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TWNIC 財團法人台灣網路資訊中心,“2005年七月「台灣寬頻網路使用調查」報告”, http://www.twnic.net.tw/download/200307/200307index.shtml (瀏覽日期:民國95年1月4日)。
[2]軟體自由協會,“數位學習—新挑戰下的新契機”, http://www.slat.org/ (瀏覽日期:民國95年1月4日)。
[3]中央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http://chan.lst.ncu.edu.tw/ (瀏覽日期:民國95年1月21日)
[4]葉耀明,“XML 的時代”,XML Lab:http://140.122.76.119:8080/lab/advisor.jsp (瀏覽日期:民國94年2月14日)。
[5]周坤約、洪博文、歐翼德譯,“專業XML程式設計第二版”,碁峰資訊股份有限公司,2002年9月。
[6]黃崇冀,“人工智慧及計算語言”,師大書苑有限公司,1994年6月。
[7]曾憲雄、黃國禎,“人工智慧與專家系統”,旗標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4月。
[8]ELAINE RICH原著、梁定澎譯,“人工智慧學”,臺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8月。
[9]吳其勳,“下一代網頁介面變革的前兆:AJAX”,iThome電腦報,2005年9月。
[10]蔡定遠、戴必賢,“計算機概論”,鼎茂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9月。
[11]葛本儀,“語言學概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5月。
[12]劉蘭英、孫全洲,“語法與修辭”,新學識文教出版中心,1990年1月。
[13]邱燮友、張學波、田博元、張文彬、馬森、李建崑,“國學常識”,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2月六版。
[14]蘇豐文、傳怡婷、陳書磊、楊世堯、羅鳳珠,“漢語詩的本體知識與語意檢索”,語言文學與資訊科技,1994年3月,頁193-218。
[15]謝佑明、楊敦淇、陳克健,“語法規律的抽取及普遍化與精確化的研究”,中央研究院資訊科學研究所,2004年。
[16]蔡燿全、楊棠堯,“語意處理之中文自然語言擷取介面”,商管科技季刊第二卷第一期,2001年。
[17]林信成,“基於XML之分散式模糊知識管理系統模式”,教育資料與圖書館學第37卷第四期,頁376-403,2000年。[18]劉培奇、李增智、趙銀亮,“擴展產生式規則知識表示方法”,西安交通大學學報第38卷第6期,2004年6月。
[19]林厚誼、蔣岳霖、周世俊,“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ACT e-Service Agent Based on FAQ Corpus”,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電子商務技術實驗室,2002年。
[20]李源順,“同分母真分數加減運算的教學建議”,台灣數學教師(電子)期刊(3),2005年,頁2-26。
[21]Thomas P. Carpenter著、呂玉琴譯,“加、減法文字題的分類、解題策略及影響因素”,國民教育第29卷第12期,頁53-63。
[22]呂玉琴,“國小低年級學生對加減法文字題的了解”,中華民國第十三屆科學教育學術研討會,頁355-361。
[23]劉秋木,“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1年3月。
[24]“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數概念與加減運算”,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0年12月。
[25]“國小數學教材分析─整數的乘除運算”,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0年12月。
[26]“國小數學教材分析─分數的數概念與運算”,教育部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1年9月。
[27]王俊彬,“數學電子化教材編輯系統之研究”,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6月。[28]關銘,“以OWL DL 及SWRL 為基礎建置推論雛形系統 - 以大學排課問題為例”,中原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29]魏士豐,“數學外觀(Math Presentation)之e化”, 國立中興大學應用數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7月。[30]維基百科,“人工智慧”,http://zh.wikipedia.org/wiki/ (瀏覽日期:民國94年9月5日)。
[31]中央研究院中文斷詞系統,http://ckipsvr.iis.sinica.edu.tw/ (瀏覽日期:民國94年8月6日)。
[32]Mozilla Taiwan,“Mozilla Firefox瀏覽器”,http://moztw.org/firefox/ (瀏覽日期:民國94年1月12日)。
[33]W3C,“Amaya瀏覽器”,http://www.w3.org/Amaya/ (瀏覽日期:民國94年1月12日)。
[34]Adobe,“Adobe SVG Viewer”, http://www.adobe.com/svg/viewer/install/main.html (瀏覽日期:民國94年8月2日)。
[35]Adaptive path, “The traditional model for web applications (left) compared to the Ajax model (right).”,
http://www.adaptivepath.com/publications/essays/archives/000385.php (瀏覽日期:民國94年11月10日)。
[36]Dan Roth, Chad Cumby, Xin Li, Paul Morie, Ramya Nagarajan, Nick Rizzolo, Kevin Small, Wen-tau Yih,“Question-Answering via Enhanced Understanding of Questions”, TREC 2002, 2002.
[37]Dan, Wen-tau Yih,“Probabilistic Reasoning for Entity & Relation Recognition”,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ational Linguistics (COLING 2002), 2002.
[38]Design Science, http://www.dessci.com/en/ (瀏覽日期:民國94年1月13日)
[39]IBM,“techexplorer”, http://www-306.ibm.com/software/network/techexplorer/ (瀏覽日期:民國94年1月13日)
[40]Min-Yuh DAY, Cheng-Wei LEE, Shih-Hung WU, Chorng-Shyong ONG, Wen-Lian HSU,“An Integrated Knowledge-based and Machine Learning Approach for Chinese Question Classification”, 2005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2005.
[41]Nikolaos G. Bourbakis,“Artificial Intelligence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World Scientific Publishing Co. Pte. Ltd., 1992.
[42]W3C(World Wide Web Consoritum), http://www.w3.org/ (瀏覽日期:民國93年11月28日)
[43]W3C,“Mathematical Markup Language(MathML)Version 2.0”, http://www.w3.org/TR/2003/REC-MathML2-20031021/ (瀏覽日期:民國93年12月10日)
[44]W3C,“Scalable Vector Graphics(SVG)”, http://www.w3.org/TR/SVG11/ (瀏覽日期:民國94年7月27日)
[45]Wen-Chih Chen, Lu-Ping Chang and Shi-Jim Yen, “The 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Chinese Semantic Search Engine Based on FAQ Corpus and Ontology Construction from Information”, 2002 Internal Computer Symposium, Dec. 18-21, 2002.
[46]Xiaoyan Li and W.Bruce Croft,“Evaluating Question-Answering Techniques in Chinese”, In NIST Special Publication: The 10th Text Retrieval Conference (TREC-10). 2001.
[47]Yuan-Kai, Wen-Lian Hsu and Yi-Chiou Chen,“The Anaphoric Expressions of Chinese Algebraic Word Problem”,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Multimedia Information Processing , Chung-Li, Taiwan, R.O.C. 199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