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EC研究報告(2002)。數位落差。2005年1月6日,取自:http://www.nii.org.tw
石淑慧(2001)。資本主義式經濟與數位差距。2004年12月4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19/19-13.htm
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4)。2004年12月台灣地區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2005年4月5日,取自: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2)。資訊科技發展對社會網路全球化及社會差距的衝擊。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home/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2003)。行政院『台閩地區九十一年數位落差調查』。2005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rdec.gov.tw/home/
王秋絨、張稚凰(1999)。台北市成人之資訊素養現況及其影響因素。社會教育學刊,28,161-204。王瑞壎(2002)。2001年OECD教育政策分析,台灣教育,613,45-48。
吳竹君(2002)。你是資訊富人嗎?消弭數位落差初探。臺灣經濟研究月刊,294,104-108。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台北:五南。
吳明隆(1993)。國民小學學生電腦態度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吳明隆(1998)。國小網路應用教學的瓶頸與發展方向。資訊與教育雜誌,66,40-46。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教師素質、數位差距。教育資料與研究,36,52-53。
李京珍(2004)。國民小學學生數位落差現況之研究-以臺北市國民小學為例。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市。李勝富(2000)。美國數位差距的現況與因應措施。2005年4月5日,取自:http://www.houstoncul.org/eduinfo/e2000002.htm
李雅萍(2001)。79%加拿大青少年在家上網。2005年4月6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news/0105_news_disp.asp?news_id=1582
李德竹(2001)。圖書館資訊素養之培養方針與評量指標。圖書與資訊學刊,37,3-7。卓俊良(2001)。國民小學教師九年一貫課程教學資訊素養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林玉佩(2000)。全球網上決戰,台灣在哪裡? 天下雜誌特刊,29,46-51。
林奕汝(2004)。台中市國小高年級兒童網路態度、父母管教方式(網路議題)與兒童網路使用行為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林偉加(2000)。資訊差距的探討--兼論我國資訊差距之現況。東海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林曉妮(1996)。電腦態度與電腦素養的影響因素探討--小學生的實地實驗研究。國立中央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林麗貞(2001)。建設知識社會、縮小數位差距。自由中國之工業,91,69-98。姜添輝(2002)。資本社會中的社會流動與學校體系:批判教育社會學的分析。台北:高等教育。
張德銳(1997年12月)。教育選擇權對教育機會均等的影響。毛連塭(主持
人),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許怡安(2001)。兒童網路使用與網路媒體素養之研究--以台北縣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郭生玉(2001)。心理與教育研究法。台北:精華。
陳炳男(2002)。國小學生網路素養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陳雪華(1996)。網路資源與圖書館利用教育。教學科技與媒體,25,3-12。陳敬如(2000)。台灣地區中等學校學生數位鴻溝差距狀況初探。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教育部資訊網(2000)。教育改革行動方案。2005年1月6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E0001/EDUION001/menu03/sub02/content_020201/03020201_0306.htm
教育部統計處(2004)。縣市別各級學校校數統計。2005年4月1日,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STATISTICS/EDU7220001/data/serial/location.htm?open
曾淑芬(2002)。社會公平與數位落差。研考雙月刊,26(1),56-62。曾淑賢(2001)。兒童資訊需求、資訊素養及資訊尋求行為之研究。中國圖
書館學會會報,66,20。
曾琳富(2003)。影響國中學生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曾憲雄(2003)。教育部『建立中小學數位學習指標暨城鄉數位落差之現況
調查、評估與形成因素分析』計畫。2005年4月15日,取自:
http://elnp.ncu.edu.tw/Announce/92_res014.pdf
曾豔慧(2003)。小學生之網際網路使用態度探討-以高雄市為例。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項靖(2003)。邁向資訊均富:我國數位落差現況之探討。東吳政治學報,16,125-178。黃天助(2002)。台灣中部地區國民中學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黃玉玲(2004)。國中生數位落差現況探討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玉萍(2002)。國小學童網路素養與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欣潔(2001)。「數位落差」對於網路中公共論域建制之影響初探。2004年11月3日,取自:http://www.ccu.edu.tw/TANET2001/TANET2001_Papers/T112.pdf
黃淑珠(2000)。高職學生電腦網路態度、素養及使用現況之調查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黃曉婷(2000)。國民小學教師網路教學素養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黃瓊儀(2000)。權力--在虛擬與真實之間。南華大學教育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楊洲松(2003)。E世代教師的科技媒體素養。台北:高等教育。
楊振昇(1997年12月)。教育機會均等的理念與省思。毛連塭(主持人),教育選擇權與教育機會均等。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楊涵如(2003)。數位資本主義下的數位落差及其教育因應策略。暨南國際大學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南投縣。楊榮宗(2003)。校園數位落差因應策略分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楊瑩(1994)。教育機會均等──教育社會學的探究。台北:師大書苑。
數位文化誌(2004)。2004年「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年中報告。2005年3月2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ART_ID=5254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a)。2004年我國家庭上網調查。2005年3月16日,取自:http://mag.udn.com/mag/dc/storypage.jsp?f_MAIN_ID=3&f_SUB_ID=529&f_ART_ID=5455
資策會電子商務研究所(2004b)。小孩出頭天--兒童對網路產業重要性日增。2005年4月3日,取自:http://www.find.org.tw/0105/focus/0105_focus_disp.asp?focus_id=289
壽大衛(2001年10月)。數位差距、契機與知識經濟。楊龍立(主持人),數位差距與數位機會。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翟本瑞(2002)。終結關於第一序數位落差的討論。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24/24-21.htm
劉秀娟(2002)。偏遠地區學生資訊素養現況探討研究—以台東縣國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劉慶仁(2001年10月)。數位化時代的挑戰與因應措施。毛連塭、吳清山(主持人),數位差距與數位機會。現代教育論壇,國立教育資料館。
劉靜怡(2001)。民主社會裡的「數位落差」:幾個初步觀察。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www.iis.sinica.edu.tw/2001-digital-divide-workshop/2-2.htm
蔡明蒼(2002)。高中學生電腦素養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蔡禹亮(2001)。國小高年級學童資訊素養教學之研究。2004年12月4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edusoc/art/ar32.htm#7
鄭欽文(2003)。高屏地區國小學生數位落差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鄭綺兒(2001)。影響台北市國民小學電腦網路態度相關因素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盧怡秀(2001)。高雄市高中生網路素養及網路使用現況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蕭佑梅(2003)。國民小學學生數位差距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蕭佑梅(2004)。數位差距之教育意涵。國教新知,50(3),17-22。賴苑玲(2000)。以資訊素養為基礎之國小圖書館利用教育之探討。教學科技與媒體,52,19-29。顏淑芬(1998)。從資訊差距因素探討網路資訊時代公共圖書館之任務與角色。國立臺灣大學圖書資訊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嚴增虹(2002)。國小學童網際網路使用者背景、行為與心裡特質之關係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二、英文部分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School Librarians Association for Educational Communication and Technology(1998). Information power: Building partnerships for learning. 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Anderson, R. (1999). Native Americans and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benton.org/publibrary/digitalbeat/db101499.html
Coleman, J. S. (1966).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Washington D. C.: U. 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leman, J. S. (1968). “The Concept of Equality of Educational Opportunity”,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38(1): 7-22.
Ettma, J. (1989). “Interactive Electronic Text in the United States: Can Videotex Ever Go Home Again?” In J. Salvaggio and J. Bryant (eds.) Media Use in the Information Age, Hillsdale, NJ: Erlbaum.
G8 Education Ministers’ Meeting and Forum(2000). Chair’s summary. Retrieved November 28,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mext.go.jp/english/topics/g8/000101x.htm
Gilster, P. (1998). Digital literacy.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Guieford, J. P. (1965). Fundamental Statistics in Psychology and Education, 4th ed., New York: McGram-Hill.
Hernor, P. & McClure, C. R. (1987). Federal information policies in the 1980s: Conflicts and issues. Norwood, N. J. : Ablex Pub. Corp.
McClure, C. R. (1994). Network Literacy: A role of librarie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Libraries, 13(2), 116-117.
National Tele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Administration(1999). A Nation Online: How Americans Are Expanding Their Use of the Internet. Retrieved January 12,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dn/index.html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1). Bridging the “Digital Divide”: Issues and policies in OECD Countries. Retrieved January 8,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oecd.org/dataoecd/10/0/27128723.pdf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0). Learning to Bridge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January 8,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213.253.134.29/oecd/pdfs/browseit/9600081E.PDF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1999).Understan-ding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oecd.org/dataoecd/38/57/1888451.pdf
Owston, R. D., & Wideman H. H. (2001). Computer access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the early school years. Journal of Computer Assisted Learning, 17, 433-444.
Pew Internet & American Life(2002). The Digital Disconnect—The widening gap between Internet-savvy students and their schools. Retrieved January 10, 2005,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pewinternet.org/pdfs/PIP_Schools_Internet_Report.pdf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5).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A survey of the “Have Nots” in rural and urban America.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fallingthru.html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8).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Ⅱ: New data on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14,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net2/
U.S. Department of Commerce(1999). Falling through the Net: Defining the digital divide. Retrieved December 20,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ntia.doc.gov/ntiahome/fttn99/contents.html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0, February). The Clinton-Gore Administration: From Digital Divide to Digital Opportunity. Retrieved December 22, 2004, from World Wide Web: http://www.ed.gov/PressRelease/02-2000/wh-02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