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9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2 11: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立琇
研究生(外文):Li-hsiu, Chen
論文名稱: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1999與TIMSS2003科學成就與學生特質之趨勢研究——以生命科學部分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Trend Study of Science Achievements and Student Characteristics of Eighth Graders in Taiwan: In Life Science Domain on TIMSS 1999 and 2003
指導教授:張永達張永達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ng-ta, Cha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灣師範大學
系所名稱:生命科學研究所
學門:生命科學學門
學類:生物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4
中文關鍵詞: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趨勢研究趨勢題學生特質科學成就生命科學生物臺灣國中生
外文關鍵詞:TIMSS(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Trend studyTrend itemsStudent characteristicsScience achievementsLife scienceBiologyTaiwanStuden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68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本研究利用TIMSS 1999與TIMSS 2003的資料,分析我國八年級學生在科學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變項上,呈現何種趨勢。並將TIMSS趨勢題分為三個認知領域,深入探討。最後利用迴歸建立在我國具有預測力的模式。
研究結果發現:(一)生命科學趨勢題的整體表現上並無顯著差異;(二)較高層的認知領域,即「推理與分析」、「概念性理解」上,我國學生有退步的趨勢,尤其是高分群學生;(三)非選擇題的作答上,「完全空白」的人數有增加趨勢;(四)學生特質中,「家中資源」與「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於TIMSS 2003顯著增加,但「父母最高學歷」、「學生對於學習科學的信心」、「學生對於科學的評價」顯著下降;(五)「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是與成績相關最高的一項特質;(六)「自己最高學歷期望」是對成績預測力最高的一項特質。
建議在未來TIMSS 2007研究時,審慎使用問卷翻譯名詞,並增加我國特有的問題及質性資料的收集,以探討影響科學成就及態度的成因。對於我國科學教育,建議增強學生信心以及對科學的瞭解與評價、加強學生推理與分析的能力、於科學考試中增加「非選擇題」,以及在制訂課程標準時,多參考其他各國教材與教學。
誌謝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 4
第四節 名詞解釋 5
第五節 本研究的重要性 9
第六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簡介 11
第二節 我國學生在TIMSS 1999與2003的科學成就表現與趨勢 17
第三節 認知領域與學生成就 26
第四節 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因素 30
第五節 文獻對於本研究的啟發 39

第參章 研究方法 41
第一節 研究對象 41
第二節 研究工具 43
第三節 資料來源 65
第四節 資料分析 66
第五節 研究步驟與架構 69

第肆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73
第一節 TIMSS 1999與2003生命科學趨勢題之整體表現 73
第二節 趨勢題在不同認知領域的趨勢變化 76
第三節 17題趨勢題逐題探討 81
第四節 我國學生特質之趨勢分析 118
第五節 我國「學生特質」對「學生成就」之迴歸模式 128
第六節 教育環境對學生學習成就的影響 135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141
第一節 結論 141
第二節 對於未來TIMSS 2007研究之建議 145
第三節 對於我國科學教育與未來研究方向之建議 149

參考文獻 155

附錄 162
附錄一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TIMSS資料使用辦法 163
附錄二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TIMSS資料索取申請表 165
附錄三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中心TIMSS資料使用聲明書 167
附錄四 多元線性迴歸分析結果 169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余民寧(1992)。試題反應理論的介紹(三) ── 試題反應模式及其特性。研習資訊,9(2),6-10。
吳琪玉(2004)。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 1999與TIMSS 2003數學與科學之表現。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碧珍、蔡文煥(2005)。TIMSS 2003國小四年級數學新試題的開發及建構反映試題診斷性編碼系統的製定。科學教育月刊,258,51-62。
邱美虹(1994)。高層次思考能力與學科學習。科學教育月刊,169,20-34。
邱美虹(2005)。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科學成就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2,2-40。
侯怡如(2003)。由考試文化的角度分析我國學生在TIMSS 1999的答題表現---生命科學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在職進修碩士班論文。
洪志明(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成果報導。科學教育月刊,235,70-72。
洪佳慧(2002)。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台北:台灣東華書局。
張殷榮(2001)。我國國中學生在國際測驗調查中科學學習成就影響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44,5-10。
曹博盛(2005)。TIMSS 2003臺灣國中二年級學生的數學成就極其相關因素之探討。科學教育月刊,283,2-34。
劉佳容(2002)。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1999中之理化學習成就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系碩士論文。
鄭湧涇(1982a)。科學學習成就與評量:II評量結果的統計分析。科學教育月刊,47,6-18。
鄭湧涇(1982b)。皮亞傑認知發展與生物科學習的關係。科學教育月刊,51,23-27。
顏秀玫(2004)。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200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中科學低分題之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佩華(2000)。「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之抽樣設計。科學教育月刊,235,14-20。
羅佩華(2004)。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 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二、 英文部分
Beaton, A.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z,E.J., Smith, T.A. & Kelly, D.L. (1996). Science Achievement in the Middle School Years: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PLS International Center, Boston College.
Bloom, B.S. (Ed.) (1956).Taxonomy of educational objectives: The Classification of educational goals. Handbook 1:cognitive domain. New York: Mckay.
Centra, J.A. & Potter, D.A. (1980) School and Teacher Effects: An Interrelational Model. Review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50(2), 273-291.
Cheng, S.K. & Seng, Q.K. (2001) Gender Differences in TIMSS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of four Asian Nations: a secondary analysis.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27 , 331-340.
Doran, R. L. (1980). Basic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of science instruc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Science Teachers Association.
Ebel, R.L. (1972). Essentials of Educational Measurement. 2nd ed. Prentice-Hall,Inc., Englewood Cliffs, N.J.
Germann, P. J. (1994). Testing a Model of Science Process Skills Acquisition: An Interaction with Parents' Education, Preferred Language, Gender, Science Attitud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cademic Ability, and Biology knowledge.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31(7), 749-783.
Gronlund, N.E. (1976). Measurement and Evaluation in Teaching. 3 rd ed. Macmillian Publishing Co. Inc., New York.
Hammouri, H.A.M. (2004). Attitudes and motivational variables related to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in Jorden: findings from the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Educational Reseasrch, 46(3),241-257.
Macio, Y.B.(1996) A Cognitive Study Based on the National Assessment of Educational Progress (NAEP) Science Assessment.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Council on Measurement in Education. April 9-11, New York, NY.
Martin, M. O., Gregory, K. D., Stemler, S. E. (2000a). TIMSS 1999 International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Martin, M. O., Mullis, I. V. S., Gonzalez, E. J., Gregory, K. D., Smith, T. A., Chrostowski, S. J., Garden, R. A., & O'Connor, K. M. (2000b). TIMSS 1999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Mullis, I.V.S., & Chrostowski, S.J. (2004a). TIMSS 2003 Technical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PLS International Center, Boston College.
Martin, M.O., Mullis, I.V.S., Gonzales, E.J., & Chrostowski, S.J. (2004b). TIMSS 2003 International Science Report. Chestnut Hill. MA: TIMSS & PIPLS International Center, Boston College.
Paik, S.J.(2004). Korean and US families, schools, and learn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1, 71-90.
Papanastasiou, E. (2002). Factors that Differentiate Mathematics Students in Cyprus, Hong Kong, and the USA. Educational Research and Evaluation, 8(1), 129-146.
Piburn, M.D.(1993) Evidence from Meta-Analysis for an Expertise Model of Achievment in Science. Annual Meeting of the 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April 15-18, Atlanta, GA.
Stevenson, H.W. (1998). A Study of Three Cultures: Germany,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 - an Overview of the TIMSS Case Study Project. Phi Delta Kappan, Vol. 79, p524-529
Törnroos, J.(2005).Mathematics textbooks opportunity to lear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Studie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31, 315-327.
Turmo, A. (2005). Gender differences in students’ achievement, attitudes, and self-concept in science: New evidence from the TIMSS 2003 study in Norway. Paper presented at the European Science Education Research Association Conference: Contributions of Research to Enhancing Students’Interest in Learning Science. August 28 - September 1, 2005. Barcelona, Spain.
Walberg, H. J. (1980). A Psychological Theory of Educational Productivity. In Farley, F. H. and Gordon, N. J. (Ed.) Psyhology and Education: the State of the Union. Berkerley, CA: McCutchan.
Walberg, H. J.(1984). Improving the productivity of America's schools.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8),19–27.
Wang, D.B.(2004). Familybackground factors and mathematics success: A comparison of Chinese and US student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41, 40-54.
Wang, M.C., Haertel, G.D &Walberg. H.J. (1990). What Influences Learning? A Content Analysis of Review Literature.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84(1),30-43.
Wang, M.C., Haertel, G.D &Walberg. H.J. (1997). What Helps Students Learn? Spotlight on Student Success. LSS (the Laboratory for Student Success), No. 209.
Webster, B.J. & Fisher, D.L.(2000). Accounting for Variation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 Achievement: A Multilevel Analysis of Australian Data, Third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 (TIMSS). School Effectiveness and School Improvement, 11(3), 339-360.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由教科書內容與性別面向分析我國國二學生在第三次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R)的學習表現-生命科學以及環境與資源議題部分
2. 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2003年國際數學與科學教育成就趨勢調查」中科學低分題之分析
3. 我國國二學生在TIMSS-1999中之理化學習成就分析
4. 北部地區育幼機構八年級學童數學學習成就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
5. 由TIMSS2003的結果分析四年級學生課堂、課後學習、數學興趣、自信與數學成就之關係:以七國為例
6. 國中生科學成就與學生背景、學校規模及城鄉之關聯性探討---以TIMSS2003為例
7. 從TIMSS2003探討國中生科學學習成效和教室教學與氣氛及教師特質之關聯
8. 從TIMSS2003探討學習機會與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之關聯
9. 校園安全觀感對學生學習成就之影響:以TIMSS2003資料庫為例
10. 透過教科書分析探討我國小學四年級學生在TIMSS2003試測與實測之測量成就表現
11. 台灣與歐洲地區9歲學生科學學習成就之國際比較:以TIMSS2003資料庫為例
12. 探討影響國二學生數學學習成就的因素-以TIMSS2003為例
13. 由教科書內容、學生特質及課堂活動探討我國八年級學生在TIMSS2003中理化部分之學習表現
14. 探討國中生生物科自我效能與學術地位之關係及其在組對討論中的效應
15. 從「第三次國際科學與數學教育成就研究後續調查(TIMSS1999)」結果探討國中學生學習成就與學生特質的關係:七個國家之比較
 
1. 西格蒙德(Karl Sigmund)、費爾(Ernst Fehr)、諾瓦克(Martin A. Nowak)著,齊若蘭譯,〈公平壓倒一切?〉,《科學人(Scientific American)》,No.2(2004年4月)。
2. 馬凱,〈從經濟問題看當前的教育問題〉,《中國論壇》,24卷7期(民國76年7月)。
3. 徐明珠,〈站在大學入學考試變革的轉捩點上〉,《國家政策論壇》,1卷7期(民90年9月)。
4. 曹亮吉,〈大學多元入學方案之建立〉,《教育研究資訊》,2卷2期(民國83年3月)。
5. 胡昌智,〈什麼是歷史意識?〉,《思與言》,21卷1期(民國72年5月)。
6. 姚人多,〈論傅柯(Michel Foucault)的「主體與權力」──一個批判性的導讀(下)〉,《當代》,151期(民國89年3月)。
7. 林繼生,〈語文表達能力測驗--大學入學考試的新神主牌?〉,《國文天地》,16卷8期(民90年1月)。
8. 林繼生,〈活潑與媚俗,傳統與古板之間──八十七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學科能力測驗國文科試題分析〉,《國文天地》,15卷2期(民國88年7月)。
9. 林麗月,〈科場競爭與天下之「公」:明代科舉區域配額問題的一些考察〉,《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學報》,第20期(民國81年6月)。
10. 羊憶蓉,〈教出什麼人才?用到什麼人才?──從人力供需談教育功能〉,《中國論壇》,21卷12期(民國75年3月)。
11. 林慈淑,〈歷史與歷史教育之目的──試析倫敦大學兩之學者之爭議〉,《東吳歷史學報》,5期(1999年)。
12. 林宜玄,〈我國教育發概況及其問題之探討〉,《理論與政策》,5卷3期(1991年)。
13. 林本炫,〈當前學費政策的背景分析〉,《國策專刊》,第5卷(1998年11月)。
14. 王力行,〈人才胡不歸?〉,《天下雜誌》,第25期(民國72年6月)。
15. 文希,〈當前教育狀況及改進之必要〉,《中華雜誌》,總273期(民國75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