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4.18.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4 03:48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楊雅斐
研究生(外文):Ya-fei Yang
論文名稱:高雄縣市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Impact Factors of Digital Divide f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nd Kaohsiung County
指導教授:歐陽誾歐陽誾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in OuY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0
中文關鍵詞:資訊素養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數位落差國小學生
外文關鍵詞:typ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ccessinformation accessdigital divid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2
  • 點閱點閱:9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6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5
本研究旨在了解高雄縣市國民小學學生間數位落差的現況,並探討影響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相關因素,以及其對數位落差之差異情形。
本研究以高雄縣市國民小學的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並編制「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以問卷調查的方式來進行研究,共計回收有效問卷591份。調查所得資料以t考驗及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統計分析。本研究的結論如下:
一、國小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以及「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上的現況有待改善。
二、 不同性別學生在「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其中女生的資訊素養顯著高於男生。
三、 每週上網時數不同的學生在「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每週上網1∼10小時的學生,得分顯著高於未上網的學生;每週上網10小時以上的國小學生,得分顯著高於每週上網1小時以內的學生。
四、不同家長支持態度在「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資訊素養」上有顯著差異。鼓勵且加以指導以及信任所以不加以過問之家長在「使用資訊科技的機會」、「使用資訊科技的內容」、「資訊素養」上得分顯著高於嚴格禁止子女使用電腦網路之家長。
最後,根據本研究之結論提出建議,以作為教育主管機關、國小教師、家長、以及後續研究之參考。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about digital divide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and Kaohsiung County, and to analyze the key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divide. The digital divide gap between students was also investigated.
The subjects in this study were 591 sixth-graders in Kaohsiung City and Kaohsiung Coun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Digital Divide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Questionnaire” was developed and administered as a research instrument. The data were analyzed in various statistical methods including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and one-way ANOVA.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were as follows:
1.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formation access” and “typ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ccess” needed to be improved。
2.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the “information literacy”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gender, and the schoolgirls’ “information literacy”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schoolboys.
3.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formation access”, “typ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cces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online hours per week. The online hours every week were between 1∼10 hours’ students who have higher scores than students without using Internet.
4.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information access”, “type of information content access” and “information literacy” between the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parents’ supportive attitudes.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encourage or trust/not to interfere them to use Internet have higher scores than the students whose parents strict forbid them to use computer and Internet.
Finally, based on the conclusions of the study, suggestions were made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institutes, elementary teachers, parents for their references and further research.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誌 謝 iv
目 次 v
表 次 vi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6
第三節 名詞釋義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數位落差的意涵 11
第二節 數位落差的相關議題 25
第三節 影響數位落差之相關因素與因應措施 31
第四節 兒童網路使用現況 52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9
第二節 研究對象 6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6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9
第五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72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5
第一節 樣本基本資料之分析 75
第二節 高雄縣市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分析 80
第三節 影響高雄縣市國小學生數位落差之相關因素分析 86
第四節 綜合討論 9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99
第一節 結論 99
第二節 建議 101
參考書目 107
附錄一 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問卷(專家審查) 113
附錄二 學者專家諮詢名冊 121
附錄三 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問卷(預試) 122
附錄四 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調查問卷(正式問卷) 127
一、中文部份
EC研究報告(2002)。數位落差。2005年1月6日,取自:http://www.nii.org.tw
石淑慧(2001)。資本主義式經濟與數位差距。2004年12月4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9/19-13.htm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4)。2004年12月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05年4月5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資訊科技發展對社會網路全球化及社會差距的衝擊。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home/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行政院『台閩地區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home/
王秋絨、張稚凰(1999)。台北市成人之資訊素養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社會教育學刊,28,161-204。
王瑞壎(2002)。2001年OECD教育政策分析,台灣教育,613,45-48。
吳竹君(2002)。你是資訊富人嗎?消弭數位落差初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94,104-108。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吳明隆(1993)。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明隆(1998)。國小網路應用教學的瓶頸與發展方向。資訊與教育雜誌,66,40-46。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教師素質、數位差距。教育資料與研究,36,52-53。
李京珍(2004)。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
李勝富(2000)。美國數位差距的現況與因應措施。2005年4月5日,取自:http://www.houstoncul.org/eduinfo/e2000002.htm
李雅萍(2001)。79%加拿大青少年在家上網。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1582
李德竹(2001)。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養方針與評量指標。圖書與資訊學刊,37,3-7。
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玉佩(2000)。全球網上決戰,台灣在哪裡? 天下雜誌特刊,29,46-51。
林奕汝(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偉加(2000)。資訊差距的探討--兼論我國資訊差距之現況。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曉妮(1996)。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探討--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麗貞(2001)。建設知識社會、縮小數位差距。自由中國之工業,91,69-98。
姜添輝(2002)。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台北:高等教育。
張德銳(1997年12月)。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毛連塭(主持
人),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陳雪華(1996)。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25,3-12。
陳敬如(2000)。台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數位鴻溝差距狀況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教育部資訊網(2000)。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5年1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content_020201/03020201_0306.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4)。縣市別各級學校校數統計。2005年4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location.htm?open
曾淑芬(2002)。社會公平與數位落差。研考雙月刊,26(1),56-62。
曾淑賢(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中國圖
書館學會會報,66,20。
曾琳富(2003)。影響國中學生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曾憲雄(2003)。教育部『建立中小學數位學習指標暨城鄉數位落差之現況
調查、評估與形成因素分析』計畫。2005年4月15日,取自:
http://elnp.ncu.edu.tw/Announce/92_res014.pdf
曾豔慧(2003)。小學生之網際網路使用態度探討-以高雄市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項靖(2003)。邁向資訊均富: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6,125-178。
黃天助(2002)。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黃玉玲(2004)。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探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欣潔(2001)。「數位落差」對於網路中公共論域建制之影響初探。2004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ccu.edu.tw/TANET2001/TANET2001_Papers/T112.pdf
黃淑珠(2000)。高職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曉婷(2000)。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黃瓊儀(2000)。權力--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楊洲松(2003)。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台北:高等教育。
楊振昇(1997年12月)。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毛連塭(主持人),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楊涵如(2003)。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及其教育因應策略。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
楊榮宗(2003)。校園數位落差因應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數位文化誌(2004)。2004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年中報告。2005年3月2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254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a)。2004年我國家庭上網調查。2005年3月1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3&f_SUB_ID=529&f_ART_ID=5455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b)。小孩出頭天--兒童對網路產業重要性日增。2005年4月3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focus/0105_focus_disp.asp?focus_id=289
壽大衛(2001年10月)。數位差距、契機與知識經濟。楊龍立(主持人),數位差距與數位機會。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翟本瑞(2002)。終結關於第一序數位落差的討論。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4/24-21.htm
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劉慶仁(2001年10月)。數位化時代的挑戰與因應措施。毛連塭、吳清山(主持人),數位差距與數位機會。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靜怡(2001)。民主社會裡的「數位落差」:幾個初步觀察。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www.iis.sinica.edu.tw/2001-digital-divide-workshop/2-2.htm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蔡禹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教學之研究。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edusoc/art/ar32.htm#7
鄭欽文(2003)。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綺兒(2001)。影響台北市國民小學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蕭佑梅(2003)。國民小學學生數位差距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佑梅(2004)。數位差距之教育意涵。國教新知,50(3),17-22。
賴苑玲(2000)。以資訊素養為基礎之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52,19-29。
顏淑芬(1998)。從資訊差距因素探討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之任務與角色。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裡特質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1998).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erson, R. (1999). Native American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benton.org/publibrary/digitalbeat/db101499.html
Coleman, J. S.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 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leman, J. S. (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 7-22.
Ettma, J. (1989).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xt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Videotex Ever Go Home Again?” In J. Salvaggio and J. Bryant (eds.) Media Us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illsdale, NJ: Erlbaum.
G8 Education Ministers’ Meeting and Forum(2000). Chair’s summary.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xt.go.jp/english/topics/g8/000101x.htm
Gilster, P. (1998). Digital literac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m-Hill.
Hernor, P. & McClure, C. R. (1987). Federal information policies in the 1980s: Conflicts and issues. Norwood, N. J. : Ablex Pub. Corp.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6-117.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1999). A Nation Online: How Americans Are Expanding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Retrieved January 12,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dn/index.html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1).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Issues and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Retrieved January 8,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oecd.org/dataoecd/10/0/27128723.pdf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0). Learning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January 8,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213.253.134.29/oecd/pdfs/browseit/9600081E.PDF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9).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oecd.org/dataoecd/38/57/1888451.pdf
Owston, R. D., & Wideman H. H. (2001). Computer acces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7, 433-444.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2002). The Digital Disconnect—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Internet-savvy students and their schools. Retrieved January 10,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pewinternet.org/pdfs/PIP_Schools_Internet_Report.pdf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5).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fallingthru.html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8).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Ⅱ: New data on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net2/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9).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fttn99/contents.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 February). The Clinton-Gore Administration: From Digital Divide to Digital Opportunity. Retrieved December 22,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ed.gov/PressRelease/02-2000/wh-0202.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