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淑娟(2004)。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王睿千(2005)。未來體育教師的腦內革命─創造思考教學於體育師資培育課程之應用。學校體育91,15(6),107-120。毛連塭、郭有遹、陳龍安、林幸台(2000)。創造力研究。台北:心理。
朱錦鳳(2003)。「問題解決創造力測驗」的發展及其相關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26,671-695。江雪齡(1991)。創造力及其教學應用。資優教育季刊,41,4-5。李名揚(2005)。 升學甄試 創造力將可加分。聯合報http://forum.news.yam.com/trackback.php/20051228956865
李錫津(1987)。創造思考教學研究。台北市:台灣書店。
李絢芬(2002)。舞蹈遊戲對學齡前兒童創造力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舞蹈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李宗芹(1991)。創造性舞蹈。台北市:遠流。
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台北市:心靈。
李彥斌(2002)。從科學活動過程技能中增進國小學童科學創造潛力。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李維靈、郭世和、張利中(2004)。音樂偏好與情緒致力之相關研究─以某大學休閒系一年級學生為例之初探。大葉學報,13(2),39-47。呂青蓉(2003)。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創造思考教學個案班級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小谷隆真著,阮惠芬譯(1993)。創意性肢體活動。台北市:皮亞傑。
吳美慧(2002)。威廉斯創造思考教學模式教材設計對國小學童創造力認知、情意及自然科學業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吳靜吉(1998)。新編創造思考測驗研究。教育部輔導工作六年計畫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
吳靜吉等(2002)。國際創造力教育發展趨勢。資優教育研究,2002,2(1),1-26。
汪青�賮央]2002)。音樂治療。台北市:先知。
林風南(1987)。動作教育。國教之友,464.465,19-22林麗芬(1994)。創造性舞蹈教學對國小學生創造力之影響。北體學報,3,31-91。林幸台(1994)。威廉斯創造力測驗修訂報告。特殊教育研究學刊,11,133-149。
林幸台、王木榮(2000)。威廉斯創造力測驗指導手冊。台北:心理。
林小玉(2002)。音樂創造力之內涵與研究趨勢探討。音樂藝術學刊,2,87-118。洪金洲(2003)。專題本位的教學與學習對國小五年級學生科學創造力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洪文東(1997)。創造性思考與科學創造力的培養。國教天地,123,10-14。洪文東(2000)。從問題解決過程培養學生的科學創造力。屏師科學教育,11,52-62。洪振方(1998)。科學創造力之探討。高雄師大學報,9,289-302。夏林清(1991)。創造性舞蹈。李宗芹著,台北:遠流。
翁瑞霖(2004)。數學與音樂的對話:探討莫札特音樂的數學應用及其效應。師大學報,49(2),85-100。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教育部,台北。
教育部(2005)。創造力教育白皮書─打造創造力國度ROC(Republic of Creativity)。網路資料下載於200602051831http://www.creativity.edu.tw/project_introduction/paper.php
陳碧涵(1997)。談創造性舞蹈。舞蹈教育,1,27-29。陳龍安(1989)。點石成金─談創造思考教學的要領。創造思考教育,創刊號,29-33。陳龍安(2004)。創造思考教學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心理。
陳龍弘、盧俊宏、楊明磊(2005)。音樂於運動心理學的應用。輔導季刊,41(1),58-64。陳亮宇 (2003)。自然科多元智慧教學對國小學生科學創造力的影響。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陳繼勝 (2005)。音樂活動運用於廣泛性焦慮疾患學生之過程研究。身心障礙研究,3(1),54-71。陳彥宏、李雅純(2003)。『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融入創造思考教學之應用。國教之友, 54(4),55~60,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郭美女(2000)。聲音與音樂教育。台北市:五南。
康光輝(2003)。陶塑創造思考教學方案對國小高年級兒童創造力之影響—以高雄市博愛國小為例。國立新竹師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許義雄等(1993)。第二階段研究成果報告。體育課程系統規劃專題研究。未出版,
台北市。
許月貴、鄭欣欣、黃�□�譯(2000)。幼兒音樂與肢體活動。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杏冰(2003)。提升兒童創造力與表達能力的體育活動-創作性動作活動。基礎教育學報,12(2),225-230。張中媛(1996)。創造性舞蹈教學與拉邦動作分析要素之運用。學校體育雙月刊,34(4),45-51。
張振松(2002)。自然科創造性問題解決教學對國小學童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淑玲(2003)。教師的引導語對幼兒創造力表現的影響。教師之友,44(5),32-39。張樹琳(2004)。運用動作教育模式對國小學生創造力培育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許淑玲(2004)。融入情境式的創造思考教學模式對學生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鴻博(1998)。教師與研究者合作行動研究─兩所學校的比較。第十四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短篇論文彙編。高雄,高雄師大。
黃麗卿(1998)。創意的音樂律動遊戲。台北:心理。
黃立元(2005)。實施動作分析模式課程對國小學生問題解決能力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體育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黃萬居(2001)。國小STS教學與創造力培養的兩個個案研究。科學教育研究與發展季刊,24,1-22。曾望超(2004)。國小教師創意教學與學生後設認知能力、創造力及問題解決能力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游健弘(2003)。CoRT 創造思考教學對國小資優班學生語文創造能力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葉素汝 (1998)。Mosston體育教學形式在創造性舞蹈教學之應用。國民體育季刊,27(3),83-92。
廖瑞琳、廖瑞芳(2000)。音樂與律動。台北縣永和巿:啟英文化。
賈馥茗(1976)。英才教育。台北市。開明。
楊坤原(2001)。創造力的意義及其影響因素簡介。科學教育月刊,239,3-12。楊智強(2002)。創造性舞蹈教學探究。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0,197-209。
楊偉�芋]2003)。創造性肢體活動與兒童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育系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楊艾琳(1998)。奇妙的達克羅茲[Emile Jaques-Dalcroze]律動教學。表演藝術,55 ,63-65劉美珠(1998)。身體像是……從身體的隱喻(Body Metaphors)看動作教育。學校體育, 36,119-125。
劉聰穎(2002)。從二元編碼理論與創造力聯想理論探討國小學童的科學創造力表現。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劉淑英(1999)。重建幼兒的肢體觀─談創造性舞蹈教學。國教世紀,187,44-49。鄭福海(2003)。國民小學創造思考教學及推動策略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簡楚瑛、黃繹瑩、陳淑芳(2002)。幼兒創造力。學生輔導,79,18-31。
饒見維(1994)。知識場論。台北市:五南。
謝麗雯(2005)。創造思考教學影響低年級兒童創造力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學碩士班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謝鴻鳴(1994)。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法簡介。鴻鳴─達克羅士節奏教學月刊,1(3),3-6。
Campbell ,D.著,林珍如、夏荷立譯(2000)。。莫札特效應──音樂身心療法。台北:先覺。
Dewhurst-Maddock Olivea(1998)。聲音的自然療法。台北縣。探索文化。
英文部分
Amabile, T.M.(1983).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eity: A componential conceptualization.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psychology, 45,357-376.
Amabile, T.M.(1996).Creativity in context :Update to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creativity .Boulder ,CO: Westview.
Amanda Stewart & Steve Elliott (2005). Helping new teachers liven up physical education, Strategies, 18(4), 37-38.
Davis ,G.A.(1971).Teaching for creativity: Some guiding light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4(3),29-34.
Diane Lynch Fraser, Ed. D (1991).Playdancing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Young Children, Princeton, Co: Pennington.
Dorney, Lisa, Goh, Emil Kwan Ming (1992).The Impact of Music and Imagery on Physical Performance and Arousal: Studies of Coordination and Endurance. Journal of Sports Behavior,15(1),21-33.
G. Tenenbaum (2004). The effect of music type on running perseverance and coping with effort sensations. Psychology of Sport and Exercise, 5(2), 89-109.
Guilford, J. P. (1971). Creative and its cultivation. N. Y. Harper and Row.
Lloyd, M.L. (1998).Adventures in creative movement activities: A guide for teaching (2nd ed.). Dubuque, IA: Eddie Bowers.
Lowery, J.(1982). Developing creativity in gifted children. Gifted Children Quarterly, 26, 133-139.
Karageorghis, Costas I. & Terry, Peter C .(1997).The psychophysical effects of music in sport and exercise. Journal of Sports Behavior, 20(1), 54-68.
Khatena, (1971).Teaching disadvantaged preschool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with pictures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62, 384-386.
Osborn, A. F. (1953,1963). Applied imagination(3rd ed.)New York: Scribner.
Reimer, B. (1989). A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 Prentice Hall, NJ.
Riley S. (1999).Brief therapy: an adolescent invention. Art Therapy 16, 83-86.
Rose, L.H.,& Lin, H.T.(1985). A meta-analysis of long-term creativity training program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18,11-22.
Runco, M. A. & Basadur, M.(1993).Assessing ideational and evaluative skills and creative styles and attitudes.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Management, 2, 166-73.
Standley J. M. (1986).Music research in medical/dental treatment: meta-analy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ournal of Music Therapy 23, 55-122.
Taylor, I. A.(1988).Creativity: Progress and potential. NY: McGraw-Hill.
Torrance, E. P. (1962).Guiding creative talen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Torrance, E. P. (1972). Can we teach children to think creatively?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6, 114-143.
Wallace (1926).The art of thought. N. Y.: Harcourt Brace.
Ward, Phillip, Dunaway, Sandy (1995). Effects of Contingent Music on Laps Run in High School Physical Education class. Physical Educator, 52(1), 2-7.
Williams, F.E.(1980).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Examiner’s manual. Buffalo, NY: D.O. 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