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9 04:51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呂靜慧
論文名稱: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研究
指導教授:張雪梅張雪梅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公民訓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55
中文關鍵詞:大學教師大學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工作滿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3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本研究旨在探討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及瞭解課外組主管因應角色衝突的對策,提供建議幫助大學教師扮演好兼任課外組主管的角色、增進工作滿意度,以利學生事務工作的推展。研究方法採量化問卷調查以及質性訪談兩方式,依據自編問卷統計結果選出五位角色衝突低且工作滿意度高且主管年資合適、工作投入之教師兼任主管進行訪談。本研究主要發現結論如下:
一、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因兼任課外組主管使其分身乏術,難以充實其學術專業,然教師兼任主管肯定學生社團的價值與意義;
二、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在教師專業工作及升遷福利上滿意度最低;
三、授課學分數對於大學校院教師的角色衝突有重要影響;
四、性別、兼任主管年資、學歷、教師職別以及辦工時數對於大學校院教師工作滿意度有重要影響;
五、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呈現中偏高度負相關;
六、學術及教學壓力較低、取得同仁及家庭的支持、具備服務、熱情及具邏輯思維的人格特質乃扮演好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的重要策略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11
第一節 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處及課外活動組概況.................11
第二節 角色與角色衝突之相關概念.............................20
第三節 工作滿意理論及相關研究...............................35
第四節 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相關研究發現......................49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57
第一節 研究架構........................................57
第二節 研究假設........................................59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61
第四節 研究工具........................................63
第五節 資料處理........................................67
第六節 受試樣本與研究參與者..............................68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73
第一節 大學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之分析................73
第二節 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工作滿意度之分析...........81
第三節 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之差異分析......92
第四節 我國大學校院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工作滿意之差異分析......101
第五節 大學教師兼任課外組主管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相關分析......117
第六節 質性訪談整理....................................11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34
第一節 研究發現與結論...................................134
第二節 建議............................................138

參考文獻...............................................142
附錄...................................................147
附錄一 專家效度名單.....................................147
附錄二 專家效度問卷修訂.................................148
附錄二 正式問卷........................................154
附錄三 質性訪談整理範例.................................158
中文部分

大學法 (2003)。
王延皊 (2003)。大專校院學務工作人員工作壓力之研究。南開學報,1,103-117。
王延皊 (2005)。學生事務人才經營-談學務主管的壓力與承諾。台中市:長海。
王秋絨(1982)。國民中學組織環境對於教師角色壓力的影響。國立台灣師
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李美枝(1986)。社會心理學---理論研究與應用。台北:大洋出版社。
呂雅燕 (2005)。大學社團參與經驗對其畢業後生涯發展影響之研究-以東吳大學畢業生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生傳(1997)。教育社會學。高雄:復文書局。
林至善 (2000)。90年代學生社團輔導工作之回顧與前瞻。載於曾建元(主編),大學社團人(頁131)。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 (2001)。從美國校園活動標準及指導原則探討課外活動組之經營與運作。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頁233-270)。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至善、楊仕裕 (2003)。大專校院社團活動執行參考手冊。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東吳大學課外活動組。
林至善 (2003)。課外活動組經營之道。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三輯。台北市:東吳大學。
林清江(1971)。教師角色理論與師範教育改革動向之比較研究。師大教育
研究所集刊,13。
林清江(1987)。大學教師的角色。師友,223,6-9。
周祝瑛 (2003)。淺談「大學教學評鑑」。研習資訊,20(3),pp.49-57。
吳進安 (2003)。學生事務的本質、目標及經營策略。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台北市:東吳大學。
邱筱琪 (2003)。女性大學學生事務行政人員工作處境與生涯發展初探。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台北市:東吳大學。
吳碧蓮(1996)。台灣地區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度影響因素探討。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俞依秀 (1991)我國國立大學圖書館官員對組織溝通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台北市:漢美。
徐金芬(1985)。我國大學圖書館館員工作滿意程度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夢群 (1999)。教育行政-理論部分。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許士軍 (1997)。工作滿足、個人特徵與組織氣候— 文獻探討及實證研究。
政大學報,35,13-56。
時蓉華(1988)。社會心理學辭典。四川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陳昭雄 (2002)。跨世紀技專院校學生事務工作應有的省思與作為。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台北市:東吳大學。
陳昭雄 (2003)。私立大專院校訓輔工作成效影響因素之研究。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四輯。台北市:東吳大學。
陳貞芳(1996)。陳貞芳(1996)。花東地區六班國小教師行政工作角色壓力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奎熹 (1986)。教育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
陳碧祥(民90)。我國大學教師升等制度與教師專業成長及學校發展定位關係之探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163-208。
陳鴻銘(1995)。國民小學教師之角色衝突及其因應策略研究。國立台北師
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郭丁熒(1995)。我國國民小學教師角色知覺發展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教育部(2002)。全國大專校院學生事務(訓輔)工作調查分析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 (2004)。我國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願景與策略報告白皮書。台北市:教育部。
彭森明 (2006)。大學教師評鑑機制之研究。教育部委託專案研究計畫成果報告專案編號:94A1004EI。新竹:國立清華大學高等教育研究中心。
國立交通大學(2003)。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教師升等評審要點。2006年1 月20 日取自http://www.com.nctu.edu.tw/law/law02.doc。
舒緒緯(1990)。國民小學教師溝通滿意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 玉 (2001)。大學學生事務的理論與應用。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頁35-80)。台北市:東吳大學。
黃 玉、劉若蘭、劉杏元、林至善、柯志堂、楊昌裕(2004)。高等教育「學生事務工作實施準則與自我評量指引」之研究-新生定向輔導方案、學生宿舍方案與輔導、校園活動、學生司法事務、成果評估與方案評鑑。教育部委託專案報告。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
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台北:東華書局。
黃崇桄 (1994)。大學視聽教育人員工作滿意度程度之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黃隆民(1985)。國民中學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關係。國立台灣師範
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黃麗華 (1995)。大學職員工作滿足之研究-以某國立大學為例。國立中山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傅木龍 (2000)。校園學生社團活動之發展與輔導。訓育研究,39(1),16-24。
張文英 (2003)。大專校院資源教室輔導人員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書局。
張雪梅 (1999)。大學教育對學生的衝擊-我國大學生校園經驗與學習成果之實證研究。台北市:張老師文化。
張雪梅(2002)。學生沈淪誰該反省-論新世紀我國大學學生事務工作的新角色、功能與挑戰。載於林至善(主編),學生事務與社團輔導第二輯(頁98-114)。台北市:東吳大學。
張華葆(1986)。社會心理學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楊極東、林淑玲 (1991)。大專院校訓導人員職業倦怠研究摘要。訓育研究,30(3),23-44。
劉惠琴 (1994)。台北地區大學生參與課外活動對通識教育相關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209364-S200906)。台北市:東吳大學心理系。
銘傳大學(2003)。銘傳大學教師升等評審辦法。2006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mcu.edu.tw/admin/person/law/rules/L13/L13-1.htm。
游肇賢 (2002)。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康思平(2001)。國民中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曾弘源 (1998)。大學組織氣候與工作滿意度之個案研究。淡江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
趙婉君(譯)(2002)。R. J. Light著。哈佛經驗-如何如大學(Making the most of college)。台北市:立緒。
鄭世仁(1984)。國民中小學教師角色衝突調查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蔡培村(1985)。國民中小學校長的領導特質、權力基礎、學校組織結構及組織氣候與教師工作滿足關係之比較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鄒浮安(1982)。我國高級職業學校教師工作滿意程度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謝金青(1992)。國民小學行政兼職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程度之研究。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文全(1990)。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出版社。
韓長淮 (2002)。我國東部地區大學校院職員工作滿意度之調查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蘇家瑩(2001)。大學女生社團領導經驗與心理社會發展歷程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公民教育與活動領導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進棻 (1991)。國民中小學校長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
蘇月琴 (2004)。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饒邦安(1991)。臺北市國小教師行政兼職與工作滿意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西文部份

Anderson ,J. E., Guido-DiBrito, F.,& Morrell, J. S. (2000). Factors that influence satisfaction for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ors. In L.S. Hagedorn (Ed.), What contributes to job satisfaction among faculty and staff (pp. 99-10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

Bender,B.E.(1980). Job satisfaction in student affairs. NASPA Journal,18(2),p2-9

Brief, A. P., & Schrler, R. S.,& Vansell, M.(1981). Managing job stress.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Beattie, D. L., & Stamatakos, L. C. (1990).Faculty and administrator perceptions of knowledge,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as standards for doctoral preparation programs in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 31, 221-229.

Johnsrud, L. K. (1996). Maintaining morale: A guide to assessing the morale of midlevel administrators and faculty. Washington, DC: College and University
Personnel Association.

Kahn, R. L., Wolfe, D. M.,Quinn, R. P., Snoek, J. D. & Rosenthal, R. A.(1964).Organizational stress:Stres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John Wiley.

Komives, S. R. (1993). Advancing professionally through graduate education. In M. J. Barr (Ed.), Handbook of student affairs administration (pp. 390-408).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Lindquist, J (1981).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In A.W.Chickering&Associates,The modern American college: Responding to the new realities of diverse students and a changing society (pp730-747).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Robbins, S. P.(199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 Conceo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7th ed.).Englewood Cliffs, NJ:Prentice-Hall.

Sarbin, T. R.(1968). Role. In D.L.Sills(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social sciences:Vol.13. New York:Macmillan & The Fress Press.

Short, P. M., & Johnson, P. E.(1994). Exploring the links among teacher
empowerment leader power and conflic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 University of Alabama.

Stryker, S.,& Macke, A. S.(1978). Status inconsistency and role conflict. The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4, 69-90.

Sue, A. S.,& Diane, L. C. (1999). The doctorate in student affairs: Essential skills and competencies for midmanagement. Journal of College Student Development,40 (2.),185-191.

Woodward, S. E.(1972). Role conflict in a group of religious teachers. In F. M.
Katz & R. K. Browne(Eds.), Sociology of education,45. Macmillan of Australi.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