal education opportunity. This study aimed to examine elementary teachers’ attitud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Did teachers have stereotype toward them? Did teachers accept these students without any -prejudice or discrimination? A questionnaire was used and sent to five hundred and eighty sev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fter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and conclusion were made as follows:
1.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ed no stereotyp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on an overall level.
2.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ed high level of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3. Gender of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stereotyp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For the factor of “living adaptation”, the stereotype of “male” teachers is stronger than that of “female” teachers.
4.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East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showed the strongest stereotype,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ctor of “family background”.
5.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graduated from “teachers’ college” showed stereotype on the “family background” of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6.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age of 41~50” showed high level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in factor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7.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South District of Tainan City” and “managing 12 classes or less” showed higher level of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8. Elementary school “subject teachers” showed higher level of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an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factor of “curriculum design” and “interpersonal perception”.
9.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ith relatives, friends or neighbors married to foreign spouse showed higher level of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in factor of “cultural knowledge”.
10.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who gained impression of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from “the school they serve” showed higher level of acceptance toward children of foreign spouses in factor of “curriculum design”.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 7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概念與課程內涵………………………………… 11
第二節 國小教師在多元文化教育課程中的角色探討………………… 21
第三節 外籍配偶子女相關文獻探討…………………………………… 29
第四節 刻板印象的內涵與影響………………………………………… 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設計………………………………………………………… 48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51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樣本………………………………………………… 51
第四節 研究工具………………………………………………………… 54
第五節 實施程序………………………………………………………… 66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1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國小學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現況分析…………………………………………………………………
73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76
第三節 不同「學校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87
第四節 不同「任教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96
第五節 「有無外籍配偶親戚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101
第六節 「對外籍配偶子女印象來源不同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104
第七節 「有無多元文化教育背景變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與接納態度之差異情形………………………………
110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研究結果與發現………………………………………………… 115
第二節 結論……………………………………………………………… 122
第三節 建議……………………………………………………………… 128


參考書目
中文………………………………………………………………………… 131
英文………………………………………………………………………… 136

附錄
附錄一: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量表(專家效度)……………………… 138
附錄二:預試量表………………………………………………………… 148
附錄三:正式量表………………………………………………………… 153
附錄四:正式施測學校及份數表………………………………………… 158
附錄五: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第一次因素分析表……… 160
附錄六: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量表題目一覽表………………………… 161
附錄七:正式量表教師意見與建議……………………………………… 163
附錄八:研究分析資料彙整表…………………………………………… 169
附錄九:台南市各區學校一覽表………………………………………… 170

表 次
表3-1:九十三學年度臺南市公立國民小學學校概況表…………………… 52
表3-2:本研究母群與樣本人數摘要表……………………………………… 52
表3-3:台南市九十三學年度就讀國小之外籍配偶子女人數統計表……… 53
表3-4:台南市九十三學年度各區就讀國小之外籍配偶子女人數統計表… 53
表3-5: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量表題目一覽表……………… 55
表3-6: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量表題目一覽表……………… 56
表3-7:預試量表「專家效度」之名單……………………………………… 57
表3-8:預試抽取學校份數及回收數表……………………………………… 58
表3-9: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量表項目分析表……………… 60
表3-10: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量表項目分析表…………… 61
表3-11: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量表因素分析表…………… 63
表3-12: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量表因素分析表…………… 64
表3-13:有效問卷之樣本基本資料分析表…………………………………… 67
表4-1: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73
表4-2: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之現況分析摘要表…………… 74
表4-3: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77
表4-4 不同性別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78
表4-5: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9
表4-6:不同年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0
表4-7:不同學歷的國小學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2
表4-8:不同學歷的國小學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83
表4-9:不同個人背景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彙整表……………………………………………………………………
84
表4-10: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表…………………………………………………………
88
表4-11: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表…………………………………………………………
89
表4-12: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表…………………………………………………………
90
表4-13:不同學校規模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表…………………………………………………………
92
表4-14:不同學校背景的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彙整表……………………………………………………………………
94
表4-15:不同任教類別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96
表4-16:不同任教類別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97
表4-17:不同任教經驗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 t考驗分析摘要表……………………………………………………………………
98
表4-18:不同任教類別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99
表4-19:不同任教背景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彙整表…………………………………………………………………
100
表4-20:有無外籍配偶之親戚、朋友或鄰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101
表4-21:有無外籍配偶知親戚、朋友或鄰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102
表4-22:有無外籍配偶之親戚、朋友或鄰居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接納態度彙整表………………………………………
103
表4-23:「對外籍配偶子女印象來源」不同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104
表4-24:「對外籍配偶子女印象來源」不同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
107
表4-25:不同「對外及配偶子女印象來源」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的刻板印象及彙整表…………………………………………………
109
表4-26:「有無選修多元文化教育」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0
表4-27:「有無選修多元文化教育」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1
表4-28:「有無參加多元文化教育研習」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刻板印象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2
表4-29:「有無參加多元文化教育研習」的國小教師對外籍配偶子女接納態度t考驗分析摘要表………………………………………………
113

圖 次
圖2-1:多元文化教育課程統整的演變階段………………………………… 18
圖2-2:刻板印象成為自我應驗的預言……………………………………… 42
圖2-3:刻板印象是自我延續的……………………………………………… 43
圖2-4:與刻板印象不一致訊息的可能命運………………………………… 44
圖2-5:族群偏見相關變相之間的互動關係………………………………… 45
圖2-6:增進族群關係的整合式教學策略…………………………………… 46
圖3-1:本研究架構圖………………………………………………………… 48
壹、中文部分
中央日報(2002年9月6日)。外籍新娘子女入學教育部優先輔導(分類新聞)。
內政部戶政司(2004)【調查統計資料-2003年外籍與大陸配偶生活狀況調查摘要報告】。2005年2月25日,取自http://www.ris.gov.tw/ch4/0930617-1.doc。
內政部統計處(2005):【93年(底)外籍與大陸配偶人數統計】。2005年3月5日,取自http://www.moi.gov.tw/stat/index.asp
內 政 部 (戶 政 司9 4年1月31日 編 製):中 華 民 國 臺 閩 地 區 重 要 人口指
標。
王文科(1997)。教育研究法。台北市:五南。
王玉崙(2003)。美國多元文化教育-理論與實務。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光宗(2003)。我是外籍新娘,我也是一個母親-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孩子入學後初探,南縣國教,9,29-3l.。
王宏仁(2000)。族群認同與國際移民趨勢。科學月刊,31(11),338-343。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與闐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101-l27。
王登安(2001)。多元文化教育的省思。南投文教。15,60-65。
王瑞壎(2004)。大陸和外籍新娘婚生子女適應與學習能力之研究。台灣教育,626,25-31。
台南市教育局各級學校基本資料,2005年7月1日 取自http://epaper.tn.edu.tw/sch_data/index.aspx
李茂興、余伯泉(譯)(1995)。Elliot Aronson, Timothy D. wilson, Robin M. Akert作。社會心理學(SOCIAL PSYCHOLOGY)。台北:楊智文化。
江建昌(2005)。台灣的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趨勢報導,90-100。
江雪齡(1996)。邁向廿一世紀的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
江雪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師大書苑,168。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呂美枝(2004)。落實多元文化學校教育。國教之友。55(3),47-53。
吳天泰(1993)。小學的多元文化教育。中國教育協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375-386。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實務。台北市:松崗。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l,6-12.。
李美齡(1997)。多元文化教育在班級中落實。教師之友,38(3),45-48。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7。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市:五南,3-4。
邱琡雯(2002)。性別與移動一日本與臺灣的亞洲新娘,時英出版社。
林志成(2004.07.10)。九月起 外籍新娘子女 優先就讀公幼。中時電子報,
2005年2月1日,取自http://ccms.ntu.edu.tw/~psc/pop_news9307/930716003.htm
林彩岫(1998)。.師範生的社會文化知識之內涵及其培育。載於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師專業成長一理論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林照真(2004)。新台灣之子-未來百年台灣競爭力。天下雜誌,159。
林照真(2005)。我不笨,我只要求公平對待。天下雜誌,304。2005年7月5日,取自http://www.twcat.edu.tw/webmaster/wwwchi/Chinese/c9-3.htm
林璣萍(2003)。.台灣新興的弱勢學生一外籍新娘子女學校適應現況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台傑(1993)。學習障礙。載於特教園丁雜誌社主編,特殊教育通論:特殊兒童的心理及教育。台北市:五南,126。
教育部電子報(2004.04.13)。多元文化與族群融合的台灣我們照顧每一個新台灣人。2005年2月20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20/important.htm。
單文經(1993)。班級中營造多元文化教育環境的策略。中國教育學曾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427-458。
夏曉鵑(2000)。資本國際化下的國際婚姻以臺灣的「外籍新娘」現象為例,臺灣社會究季刊,39,45-92。
夏曉鵑(2002)。流離尋岸-資本國際化下的「外籍新娘」現象。台北:台灣社 會研究。
夏曉鵑(2003)。從全球化下新女性移民人權反思多元文化政策,女性電子報,157。2005年3月5日 取自
http://www.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 155-3 .htm
婦女新知(2003)。新女性移民政策建議,92年8月I3日新閒稿。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6月,6-27。
夏曉鵑(主編)(2005)。不要叫我外籍新娘。台北:左岸文化出版,40。
徐藝華(2004)。他們不是過客-努力紮根的新台灣子民。師友月刊,3,27-33。
徐雅玲(2005)。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探討影響外籍新娘教育子女的因素及其因應之道。北縣教育,51,45-48。
高叔清(2005)。同心協力共創佳績-外籍配偶及其子女的教育問題與資源介入。教師天地,135,26-33。
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高雄市:復文圖書。78。
陳佩足、陳小云(2003)。外籍新娘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68-75。
陳美如(2000)。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5。
陳美惠(2001)。彰化縣東南亞外籍新娘教養子女經驗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昆仁(2003)。學生輔導期刊。84,149。
陳湘淇(2004)。國小一年級外籍配偶子女在智力、語文能力及學業成就特殊表現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幼教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陳碧容(2004)。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一以台灣地區東南亞籍新娘為例,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憶芬(2001)。師資培育中的多元文化教育課程探究。中等教育,52(4),84-9。
陳麗華(1996)。減低族群偏見的課程與教學。刊載於國立花蓮師範學院主編,多元文化與原住民教育課程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21-155。
陳麗華、王鳳敏、鍾才元、賴秀智(1997)。國小教師對原住民的認知印象及對都市原住民學童的接納態度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8,159-186。
陳麗華(1998)。增進族群關係方案在國小的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教育資枓館委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執行專案。未出版。
陳寶玲(1998)。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觀點之研究--從族群關係面向探討。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靜晃、薛慧平(2004)。外籍配偶母職角色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析-以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5,116-131。
莫藜藜、賴珮玲(2004)。台灣社會「少子化」與外籍配偶子女的問題。
社區發展季刊,105,61。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張明慧(2005)。「新台灣之子」之兒童發展與輔導策略。學生輔導,6月,38-53。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台灣東華書局,626。
張珮玲(2005)。外籍女性配偶的家庭適應現況及「新台灣之子」親職教養方式之探討。教育趨勢報導。14,22-34。
湯仁燕(2002)。臺灣原住民的文化認同與學校教育重構。教育研究集刊,48,475-101。
莊明貞(1997)。多元文化女性主義與兩性、平等教室的建搆。多元文化教育的理論與實際國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國立台師範大學。
莊耀嘉、王重鳴(合譯)(2001)。Eliot R. Smith / Diane M. Mackie著。社會心理學。台北:桂冠,215。
楊瑪利、楊艾俐(2004)。新台灣之子-未來百年台灣競爭力。天下雜誌,142-143。
楊傳蓮(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育素養指標初步建構之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143-170
黃光雄(1993)。多元文化教育-序,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3-4。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途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台北:台灣書店,343-374。
黃政傑(1995)。多元文化課程取向。台北:師大書苑,113-117。
黃政傑(1997a)。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1。
黃政傑(1997b)。多元文化教育的問題與展望。輯於當前語文學習問題研討會會前論文集。台北:台大語言學研究所。
黃亦筠(2005)。新台灣之子-跨越外界的眼光。天下雜誌,11月,144-151。
黃琪璘、江雪齡(1995)。台灣準教師的社會多元文化觀之探討。國教之聲,28(3),27-35。
黃榮貴、黃月純(2004)。台灣外籍配偶子女教育問題與因應策略。台灣教育,626,32-37。
黃馨慧(2005)。外籍新移民家庭及其子女教育。教師天地,135,19-25。
潘淑滿(2004)。從婚姻移民現象剖析公民權的實踐與限制。社區發展季刊,105,30-43。
劉蔚之(1994.)。多元文化教育之實地探究一以一個山地學校為例。教育研究資訊,2(2),72-88。
劉淑婷(2003年10月20日)『新臺灣之子教育二三事』。92年l2月23日取自網址:http://news. yam. com/power/news.。
劉秀燕(2002)。跨文化衝擊下外籍新娘家庭境及其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盧秀芳(2004)。在台外籍新娘子女家庭環境與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
謝慶皇(2004)。外籍配偶于女學業成就及其相關因素探討,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特殊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葉卉軒(2004.07.12)。不要生那麼多,外籍新娘抗議周燦德言論失當。東森新聞報。2005年3月5日,取自http://www.ettoday.com/2004/07/12/545-1656726.htm。
葉肅科(2004)。外籍配偶家庭:社會資本與社會凝聚力初探。社區發展季刊,105,133-149。
葉郁菁(2004)。澎湖離島地區東南亞女性外籍配偶暨子女生活狀況與福利需求調查。兒童及少年福利期刊,6,55-85。
歐用生(1996)。培育多元文化觀的教師。國民教育,36(5),2-6.。
歐用生(1999)。從「課程統整」的概念評九年一貫課程。教育研究資訊,7(1),22-23。
蔡奇璋(2004)。外籍配偶參育子女的學習障礙及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蔡明富(1996),談教師如何在班級中實施多元文化教育。北縣教育,68-70
鐘重發(2003)。家庭教育介入外籍新娘子女學前發展模式與策略,幼兒教育年刊,15,189-205。
鐘重發(2005)。化弱勢為強勢-外籍配偶子女的雙語教學。師友月刊,64-65。
竇金城(2005)。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政策及啟示。北縣教育,51,53-58。
貳、英文部分
Andersen, S. M.,& Klatzky, R. L. (1987). Traits and social stereotypes: Levels of categorization in person percep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3, 235-246.
Banks, J.A.(1993).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J. A. Banks & C. A. M. banks (eds.)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ssue and perspectives (2nd ed), 2-26. Boston: Allyn and Bacon.
Banks, J. A.(1994). An ins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MA:Allyn and Bacon.
Banks. James A" Multicultural Education:Characteristics and Goals" in Bank ,James, Cherry A , ed . Multicultural Education:Issues&Perspectives. N Y:John Wiley&Sons , Inc,2001, p3
Bennett, C.I. (1986).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 Bacon.
Bennett, C.I. (1990). Comprehensive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2nd ed).MA:Allyn & Bacon.
Beane, J.A. (1998). Curriculum integration-designing the core of democratic education. NY: Teacher College Press.
Banks, J.A. & Banks, C.A.M.(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 Issues and perspetives. MA:Allyn and Bacon.
Boutte ,G.S.& MC Cormick,C. B.(1992).Authentic multicultural activities. Childhood Education, 68(3) ,pp.140-144.
Davidman, L.& Davidman, P. (1997). Teaching with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2nd Ed) Longman Publishers USA, A Division of Addison Wesley Longman.
De Vos. G.A. (1982). Introduction to ethnic identity. In G.A. Vos and Romanucci-Ross(Eds.). Ethnic idenrity;Cultural ontinuilies and change. (2nd. Ed.).MI;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Chicago
Hornaodez, H (1989).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 Teacher’s Guide to content and Process. NY : Merrill/MaCmillan.
Hilton, S. (1994). Kentucky education reform: Towards the practice of multiculturalism in teaching. ED391784.

Hollins, E. R. (1993). Assessing Teacher Competence for Diverse Populations. Theory into Practice, Vol. 32(2),Spring, pp.93-99。
Kitano,H.L..Yeung,W T, Chai,L.& Hatanala,H.(1984). Asian-American Interracial Marriage.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46(2), 179-190.
Kleg, M.(1993) The prejudice and racism. Albany: SUNY Press.
King, A.S. (1993). Introduction. In King, A.S. & Reiss, M.J. (eds.) The multicultural dimension of the national curriculum:The Falmer Press.
Leicester, M.(1989). Muliculurai education: from theory to practice.England: NFER-NELSON.
Lou, R. (1994). Teaching all students equally .In M. Allen (Ed.). Teaching from a multicultural perspective .Calif Sage .
Lynch. J. (1989). Multicultural eduction in a global society. N.Y.: The Falmer Press.
Mehan,H.,O kamoto, D.,Lintz,A.,& Wills,J.S. (l995).Ethnographic studies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in classroom and school. In Banks, J.A.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mullicultural educalion.N.K.:Macmillan.
Neito, S. (1992). Affirming diversity: the sociopolitical context of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N.Y.: Longman.
Platt, A. M.(1993).Beyong the canon, with great difficulty. Social Justice, 20, 1-2, 72-81.
Suzuki, BH. (1984). Curriculum transformation for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Education and Urban Society, 16, 294-322.
Snyder ,M,& Swann, W.B. Jr.(1978)一Hypothesis-testing processes in social interc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36, 1202-121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郭靜晃、薛慧平(2004)。外籍配偶母職角色轉換困境與需求之探析-以東南亞外籍女性配偶為例。社區發展季刊,105,116-131。
2. 陳佩足、陳小云(2003)。外籍新娘子女的語言發展問題。國小特殊教育,35,68-75。
3. 徐雅玲(2005)。從多元文化教育的觀點探討影響外籍新娘教育子女的因素及其因應之道。北縣教育,51,45-48。
4. 徐藝華(2004)。他們不是過客-努力紮根的新台灣子民。師友月刊,3,27-33。
5. 夏曉鵑(2005)。解開面對新移民的焦慮。學生輔導,6月,6-27。
6. 邱汝娜、林維言(2004)。邁向多元與包容的社會--談現階段外籍與大陸配偶的照顧輔導措施。社區發展季刊,105,6-19。
7. 李瑞金、張美智(2004)。從文化觀點探討東南亞外籍配偶在台灣之生活適應。社區發展季刊,105,101-107。
8. 吳清山(2004)。外籍新娘子女教育問題及其因應策略。師友月刊,44l,6-12.。
9. 呂美枝(2004)。落實多元文化學校教育。國教之友。55(3),47-53。
10. 何青蓉(2003)。跨國婚姻移民教育初探-從一些思考陷阱談起。成人教育,75,2-10。
11. 王登安(2001)。多元文化教育的省思。南投文教。15,60-65。
12. 王宏仁(2001)。社會階層化下的婚姻與闐內勞動市場:以越南新娘為例。臺灣社會研究季刊,41,101-l27。
13. 王宏仁(2000)。族群認同與國際移民趨勢。科學月刊,31(11),338-343。
14. 王光宗(2003)。我是外籍新娘,我也是一個母親-台南縣東南亞外籍新娘在孩子入學後初探,南縣國教,9,29-3l.。
15. [1] 沈士傑、徐清祥,“淺談快閃記憶體(FLASH Memory)之發展”,電子月刊,第二卷,第九期,第97-112頁,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