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 考 文 獻
中文部分
(一)中文書籍
江玉琳(1997年)。法主體性之建構與自由理念。收錄於法理學論叢─紀念楊日然教授。台北:月旦出版。
李惠宗(1997年)。憲法要義。台北:敦煌出版。
李鴻禧譯(1995年),盧部信喜著。憲法。台北:月旦出版。
李震山(1991年)。警察職務執行法草案之研究。內政部警政署委託研究。
李震山(1997年)。論資訊自決權。收錄於「現代國家與憲法:李鴻禧教授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台北:月旦出版。
李震山(2002年)。論行政公資訊公開之法理基礎及其法制整備。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出版。
李震山(1996年)。個人資料保護與警政資訊管理。收錄於「資訊管理學術暨警政資訊實務研討會」論文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李鴻禧(1991年)。資訊、憲法、隱私權。收錄於氏著「憲法與人權」。作者自版。
林子儀(1993年)。資訊取得法─立法政策與法制之研究。收錄於氏著「權力分立與憲政發展」。台北:月旦出版。
林鍚堯(1998年)。行政法要義。台北:三民書局。
林紀東(1987年)。中華民國憲法逐條釋義(一)。台北:三民書局。
林素鳳(2002年)。日本個人資料保護之法制化。收錄於黃宗樂教授六秩祝賀─公法學篇(一)。台北:學林文化。
周悅儀(1993年)。美國保護隱私權法制之研究。台北:法務部。
紀佳伶(1999年)。電子化/網路化政府資訊內容隱私權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施茂林(1996年)。名譽權保護之研究。法務部。
城仲模(1991年)。四十年來之行政法。收錄於氏著─行政法之基礎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洪榮彬(1993年。,資訊時代之資料處理與資料保護─以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為中心。輔仁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孫森焱(1999年)。民法債編總論(上冊)。作者自版。
翁岳生(1994年)。資訊立法之研究。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
翁岳生(1990年)。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大法學叢書(二)。台北:台大法學院。
馬漢寶(1986年)。國際私法總論。著者自刊。
莊道明(1997年)。我國學術資訊網路使用及資訊倫理教育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行政院經建會綜合計畫處同編(1979年)。全國各級學校學生資料建檔研究報告。台北:教育部教育計畫小組,行政院經建會綜合計劃處。
許文義(2001年)。個人資料保護法論。台北:三民出版。
許宗力(1999年)。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行政」。台北:元照。
許慶雄(1993年)。憲法入門。台北:月旦出版。
陳東輝(2002年)。論政府資訊公開與個人資訊自決之衡平。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清秀(1998年)。行政法的法源。收錄於翁岳生主編─行政法(上)。台北:翰蘆圖書。
陳志忠(2001年)。個人資訊自決權之研究。東海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新民(1999年)。論憲法人民基本權利的限制。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台北:元照。
張裕榮(2000年)。論資訊公開與個人資料保護之界線~以少年非行資料為中心。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葉淑芳(1999年)。行政資訊公開之研究-以隱私權益之保障為中心。國立中興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葉俊榮等(1996年)。政府資訊公開制度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第。
黃莉雲(1994年)。資料跨國流通法律問題之研究─相關理論與規範。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楊慧盈(2003年)。公務人員資訊倫理認知與電子化政府執行績效之關聯性研究--以台北縣三重市地政事務所為例。世新大學行政管理學研究所。未出版。詹文凱(1998年)。隱私權之研究。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蔡志方(1993年)。行政救濟與行政法學(一),台北:三民書局。
劉坤旺(2000年)。從憲法觀點論警察處理個人資料法制。中央警察大學行政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劉江彬(1988年)。資訊法論。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四三〉。台北:三民。
盧建旭(1999年)。文獻回顧。撰寫博碩士論文實用手冊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灣大學、中華科技整合研究會。
謝瑞智(1999年)。憲法新論。台北:文笙。
蕭文生譯(1995年)。關於「一九八三年人口普查法」之判決。收錄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一)。司法週刊雜誌社。
藍培青(1999年)。隱私權在美國演進歷史之研究。淡江大學美國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二)中文期刊
王郁琦(1995年)。美國「電腦比對資料法」之介紹。資訊法務透析。
王郁琦(1996年)。NII vs.個人資料保護。法律與你,第109期。王郁琦(1996年)。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朱柏松(1987年)。隱私權概念之衍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法學叢刊,第134期。朱松柏(1984年)。「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近代隱私權概念之形成及發展(下)」。法學叢刊,第115期。
朱柏松(1984年)。資訊化社會與隱私權的保護。中國論壇,第221期。
朱柏松(1989年)。隱私權概念之衍變及其損害防止立法之動向。法學叢刊,第134期。李震山(2004年)。「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
李建良(1997年)。基本權利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9卷第1期。林安邦(2001年)。德國「資訊自主權」之概念在我國法律上之應用。公民訓育學報,第12輯。林錫堯譯(1991年)。德國聯邦個人資料保護法(Bundesdatenschutzgesetz)。法學叢刊,第144期。
陸潤康(1986年)。美國憲法與隱私權。憲政時代,第12卷第2期。林明鏘(1994年)。公務機密與行政資訊公開。中國比較法學會學報,第15期。
高義展(2000年)。淺談學校行政與教師專業自主的調適。教育資料與研究,第32期。許宗力譯(1988年),Peter Badura講稿。德國行政法在立法、學院與審判實務上之最新發展。臺大法學論叢,第17期第2卷。
許志雄(1987年)。戰後日本行政法學之發展─以方法和對象之論爭為中心。東海法學論叢,第3期。
許志雄(1999年)。國民主權。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許文義(2000年)。論資訊保護法中資料蒐集、處理與利用之原則。警學叢刊,第30卷第4期。許正宗(1986年)。從公法學觀點探討「知的權利」(二)。法律評論,第51卷第2期。
陳秀峰(1991年)。「日本之個人資料保護制度一一兼論歐美之資訊保護法」。憲政時代,第17卷第1期。陳秀(2002年),日本個人資訊保護法制─以個人資訊保護法為中心,成大法學,第4期。
陳家駿(1997年)。淺談電腦網路上隱私權之保護。月旦法學雜誌,第23期。曹昌棋(1992年)。論警察機關資料蒐集處理與個人資料保護。警專學報,第5期。張啟中、吳正已、何榮桂,資訊化社會的電腦倫理教育,資訊與教育雜誌,創刊十年特刊,1997年,第27頁。
葉芳如(1999年)。如何保護兒童網路隱私安全。資訊與電腦,第231期。
曾淑賢(1996年)。資訊系統之倫理課題。臺北市立圖書館館訊,14卷1期。黃茂榮(1999年)。一般人格權及其保護。軍法專刊,第45卷第3期。黃越欽(1984年)。個人資料保護法一奧地利DSG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29期。黃三榮(1998年)。論網際網路上之個人資料及其保護─兼評我國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資訊法務透析。廖緯民(1996年)。論資訊時代的隱私權保護-以「資訊隱私權為中心」。資訊法務透析,11月號。蔡維音(1992年)。德國基本法第一條人性尊嚴規定之探討。憲政時代,第18卷第1期,。蔡墩銘(1995年)。通訊監聽與證據排除。刑事法雜誌,第39卷第1期。蔡達智(2002年)。行政資訊公開之問題初探。經社法制論叢,第30期。潘秀女(1998年)。校務行政電腦化後提昇行政效率之研究分析--以復興工商專校為例。復興學報。蕭白雪(2004年)。濫查他人隱私、女檢察官送懲戒。聯合報。
(三)網路資料
佚名。副總統請求回復名譽訴訟案第一審判決之創見與省思-評臺灣臺北地方法院89年度訴字第5548號判決。取自於http://www.license.com.tw/lawyer/practice/news/cv084.shtml。2004年8月25日
宋怡慧。中輟問題處理。取自於http://www.rfjh.kh.edu.tw/fd2/04-main.htm。2005年4月3日。
柯志堂。漫談校園學生隱私權─ 一個常被輕忽的人權觀念。教育部人權教育資訊電子報(http://www.hre.edu.tw/report/epaper/no09/topic2_3.htm)。2004年8月30日。
陳怡如。釋憲實務有關基本權形式審查基準之觀察。取自於http://home.kimo.com.tw/jyfd1103/br3.htm。2004年9月5日。
許孟祥、黃貞芬。資訊時代中倫理導向之決策制定架構。取自於http://www.ios.sinica.edu.tw/itst/seminar/seminar1/4-2.htm。2005年1月21日。
須文蔚。新聞編採與隱私權。取自於http://dcc.ndhu.edu.tw/poem/poetry/p1-2.HTM。2004年8月25日。
蔡先口。高中人權教育措施與省思。取自於http://www.hre.edu.tw/report/new/schoolright/schoolright-20030112-04.doc。2005年2月28日。
簡榮宗。網路上資訊隱私權保障問題之研究。取自於http://www.cyberlawyer.com.tw/alan4-08_3-4.html。2004年8月16日。
外文部分
(一)西文資料
Bruno/Klein, GG-Komm. , 1999; Glaeser,Schmitt ,Schutz der Privatsphre, in:Isensee/Kirchhof,Handbuch des Staatrechts, Bd.VI;Pieroth/Schlink,StaatsrechtⅡ,1993;Degenhart.Das allgemeine Persnlichkeitsrecht Art.2Ⅰi.Ⅴ.mit Art.1IGG,Jus 1992,361。
Glaeser,W. S. ,Schutz der Privatsphaere,in:J.Isensee/P. Kirchhof(Hrsg.),Handbunh des Staatsrechts der BRD,VI,1989,Rn. 33ff。
Klaus Stern, a. a. O. S. 647/648。
Maunz/Drig/Herzio/Schloz,Grundgesetzx Kommenter,1990,Art.1,Abs.1,Rdnr.28.
Maunz/Durig,Grundgesetz Kommentar,Art.1,Abs.1,Rdnr.14. Vgl. auch BVerfGE 6,36。
Sulzberger, Monika, Datenschutz und Privatfunk,1989,S.37ff。
Samuel D.Warren and Louis D.Brandeis,The Right of Privacy,Harvard Law Review,vol.4,no.5(winter 1890):pp.193-219。
Vogelgesang,K., Grundrecht auf informationelle Selbstbestimmung?1987,s.54ff。
(二)其他外文資料
中川剛,基本的人權考,有裴閣,1991年8月。
宇賀克也,情報公開法理論,有裴閣,1998年。
宇賀克也,個人情報保護法案檢討,法學教室二五0號,2001年7月。
松井茂記,情報利,法學第四0四號,1988年8月,第40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