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47.152)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3 17: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邱琬婷
研究生(外文):Chiu Wan Ting
論文名稱: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識字成效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on Word Recognition of 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指導教授:朱慧娟朱慧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特殊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特殊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30
中文關鍵詞: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識字成效
外文關鍵詞: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164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98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0
本研究旨在探討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識字之影響。本研究主要採用單一受試實驗法,研究設計為交替處理設計,研究對象為三位台北市某國小五年級資源班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受試者接受為期六週之實驗教學,自變項為識字教學,分別為傳統識字教學法、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全字教學以及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拆字教學,依變項為受試者在自編看注音寫國字評量中的得分。實驗教學分為兩個階段,第一階段為交替處理階段(B):以隨機輪替方式進行識字教學,第二階段為最後階段(C):選擇B階段效果最佳的教學法以進行最後階段教學。評量所得的資料以目視分析、C統計、t考驗、效果值等方式進行分析。本研究並輔以問卷調查、訪談、觀察等方式,以了解受試者學習變化的情形,並對個案的導師及家長進行問卷調查及訪談,以作為本研究社會效度分析之依據。
本研究獲致結果如下:一、在交替處理階段,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拆字與全字教學法皆能顯著提升三位受試者的識字學習成效,其中以拆字教學法的成效最佳,但對受試乙及受試丙而言,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拆字及全字教學法的成效並未達顯著差異。二、在最後階段,對受試甲而言僅實施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拆字教學就能維持交替處理階段的成效且持續進步。對受試乙和受試丙而言,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全字教學及拆字教學兩種教學法的實施能維持交替處理階段的成效且持續進步。三、本研究社會效度分析結果顯示,學生在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方式下學習成效的顯著改變,已為所有參與研究學生的家長與班級導師所認同。根據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如何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的模式進行國語科的生字教學,及未來相關研究提出建議。

關鍵字: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
、識字成效
A Study of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on Word Recognition of 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bstract
The purposes of the study were to examine and compare the effects of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different types of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on word recognition of 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An alternating treatments design of single subject research method was employed in the study. Participants were three fifth-grade 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receiving special education services in resource rooms. The independent variable consisted of the application of a traditional approach 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and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two types of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namely full-character-based instruction and character-splitting-based instruction. The dependent variable measured was the score on the word-recognition test. The data collected were analyzed by using visual inspection techniques, C statistic, independent sample t-test and effect size analysis. Data from observations and interviews were taken to analyze the participants’ performances in the learning proc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and interviews with parents and teachers were used to collect the data for social validit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were as follow: 1. Both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the full-character-based and character-splitting-based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substantially improved all of the three subjects’ word-recognition scores, and the effect of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the character-splitting-based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was the best. However,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were found between the two types of instruction for two of three subjects. 2. During final phase,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the character-splitting-based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alone effectively improved one subject’s word-recognition scores, and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the full-character-based plus character-splitting-based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effectively improved the other two subjects’ word-recognition scores. 3. All of the subjects, the subjects’ parents and teachers rated 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favorably with respect to the purpose, procedures, and outcome, as indicated by a social validity rating measure and the interview data.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everal suggestions on how teachers can integrate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 and future research were proposed.

Keywords:Students with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Integrating Multidimensional Attention Training into Word Recognition Instruction、The Effects on Word Recognition .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2
壹、研究目的 2
貳、研究問題 2
第三節 名詞釋義 3
壹、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兒童 3
貳、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拆字教學 3
叁、多向度注意力訓練融入識字教學之全字教學 4
肆、識字成效 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5
第一節 注意力的多面向特質與訓練方式 5
壹、注意力的相關理論 5
貳、注意力的訓練方式 7
第二節 中文識字的相關理論及教學策略研究 13
壹、中文識字的相關理論 13
貳、中文識字教學策略的相關研究 14
第三節 ADHD兒童的注意力與識字之關係 24
壹、ADHD兒童的注意力問題 24
貳、ADHD兒童的注意力與識字之關係 26
叁、ADHD兒童注意力的相關研究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6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37
第三節 研究設計 40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1
第五節 研究過程 45
壹、實驗預備階段 46
貳、實驗進行階段 54
參、資料整理階段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54
壹、量化分析 54
貳、問卷資料分析 5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61
第一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61
壹、受試甲資料分析 61
貳、受試乙資料分析 68
參、受試丙資料分析 77
第二節 受試者綜合分析 85
壹、效果值分析 85
貳、三位受試綜合分析 89
第三節 社會效度分析 93
壹、社會效度問卷分析 93
貳、觀察及訪談內容摘要分析 94
第四節 研究討論 95
壹、三種教學法成效討論 95
貳、三位受試學習成效討論 96
參、運用注意力訓練在語文領域的有關研究討論 97
肆、採用與本研究相似的識字教學法之研究討論 97
伍、實驗教學進行時特殊情形討論 98
肆、與國外注意力相關研究之討論 99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01
第一節 結論 101
第二節 研究限制 103
第三節 研究建議 104
參考文獻 106

附錄
附錄一 看注音寫國自評量卷 118
附錄二 家長同意書 119
附錄三 傳統識字教學生字練習單 120
附錄四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全字教學訓練單全a 121
附錄五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全字教學訓練單全b 122
附錄六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全字教學訓練單全c 123
附錄七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全字教學訓練單全d 124
附錄八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拆字呈現訓練單拆a 125
附錄九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拆字呈現訓練單拆b 126
附錄十 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拆字教學訓練單拆c 127
附錄十一多向度注意力訓練之拆字教學訓練單拆d 128
附錄十二程序信度檢核表 129

圖 次

圖3-1 研究架構圖 36
圖3-2 單一受試交替處理設計圖 40
圖4-1 受試甲正確次數分配圖 62
圖4-2 受試乙正確次數分配圖 69
圖4-3 受試丙正確次數分配圖 77

表 次

表2-1 注意力向度彙整表 7
表2-2 注意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11
表2-3 中文識字教學相關研究彙整表 15
表2-4 國內ADHD兒童的注意力與學習相關研究彙整表 31
表3-1 學生測驗資料表 37
表3-2 研究對象能力概述 39
表3-3 受試甲評分者間信度分析表 43
表3-4 受試乙評分者間信度分析表 44
表3-5 受試丙評分者間信度分析表 44
表3-6 研究階段期程及主要工作分析表 45
表3-7 字表 47
表3-8 三種教學法之比較 50
表3-9 教學檢核結果分析表 51
表4-1 受試甲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63
表4-2 受試甲三種教學法C統計結果摘要表 64
表4-3 受試甲階段內及鄰近階段比較分析摘要表 66
表4-4 受試甲階段內及鄰近階段t考驗結果摘要表 66
表4-5 受試乙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71
表4-6 受試乙三種教學法C統計結果摘要表 71
表4-7 受試乙階段內及鄰近階段比較分析摘要表 73
表4-8 受試乙階段內及鄰近階段t考驗結果摘要表 74
表4-9 受試丙階段內資料分析摘要表 79
表4-10 受試丙三種教學法C統計結果摘要表 79
表4-11 受試丙階段內及鄰近階段比較分析摘要表 81
表4-12 受試丙階段內及鄰近階段t考驗結果摘要表 82
表4-13 受試甲效果值分析摘要表 86
表4-14 受試乙效果值分析摘要表 87
表4-15 受試丙效果值分析摘要表 89
表4-16 水準改變效果值分析摘要表 89
表4-17 三位受試水準改變效果值最顯著教學法分析表 90
表4-18 趨勢改變的效果值分析摘要表 90
表4-19 受試者趨勢改變的效果值分析表 91
表4-20 社會效度問卷結果分析表 94
一、中文書目
方金雅(民85)。國小一般字彙知識、認字能力與國語文學業成就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王乙婷(民92):自我教導策略增進ADHD兒童持續性注意力效果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王惠君(民92)。部件識字策略對國小學習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習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王智畇(民95)。射箭課程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不專注行為及社為技能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司念雲(民91):代幣增強方案對增進注意力渙散學生用功行為成效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在職進修專班碩士論文。
何華國(民89)﹕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三版)。台北﹕五南。
低年級認字困難學生學習生字成效之影響。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惠如(民93)。基本識字教材教學對學習障礙學生及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臺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吳裕益(民92)。特殊教育研究的未來趨勢&--以量化研究分析法為例。載於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特殊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18頁)。台東縣:國立台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
吳裕益(民93)。效果量分析在單一受試研究之應用。特殊教育文集,六,1-48。
呂美娟(民88)。基本字帶字識字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宋淑慧(民8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編製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李品蓓(民91)。電腦化教學對閱讀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啟澤、李孟智(民88)。注意力不足暨過動症。基層醫學,14,(3),42-45。
李淑媛(民89)。不同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學習障礙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杜正治(民83)。單一受試研究法。台北:心理。
周台傑、邱上真及宋淑慧(民82):多向度注意力測驗。台北:心理。
林玉華(民84)﹕自我教導策略對注意力不足過動兒童之教學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如美(民94)。集中識字教學法與分散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三年級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林素貞(民86)。相似字與非相似字呈現方式對國小一年級一年級學生生字學習效果之比較。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5,227-251。
林素貞(民87)。相似字與非相似字呈現方式對國小一年級國語科低成就學生生字學習效果之比較。特殊教育與復健學報,5,227-251。
林惠芬(民82):非正式閱讀能力評量方法。特教園丁9(2),1-4。
邱上真、洪碧霞(民86)。國語文低成就學生閱讀表現之追蹤研究(II)──國民小學國語文低成就學童篩選工具系列發展之研究。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報告(未出版)。
邱明秀(民93)。中文部首分色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童教學成效之研究。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市。
邱瑜萱(民93):注意力訓練融入閱讀理解教學對學習障礙伴隨注意力缺陷學生的閱讀理解學習成效及分心行為之影響—以彰化縣為例。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施惠玲(民90)。認字困難兒童之認字教學:個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柯華葳 (民92)。台灣地區閱讀研究文獻回顧。載於中國語文心理學研究第一年度結案報告,31-75。國立中正大學認知科學研究中心。
洪秋綿(民93):結構式教學環境對國小資源班ADHD兒童學習成效 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洪碧霞、邱上真(民88)。國民中小學國語文成就測驗。台北: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洪儷瑜(民83)。注意力缺陷及過動學生的認識與教育。台北市立師範學院特殊教育中心。
洪儷瑜(民87)。ADHD學生的教育與輔導。台北:心理。
洪儷瑜(民88a)。過動兒與學習障礙二者的關係。載於洪儷瑜、沈宜純主編,高雄縣過動學生輔導個案實力彙編(2nd ed.)(P.6)。高雄縣:高雄縣政府。
洪儷瑜(民88b):國小學童漢字視知覺能力之研究-三年總整理。國科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系。
洪儷瑜(民90)。 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學生安置與輔導工作第三年期末報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洪儷瑜、邱彥南、張郁雯、孟瑛如及蔡明富(民90):問題行為篩選量表指導手冊。教育部特殊教育工作小組。
洪蘭、曾志朗、張稚美(民82):閱讀障礙兒童的認知心理學基礎。台灣省立教師研習會發表論文。
胡永崇(民90a):如何因應學生的注意力缺陷。國教天地,146,3-11。
胡永崇(民90 b)。不同識字教學策略對國小三年級閱讀障礙學童教學成效之比較研究。屏東師院學報,14,179-218。
胡志偉、顏乃欣(民84)。中文字的心理歷程。載於曾進興主編語言病理學基礎,第一卷(頁29-76)。台北市:心理。
孫宛芝(民93)。基本字帶字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之識字成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秦麗花、王洛夫(民88)。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學生識字輔導效果之研究。載於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舉辦之「新世紀中小學課程改革與創新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299-308),高雄市。
秦麗花、許家吉(民90)。形聲字教學對國小二年級一般學生和學障學生識字教學效果之研究。特殊教育學刊,18,191-206。
康恩昕(民94)。團體音樂活動應用於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影響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張春興(民77):知之歷程與教之歷程:認知心理學的發展及其在教育上的應用。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學報,21,17-38。
張維真(民93)。兒歌圖畫結合部首歸類識字教學對識字困難學童學習成效之個案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梁仲容(民85)。國小學童注意力、認知風格、閱讀策略覺識與其國語文閱讀成就關係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集刊,2,203-228。
莊雅茹(民87)。知覺、注意與學習。視聽教育,40(3),1-8。
教育部(民91)。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標準。
許嘉芳(民90)。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材對國中輕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成效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碩士論文,未出版,高 雄市。
郭紅伶(民90)。「相似字」與「非相似字」認字教學策略對國小
陳君如(民92)。國小學生注意力訓練方案之實驗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芬(民87)。中文一般字彙知識教學法在增進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靜子(民85)。國語低成就學童之生字學習:部首歸類與聲旁歸類教學效果之比較。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市。
彭志業(民92)。基本字帶字教學與重複閱讀識字教學對國小學童識字成效差異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新竹市。
曾志朗(民80)。華語文的心理學研究—本土化的沈思。載於中國人中國心─發展與教學篇(頁539-582)。台北市:遠流。
黃小玲(民91):注意力不足兒童多向度注意力訓練成效之研究。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沛榮(民85)。漢字部件研究。載於第七屆中文字學全國學術研討會論文(頁343-359)。台北:萬卷樓。
黃冠穎(民94)。部件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二年級國語低成就學童補救教學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黃道賢(民92)。增進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探討。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塗秋薇(民94)。部首帶字識字教學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識字學習之成效。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身心障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楊坤堂(民89)﹕注意力不足過動異常﹕診斷與處遇。台北﹕五南。
溫瓊儀(民92)。電腦多媒體漢字部件教學系統對國小閱讀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葉淑欣(民91)。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低成就學生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未出版,嘉義市。
廖芳瑜(民91)。基本字帶字與基本字帶字加部首表義教學法對國中中度智能障礙學生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廖新春(民74):注意力訓練電腦輔助方案對中重度智能不足兒童注意力行為訓練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潘怡文(民94)。隨課文聲符歸類識字教學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識字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語文科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蔡明富(民89)。過人的智慧-高智商注意力缺陷過動學生在魏氏兒童智力量表第三版的表現。資優教育季刊,75,26-36。
蔡美華等譯(民88):單一受試設計與分析。台北:五南。
蔡雅琪(民94)。親子共讀對注意力缺陷過動症幼兒注意力行為成效之研究。屏東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鄭立群(民93)。發展性音樂治療對國小ADHD兒童注意力教學成效 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身心障礙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鄭昭明(民82)。認知心理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桂冠。
鄧秀芸(民91)。電腦輔助教學對國小中度智能障礙兒童功能性詞彙識字學習成效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特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市。
盧文啟(民92)。部首識字教學法對資優幼兒識字成效之影響。國立嘉義大學特殊教育學習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蕭金慧(民90)。電腦輔助教學在輕度智障兒童認字學習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賴惠鈴、黃秀霜(民88)。不同識字教學模式對國小學生國字學習成效研究,初等教育學報,12,1-26。
薄雯霙(民93)。綜合高效識字法對國小識字困難學生生字學習成效之探討。國立臺中師範學院特殊教育與輔助科技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市。
韓孟蓉(民92)。不同識字教學法對國小低年級學生識字教學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二、英文書目
Aaron, P. G. ,Joshi, M. ; Williams, K. A.(1999). Not All Reading Disabilities Are Alike.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2 (2) ,120-37.
American Psychiatric Association(1994). Diagnotis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4thed). Washington, D. C. :Author.
Barkley, R. A. (1997). ADHD and the nature of self-control.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Barkley, R. A. (1998). Attention-Deficit Hyperactivity A Handbook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 2nd ed.). N. Y.: The Guilford Press.
Broadbent, D. E. (1957). A mechanical model for human attention and immediate memory. Psychological Review, 64, 205-215.
Catts, H. W., & Kamhi, A. G. (1999). Language and reading disabilities.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RASE) ,7 (1),6-10 .
Cohen(1988).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al sciences(2nded.).Hillsadale.NJ:Eribaum.
Cohen(1992).A power prim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112.155
Cooper,J. O., Heron,T. E.& Heward, W.L(1987).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New York.
Deno, S. L., & Fuchs, L. S.(1987). Developing curriculum-based measurement systems for data-based special education problem solving.Focus on Eeceptional Children,19(8),1-16.
DuPaul,G. J., & Stoner, G.(1994). ADHD in the school:Assessment and intervention strategies. New York, NY:The Guilford Press.
Erikson, G.W., & Yeh, Y.Y.(1985).Allocation of attention in the visual field.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Human Perception and performance, 5, 583-597.
Ford, M.J.(1993).Attending Behaviors of ADHD Children in Math and Reading Using Various Typezs of Software. Journal of Computing in Childhood Education ,4(2), 183-196.
Goldstein, S. & Goldstein, M.(1990). Managing Attention Disorders In Children. New York: A Wiley-Interscience Publication.
Gordon, M., Thomason, D., Cooper, S., & Ivers, C. L.(1991). Nonmedical Treatment of ADHD /Hyperactivity: The Attention Training System. Journal of School Psychology,29(2), 151-159.
Gough, P. B. ; Tunmer, W. E.(1986). Decoding, Reading, and Reading Disability. Remedial and Special Education (RASE) ,7 (1),6-10 .
Lerner,J.W.(2000). Learning disabilities: Theories, diagnosis, and teaching strategies(8th ed.). Boston, MA: Houghton Mifflin Company.
Margaret,S.C.,Nielsen,K.H.,Clinton, A.,Sylvester, L.,Parle, N.& Connor,R.T.(1999).An Intervention Approach for Children with Teacher-and Parent-Identified Attentional Difficulties.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2(6), 581-90.
McClelland, J. L., & Rumelhart, D. E. (1981). An interactive activation model of context effects in letter perception: Part 1. An account of basic findings. Psychological Review, 88, 375-407.
McGee, R. & Share ,D.L.(1988).Attention deficit disorder- hyperactivity and academic failure : Which comes first and what should be treated?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iatry , 27 , 218-325.
Moray, N.(1959). Attention in dichotic listening:Affective cues and the influence of instructions.Quarterly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11,56-60.
Smuelsson, S.;Lundberg,I.;Herkner,B.(2004). ADHD and Reading Disability in Male Adults: Is There a Connection? Journal of Learning Disabilities ,37 (2) ,155-168.

Sohlberg, M. M. & Mateer, C. A. (1987). Effectiveness of an attention-training program. Journal of Clinical & Experimental Neuropsychology, 9(2), 117-130.
Sohlberg, M.M. & Mateer, C. A. (1989). The Assessment of Cognitive-Communicative Functions in Head Injury. Topics in Language Disorders ,9 (2) ,15-33.
Wigg, K. G. ; Couto, J.M. ; Feng, Y. ; Crosbie, J.; Anderson, B.; Cate C, T. ; Tannock, R.; Lovett, M.W. ; Humphries, T. ; Kennedy, J. L. ; Ickowicz, A. ; Pathare, T. ; Roberts, W.; Malone, M.; Schachar, R. ; Barr, C.L.(2005) .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ationship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to the EKN1 Gene on Chromosome 15q21.Scientific Studies of Reading ,9 (3), 261-283 .
Zentall, S. S.(1993). Research on the educational implication of 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 Exceptional Children, 60, 143-153.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