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丁淑敏(民75)。漫談健康食品。健康世界,129,40-49。王嬿(民87)。是藥品還是食品?保健食品管理現況與未來方向。健康PLUS,199803 ,40-49。公平交易委員會(民94年4月5日)。「93調查統計多層次傳銷」[公告]。行政院:公平交易委員會。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ftc. gov.tw/93調查統計多層次傳銷.pdf。
日本健康產業流通新聞報(民94)。日本保健食品市場15年後持續擴大。直銷世紀,149,70-71。
內政部(民92年6月30日)。「中華民國92年 臺閩地區國民生活狀況調查結果摘要分析」[公告]。內政部。民94年11月16日,取自:http://sowf.moi.gov.tw/stat/ Survey/92national.doc。
內政部統計處(民94年3月29日)。「93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估測結果摘要」[公告]。行政院:內政部。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 moi.gov.tw/stat/93年國人零歲平均餘命估測結果摘要.doc。
巴頓‧米高‧奎因(民84)。質的評鑑與研究(初版)。(吳芝儀、李奉儒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90年)
王德榮、林淑文(民89)。另類醫療療效評估之困難及可能解決之道。保健食品之功效評估與管理研討會論文集。
行政院衛生署a(民88年5月21日)。「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510_健康食品申請許可辦法880521.doc。
行政院衛生署b(民88年7月9日)。「健康食品營養成分及含量之標示方式」[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 doh.gov.tw/ufile/Doc/200510_健康食品營養標示880709.doc。
行政院衛生署(民89年10月9日)。「含維生素產品認定基準表」[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2月6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 Doc/含維生素產品認定基準表.doc。
行政院衛生署a(民91年9月9日)。「食品廣告標示解釋案例」[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 content.aspx?dept=R&class_no=3&now_fod_list_no=4224&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1&doc_no=5342&show=。
行政院衛生署b(民91年10月15日)。「國人膳食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定版(民國九十一年修訂)」[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2月6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國人營養素參考攝取量(公告)_ 031222.xls。
行政院衛生署(民92年12月29日)。「市售包裝食品營養宣稱規範」[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cht/content.aspx?dept=R&class_no=3&now_fod_list_no=4224&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1&doc_no=21574&show=。
行政院衛生署a(民93年5月5日)。「行政院審查通過健康食品管理法修正草案」[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健康食品管理法修法%20%20行政院院會.doc。
行政院衛生署b(民93年6月21日)。「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標示解釋」[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content.aspx?dept=R&class_no=3&now_fod_list_no=6564&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2&doc_no=23459&show=。
行政院衛生署a(民94年4月6日)。「食品廣告標示詞句涉及誇張易生誤解或醫療效能之認定表」[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content.aspx?dept=R&class_no=3 &now_fod_list_no=4224&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1&doc_no=639&show=。
行政院衛生署b(民94年4月13日)。「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有效日期解釋令」[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 Doc/200504_食品衛生管理法第十七條有效日期解釋令.tif。
行政院衛生署c(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許可證展延、變更登記、轉移登記、補發、換發作業要點」[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510_健食展延變更要點.doc。
行政院衛生署d(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管理法中文版」[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510_健康食品管理法-910130.doc。
行政院衛生署e(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細則」[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510_健康食品管理法施行細則-910712.doc。
行政院衛生署f(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管理法Q&A」[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 Doc/200510_健康食品管理法Q&A880803。
行政院衛生署g(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器具、容器、包裝衛生標準;健康食品原子塵、放射能污染之安全容許量標準;健康食品殘留農藥安全容許量標準;健康食品衛生標準」[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510_健食衛標準880621.doc。
行政院衛生署h(民94年10月18日)。「健康食品標準圖樣使用規範」[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3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510_健康食品標準圖樣使用規範880803.doc。
行政院衛生署i(民94年10月25日)。「藥物食品安全週報」[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4年10月29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 Doc/藥物食品安全週報第六期(941027).doc。
行政院衛生署j(民94年11月30日)。「健康食品管理法第十五條、第二十四條、第二十八條修正草案總說明」[公告] 。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512_%B0% B7%B1d%AD%B9%AB~%BA%DE%B2z%AAk%AD%D7%A5%BF%AF%F3%AE%D7.doc。
行政院衛生署a(民95年3月23日)。「健康食品查驗登記資料查詢」[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5月6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60502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一覽表.doc。
行政院衛生署b(民95年3月13日)。「健康食品申請許可流程圖」[公告]。行政院:衛生署食品資訊網。民95年3月13日,取自:http://food.doh.gov.tw/chinese/ruler/ healthfoodprocess.pdf。
行政院衛生署b(民95年4月28日)。「健康食品邁向雙軌制—違法宣稱療效最高可罰200萬元!」[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新聞公告。民95年4月30日,取自:http://www.doh.gov.tw/cht/content.aspx?dept=R &class_no=25&now_fod_list_no=7988&array_fod_list_no=&level_no=2&doc_no=44374&show=。
行政院衛生署d(民95年5月11日)。「衛生署核發健康食品許可證一覽表」[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doh.gov.tw/ ufile/Doc/20060511廢證一覽表.doc。
行政院衛生署e(民95年4月27日)。「九十五年一月份縣市衛生局查處違規食品標示情形」[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604九十五年一月標示ok.doc。
行政院衛生署f(民95年4月27日)。「九十五年一月份縣市衛生局查處違規食品廣告情形表」[公告]。行政院:衛生署。民95年5月15日,取自:http://www.doh.gov.tw/ufile/Doc/200604九十五年一月份廣告ok.doc。
李河水(民93年7月6日)。健康食品需檢驗、養生食品宜有新法規範。民94年12月2日,取自:http://fikb.firdi.org.tw/firdi_news/common/ OpenAnnunce.aspx?SeqNum =113/健康食品需檢驗、養生食品宜有新法規範.pdf。
李淑玲(民88)。我國健康食品之管理、消費者認知與消費行為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食品科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基隆市。李錦楓(民90)。台灣保健食品的現況。健康世界,183(303),8-9。邱玉蟬(民88)。常見的健康食品陷阱。康健,9,72-73。
林惠君(民84)。健康食品「發燒」賣。遠見雜誌,106,110-113。林瑩禎(民86)。美國營養補充劑市場概況。食品市場資訊,8611,5-7。林瑩禎(民88)。美國營養補充劑市場概況。食品市場資訊,8812,4-6。林瑩禎、李素菁、李河水&華傑(民88)。國內保健食品產業結構與發展趨勢。台灣土地金融季刊,412,167-183。
林瑩禎(民92)。保健食品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92:8,13-21。周麗端、吳明燁、唐先梅&李淑娟(民88)。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空大。
侯君儀(民89)。保健食品。產業調查與技術,133,65-79。
胡幼慧主編(民85)。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民94年6月6日)。「中國大陸保健食品市場的發展經緯與法規新動向」[公告]。食品工業發展研究所:食品產業資料庫。民94年12月2日,取自:http://fikb.firdi.org.tw/firdi_news/common/ OpenAnnunce.aspx?SeqNum =468/中國大陸保健食品市場的發展經緯與法規新動向.pdf。
保健食品之發展概況(民91)。一銀產經資訊,445,1-24。
洪雲(民90)。怎樣食用健康食品才健康。衛生報導,103,36-37。莎莉‧溫德寇絲‧歐茨&黛安娜‧巴巴利亞(民81)。發展心理學:人類發展(初版)。(黃慧真譯)。台北:桂冠。(原著出版年:1981年)
翁家瑞(民89)。「健康食品」的是與非。食品資訊,175,27-29。莊筱慧、阮勝威(民91)。健康食品認證制度對消費行為的影響-以市售優酪乳為例。樹德科技大學學報,4:2,123-139。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民92)。質性資料分析、詮釋與撰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中心質性工作坊成果摘要。教育研究資訊,11:4,159-172。
陳子忠、李宗政(民91)。「健康食品」產業之法規規範與業者投資策略之比較分析。台灣包裝工業雜誌,100,72-79。
陳柏因(民91)。健康食品三百億生意真面目-管是一回事,賣是一回事,吃是另一回事。財訓,240,291-295。
陳師瑩、林佳蓉、高美丁、杭極敏及潘文涵(民93年12月)。台灣膳食補充品的使用現況。曾明淑(主持人),營養監測與政策發展。營養監測與政策發展國際研討會,中研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B1C會議室。
陳樹功(民88)。健康食品管理及認識。主計月報,527,12-18。陳樹功(民89)。新「健康食品」消費者不可不知。鄉間小路,26:5,32-33。康秀琳(民90)。保健食品消費者行為之研究—以新竹科學工業園區從業人員為例。國立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黃文鑒(民92),保健食品。產業調查與技術季刊,145,18-36。黃金瑞(民89)。保健食品。產業經濟,222,73-78。黃惠如(民92)。有效的健康食品在哪裡?康健,57,38-46+48。
黃瑞琴(民83)。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葉瑞鈴、陳琪婷、陳政雄&謝邦昌(民94)。影響台北市民對健康食品消費行為之研究。中國統計通訊,16:2,12-35。許寶仁(民88)。健康食品法,何以難以落實?常春月刊,198,146-154。彭子倞(民92)。國中教師食用健康食品行為及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廖彩雲(民91)。中國大陸、日本保健食品管理現況。直銷世紀,118,28-32。張春興(民80)。現代心理學—現代人研究自身問題的科學。台北:東華。
張雅雯(民95年5月29日)。健康食品:該開放哪些品項?將委託專家討論。聯合新聞網。民95年5月29日,取自:http://www.udn.com/ 2006/5/29/NEWS/LIFE/LIF1/3330837.shtml。
張智慧(民93)。我國保健食品市場回顧與展望。食品市場資訊,93:11,1-9。張壽昌(民92)。保健食品市場新趨勢。食品資訊,196,46-51。蔡敏玲(民90)。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灣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
蔡敬民(民91)。臺灣健康食品管理法的現況與未來發展。食品市場資訊,91:9,1-5。潘子明(民93)。保健食品在台灣。健康世界,218=338,101-103。楊婷婷(民86)。健康食品專賣店的商業及非商業意涵。國立台灣大學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敬民(民89)。「健康食品」與其管理。厚生雜誌,12,15-16。鄭作林(民89)。兩岸保健食品發展現況與管理法規之比較。食品資訊,176,20-28。鄭伯壎(民70)。消費者心理學(4版)。台北:文笙。
鄭師安(民95)。我國保健食品管理法規概況及檢討—以中草藥為例。科技法律透析,18:2,2-8。潘淑滿(民92)。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台北:心理。
穆懷玲(民87)。健康食品使你更健康嗎?中國飲食文化基金會會訊,4:3,14-16。鍾遠芳(民88)。台北市成年人對自服藥品與健康食品之認知與行為。國立台灣大學公共衛生學院衛生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顏秀雯(民90)。花錢買健康—探健康食品消費真貌。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深度採訪報導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嚴祥鸞主編(民87)。危險與秘密—研究倫理。台北:三民。
二、英文部分:
Brown, J. S. & Marcy, S. A.(1991). The use of botanicals for health purposes by members of a prepaid health plan. Research Nursing & health, 14, 339-350.
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4(DAHEAa).(1995, December 1). US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Center for Food Safety and Applied Nutrition.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cfsan.fda.gov/ ~dms/dietsupp.html.
Dietary supplement health and education act of 1994 Public Law 103-417 103rd Congress(DAHEAb). (1994, October 25). USA: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Department Health and Hu -man Services.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www.fda.gov/ opacom/laws/dshea.html.
Dietary Supplements: Background Information. (2003, June 22). USA: Office of Dietary Supplements 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IH). Retrieved December 1, 2005 from the World Wide Web: http://ods.od.nih.gov/ factsheets/dietarysupplements.asp.
Driskell, J. A.(1999). Vitamin-mineral supplementation habits and beliefs of male and female graduate students.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91(1), 99-103.
Glanz, K., Lewis, F. M., & Rimer, B. K.(Eds).(1997). Health Behavior and Health Education.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Harwell, S. E. & Driskell, J. A.(2000). Ethnicity of Caucasian adults influences vitamin /mineral usage. Journal of family and consumer sciences, 92(3), 52-57.
Jerome, N. W., Kandel, R. F. & Pelto, G. H.(1980). Nutritional Anthropology: Approaches to Diet & Culture. New York: Redgrave Oublishing Company.
Levy, A. S. & Schucker, R. E.(1987). Patterns of nutrient intake among dietary supplement users: Attitudinal and behavioral correl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 -tion, 87, 754-760.
Pardeck, J. T.(1996).Social work Practice:An Ecological Approach. U.S.A.: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Inc.
Pan, W. H., Chang, Y. H., Chen, C. Y., Wu, S. C., Tzeng, M. S., & Kao, M. D. (1999). Nutrition and Health Survey in Taiwan (NAHSIT) 1993-1996: Dietary nutrient intakes assessed by 24-hour recall. Nutritional Science Journal, 24(1), 11-39.
Read, M. H., Block, M. A., Carpenter, K., Medeiros, D., Ortiz, M., Raab, C., Schutz, H., Sheehan, E., & Williams, D. K.(1989). Health beliefs and supplement use: Adults in seven western stat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89, 1812-1813.
Rhee, K. & Stubbs, A. C.(1976). Health food users in two Texas citi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 Association, 68, 542-545.
Schutz, H. G., Read, M., Bendel, R., Bhalla, V. S., Harrill, L., Monagle, J. E., Sheehan E. T., & Standal, B. R.(1982). Food supplement usage in seven Western States. American Journal of Clinic Nutrition, 36, 897-901.
Slesinski, M. J., Subar, A. F. & Kahle, L. L.(1995). Trends in use of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1987 and 1992 National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Dietetic Association, 95, 921-923.
Sternthal, B. & Craig, C. S.(1982). Consumer behavior: A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perspective. U.S.A.: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Subar, A. F. & Block, G.(1990). Use of Vitamin and mineral supplements: Demographics and amounts of nutrients consumed-the 1987 Health Interview Survey. Americ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132, 1091-1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