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中文書目 (一)專書 P.E. James,李旭旦譯 1982 《地理學思想史》,台北:商務。 千千岩助太郎 1960 《臺灣高砂族の住家》,臺北:南天。 小島由道,余萬居譯 1996 《番族慣習調查報告書》,台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中央氣象局 《氣候資料年報》(1995-2001)臺北:中央氣象局。 太魯閣族正名促進會 2003 《還我族名-「太魯閣族」》,花蓮:花蓮縣秀林鄉公所。 王鑫主持 1984 《太魯閣國家公園地理、地形及地質景觀》,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台灣省民政廳 1980 《台灣省山胞經濟調查報告》,南投: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1993 《台灣省偏遠地區居民經濟及生活素質調查報告》,南投 : 臺灣省政府民政廳。 台灣省林務局 1977 《木瓜林區經營理計畫》(實施期限:民國68年7月至78年6月)。 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1971 《改善山胞生活》,台北:台灣省政府新聞處。 台灣省農林廳山地農牧局 1984 《山坡地土壤調查報告--花蓮縣、台東縣》,南投:台灣省農林廳山地農牧局。 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 1979 《臺灣區竹林消費與加工運銷調察報告書》,台北:台灣省農林廳林務局。 台灣教育會編 1939 《臺灣教育沿革誌》,臺北:臺灣教育會。 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1924 《山地開發現狀調查書--花蓮鳳林玉里關山新港地方調查區》,台北:台灣總督府殖產局 1938 《高砂族調查書》,台北:南天。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0 《高砂族の教育》,台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 1937 《花蓮港廳警務要覽》,臺北:花蓮港廳警務課。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理蕃課蕃地開發調查第一班 《蕃人所要地調查書 花蓮港廳》,國立台灣大學圖書館藏。 台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吳萬煌譯 1999 《日據時期原住民行政志稿第四卷》(原名:「理蕃誌稿」),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行政院研考會編 1992 《山胞輔導措施績效之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Taiwan Statistical Data Book》2005。 佐山融吉 1917 《紗績族調查報告書後篇》,台北:台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李亦園等 1964 《南澳的泰雅人(下)》,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林朝棨 1957 《台灣地形》,臺北 : 臺灣省文獻委員會 林曜松等 1991 《太魯閣國家公園動物相與海拔高度、植被之關係研究》,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徐國士主持 1984 《太魯閣國家公園植物生態資源調查報告》,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馬騰嶽 1998 《泰雅族文面圖譜》,台北:攝影天地雜誌社。 鳥居龍藏,楊南郡譯註 1996 《探險臺灣-鳥居龍藏的臺灣人類學之旅》,台北:遠流。 許木柱 1989 《太魯閣群泰雅人的文化與習俗》,台北:內政部營建署。 陳正祥 1954 《台灣地誌》臺北:敷明產業地理研究所。 陳玉峰 1995 《台灣植被誌》第一卷,總論及植被帶概論,臺北市:玉山社。 森丑之助 1917 《台灣蕃族志》第一卷,台北:台灣總督府臨時臺灣舊慣調查會。 游登良、呂光洋 1989 《獸--太魯閣國家公園野生哺乳類動物資源》,花蓮:太魯閣國家公園管理處。 黃應貴 2002 《人類學的評論》,台北:允晨文化。 廖守臣 1998 《泰雅族的社會組織》,花蓮:私立慈濟醫學暨人文社會學院。 衛惠林等 1972 《台灣省通志》卷八同冑志泰雅族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謝兆申 1991 《台灣地區主要土類圖輯》,台中:國立中興大學土壤調查試驗中心。 藤井志津枝 2001《台灣原住民史政策篇》,南投: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二)期刊、論文集 王長華 1985 〈魯凱族階層制度及其變遷—以多納為例的初步探討〉,《思與言》23:2,p137-152。 王學新、許守明 1999 〈日治時代東台灣地區原住民勞動力之利用〉,《東台灣研究》4,p51。 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1987 〈秀林鄉水源村山地農村土地利用及社區發展綜合規劃報告〉,收於《山地農村土地利用及社區發展綜合規劃報告》,南投:台灣省政府民政廳。 石 磊 1975 〈建和村卑南族的社會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p119-142。 李坤木 1984 〈台灣鹽薑外銷經濟分析〉,《農業金融論叢》12,p281-290。 李朝賢 1980 〈台灣生薑產銷之研究〉,《農業金融論叢》3,p57-76。 余光弘 1980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組織〉,《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50,p91-901。 林榮泉 1987 〈泰雅族的成年禮及其功能〉,《民俗曲藝》46,p82-92。 施添福、陳國川 1987 〈國高中地理教育目標草案的整合性〉,收於《中華民國76年科技整合研究會論文集—我國人文社會教育科技整合的現況與展望第一冊》,台北:中華民國科際整合研討會,p235-241。 洪敏麟 1971 〈綜觀台灣山地社會結構與文化演變的軌跡〉,《台灣文獻》22:3,p26-54。 陳茂泰 1973 〈從旱田到果園—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p11-32。 陳憲明 1986 〈台灣北部高冷地區農業土地利用的研究〉,《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2,p103-142。 黃士娟 1998 〈日治時代台灣宗教政策下的神社建築〉,《史聯雜誌》33,p1-22。 黃萬傳 1996 〈檳榔產銷之農經問題〉,《農藥世界》143,p55-61。 黃應貴 1973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6,p35-55。 1975 〈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0,p85-95。 廖守臣 1977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上)〉,《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4,p61-206。 1978 〈泰雅族東賽德克群的部落遷徙與分佈(下)〉,《中央研究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45,p81-212。 潘朝陽 1989 〈觀念論地理學—一個人文主義地理學方法論〉,《師大地理研究報告》15,p181-198。 蔡錦堂 2001 〈日治時代日本神道在台灣的傳播與侷限〉,《淡江史學》2,p141-153。 衛惠林 1965 〈台灣土著社會的部落組織與權威制度〉,《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報》25/26,p71-87。 蕭新煌 1984 〈台灣山地經濟政策與經濟發展問題〉,《臺灣銀行季刊》35:1,p126-161。 (三)學位論文 王嵩山 1985 《鄒族政治制度研究—一個高山族聚落適應變遷的例子》,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論。 李守仁 1993 《台灣地區竹產業與竹材市場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森林學研究所碩論。 李敏慧 1997 《日治時期台灣山地部落的集團移住與社會重建—以卑南溪流域布農族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姜叡璟 2003 《排灣族宗教變遷中的生活實踐:以安朔村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論。 胡曉俠 1996 《日據時期理蕃事業下的原住民集團移住之研究》,私立中原大學建築研究所碩論。 高文斌 2003 《日治時期泰雅族習慣法的發展》,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研究所碩論。 張文傑 1990 《排灣族與雅美族的農耕及生計適應—以士文村和朗島村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張旭宜 1995 《台灣原住民出草慣習與總督府的理蕃政策》,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碩論。 張玓 1991 《泰雅族北勢群山胞的生活空間—以苗栗縣泰安鄉象鼻村為例》,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張峻嘉 1987 《山村生計活動之變遷—新竹縣五峰鄉桃山村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陳丁祥 2003 《屏東縣瑪家鄉三合村的空間拼湊:原住民集體移駐與生活調適之動能論述》,國立高雄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黃正璋 2000 《一個深山部落面對現代化處境的生存策略》,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論。 葉爾建 2004 《日治時代頭前溪上游地區的環境變遷》,國立台灣師大地理研究所碩論。 劉猷盛 2003 《太魯閣戰役後東賽德克群歌謠風格與其生活之關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音樂教育學系碩論。 蔣文鵑 2001 《傳承、變奏與斷裂:以當代太魯閣族女性之織布文化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論。 蔡迪清 1999 《集團移住與宗教變遷對部落環境行動之影響--以太魯閣族三棧部落為例》,國立台灣大學地理研究碩論。 盧聖真 1998 《泰雅族宗教變遷的地理意涵—以桃園縣復興鄉三光村為個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碩論。 羅永清 2000 《天神與基督之間的抉擇 : 阿里山來吉村鄒人皈依基督宗教因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論。 二、西文書目 Boyd, D. J. 2001 Life Without Pigs: Recent Subsistence Changes Among the Irakia Awa, Papua New Guinea. Human Ecology 29: 259-282. Henrich, Joseph 1997 Market Incorporation, Agricultural Change, and Sustainability Among the Machiguenga Indians of Peruvian Amazon. Human Ecology 25: 319-351. Putsche, Laura 2000 A Reassessment of Resource Depletion, Market Dependency, and Culture Change on a Shipibo Reserve in the Peruvian Amazon. Human Ecology 28: 131-140. Santos, Ricardo V. et al. 1997 Tapirs, Tractors, and Tapes: The Changing Economy and Ecology of Xavánte Indians of Central Brazil. Human Ecology 25: 545-566. Thomas-Slayter, Barbara and Bhatt Nina 1994 Land, Livestock, and Livelihoods: Changing Dynamics if Gender ,Caste, Ethnicity in a Nepalese Village. Human Ecology 22: 469-498. 三、地圖資料 台灣地形圖(新城,昭和4年),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 台灣蕃地地形圖(加禮宛,大正2年;社,大正4年;畢祿山,大正3年),台灣總督府警察本署、蕃務本署。 花蓮港廳管內圖(昭和六年),臺灣總督府交通局鐵道部印製。 經建版二萬五千分之一地形圖,第三版(民國九十年),內政部出版。 經建版五萬分之一地形圖,第二版(民國八十七年),內政部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