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及徵引書目
一、 古籍資料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十五卷,民國十八年(1929)上海商務印書館四部叢刊影印北宋本。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三十卷,明末虞山毛氏汲古閣刊未刓本配補揚州局刊本。
〔漢〕許慎撰〔宋〕徐鉉等校定《說文解字》十五卷,臺北市:文化,1956年,據光緒七年日照丁氏重校汲古閣舊藏監本影印。
〔南唐〕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12月第二次印刷)
〔宋〕夏竦:《古文四聲韻》(臺北:學海出版社,1978年)
〔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臺北:洪葉文化,1999年11月增修一版一刷)
〔清〕丁福保:《說文解字詁林正編》(臺北:國民出版社,1959年)
〔清〕王國維:《觀堂集林》(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11月)
二、 工具書
《漢印文字匯編》(臺北:美術屋,出版項不詳)
《睡虎地秦墓竹簡》(臺北:里仁書局,1981年11月)
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編輯:《甲骨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65年9月,初版)
何琳儀:《戰國古文字典》(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怡齊編:《歷代名家篆書字典》(杭州:浙江古籍,2003年3月)
容庚編著,張振林、馬國權摹補:《金文編》(中華書局出版,1985年7月初版,1998年11月六刷)
徐中舒:《甲骨文字典》(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8年)
徐中舒:《秦漢魏晉篆隸字形表》(成都:四川辭書出版社,1986年10月第二次印刷)
袁仲一、劉鈺:《秦文字類編》(西安:陜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2年7月)
商承祚編:《石刻篆文編》(臺北:世界書局,1961年1月,初版)
張守中編:《睡虎地秦簡文字編》(北京:文物出版社,1994年2月)
張頷編纂:《古幣文編》(北京:中華書局,1986年5月,初版)
滕壬生編著:《楚系簡帛文字編》(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1995年7月,初版初刷)
三、 當代論著
于省吾:《甲骨文字釋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于省吾主編:《甲骨文字詁林》(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2月)
王貴元:《馬王堆帛書漢字構形系統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王貴元:《說文解字校箋》(上海:學林出版社,2002年12月)
王輝、程學華:《秦文字集證》(臺北:藝文印書館,1999年元月)
王輝:《秦銅器銘文編年集釋》(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年7月)
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北京:中華書局,1962年)
何琳儀:《戰國文字通論》(北京:中華書局,1998年9月)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釋》(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1965年)
周何:《唐寫本宋刊本說文解字》(臺北:華世出版社,1982年11月)
周法高:《金文詁林》(香港:中文大學,1975年)
周祖謨:《問學集》(臺北:河洛圖書出版社,1979年9月)
季師旭昇:《甲骨文字根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2003年12月)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上》(臺北:藝文印書館,2002年10月)
季師旭昇:《說文新證.下》(臺北:藝文印書館,2004年11月)
祝敏申:《說文解字與中國古文字學》(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8年12月)
唐蘭:《古文字學導論》(臺北:樂天出版社,1970年9月)
徐復、宋文民:《說文540部首正解》(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3年1月)
高明:《高明小學論叢》(臺北:黎明,1980年9月)
高鴻縉:《中國字例》(臺北:廣文書局,1960年)
張其昀:《「說文學」源流考略》(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年)
張桂光:《漢字學簡論》(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8月)
張桂光:《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2004年10月)
張標:《20世紀說文學流別考論》(北京:中華書局,2003年10月)
莫友芝:《唐寫本說文解字木部箋異》(上海:上海商務,1936年)
許師錟輝:《文字學簡編-基礎篇》(臺北:萬卷樓,1998年3月)
郭沫若:《金文叢考》(北京:人民出版社,1932年)
陳昭容:《秦文字研究》(臺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專刊103,2003年7月)
黃錫全:《汗簡注釋》(湖北:武漢大學出版社,1990年)
裘錫圭:《古文字論集》(北京:中華書局,1992年8月)
裘錫圭:《古代文史研究新探》(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2年6月)
裘錫圭:《文字學概要》(臺北:萬卷樓,1994年3月)
趙平安:《說文小篆研究》(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8月)
趙平安:《隸變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1993年6月)
趙誠:《甲骨文簡明詞典-卜辭分類讀本》(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11月)
劉志基:《漢字體態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7月)
劉釗:《古文字考釋叢稿》,(長沙:岳麓書社,2005年7月)
魯實先:《說文正補》(臺北:黎明文化,1974年9月)
龍宇純:《中國文字學》(香港:崇基書店,1968年10月)
四、 期刊論文
丁山:〈數名古誼〉,《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一本一分,1928年。
王立軍:〈雕版印刷對宋代漢字的影響〉,《河南師範大學學報》第29卷第4期(2002年)。
王平:〈唐寫本《說文‧木部》殘卷與大徐本小篆比較研究〉,《古籍整理研究學刊》2001年第4期。
王貴元:〈《說文解字》版本考述〉,《古籍整理研究學刊》1999年第6期。
〔英〕艾蘭:〈「亞」形與殷人的宇宙觀〉,《中國文化》第四卷(1991年)。
朱葆華:〈關於《說文》唐寫本殘卷的一封通信〉,《中國文字研究‧第二輯》(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2001年10月)。
季師旭昇:〈說一〉,《第九屆中國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學系、中國文字學會,1998年3月。
金祥恆:〈跋國立中央圖書館藏殘宋本說文解字〉,《大陸雜誌》第18卷第3期。馬國權:〈缪篆研究〉,《古文字研究》第五輯,1981年。
高去尋:〈殷代大墓的木室及其涵義之推測〉,《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三十九本(1969年)。
張玉金:〈釋甲骨金文中的「西」和「囟」字〉,《中國文字》新25期(1999年)。陳永正:〈釋 〉,《古文字研究》第四輯(1980年)。
馮玉濤:〈《說文解字的流傳與版本》〉,《圖書館理論與實踐》2004年第4期。
孫稚雛:〈《說文解字》與篆書藝術〉,《中山大學學報》1996年第3期。
詹鄞鑫:〈《說文》篆文校正芻議〉,《古漢語研究》1996年第3期。
鍾柏生:〈釋《新綴》四一八版卜辭〉,《大陸雜誌》第79卷第2期,1989年。鍾柏生:〈釋朿及相關問題〉,《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集刊》第五十八本第一分,1987年。
嚴一萍:〈跋宋本說文解字〉,《大陸雜誌》第十九卷第一期(1959年7月)。五、 學位論文
李佳信:《說文小篆字根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7月)杜忠誥:《說文篆文訛形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1年6月)周聰俊:《說文一曰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1978年6月)徐筱婷:《秦系文字構形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陳霖慶:《郭店〈性自命出〉暨上博〈性情論〉綜合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