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王天苗、邱上真、莊妙芬、鄭麗月、葉瓊華(1997)。特殊教育法修正草案評估報告。台北市,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
王瓊珠(2006)。成績差就是學習障礙。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www.mdnkids.com/specialeducation/index.asp?page=39
呂愛珍(1989)。初等教育。台北,五南。
何華國(2000)。澳洲特殊學生之融合教育。嘉義大學學報(原嘉義技術學院學報),69,161-181。何素華(2001)。在融合的教育環境中如何設計課程。載自陳政見(編),融合教育論文集(119-131)。國立嘉義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李慶良(1999)。教育權利與零拒絕。特教新知通訊,6(1),5-7。林宏熾(1996)。情境教學策略之探討-學習障礙者有效的教學模式。載於周台傑、葉靖雲(主編),學習障礙有效教學(83-96)。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林坤燦 (1998)。花蓮地區身心障礙教育支持系統相關問題之調查研究。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 1 ,1-60。
林恆嘉(2005)。臺北市國小普通班導師對學習障礙學生個別化教育計畫意見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林信香(2003)。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自我概念及生活適應之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林蕙芬(1996)。對輕度障礙學生的班級經營理念與策略。載於周台傑、葉靖雲(主編),學習障礙有效教學(55-64)。彰化,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孟瑛如 (1999) 。資源教室方案~班級經營與補救教學。台北,五南。48。
孟瑛如、陳麗如(2002)。台灣地區國民中小學學習障礙學生學習行為特徵之差異研究。特殊教育研究學刊,23,75-93。邱明芳(2002)。國民小學實施融合教育學校行政支援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周台傑(1999)。學習障礙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載於張蓓莉(主編),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原則、鑑定基準說明手冊(75-91)。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
吳幸祝(2002)。國小級任教師對自閉症學生就讀普通班意見之調查研究。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洪儷瑜(2000)。學習障礙者教育(5 版)。台北,心理。93-130。
胡永崇(1995)。學習障礙者之教育。載於王文科(主編),特殊教育導論( 95-123)。台北,心理。
胡致芬(1997)。重度障礙者之統合教育。特殊教育季刊,62,16-21。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1996)。身心障礙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工作手冊。台北,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教育部(1999a)。各級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提供普通學校輔導特殊教育學生支援服務辦法。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0九七五一六號令。
教育部(1999b)。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實施辦法。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七五八九六號令修正。
教育部(1999c)。特殊教育學生申訴服務設施辦法。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一™八八四™號令訂定。
教育部(1999d)。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設置與實施辦法。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00八0一二號令訂定發布。
教育部(1999e)。特殊教育相關專業人員及助理人員遴用辦法。教育部台(八八)參字第八八0七五八九六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02a)。各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轉銜服務實施要點。教育部台(九一)特教字第九一○三四二六一號令修正發布全文十條。
教育部(2003)。特殊教育法施行細則。教育部台參字第™九二™一一七五八三A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04a)。特殊教育法。總統華總一義字第○九三○○一一七五五一號令增訂公布。
教育部(2004b)。特殊教育設施及人員設置標準。教育部台參字第○九三○一五四五○三A號令修正發布。
教育部(2005)。89-93學年特殊教育統計年報。上網時間:2005/5/1。網址:http://163.21.111.3/frame.asp。
許晉禕(2000)。學習障礙兒童母親之困擾問題及其社會支持。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陳榮華(1997)。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台北,中國行為科學社。
陳綠萍(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支持系統之調查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冠杏(1998)。台北市國小普通班自閉症學生學校適應與學校支持系統之狀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陳忠信(2002)。高職特教班教師教學支援需求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曾肇文(1996)。國小學童學校壓力、因應方式、社會支持與學校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鈕文英(2002)。國小階段融合教育實施模式與策略初探。特教園丁,18(2),2-8。程國選(2003)。從融合教育談學習障礙者教育安置。建中學報,9,181-195。程鈺雄編譯 (2004)。特殊教育導論-應用在融合教育的理論與實務(第三版)(127)。台北,五南。
游文彬 (2005)。台北縣國民小學普通教師在融合教育中特殊教育專業成長需求之調查。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黃秋霞(1999)。學習障礙者行行出狀元的通俗理念。載於特殊教育文集,1,131-176。屏東,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特教中心。
黃瑛綺(2002)。國小融合教育班級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楊坤堂(1998)。學習障礙兒童(一版三刷)。台北,五南。27-40。
楊坤堂(2000)。學習障礙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張海清(2001)。從教師的觀點談學校行政對融合教育的支援。特教園丁,16(3),15-20。張慧美(2004)。台北縣國小一年級身心障礙兒童入學適應服務需求及現況調查。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碩士班碩士論文。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3a)。新竹縣國民中小學身心障礙資源班實施計畫。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3b)。新竹縣身心障礙教育專業團隊服務實施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layer/index_wd.php?parentid=86&selpart=特教課&now_screen=big。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4a)。新竹縣各級學校提供特殊需求學生家庭支援服務計畫。。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layer/index_wd.php?parentid=457&selpart=特教課&now_screen=。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4b)。新竹縣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獎助金申請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a)。新竹縣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安置原則與輔導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b)。新竹縣九十四學年度資源班聯合招生簡章。上網時間:2005/5/10,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layer/index_wd.php?selpart=特教課&now_screen=big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c)。新竹縣特殊教育學生申請更改鑑定及安置作業實施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d)。新竹縣身心障礙學生特殊教育輔助器材申請及借用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e)。新竹縣補助國民教育階段身心障礙學生就學交通費實施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f)。新竹縣政府提供身心障礙學生教育輔助器材及支持服務實施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g)。新竹縣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設置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rule/index.php?selpart=特教課。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h)。新竹縣政府委託民間團體辦理特殊教育工作實施要點。上網日期:2006/5/1,網址:http://eb1.nc.hcc.edu.tw/eduide/layer/index_wd.php?parentid=86&selpart=特教課&now_screen=big。
新竹縣政府教育局(2005i)。新竹縣特殊教育網路通報系統-各校特教學生人數(更正日期:2005/11/12),上網時間:2005/12/10,網址:
http://www.set.edu.tw/spcs2003/statistic/sta_show.asp?cityid=7&staticid=11。
蔡文龍(2001)。台中縣國民小學融合教育班教師教學困擾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蔡明富(1998)。融合教育及其對班級經營的啟示。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6,349-380。蔡實(2001)。台北市國民小學融合教育政策執行現況及其相關配合措施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蔣明珊(2002)。普通班特殊需求學生課程調整之探討及其在國語科應用成效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鄭麗月(1999)。從特殊兒童的融合教育談學校行政的配合。特教新知通訊。6(1),1-4。鄭麗月(2004)。特殊教育行政與法規講義。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出版。81-90。
劉博允(2000)。台灣與美國融合教育政策之比較與研究。國立暨南國際比較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謝秀霞(2002)。就讀普通班身心障礙學生學校支持系統之研究,以台中縣為例。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蕭月卿(2002)。伴隨情緒困擾的學習障礙兒童。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蘇燕華(2000)。融合教育的理想與挑戰---國小普通班教師的經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二、西文部份
Cole, T. (2001). Inclusion. Educational Review ,53(2),109-112.
Clough P., and Lindsay G., (1991), Integration and the Support Service: Changing Roles in Special Education, pp. 232, Windsor: NFER-Nelson.
Cunningham, P. M., & Allington, R. L. (1994). Classrooms that work: They can all read and write. New York: HarperCollins.
Deno, E.(1970).Special education as developmental capital. Exceptional Children,37,229-240.
Fulk , B. J. M. & Hirth, M. A. (1994). Perceptions of special education program effectiveness and attitudes toward inclusion. Paper presented at the Annual meeting of the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Orleans, LA, april,4-8.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 595).
Johnson,D.,& Myklebust,H.(1967).Learning disabilities:Educational principles and practices. New York:Grune & Stratton.
Kerr, M. M., & Nelson, C. M. (1998). Strategies for managing behavior problems in the classroom (3r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Merrill.
Lerner, J. W. (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y,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 (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Miller ,K.J & Savage, L.B.(1995).Including General Educators in Inclusion.(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81 322)
Reynolds,M.C.(1978).Final notes.In J. Grosenick & M. Reynolds(Eds.),Teacher education. Minneapolis:University of Minnesota, Leadership Training Institute/Special Education.
Rothman, H. R., & Cosden, M. (1995).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lf–perception of a learning disability and achievement, self-concept and social support. Learning Disability Quarterly, 18, 203-214.
Stainback, S., & Stainback, W. (Eds.) (1992) . Curriculum considersions in inclusive classroom: Facilitating learning for all students. Baltimore: Paul H. Brookes.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Education Statistics(1997).The Condition of Education 1997.Washington, D.C.:U.S.Department of Education, p.296.
Vaughn, S., Schumm, J.S.,Jallad, B., Slusher, J.,& Saumell, L.( 1994). Teachers’views of inclusion:” I’d rather pump ga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0 928)
York-Barr, J., Schhultz, T., Doyle, M. B., Kronberg, R., & Crossett, S.(1996).Inclusive schooling in St. Cloud: Perspectives on the process and people.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17,92-103.
Ysseldyke.J.E.,Algozzine.B., & Thurlow.M.L.(2000).Critical Issuses in Special Education(3rd).Boston:Houghton Mifflin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