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鑫、朱慶昇(民84)。戶外教育範疇。教師天地,75,2-11。王鑫(民88)鄉土教學概論。環境教育季刊,40,2-6。方德隆(民88)鄉土地理課程之探討。課程與教學研究,高雄:復文。
杜玥潾(民88)。國小鄉土教學課程實施現況與教材評鑑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李權哲(民86)。生活科技網路教學資源系統發展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李忠謀(民90)。「資訊教育軟體與教材資源中心」之現況與發展。中等教育,52,48-49。
李世中(民90)。大學教學資源中心—研究與發展。台北:五南。
林玉体(民82)。西洋教育史。台北:文景。
林瑞榮(民87)。國民小學鄉土教育的理論與實踐。台北:師大。
林瑞榮(民89)。國小鄉土教材的評鑑與設計。課程與教學季刊,三卷三期,73-90,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林 菁(民88)。從資源本位學習談學校教學資源中心之設立。研習資訊,16(10),34-48。
林雅卿(民90)。花蓮縣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現況之研究—以國民小學四年級為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正己、林凱胤(民85)。電腦網路通訊與教師專業成長。視聽教育,37(6),1-10。
吳明清(民87)。學校生活與鄉土教育。北縣教育,23,14-17。吳明隆(民94)。SPSS統計應用實務:閱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台北:知成數位科技。
洪瑞佑(民88)。戶外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兒童在鄉土地理學習效果之研究。國立嘉義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范信賢(民86)。一起來學習:國小社會資料蒐集與整理的教學。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8(1),96-105。姚 誠(民89)。從「意識」到「認同」--論台灣鄉土教育的建構。課程與教學季刊,3(3),1-16。
高忠增(民87)。永靖鄉「鄉土教學活動教材」發展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夏黎明(民77)。鄉土定義之分析。台東師院學報,1,1-14。
夏黎明(民79)。鄉土的結構—方法論的探討。台東師院學報,3,171-188。
夏黎明(民84)。鄉土的範圍、內容與教育意涵。載於黃政傑、李隆盛:鄉土教育。台北:漢文。
徐新逸、王培卉、陳宜欣(民91)。教學資源網站在社會學習領域教學之應用。教學科技與媒體,62,4-15。耿至華(民84)。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的觀察與討論。國民教育,36(1),22-30。
許雪姬(民79)。國民小學鄉土教材之檢討—以四年及社會第七冊為例。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1),121-129。莊萬壽(民85)。台灣本土文化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臺北市 : 臺灣師大人文教育研究中心。
許德輝(民90)。批判與創造思考教學資源網站發展製作之研究。淡江大學教育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陳其南(民85)。鄉土學習與社區發展。載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主編,國小鄉土教育課程與教材研討會。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陳朝陽(民85)。鄉土教育與鄉土教學活動。教師之友,37(4),9-16。陳玉玲(民87)。論鄉土教育理論基礎。國民教育研究學報,4,143-164。陳美如(民89)。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際。台北:師大書苑。
陳啟展(民92)。國小高年級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教學資源網站製作。淡江大學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郭志和(民88)。台中市國小鄉土教學活動課程實施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玉冠(民83)。鄉土教材發展與實施之分析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 媛(民89)。網際網路在歷史教學上的應用。高中歷史教學與研究,4,242-256。
黃靜怡(民93)。縣市層級教學資源網站規劃與管理研究—以台北縣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黃政傑(民83)。鄉土教育的課程設計。師友,324,6-8。
裘學賢(民87)。人文主義哲學及其再教育上的意義。高雄:復文圖書出版社。
張春興(民86)。教育心理學。台北:東華。
張基成(民87)。一個支援教師教學工作及教學專業發展的知識網路環境。資訊教育,43,20-35。
張基成、唐宣蔚(民89)。一個架構於全球資訊網的知識分散式網路學習社群。遠距教育,13/14,18-37。張基成、陳玉芳(民89)。網路化教師教學工作績效支援系統之建構與先導評鑑。 遠距教育,15/16,26-40。詹志禹(民91)。理論基礎與教育應用 = Constructivism。臺北:正中。
張雅珍(民93)。從教學設計觀點探討國中國文教師動教學資源網站需求與應用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教育傳博與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楊龍立(民84)。鄉土教育之課程設計的探討。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6(3),51-62。楊智穎(民87)。台南縣新化區國小鄉土教材研究發展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鄧天德(民79)。國小環境教育落實之道—鄉土化。教育研究雙月刊,15,27-34。
鄧天德(民82)。鄉土環境教育。國教月刊,40(3、4),2-9。鄧國雄(民86)。鄉土情、世界觀—台灣鄉土地理教育的發展。國教月刊,44(3、4),43-48。廖孟慧(民88)。鄉土教材枝內容分析與教材發展過程---以花連縣國民小學鄉土教材第一冊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歐用生(民83)。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設計之概念與實施的探討。載於84年台北地區鄉土教學活動課程設計推廣手冊。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歐用生(民84)。鄉土教育的理念與設計。載於黃政傑、李隆盛:鄉土教育。台北:漢文,10-22。
歐用生(民85)。課程與教學革新。台北:師大書苑。
賴怡潔(民89)。國小中年級鄉土教材內容分析之研究-以宜、花兩縣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鍾喜亭(民83)。國小鄉土教學活動之推展。國教天地,107,7-14。薛千慧(民90)。 國小社會學習領域網路教學資源中心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教育部(民83)。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課程標準。台灣省政府公報,83年令字第73期,4-11。
教育部電算中心,(民86)。資訊教育基礎建設計畫內容概要。檢索日期2005年7月15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7892001/information/itpo/itprojects/itinfra.htm。
教育部(民87)。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教育部(民90)。中小學資訊教育藍圖。檢索日期2005年7月15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masterplan.educities.edu.tw
教育部(民91)。資訊種子學校建制與教師團隊培訓計畫。檢索日期2005年7月15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MOECC/EDU7892001/information/itpo/itregulations/itseedplan.htm
教育部(民92)。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民93)。重編國語辭典修訂版(第五版)。檢索日期:2005年8月4日。取自World Wide Web: http://www.sinica.edu.tw/ftms-bin/dict/dict.
教育部(民85)。國民小學「鄉土教學活動」概念綱領。檢索日期:2005年8月4日http://eeweb.gcc.ntu.edu.tw/eeweb_new/f/f004a_d06.htm
英文部分
Bank, J.A. (1994) Multiethnic educ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Eisenberg, M.B. (1992) Networking: K-12.
Forsyth, I. (1994) Teaching and Learning Materials and the Internet. London: Kogan.
Grey, D. (2000) The Internet in school. London: Continuum.
Hadaway, N.L., Mundy, J. (1992) Crossing curricular and cultural boundaries: A study of family folklore. English journal 81(6), P60-64.
Kaltsounis, T. (1987) Teacher social studies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 P213-214.
Presno, O.D. (1993) The Online World Resource Handbook.【on line】Available: http://www.ipl.org.
McAbcc, P.H. (1992) Incorporating local culture into the classroom: An inservice for teachers. Savannah Valley Culture Conservation.
Rose, S.A., Fernlund, P.M. (1997) Using technology for powerful social studies learning. Social Education 61(3), P160-166.
Tillman, M. (1998) The Internet, Internet Curriculum Materials, and Constructivist Learning Theo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