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王千倖(1996):有效的小組討論教學。師友 353,44-49。
王美芬譯(民85):建構論的科學學習觀(原作者:Shawn M. Glynn, Russell H. Yeany,Bruce K. Britton Unviversity of Georgia)。科學學習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3-28。
林清山(1992):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書局。
林士乾(2002):建構與甜壓的對話 師友月刊 2002年12月號 34-37吳玉明(2001):談建構式教學策略及教學省思。國教之友第53卷第3 期 53-56吳清源(2003):討論式教學的特質與成效分析。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李茂政譯(1987)(Zimbardo et al. 原著 ):影響態度與改變行為。臺北:黎明。
李青松(2005):演示教學之特質與其效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邱美虹(1993):科學教科書與概念改改變。科學教育月刊 163,2-8邱美虹(1996):學習策略與科學學習。科學教育月刊 191,2-15。許嘉玲(民86):浮力學習之概念改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嘉坤(1991):科學態度的評量。國教天地,90,頁76-86。郭重吉(1992):從建構主義的觀點探討中小學數理教學的改進。科學發展月刊,3(2),139-164郭重吉(民77):從認知的觀點探討自然科學的學習。《教育學院學報》,第13期,351-378。曾祥佑(2002):建構式教學對概念形成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龍立(1997):建構主義評析—在課程設計上的啟示。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28期41-56頁。
楊秀霞(2000):實驗教學教案設計之研究-以「生活中的塑膠」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義勳(2000):探討使用建構主義教學在教學成效上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 31期347-356頁。
陳懿芳(2000):建構式教學策略應用於國中理化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物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甯自強(1992):「建構式教學法的教學觀」~由根本建構主義的觀點來看。國教學報,5期,頁33-41。趙金祁、許榮富、黃芳裕(1995):建構論在科學教育研究的典範類型與應用(一)。科學教育月刊,180期,頁2-16。張靜嚳(1996):建構教學 採用建構主義如何教學 第七期 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
張靜嚳(1996):何謂建構主義? 第三期 中部地區科學教育簡訊
張靜嚳(1995):<何謂建構主義?>,《建構與教學》,第三期。張再炎(2003):引導式教學對學生學習科學的態度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鄭湧涇、楊坤原(1995):對生物學的態度量表之發展與效化。科學教育學刊43(2),頁189-211。簡茂發(1999):多元化評量之理念與方法。教師天地,99,11-17。劉宏文(1996):建構主義的認識論觀點及其在科學教育上的意義。科學月刊,193,8-12。劉銀姬 (2002):以實驗室教學培養學生科學過程技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蘇懿生、黃台珠(1998):對科學的態度─一個有待研究的問題。科學教育月刊,215,頁2-13。
英文部分:
Fraser, B. J.(1978):Development of a test of science related attitudes. Science Education, 62, 500-515.
Haladyna, T.& Shaughnessy, J.(1982).:Attitudes toward sciences: a quantitative synthesis. Science Education, 66(4),547-563.
Hofstein, A., & Lunetta, V. N.(1982).The role of the laboratory in science teaching:Neglected aspects of research.Review of Education Research,52(2),201-217
Koballa, T. R.(1988).Attitude and related concepts in science education. Science Education,72,115-126.
Riley, J. (1986). The effects of teacher''s wait-time and knowledge comprehension questioning on science achievement. Journal of Research in Science Teaching, 23(4), 335-342.
Shrigley, R. L. (1983). The attitude concept and science teaching. Science Education, 67(4),425-442.
Thurstone, L. L. (1928). Attitude can be measured.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Vol.33 No.4 : 529-553.
Tobin, K., & Tippins, D. (1993), Constructivism as a referent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K., Tobin (Ed.), The practice of constructivismin in science education , Washington, DC: AAAS,3-21.
Tamir, P. (1989). Training teachers to teach effectively in the laboratory. Science Education, 73, 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