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5 05:4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李英昭
研究生(外文):Ying-chao Lee
論文名稱: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台南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nan
指導教授:姜麗娟姜麗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管所學校行政組(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9
中文關鍵詞: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行政運作課程發展委員會個案研究
外文關鍵詞:administrative operation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case stud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72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5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南市一所國民小學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內涵與發展歷程,透過個案研究了解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政運作方式,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因素、困境與因應策略,以作為有效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參考。為達研究目的,本研究採用個案研究法進行,運用訪談及文件分析等方法蒐集資料,再就所蒐集資料進行整理、分析與歸納。本研究結論如下:
個案學校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在不同階段的背景,其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在內涵、範圍、類型及歷程均有不同的變化。自九年一貫課程試辦以來,個案學校設置課程發展委員會為決策小組,規劃具體的運作方式,並與實務規劃的學習領域、年級課程、教師自組的工作小組形成循環的運作機制。在運作過程中,教務處在課程發展組織協助行政運作規劃佔有重要地位。
就個案學校影響學校本位課程的因素而言,學校內部因素以校長的領導、行政處室的支援、課程發展委員會的運作、時間、教師心態五大影響因素。外部環境因素包括教育環境、校外諮詢協助、家長三大因素。就個案學校發展學校本位課程的困境而言,有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方向不明確、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機能衰減、行政人力不足與時間不足等四方面。透過具體可行的因應策略解決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困境。
綜合本研究的結論,研究者對個案學校、教育行政機關、後續研究提出數項具體建議。
The study aims to explore the contents and process of the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BCD) of an elementary school in Tainan. Within this case study on the development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the approach, the influential factors and difficulties which the school confronts, and the strategies to overcome obstacles, are included. Interview, and document analysis are adopted to collect data. The main findings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In different stages of the development, the contents, scopes, models and processes of SBCD change accordingly. The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s set from the initial implementation stage of the Nine-year curriculum reform. The Committee consists of sub-groups of different learning areas, grades and teacher research team. A circular operation system is built up between sub-groups under the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Dean Offic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operating conferences of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should help develop administrative contact between organizations in different grades.

In terms of influential factors, internal factors include principal’s leadership,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operation of the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time and teachers’ attitudes toward the SBCD. External factors include educational environment, the consultation resources from outside expertise, and parents.

In terms of obstacles, unclear direction of development in the future, the declining operation capacity of Committee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sufficient administrative support and time are observed in this case study. Concrete and manageable strategies should be figured out to deal with the above difficulties.

Finally,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case school, the educational authorities, and further studies, are proposed.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謝誌………………………………………………………….IV
表次…………………………………………………………VII
圖次……………………………………………………….VIII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2
第三節 主要名詞釋義………………………………………………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4
第二章 文獻探討……………………………………………6
第一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論內涵…………………………..6
第二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行政運作方式……………………….20
第三節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35
第四節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困境與因應策略…………………..41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47
第一節 研究方法………………………………………………….47
第二節 研究對象………………………………………………...50
第三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4
第四節 研究可信度與可遷移性………………………………….61
第四章 研究結果……………………………………………63
第一節 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背景與規劃流程…………….63
第二節 個案學校本位課程行政運作方式……………………….79
第三節 個案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影響因素、困境與因應策略………………………………………………………….......1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29
第一節 結論………………………………………………………129
第二節 建議……………………………………………………..133
參考文獻……………………………………………………136
中文部分………………………………………………………..136
英文部分………………………………………………………..140
附錄一校長訪談大綱……………………………………………142
附錄二教師訪談大綱……………………………………………143
附錄三 家長訪談大綱………………………………………… 144
附錄四 語文領域學校本位課程【唐詩】能力指標………… 145
附錄五 語文領域學校本位課程【成語】能力指標………… 148
中文部分
王文科、王智弘編譯(2002)。質的教育研究:概念分析/James H.Mcillan, Sally Schumacher著。台北:師大書苑。
王秀槐(2001)。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國民中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模式研究。課程與教學,4(3),125-148。
白雲霞(2003)。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理論、模式。台北:白雲霞。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
吳大千(1998)。「以學校為基礎的管理」作為台北市國民中學組織管理改革方案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文賢(2000)。台南市勝利國小。輯於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試辦工作輔導手冊-國小初步成果實例篇。台北:教育部。
吳清山(1999)。教育革新與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吳清山(2002)。學校行政研究的重要課題與未來取向。教育研究月刊,100,23-31。
李子建、黃顯華(民85)。課程:範式、取向與設計。台北:五南。
林佩璇(2000)。各案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上的應用。輯於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法(239-262頁)。高雄:麗文文化。
林明地(1999)。學校行政管理研究的現況與趨勢。載於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主
編:教育學研究方法論文集(頁125-152)。高雄:復文。
林明地(2000)。校長課程領導與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輯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155-186 頁)。高雄:高雄復文。
林新發(1998)。開放社會中的學校行政─ 學校本位管理的理念與作法。輯於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編印,「國民教育政策與行政學術研討會」會議實錄(45-50 頁)。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姜添輝(2000)。從教育社會學角度評析統整型課程概念與實施。輯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21-44頁)。高雄:高雄復文。
洪英(2002)。鄉土教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強華(1991)。個案研究法。輯於黃光雄、簡茂發主編,教育研究法(291-308頁)。台北:師大書苑。
高新建(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意涵與實施。輯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 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 邁向課程新紀元(二) (18-44頁)。台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
高新建、許信雄、許銘欽、張嘉育編輯(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手冊。台北:教育部。
張明輝(1998)。教育行政革新。台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張嘉育(1999)。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台北:師大書苑。
張德銳(1995):以「學校中心的管理」推行開放教育,輯於尤清主編:台北縣教育改革經驗。高雄:復文書局。
教育部(2000)。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基本理念與實施策略。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0)。我國國民中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現況之研究。台北: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莊明貞(2001)。九年一貫課程實施初步成果及問題與因應策略。輯於莊明貞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的理念與實踐(5-28頁)。高雄:財團法人翰林文教基金會。
許有鐘(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個案研究---以台中市一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銘欽、黃玲玲、巫玲玲、楊士賢(2003)。建構永安國小課程行政機制。台灣教育,622,2-8頁。
陳伯璋(1983)。課程研究的第三勢力。輯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集刊, 25。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
陳伯璋、盧美貴(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踐。輯於陳伯璋、許添明主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理念與實務」(165-189頁)。台北:高等教育。
陳麗莉(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屏東縣仕絨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振興(2001)。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行動研究-以高雄市太平國小為例。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燦金(1996)。美國學校本位管理及其在我國國民小學實施可行性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游宗穎(2002)。台中市國民小學「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實施情形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進修暨推廣部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童正德(2002)。國民中學進行「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研究∼以嘉義縣市兩所國中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教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光雄(1996)。課程與教學。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蔡清田(1999)課程設計:理論與實際。台北:五南。。
黃政傑(1985)。課程改革。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
黃政傑(1996a)。從課程的角度看教師專業發展。教師天地,83,13-17。
黃政傑(1996b)。質化研究的原理與方法。輯於黃政傑主編,質的教育研究:方法與實例(1-50頁)。台北:漢文。
黃政傑(1997)。課程改革的理念與實踐。台北:漢文。
黃政傑、張嘉育(1999)。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教師天地,103,6-12。
黃惠珍(1998)。綜合高中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一所學校之個案分析。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瑞琴(199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黃嘉雄(1999a)。英、紐學校自主管理政策之比較。輯於中華民國比較教育協會主編,教育研究與政策之國際比較(195-242頁)。台北:揚智文化。
黃嘉雄(1999b)。落實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行政領導策略。現代教育論壇,40(1),41-49。
楊龍立(2001)。學校為本課程-設計與探討。台北:五南。
葉連祺(1999)。中小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之意涵和取向。教師天地,103,21-29。
甄曉蘭(2002)。中小學課程改革與教學革新。台北:高等教育。
甄曉蘭、鍾靜(2002)。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相關問題及其相應措施之研究。師大學報,47(1),1-16。
劉世雄(2001)。學校本位課程決策之分析。研習資訊,18(1),18-28。
歐用生(1994)。課程發展的基本原理。高雄:復文。
蔡清田(2002)。學校整體課程經營:學校課程發展的永續經營。台北:五南。
鄭新輝(2000)。從行政的觀點探究如何落實「九年一貫課程」的因應之道。輯於財團法人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校務發展文教基金會主編,九年一貫課程:從理論、政策到執行(123-154頁)。高雄:高雄復文。
盧美貴(2000)。啐啄同心--學校本位課程發展的領導及配合措施。輯於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工作坊資料集-邁向課程新紀元(二) (242-278頁)。
簡良平(2002)。學校課程決定-理論與實證。台北:師大書苑。
饒見維(2001)。如何激發課程發展的士氣-學校本位課程的四個發展策略。研習資訊。18(1),1-6。

英文部分

Beasley, B. (1981).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Curriculum Perspectives, 2(1), 53-56.
Bezzina, Michael (1991). Being Free and Feeling Free: Primary Teachers’Participation in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68693)
Brady, L. (1987). Curriculum development(2nd ed.).Sydney:Prentice Hall.
Brand, Laurie (1985). Status in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Journal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 23(2), 219-228.(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337435)
Chapman, J. D. (1990). School-based decision-making and management. London: Falmer.
Chen, Hsiao-Lan ;Chung, Jing (2000).The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School Improvement in Taiwan: Problem and Possibilities. Paper presented at Annual Meeting of the International Congress for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Improvement (Hong Kong, China, January 4-8, 2000).
Clune, W., & White, P. A. (1988). School-based management: Institutional vari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issues for further research. Education, 105(3),318-322.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00908)
Eisner, E. W. (1979). Humanistic trends and the curriculum field, In P. H.Taylor (Ed.): New directions in curriculum studies . London : The Falmer Press.
Goodlad J. I. (1979). Curriculum- The state of the field,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39, 3 .
Harrison, M.(1981).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cision-making:Apersonal viewpoint. Curriculum Perspectin, 2(1), 47-52.
Herman, J. J., & Herman, J. L. ( 1994). Making change happen. Thousand Oaks, CA: Corwin Press.
Leithwood, K.,& Menzies, T. (1998). Forms and effects of school-based management: A Review of Educational Policy, 12(3), 325-346.
Marsh, C., Day, C., Hannay, L. & McCutcheon, G. (1990). Reconceptualizing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Murphy, J. & Beck, L. G.(1995).School-based management as school reform: Taking stock. Thousand Oaks, CA: Crowin。
OECD (1979).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France: OECD.
Ryan, A. S. & Williams, M. C.(1978). A cause of action: Support for school 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Education(WA) , 27(2), 16-20.
Service No.ED331153)
Skilbeck, M. (1976).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In J. Walton & J.Welton (Eds), Rational curriculum planning: Four case studies. London:Ward Lock Educational.
Skilbeck, M. (1984). School-base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London: Paul Chapman.
Waxman, Hersholt C.(1985). Rearch on school-based improvement programs:its implication for 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 Education, 105(3), 318-322.
Wright, Ruth(1991).Teacher Involvement Curriculum Development.Research Roundup, 7 (3).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Zais, R. S.(1976).Curriculum:Principles and foundation.New York:Crowel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