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6 21:2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翁育民
研究生(外文):Yu-min Weng
論文名稱:臺南市安南區食水堀之形成與變遷
論文名稱(外文):The Forming and Changes of Drinking-Water Pool of Annan District in Tainan City.
指導教授:陳坤宏陳坤宏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Kung-Hung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南大學
系所名稱:台灣文化研究所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區域研究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7
中文關鍵詞:嘉南大圳自來水地方感臺江食水堀安南區
外文關鍵詞:sence of placeAnnan DistrictChia-Nan IrrigationDrinking-Water Pooltap waterTaijowan Bay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180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0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臺南市安南區前身是臺江內海的一部份,曾文溪多次的氾濫及改道,不僅威脅此地住民,也讓臺江漸次浮覆成為一塊海埔新生地,加以本區降水並不穩定,各項水資源建設更未及時奧援,所以此地住民飲用水的來源甚為匱乏。是以,深入了解早期安南區住民如何取得飲用水,以及客觀環境改變時,取水方式如何因應,乃成為本論文之研究動機。依此動機,本文目的有四:1.了解早期安南區住民取得飲用水的方式。2.探討嘉南大圳對生活用水取得方式的影響。3.探討自來水事業對水資源利用的影響。4.了解食水堀的經濟、實質環境及社會文化意義。
本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的食水堀為研究對象,時間自清道光年間以迄民國九十五年三月止,針對食水堀的形成、現狀及變遷進行研究。研究方法上,除了基本的資料蒐集與分析、地圖判讀、田野調查外,最後並以若干地理學家、社會文化學家們對「地方文化」的理論探討,就「地方感」的意涵,來分析解釋「食水堀」的變遷及其影響。
研究結果顯示,「食水堀」是早期安南區住民最重要的飲水來源,嘉南大圳則對食水堀產生了挹注的效用,而自來水事業和產業的發展則讓食水堀逐漸走入歷史,目前尚存者僅餘七處,多數成為民宅、活動中心……等建物或空地、停車場等,不一而足。但住民對食水堀的地方感並未消失,而是因呈現不同的樣貌而處於不斷的流變(becoming)當中。此外,安南區住民在風水方面對食水堀的生活實踐,把形而上的力量,化為形而下的辟邪物、儀式及慶典,對地方感的形塑,提供了一個不一樣的管道,此乃諸多地方理論學者所未提及的,是本論文的重大發現。
Annan district in Tainan City was once part of Taijowan Bay. Because Tseng-wen River overflowed and changed its course many times, It would constitute a menace to the inhabitants here.In the meantime, it also have had Taijowan Bay gradually changed into a land reclaimed from a sea. Moreover, there was not steady rainfall in this area which lacked all kind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water conservancy, so it was hard for the inhabitants to make good ues of the sources of drinking water. Therefore, the researchful motive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o get to understant how the inhabitants in Annan district derived drinking water earlier on, and how they dealt with the matter of deriving drinking water when the objective circumstances were changed. According to the motive, here are four purposes of the dissertation: 1. To understant how the inhabitants in Annan district derived drinking water earlier on. 2. To discuss how Chia-Nan Irrigation have had an influence on the way of deriving drinking water. 3. To discuss how tap water have had an influence on utilizing water resources. 4. To realize the economy, the essential environment and the societal culture at Drinking-water pool.
The researchful object of the dissertation is the Drinking-water pool of Annan district in Tainan City from 1823 A.D. to March 2006 A.D..What is more, the research aims at the formation,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the transit of the Drinking-water pool. As to researchful methods, in addition to basic data collection, map decipherment and field investigation, several geographers and sociologists discuss the theories of local culture Analyzing the transit and the influences of the Drinking-water pool in terms of sense of place in the dissertation.
The result of the research has shown that the Drinking-water pool was the most important source of drinking water for the inhabitants in Annan district earlier on and Chia-Nan Irrigation had an effect on drawing water to the Drinking-water pool; however, tap-water development gradually let the Drinking-water pool disappear. At present, there are merely seven Drinking-water pools left, but others have been changed into the dwelling houses, the community centers, the open grounds, the parking lots and so on. The inhabitants still have the sense of place to the Drinking-water pool,but they show the unceasing becoming because the Drinking-water pool presents a variety of style and features nowadays.Besides, the inhabitants in Annan district turn the immaterial power into the material amulet,the ceremonies and the festivities in the aspect of feng shui about putting the life of the Drinking-water pool into practice. By doing this, they offer an another way to show the sense of place. In this regard, many of the scholars of place theory have not mentioned it. Therefore, it is the crucial discovery in the dissertation.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誌謝
目錄
表目錄
圖目錄
照片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內容
第四節 文獻回顧與理論探討

第二章 安南區的地理環境、聚落發展與水利開發
第一節 安南區的地理環境
第二節 安南區的聚落發展
第三節 安南區的水利開發

第三章 安南區食水堀的形成背景、現況及其變遷
第一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形成背景
第二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現況
第三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變遷

第四章 安南區食水堀的經濟、實質環境及社會文化意義
第一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經濟意義
第二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實質環境意義
第三節 安南區食水堀的社會文化意義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第二節 建議與未來研究方向

參考文獻
附錄一
附錄二
中文部份
丁日健(1959)。治臺必告錄。臺北市:臺灣銀行。
于家駒(2000)。陳耀楠先生其人其事──記臺灣光復後自來水建設的一位關鍵人物。自來水會刊,19(4),50~53。
片岡巖(1996)。臺灣風俗誌。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王世慶(1994)。清代社會經濟。臺北市:聯經出版社。
王啟明(1999)。臺灣光復初期自來水政策主導者──劉永楙先生。自來水會刊,18(1),152。
古川勝三(2000)。八田與一技師研究會──八田技師所遺留的。臺南市:嘉南農田水利會。
江慶灥(1996)。認識自來水。環境教育季刊,31,78。
何培夫(2003)。臺灣民俗辟邪物特展圖錄。臺南市:臺南市文化資產保護協會。
余文儀(1962)。續修台灣府志。臺北市:台銀經研室編。
吳建民(2000)。臺灣地區水資源史。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瀛濤(2000)。臺灣民俗。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沈葆禎(1958)。福建臺灣奏摺。臺北市:臺灣銀行。
李顯慧(1995)。臺灣自來水事業的創始人──威廉巴爾頓先生事蹟(下)。自來水會刊,55,56。
李顯慧(1995)。臺灣自來水事業的創始人──威廉巴爾頓先生事蹟(上)。自來水會刊,54,20。
周鍾瑄(1717)。諸羅縣志。臺北市:台灣大通。
林孟龍、王鑫(2002)。臺灣的河川。臺北市:遠足文化。
林會承、劉興朋(1996)。桃園之陂塘調查研究。桃園縣:桃園縣立文化中心。
林德政(1999)。安南區志。臺南市:安南區公所。
姚 瑩(1984)。東搓記略。臺北市:台灣大通。
洪燦楠(1978)。臺灣地區聚落發展之研究。台灣文獻,29(2),30-45。
范 咸(1993)。重修台灣府志。臺北市:臺灣大通。
范勝雄(1993)。臺南市安南區之寺廟信仰初探。臺灣文獻,44(2),73。
韋煙灶(2002)。鄉土教學及教學資源調查。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
唐贊袞(1959)。臺陽見聞錄。臺北市: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徐金錫(2002)。臺江水圳開發。臺南市:嘉南農田水利會。
高拱乾(1695)。臺灣府志。臺北市:台灣大通。
張志成(1999)。臺灣早期民間信仰發展與廟宇建築型態的演變。史聯雜誌,34,30
莊玉珍、王惠芳(2001)。臺灣的濕地。臺北市:遠足文化。
許淑娟、李明賢、鄭全玄、孔慶麗(1999)。臺灣地名辭書卷廿一─臺南市。南投縣: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文尚(1993)。臺灣傳統三合院式家屋的身體意象。臺北市:中國文化大學地學研究所暨地理學系。
陳文達(1993)。臺灣縣志。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陳正祥(2001)。臺灣地名辭書。臺北市:南天書局。
陳 修(2000)。臺灣話大辭典。臺北市:遠流。
陳坤宏(2001)。空間結構。臺北市:明文。
陳胤霖(2001)。台南市安南區傳統民宅之調查。臺南市:臺南市政府。
陳胤霖(2001)。臺南市安南區傳統村落祭祀空間之研究。成功大學建築學系碩士論文。
陳振文(1976)。臺灣海埔之地質與土壤。臺灣之海埔經濟,136。
陳素雯(2005)。臺江內海浮覆地社會經濟變遷之研究—以臺南市安南區為例。臺南大學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尊賢、許正一(2002)。臺灣的土壤。臺北市:遠足文化。
陳登風(1993)。安南區兩座「獸物」信仰建物史略。臺南文化,34,63。
陳鴻圖(1996)。水利開發與清代嘉南平原的發展。臺北市:國史館。
陳耀楠(1987)。臺灣自來水事業之發展經過。自來水會刊雜誌,22,1。
陶思炎(1998)。中國鎮物。臺北市:東大圖書。
陶思炎(2003)。中國祥物。臺北市:東大圖書。
馮作民(譯)(2000)。鈴木清一郎著。增訂臺灣舊慣習俗信仰。臺北市:眾文圖書公司。
黃文博(2002)。臺灣民間信仰與儀式。臺北市:常民文化出版社。
黃世祝 (2000)。臺南市安南區拓墾的空間研究初探—以學甲鎮中州陳姓族人為例。臺南師院鄉土文化研究所學報,1,1-37。
黃世祝(1979)。臺南市氣候的研究。臺南文化,7,15。
黃世祝(1999)。土地志地理篇。臺南市志卷一,1。
黃仕昌(2003)。臺南市九十二年度新故鄉社區營造計畫──長安社區期末報告。未出版。
富田芳郎(1933)。臺灣的農村聚落型態(上)。臺灣地學記事,4(2),11-14。
富田芳郎(1933)。臺灣的農村聚落型態(下)。臺灣地學記事,4(3),18-24。
富田芳郎(1955)。臺灣鄉鎮之研究。臺灣銀行季刊,7(3),85-109。
黃兆慧(2002)。臺灣的水庫。臺北市:遠足文化。
傅朝卿(2004)。與世界文化遺產約會。E代府城─臺南市刊,9,30-35。
廈門大學中國語言文學研究所漢語研究室(1993)。普通話閩南語辭典臺灣版。臺北市:臺笠。
楊正寬(2000)。臺灣地區水資源史。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楊森富(1999)。安南區志初審意見。安南區志附錄,40。
葉振輝(1995)。臺灣開發史。臺北市:臺原出版社。
廖風德(1996)。臺灣史探索。臺北市:臺灣學生書局。
劉壽豐(1999)。臺灣地區資源史學術研討會實錄。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60)。清一統志臺灣府。臺北市:臺灣銀行。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1958)。平臺紀事本末。臺北市:臺灣銀行。
蔣師轍(1957)。臺游日記。臺北市:臺灣銀行。
盧嘉興(1982)。臺灣研究彙集,22。臺南市:自行出版。
澀谷紀三郎(1934)。看天田的性質及其需要深耕改良的基礎觀念,臺灣農事報,11
謝美華(2001)。臺南市安南區聚落發展演變與居民生活空間調查之研究。高雄師大地理系碩士論文。
謝發清(1999)。公共給水之建設與經營。南投縣: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顏素麗(2004)。臺南市安南區農田水利與聚落發展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臺灣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美棧(1973)。臺灣省簡易自來水興建計畫及其成果。自來水會刊,7,44。
藍鼎元(1958)。東征集。臺北市:臺灣銀行。
蘇同炳(1998)。臺灣古今談。臺北市:臺灣商務印書館。


西文部份
Connerton, P. (1989). How Society Remember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resswell, T. (2004). PLACE. Oxford: Blackwell.
Fetherstone, M.(1993). Global and local cultures, In: Bird, J., Curtis, B., Putman, T., Robertson, G., and Ticknen, L. Mapping the Futures, London:Routledge, 169-187.
Harvey, D.(1993). From space to place and back again:Reflections on the condition of postmodenity, In: Bird, J., Curtis, B., Putman, T., Robertson, G., and Ticknen, L. Mapping the Futures, London: Routledge, 3-29.
Pred, A. (1986). Place, Practice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Tuan,Y. F. (1974). topophilia: A Study of ennronmental Perception, Attitude, and Values,
N. J.: Prentice-Hall Inc.


網站部份:
UrMap電子地圖──http://www.urmap.com
中央研究院臺灣歷史文化地圖──http://thcts.ascc.net/
行政院研考會網路村里全國電子地圖──http://gis.nat.gov.tw/village/default.jsp?citycode=17
科隆特電子地圖──http://webmap.courant.com.tw/emaps/index2.htm
教育部編國語辭典網路版──http://140.111.34.46/dict/?open
臺南市安南區公所──http://tnda.tncg.gov.tw/c_annan/index.htm
臺灣省自來水公司──http://www.water.gov.tw/sample1/about/data1.asp#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