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方崇雄(1998)。科技教育師資培育的夥伴關係。中正工藝教育,31,(5),8-12。
方清居(2000)。策略聯盟的理論與實踐。苗栗區農業專訊,12,5-7。王金興(2003)。北高兩市「九年一貫策略聯盟」之組織與運作。師友,427,33-35。
王鑫(2000)。永續校園--學校環境教育政策的範例。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9,20-23。王筱雯(2000)。台大校總區校園環境教育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石滋宜(1997)。迎接策略聯盟的時代。能力雜誌,500,20-21。司徒達賢(1996)。中小企業之策略聯盟。經濟情勢評論,2(3),1-7。
江明修、許世雨、劉祥孚(1998)。我國環保類組織策略聯盟之初探-以生態保育聯盟為例。中國行政,63,11-35。江哲銘(2004)。永續校園中的永續環境教育契機。教育研究,128,43-54。江怡慧、陳郁吟(2001)。花旗與富邦策略聯盟之探討。今日合庫,321,22-41。李文瑞(2000)。我國資訊電子廠商策略聯盟夥伴選擇之研究。管理評論,19(3),1-24。
李勝祥、吳若己(2001)。企業文化與資訊分享對策略聯盟運作結果之影響。台大管理論叢,11(2),85-127。
李彥儀、李金玲(2002)。從績效管理觀點談技專校院未來發展。技術及職業教育,67,20-25。吳克(2001)。策略聯盟的形成與夥伴選擇。金屬工業,35(2)。138-143。吳清山(1997)。學習型組織理論及其對教育革新的啟示。國教月刊,43(5),1-7。吳清山、林天佑(2001)。策略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41,66。
吳青松(1991)。本國產業策略聯盟結構與績效之評估。產業科技研究發展管理研討會,中國生產力中心。
吳信宏(2005)。永續校園--永續教育。南縣國教,18,20-22。吳煥烘、徐明和(2004)。策略領導在國民中小學小型學校裁併議題上之啟示。教師之友,47:2,57-72。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台北:臉譜文化。
呂鴻德(1996)。企業策略聯盟Q&A。台北:商周文化。
林建煌(2003)。如何選擇適合的策略聯盟模式。創業創新育成,9,16-17。林文生(2003)。生態教育與統整課程。市師環教,51,8-22。林玲君(1991)。策略聯盟形成因素與績效之研究資訊電子業之實證。國立台灣大學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林明瑞、葉茂森(2005)。臺灣中部地區國小永續校園內涵之研究:以自然環境的觀點進行探討。 環境教育研究,2(2),1-24。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之研究。中師數理學報,2(2),29-45。林明瑞(1999)。永續校園。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23-42。林麒棟(2002)。社區大學社團活動課程推動社區營造之研究--以台北市文山社區大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邱皓政(2002)。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施祐吉(2003)。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國民小學經營之現況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台東師範學校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縣。施祐吉(2004)。策略聯盟概念應用於小學教育經營之可行性。臺灣教育,627,47-50。高玉芬、何志峰(1999)。產學合作之控制機制設計。技術及職業教育,53,25-27。張壽松(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策略聯盟學校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張子超(2004)。永續校園課程發展。教育部永續校園學校本位課程研討
會論文集。
張子超(2004)。永續校園的理念與推廣。教育部永續校園學校本位課程研討會論文集。
張世民(2002)。在職碩士研究生的學習障礙及其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梁朝雲(2000)。虛擬大學的媒體服務體系。遠距教育,15/16,56-64。陳文欽、溫源鳳、蘇育敏(2004)。從資源基礎理論探討醫療產業經營關鍵成功因素--策略矩陣分析法之應用。遠東學報,21(3),503。
陳鴻賢(2003)。偏遠地區學校的發展與展望--古德曼的迷你學校。教育資料與研究,53,55-60。陳佩正(2004)。永續經營一座永續校園的策略分析。教師天地,132,12-15。陳文尚(1999)。校園永續發展概念的意義。環境科學技術教育專刊,16,7-18。陳木城、林愛玲(2005)。三峽326永續校園聯盟的構想與課程。北縣教育,54,69-76。陳建雄、陳高山(2001)。優勢策略-創造核心能力,116-118。中壢市:華邦。
陳香吟(2002)。九年一貫課程實施現況檢討-教育行政篇。教育研究月刊,93,11-19。
郭維哲(2002)。學校策略聯盟的形成與運用。南縣國教,7,41-43。郭維哲(2003)。突破學校經營困境的良方-策略聯盟。教育資料與研究,51,47-53。郭煌常( 1990 )。國際化的合縱連橫,技術移轉和策略聯盟。資訊傳真,130,115-119。
郭崑謨、張五岳(1995)台商與大陸鄉鎮企業關係之發展-策略聯盟之需求與意向探討。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1995年.
黃玉利(2003)。高雄縣國民中學應用策略聯盟開拓教育資源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黃志明(1991)。我國國際策略聯盟盟友選擇準則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台北市。黃郁宜(2002)。臺北市之學校群組與夥伴關係。景女學報,2,1-12。曾永福(2005)。身心障礙資源班策略聯盟。師友,451,37-39。
黃金花(2002)。高屏地區辦理成年婦女高等回流教育可行途徑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連進福(2005)。與環境共舞:談落實永續發展概念於國小環境教育。北縣教育,54,83-86。連寶如(2003)。臺灣網路寬頻影音媒體策略聯盟與競合模式之初探。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未出版,嘉義縣。
傅志鵬(2002)。知識經濟時代之學校教育。研習資訊,19(4),76-88。楊冠政(1998)。環境教育。台北:明文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廖鎮文(2004)。非營利組織策略聯盟形成過程及其運作之研究-以「青少年福利服務學習聯盟」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廖文斌(2004)。利用環境訪視評鑑與輔導營造永續校園--以臺北市為例。市師環教,55,23-32。歐秀卿(2002)。國際物流服務業策略聯盟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蔡東利(2003)。策略聯盟理念在國民小學教育之運用。教師之友,44(2),64-73。蔡雅慧(2003)。生態工法運用於永續校園水域棲境構築之規劃探討-以屏東科技大學為例。國立屏東科技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縣。蔡鳳薇(2003)。台北市國民小學推動策略聯盟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蔡秀英(2000)。我國高等教育整併模式研究。中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未出版,桃園縣。蔡明輝(2003)。運用知識管理模式經營學校之探究。國教輔導,354,34-38。蔡培村(2001)。全球化趨勢與成人教育之發展。成人教育,64,2-8。簡秀珊(2003)。大學策略聯盟之研究:以佛教人士已興辦大學為例。華梵大學工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謝宗穎、姜樹仁(2003)。我國高等教育策略聯盟之探討。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78,50-53。賽魯斯.傅瑞德漢(2000)。策略聯盟:聯盟企業將使全球商務改頭換面(譚天譯)。臺北:智庫。(原著出版年:1999年)
戴文雄、林我崇(2004)。加入WTO後影響技職院校合作模式因素之探討-以策略聯盟觀點。教育資料與研究,60,97-104。嚴春財(2003)。策略聯盟在原住民山地鄉國小的應用與啟示。學校行政,28,79-85。龍紀萱(2005)。非營利組織間的策略聯盟。中國醫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院刊,21,31-32。鄭錳新(2003)。選擇聯盟夥伴的考慮因素。景文技術學院學報,14(上),209-219。鄭心瑩(2002)。台灣高科技紡織品策略聯盟營運模式之研究。輔仁大學織品服裝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縣。Jordan D Lewis(1997)。透視策略聯盟(陳俞君、楊素真譯)。台北市:遠流。
二、英文部分
Aaker, D.A.(1992).Developing Business Strategies, 3rd ed,(Wiley & Sons). New York.
Baranson, Jay B.(1992).Transnational Strategic Alliances: Why, What, Where and How. Multinational Business,(2),54-61.
Borys, B. & D.Jemison(1989).Hybrid arrangements as strategic alliances. :Theoretical issues in organizational combination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14(2),234-249.
Badaracco, J., (1991)The Knowledge Link:How Firms Compete Through strategic Alliancdw, Boston Mass:Harvard Business School.
Davlin, G.& M.Bleackley(1995).Strategic Alliances-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21(5),18-23.
D. Bailey & K. McNally Koney(2001).Strategic Alliances Among Health and Human Services Organisations. Indian Journal of Social Sciences(62),680-683.
Devlin , G. & M. Bleackley(1988).Strategies alliances-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21(5),18-23.
Freidheim, C. F., Jr. (1999). The battle of the alliances. Management Review, 88(8), 46-51.
Glaister, K.M & Buckley,P.J.(1996).Strategic Motives for International Alliance Formation. Journal of Management Studies,33(3),301-332.
Gulati, R(1998).Alliance and network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9(3),293-317.
Grant, Robert .M(1991).The Resource-Based Theory of Competitive Advantage: Implications for Strategy Formul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33(3), 114-135.
Gersony, N., & Peters, L. (1997). A strategic alliance typology for new technological ventures. American Business Review, 15(1), 63-70.
Howarth, C. S. (1994). The role of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echnovation, 14(4), 36-43.
Kogut, B(1988)Joint Ventures, Theoretical and Empirical Perspectiv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 9 ,319-332.
Lynch, R. P.(1989).The Practical Guide to Joint Ventures and Corporate Alliance,(John Wiley & Sons).New York.
Lewis, J. D.(1990).Partnerships for profit. N.Y. The Free Press.
Lewis .J .D(1990).Making Strategic Alliance work.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33(6),12-15.
Lei, D., John W. S. & Robert, W. S.(1990).Global Strategy and Reward System:The Key Roles of Management Deleopment and Corporate Culture, Organizational Dynamics, 19(2).
Porter, M.E. & M. B. Fuller(1986).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Competitive in Global Industries,315-342.
Pfeffer, J. & D. Salancik(1978),.The External Control of Organization : A Resource Dependence Perspective, New York : Harper & Row.
Yoshino, M.Y. & U.S.Rangan(1996).Strategic Alliances-An Entrepreneurial Approach to Globalizati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MA.
三、網路部份
江哲銘、蘇慧貞(2004)。教育部永續校園理念與實質推行。2006年1月22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Upload/教育部永續校園的操作手法公告版.pdf。
林千瑄(無日期)。探討策略聯盟在學校經營管理上之運用。2005年11月26日,取自:http://mail.nhu.edu.tw/~society/e-j/49/49-41.htm。
林建棕(無日期)。共築永續的夢想~「106水與綠」永續校園整合計畫。教育部電子報第35期。2006年4月3日取自http://epaper.edu.tw/035/school.htm#sch01
林建棕(無日期)。學校效能新主張~以台北縣瑞芳區學校策略聯盟為例。2006年4月3日取自http://163.20.81.134/unite/principal/ 學校效能新主張~以台北縣瑞芳區學校策略聯盟為例.doc
高翠敏 (2006)。蘆竹後花園--大山腳四校聯盟之願景企劃。2006年3月28日取自http://www.greenschool.org.tw/member2/report_detail.php?report_id=10921&partner_id=769
陳金粧(無日期)。運用策略聯盟,追求成長。2005年11月26日,取自:http://www.td-school.org.cn/3ws0608/stratgyalliance.htm。
陳碧杏(2006)。台北縣新莊區94學年度永續環境教育主題工作坊計畫 。
2006年3月28日取自
http://www.greenschool.org.tw/member2/report_detail.php?report_id=10888&partner_id=23
張明輝(無日期)。知識經濟與學校經營。2005年11月24日,取自:http://www.nioerar.edu.tw:82/basis3/41/a2.htm。
蔡建福(無日期)。東華大學永續校園區域整合計畫介紹。2006年1月20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mainpage_c/u4-case.asp。
環境保護小組(無日期)。教育部理想的永續校園。2005年11月30日,取自:http://www.esdtaiwan.edu.tw/mainpage_c/introduction.as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