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九十四學年度第二學期博士論文提要 研究所別:國文研究所 指導教授:汪 中、莊耀郎 先生
論文題目:蘇軾書法藝術研究 研 究 生:廖 學 隆 本論文以蘇軾書法藝術為研究主題,透過蘇軾書風發展、書學思想與書作鑑賞,探討其書法藝術特色與成就影響,確立其於中國書法史之定位:位居「宋四家」之首,樹立「宋尚意」之時代風格。全文共分六章: 第一章「緒論」:旨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範圍界定、材料方法與限制等。 第二章「蘇軾書學背景與書風發展」:著重於其時代背景與書藝環境之探究,透過書學背景、交遊狀況,以探討其書學淵源,並將其書風發展分為醞釀形成期、突變期、成熟豐收期、潛藏期四期,以探究其尚意書風特色。 第三章「蘇軾書學思想背景」:探討蘇軾書論中所呈現之道家思想、禪意思想與儒家思想等,主要在探究蘇軾書學思想中具道家「道與藝合」之創作觀與「端莊雜流麗」之多元審美觀、佛家「通融無礙」之創作觀與「意造無法」之境界論、儒家「抒情寓意」之功能觀與「中和」之審美觀,進而明瞭其書法美學思想。 第四章「蘇軾對書家書蹟品評與後代評論蘇軾書藝書蹟」:藉由蘇軾對古今書家品評與書蹟真偽之鑑別,及後代對蘇軾書藝品評與書蹟真偽之鑑識,探索蘇軾心目中理想書學典範,及如何於傳統法度中「意造無法」,建立ㄧ己之書法風格。 第五章「蘇軾傳世書蹟之鑑賞與藝術特色」:透過蘇軾傳世書蹟之整理與鑑賞,明瞭其創作緣由與後世流傳情形,並以〈黃州寒食詩帖〉為例,分別由筆法、結體與章法等三方面,分析「蘇體」之基本美學特色,並由人格學識、書學書蹟、筆法風格與書評書風等四方面,與黃、米、蔡等當時書家加以比較。 第六章「結論」:兼論蘇軾書法對當代與後世之影響」:綜論各章所得,由書體形式之變革、書法內容之創新、學養過程之重視、書學方法之妙悟與對後代書家之啟發等五方面,探究蘇軾書學之成就。確立蘇軾於中國書法史上居於「宋四家」之首,且具「承先啟後」之關鍵地位,其勇於獨創、自出新意之創作觀念,不僅影響明清兩代,尤其明之吳寬、清之楊守敬等人,均為仰慕蘇軾而習學「蘇字」之名家,楊守敬曾因駐日而使日本薰染「蘇體」之風。 探究蘇軾書學理論,不僅提供書學多元價值觀,並對傳統書法藝術加以省思,儘管書法已非生活必備器用,且恐將成稀有之獨立藝術,然而因應新生活與新文化,必須賦予書法新生命,方能為書法藝術另闢新道路與新境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