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8:4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以婷
研究生(外文):I-Ting Lin
論文名稱: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Kaohsiung county and city
指導教授:郭聰貴郭聰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ong-Guey Kuo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教育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2
中文關鍵詞:教師教學評鑑教學效能
外文關鍵詞: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Teaching Effectiveness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5
  • 點閱點閱:497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8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現況與關係,並據以提出結論與建議,以作為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人員之參考。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以自編之「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調查問卷」為研究工具,研究對象為高雄縣市國民小學教師。以分層隨機和立意抽樣方式,共計抽取80所公立國民小學,970位教師作為研究樣本,其中有效樣本737人,可用率為76.0%。所得資料以平均數、標準差、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
經歸納本研究發現,獲致以下結論:
一、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教學評鑑現況具中高程度認同。
二、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學效能現況知覺具中上程度水準。
三、不同性別、最高學歷及擔任職務之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評鑑之知覺有差異。
四、不同學校規模、學校地區及學校是否曾實施教學評鑑之國小教師對教師教學評鑑之知覺有差異。
五、不同最高學歷、擔任職務及服務年資之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知覺上有差異。
六、不同學校規模及學校地區之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知覺上有差異。
七、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呈正相關。
  依據上述結論,對教育行政機關及學校教育人員提出下列建議:
一、對教育行政機關之建議
(一)建立完善的教學評鑑機制,勿讓評鑑流於形式。
(二)推動學校本位教學評鑑,並改善教學環境。
(三)辦理評鑑知能研習活動,以提升教學效能。
二、對學校教育人員之建議
(一)對國民小學行政之建議
1.行政支援教師教學,增加教師進行研究機會。
2.提供適當協助及學習機會,重視教師自我評鑑。
(二)對國民小學教師之建議
1.瞭解教學評鑑並能主動參與,促進專業發展。
2.重視教學經驗傳承,創造教與學環境。
3.積極參與在職進修活動,提升教學效能。
The purposes of this study were to explore the perception of current situation and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n Kaohsiung county and city, and make conclusions and suggestions practically, in order to offer some references to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and school educators.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adopted for this study. The self-designed ” Questionnair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the instrument. The subjects wer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in Kaohsiung county and city. Adopting the stratified random and purposive sampling methods, 970 teachers were collected as samples from 80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Effective samples among them were 737 persons, the usable percentage was 76.0%. The data were analyzed by the following statistical methods: mean, standard deviation, t-test, one-way ANOVA,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The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agreement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was in mid-high level.
2. The teachers’ percep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was above the average.
3.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factors such as genders,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and teacher’s position had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 on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4.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factors such as school size, school location and whether school ever implemented teaching evaluation had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 on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5.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factors such as the educational background, teacher’s position and working years had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6. The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under the factors such as school size and school location had differences of perception on teaching effectiveness.
7. There was a positive relationship between element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Based upon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is study offered the following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and school educators.
1. Suggestions for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ve authority
(1) To establish thorough teaching evaluation mechanism, and evaluation will not be done in vain.
(2) To promote school-based teaching evaluation, and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environment.
(3) To handle some programs about evaluation knowledge in order to enhanc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2. Suggestions for school educators
(1) Suggestions for administration of elementary school
1-1 The administration should give support to teacher’s teaching, and increase the opportunity for teachers to research.
1-2 To provide the proper helping and learning opportunity, and emphasize self-appraisal of teachers.
(2) Suggestions for teachers of elementary school
2-1 Teachers should understand and participate in teaching evaluation actively, and could promote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2-2 To emphasize teaching experiential transmission, and create a teaching and learning environment.
2-3 Teachers should participate in the in-service training activities positively in order to improve teaching effectiveness.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I
誌 謝 V
目 次 VII
表 次 IX
圖 次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方法 5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9
第一節 教師教學評鑑之探討 9
第二節 教學效能之探討 34
第三節 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 46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7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7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7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76
第四節 研究工具 8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95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97
第四章 研究結果之分析與討論 99
第一節 國民小學教師知覺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與討論 99
第二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師教學評鑑知覺的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104
第三節 不同學校環境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師教學評鑑知覺的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110
第四節 不同個人背景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知覺的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114
第五節 不同學校環境變項之國小教師在教學效能知覺的差異情形分析與討論 122
第六節 國民小學教師教學評鑑與教學效能之相關分析與討論 12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29
第一節 主要研究發現 129
第二節 結論 133
第三節 建議 135
參考文獻 141
壹、中文部份 141
貳、英文部份 148
附 錄 151
附錄一 專家效度問卷 151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修正意見彙整表 159
附錄三 預試問卷 165
附錄四 正式問卷 169
壹、中文部份
中小學教師評鑑宜審慎辦理(2005,12月14日)。台灣時報,2版。
毛郁雯(2000)。大學實施「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以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王保進(2002)。視窗版SPSS與行為科學研究(第二版)。台北:心理。
王建智(2003)。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王湘栗(1997)。國民小學教師關注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田憲樺(2004)。教師教學評鑑對衡量教學效能之關聯性研究-以國防大學國防管理學院為例。國防管理學院國防決策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白慧如(2004)。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朱敬先(1989)。教學心理學。台北:五南。
朱敬先(1997)。教育心理學—教學取向。台北:五南。
朱慶璋(2003)。國民中學教師對教師評鑑知覺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江文雄(1982)。國民中小學實施教學評鑑之研究。臺灣省政府教育廳。
江佳茹(2003)。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和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a)。第三期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行政院教育改革審議委員會(1996b)。教育改革總諮議報告書。台北:作者。
何郁玲(1999)。中小學教師職業倦怠、教師效能感與生命意義感關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余榮仁(2000)。學校本位教師評鑑制度之研究---評鑑者與被評鑑者間之反省性合作行動探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吳明隆、涂金堂(2005)。SPSS與統計應用分析。台北:五南圖書。
吳俊佑(2003)。反省教育評鑑與教學評鑑的本質與問題。竹縣文教,28,49-51。
吳清山(1998)。學校效能研究。台北:五南。
吳慧鈴(2001)。教育部「發展小班教學精神計畫」實施現況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9NHCT1626014。
吳耀明(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9-216。
李航申(2004)。臺中市國民小學教師資訊素養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李惠淑(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91NTNU0331032。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9NHCT1626010。
李榮東(2003)。國民中學教師教學評鑑內涵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林人龍(1996)。企業倫理走上校園-淺談教育上的全面品質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1,40-48。
林亨華(2003)。國中教師自我概念、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以澎湖縣為例。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金蘭(2001)。國中英語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9NKNU0332033。
林海青(1996)。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59-92。
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91NTPTC576036。
林進材(1995)。教育理論與實務—課程與教學。台北:商鼎文化。
林進材(1999)。教學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林意苹(2002)。國小英語教師之教師效能感探究。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林榮彩(2002)。高雄市國小教師專業評鑑實施意見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林漢政(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邱柏翔(2001)。國民小學教師效能之研究:以桃園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邱皓政(2003)。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台北:五南。
邱錦昌(2003)。教育視導與學校效能。台北:作者。
施鴻銓(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以屏東縣自然科教師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9NKNU0332047。
洪瑛璘(2001)。高雄地區國小教師教學效能感與教育變革關注相關之研究-以「九年一貫新課程」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9NKNU0332037。
唐介華(2004)。國小教師之教學效能及電腦焦慮與其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東。
孫志麟(2002)。教師效能─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04,44-54。
孫志麟(2003a)。把專業找回來:學校本位教學評鑑。國民教育,43(3),7-13。
孫志麟(2003b)。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孫曜樟(2005,12月6日)。中小學教師評鑑 下學年起試辦。國語日報,1版。
徐敏榮(2002)。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規準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高強華(1995)。論提昇教師專業成長的「教師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47-272)。台北:師大書苑。
高廣孚(譯) (1979)。R. J. Kibler等著。行為目標與教學。台北:建新書局。
高曉婷(2004)。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自我評鑑效能感之研究-以桃園縣國民小學為例-。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
張定貴(1999)。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師、學生評鑑教師教學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張春興(2001)。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書局。
張春興(2002)。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紹勳、林秀娟(1997)。SPSS For Windows 統計分析—初等統計與高等統計。台北:松崗電腦圖書資料。
張惠貞(1999)。淡江大學教師教學評鑑之實證與研究。淡江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德勝(2002)。學生評鑑教師教學:理論、實務與態度。台北:揚智文化。
張德銳、蔡秀媛、許籐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等(2000)。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
張德銳、簡紅珠、裘友善、高淑芳、張美玉、成虹飛(1996)。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台北:五南。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92NTPTC576047。
教育部(2004)。中華民國教育統計。台北:作者。
教育部(2005)。公立高級中學以下學校教師成績考核辦法。2005年5月7日,取自http://epaper.edu.tw/news/940506/940506a.htm
教師法(1995)。
淡江大學教育科學研究室(1983)。淡江大學教學評鑑之研究—學生評鑑教師教學。台北:淡江大學。
莊靜君(2002)。新竹師範學院「教學意見反映調查」實施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許芳懿(1997)。國民小學教師溝通型態、自我角色知覺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許峰維(2005)。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專業評鑑之意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許德便(2003)。南部地區國中教師對教師評鑑制度態度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郭明德(1999)。國小教師自我效能、班級經營策略與班級經營成效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明德(2002)。教師教學效能之探討與量表之編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61-91。
郭峰偉(2000)。國中教師工作壓力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5NCCU6331103。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台北:揚智。
陳正達(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陳玉琨(2004)。教育評鑑學。台北:五南。
陳美玉(2002)。教師個人知識管理與專業發展。台北:學富文化。
陳美言(199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美娟(2004)。國民小學教師評鑑與教師自我效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學系學校行政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靜文(2004)。台北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教學省思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鴻裕(2004)。國小實施教學評鑑的可行性。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陳馨蘭(1998)。教師人格特質、自我效能、學生行為信念與班級經營風格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馮莉雅(2003)。三種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方式之關係研究—教師自評、教室觀察、學生評鑑。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學報,16(1),201-228。
馮綉雯(2002)。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黃玉鳳(2002)。國民小學教師聘任模式滿意度及其教師自我教學效能感之研究-以新竹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昆輝(1986)。教育行政原理。台北:三民。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黃德發、黃玉鏢(2003)。教育視導制度下談教師教學效能。南港高工學報,21,245-267。
黃耀輝(2002a)。教學健檢—教師教學評鑑研究。台北:問津堂。
黃耀輝(2002b)。台北縣國民中學實施教師教學評鑑制度可行性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楊式愷(200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葉重新(1987)。台灣地區九所大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期望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葉重新(1990)。學生參與教學評鑑之研究—四所新制師範學院師生對學生參與教學評鑑期望之分析。台北:華泰書局。
詹棟樑(1995)。如何對教師進行評鑑。載於中國教育學會(主編),教育評鑑(頁219-228)。台北:師大書苑。
廖吳勇(1998)。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動機,參與決定與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欣楣(2000)。花蓮師範學院教師與學生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態度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齊若蘭(譯)(1995)。P. M. Senge等著。第五項修練Ⅱ實踐篇(下)—共創學習新經驗。台北:天下文化。
劉月娥(2000)。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決定與教師效能感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政明(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
蔡家廷(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93NTTTC576028。
蔡培村(1987)。學校行政與教學。高雄:復文圖書。
蔡麗華(2001)。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工作投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鄭全全(譯) (1999)。L. Festinger著。認知失調理論。杭州市:浙江教育。
鄭宏財(1998)。國民小學教師全面品質管理信念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
鄭詩釧(1998)。國民小學班級經營氣氛、教室衝突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全國碩博士論文摘要,86NTNU3332001。
賴見先(1997)。高中生活科技實習教師教學表現之評鑑工具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戴佑全(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教師對「學生評鑑教師教學」意見調查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明俸(2004)。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
鍾榮進(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佳珍(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組織承諾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簡紅珠(1993)。教學評鑑的內涵與實施。載於伍振鷟(主編),教育評鑑(頁173-189)。台北:南宏圖書。
簡茂發(1996)。評量。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評量(頁1-39)。台北:師大書苑。
簡毓玲(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視導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淑惠(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蘇益生(2004)。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貳、英文部份
Ashton, P. T. (1984). Teacher''s efficacy: A motivational paradigm for effective teacher education.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1(5), 28-32.
Bandura, A. (1977).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 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215.
Bandura, A. (1982). Self-efficacy mechanism in human agency. American Psychologist, 37(2), 122-147.
Bandura, A. (1997). Self-efficacy: The exercise of control. New York: Freeman.
Borich, G. D. (1994). 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ulcock, J. W. (1984). Why can’t we define good teaching? Newfoundland, Canada.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48207)
Carr, W., & Kemmis, S. (1986). Becoming critical: Education, knowledge and action research.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Cavers, L. (1988). Teacher efficacy: Its relationship to school level organizational conditions and teacher demographic characteristic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49(12), 35-36A.
Eggen, P. D., & Kauchak, D. P. (1996). Strategies for teachers: Teaching content and thinking skills.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mmer, E. T. (1995). Teacher managerial behaviors. In L. W. Anderson (Ed.), The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eaching Education (2nd ed. pp. 219-221). New York: Elsevter Science.
Franklin, V. L. (1989). Teacher efficacy and selected organization climate variables in urban and suburban school setting.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6), 155A.
Gabor, A. (1990). The man who discovered quality. New York: Times Books.
Gibson, S., & Dembo, M. H. (1984). Teacher efficacy: A 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4), 569-582.
Good, T. L. (1979). Teacher effectiveness in elementary school. Journal of Teacher Education, 30(2), 52-64.
Greenwood, G. F., Olejinik, S. F., & Parkay, F. W. (1990). Relationships between four teacher efficacy belief patterns and selected teacher characteristics. Journal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Education, 23, 102-106.
Guskey, T. R. (1987). Context variables that affect measures of teacher efficacy.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1(1), 40-47.
Guskey, T. R. (1988). Teacher efficacy, self-concept, and attitudes toward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structional innovation.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4(1), 63-69.
Guskey, T. R., & Passaro, P. D. (1993). Teacher efficacy: A study of construct dimensions. KY.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9202)
Henderson, M. L. et al. (1980). Final report of the Ad Hoc Committee on teacher/ teaching evaluation of the council of facultie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J234492)
Kibler, R. J. (1978). Objectives for instruction and evaluation. Boston: Allyn and Bacon.
Medley, D. M. (1979). The effectiveness of teacher. In P. L. Peterson & H. J. Wakberg (Eds.), Research on teaching: Concepts, findings and implication. Berkeley, CA: McCutchan.
Money, S. M. (1992). 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survey of student and teacher perceptions of teacher effectiveness. Humber Coll. of Applied Arts and Technology, Etobicoke (Ontario). North Campus. Canada, Ontario: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51056)
Purser, S. R. (1987).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 effectiveness and teacher evaluation and selected teacher demographic variables. M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280159)
Rosenshine, B. V. (1986).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explicit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4, 60-66.
Scriven, M. (1994). Duties of the teacher. Journal of Personnel Evaluation in Education, 8, 151-184.
Seyfarth, J. T. (1996). Personnel management for effective schools (2nd ed.). Boston: Allyn and Bacon.
Soodak, L. C., & Podell, D. M. (1996). Teacher efficacy: Toward the understanding of a multifaceted construct. Teaching & Teacher Education, 12(4), 401-412.
Stufflebeam, D. L. et al. (1971).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decision making. Indiana: F. E. Peacock.
Tang, L. P. (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Factors related to the overall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N: Geographic srce./ country of publi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4716)
The Joint Committee on Standards for Educational Evaluation (1988). The personnel evaluation standards. Newbury Park: Sage.
Webb, R. (1982). Teaching and the domains of efficac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林進材(2002)。教學效能的研究發展及其在教學與研究上的意義。教育研究月刊,104,32-43。
2. 林海青(1996)。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教學效能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19,59-92。
3. 林人龍(1996)。企業倫理走上校園-淺談教育上的全面品質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11,40-48。
4. 吳耀明(2004)。國小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教師自評和學生評鑑比較。屏東師院學報,21,189-216。
5. 吳俊佑(2003)。反省教育評鑑與教學評鑑的本質與問題。竹縣文教,28,49-51。
6. 孫志麟(2002)。教師效能─三元模式的建構與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04,44-54。
7. 孫志麟(2003a)。把專業找回來:學校本位教學評鑑。國民教育,43(3),7-13。
8. 孫志麟(2003b)。教師自我效能的概念與測量。教育心理學報,34(2),139-156。
9. 郭明德(2002)。教師教學效能之探討與量表之編制。國立臺灣體育學院學報,11,61-91。
10. 黃政傑(1999)。落實教學評鑑的實施。教師天地,99,39-45。
11. 黃德發、黃玉鏢(2003)。教育視導制度下談教師教學效能。南港高工學報,21,245-267。
12. 顏銘志(1996)。國民小學教師教學信念、教師效能與教學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13. 3、李憲佐、吳翠鳳、沈麗玉,公平交易法第十九條規範之檢討-以「有限制競爭或妨礙公平競爭之虞」為中心-,公平交易季刊第十卷第二期,2002年4月。
14. 10、陳銘煌,日本競爭法對事業贈品贈獎行為之規範研究,公平交易季刊,第四卷第四期。
15. 13、楊宏暉,搭售行為之法律分析,公平交易季刊,第十二卷第一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