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34.204.176.71) 您好!臺灣時間:2024/11/14 12: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馬乃忠
研究生(外文):CAVEN Maa
論文名稱:基於模糊理論及試題反應理論探討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之發展
論文名稱(外文):This study was based on IRT and FCM to investigate the volum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children from 4,5,6 graders in North Taiwan .
指導教授:陳光勳陳光勳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數學暨資訊教育學系(含數學教育碩士班)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普通科目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7
中文關鍵詞:體積模糊理論迷思概念
外文關鍵詞:VolumeFuzzy TheoryMisconcept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3
  • 點閱點閱:48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本研究係結合IRT和模糊理論來探討四、五、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發展,針對北部二十所學校的四、五、六級學童共1581人進行紙筆測驗,並依作答結果抽樣部分學生做個別晤談,進一步探究學童體積迷思概念及解題策略,以提供未來教學與研究之參考。
研究結果發現:
一、四、五、六年級學童間的體積概念有顯著差異,六年級的體積概念能力值明顯優於五年級,五年級的體積概念能力值又明顯優於四年級。
二、四、五、六年級學童體積保留、測量、估測概念平均的答對率表現上,保留概念的73%優於測量概念的57%又優於估測概念的23%。
三、四、五、六年級學童個別的體積概念發展上,以體積保留概念優於體積測量概念,體積測量概念又優於體積估測概念的情行為最多。
而學生在體積概念的迷思概念有以下幾種:
一、在體積保留概念部分
1.認為相同的物體經過位移、重新組合後體積會改變。
2.受直觀現象「More A - More B」的影響。
二、在體積測量概念部分
1受直觀現象Linear A-Linear B的影響。
2.受直觀現象Same A-Same B的影響。
3.一維、二維、三維單位量轉換錯誤。
4.公式運用錯誤。
5..不能瞭解題意,以胡亂湊數方式作答。
三、在體積估測概念部分
1.對於體積的估測量感不足。
2.估測較為保守(低估)。
四、在體積基本概念部分
1.認為沒有固定形狀的物體沒有體積。
2.認為看不到、摸不著的物體沒有體積。
3.認為沒有重量的物體沒有體積。
4.認為比較重的物體,體積比較大。
This study was based on IRT and FCM to investigate the volume conceptual development of school children from 4,5,6 graders in North Taiwan . A paper and pencil test was administered in a sample size of 1581. Then some students were interviewed according to their performances to understand their strategies of problem solving and misconceptions for providing the references of future teaching and research. Some findings are showed as follows:
Firs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volume concept between school children of 4, 5, 6 grader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ix graders surpass that of five graders, and five graders surpass that of four graders. In conservation part, there is no significance in grades, their performance seem to be good. In measurement par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rade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six graders surpasses that of five graders and five graders surpasses that of four graders. In estimation part, the performance seems to be bad for all students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of six graders is better them that of five graders, and the performance of five graders is better them that of four graders.
Second, the conservation performance of passing rate 73% is better than the measurement performance of passing rate 57% and the estimation performance of passing rate 23%.
Concerning the misconceptions about volume are as follows:
In conservation part: 1. Same object after being transformed, recombined, the volume will be changed. 2. There exists “More A - More B" intuition rule.
In measurement part: 1. There exists Linear A - Linear B intuition phenomenon. 2. There exists “Same A - Same B" intuition rule. 3. Mistakes of unit transformation in one-dimension, two-dimension, three-dimension. 4. Mistakes of formula utilization. 5. Could not understand the meaning of problems, to get the answer improperly.
In estimation part :1. The estimation ability of school children in volume needs to be strengthen, their estimation is always underestimated.
In basic concept part : 1. Object without fixed shape has no volume. 2. Unseen or intangible object has no volume. 3. Object without weight has no volume. 4. Heavier object is bigger in volume.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及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解釋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8
第一節 Piaget的認知發展理論 8
第二節 模糊理論 13
第三節 試題反應理論 17
第四節 體積概念及相關研究 25
第五節 體積迷思概念及相關研究 30
第六節 國小體積教材分析 40
第六節 國小體積教材分析 40
第三章 研究方法 56
第一節 研究設計 56
第二節 研究工具 5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61
第四節 研究流程 63
第五節 研究資料處理與分析 64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66
第一節 模糊統計分析 66
第二節 探討不同性別與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的發展情形 70
第三節 探討不同能力與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的發展情形 79
第四節 四、五、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的發展順序 88
第五節 學童體積的解題策略、錯誤類型和迷思概念 101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39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39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47
參考文獻 151
一、中文部分 151
二、英文部分 155
附錄一:體積概念試題 157
附錄二:體積概念抽樣晤談學童資料表 163
附錄三:國小體積概念試題答對比率一覽表 164
附錄四:國小體積各概念各面向試題答對比率一覽表 166
一、保留概念: 166
二、測量概念: 166
三、估測概念: 167
一、中文部分
九章編輯部(2000)。模糊數學入門。台北市:九章出版社。
王文正(2005)。以模糊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探討國小四五六年級學童四邊形概念之發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王美芬(1992)。我國五、六年級有關月亮錯誤概念的診斷及補救教學策略的應用。市師學報,23,357-380。
王寶墉(1995)。現代測驗理論。台北市:心理出版社。
支毅君(1996)。我國國小學生估算概念之研究(Ⅲ)。台東師院學報,7,1-51。
左台益(2002)。Van Hiele 模式之國中幾何教材設計。中等教育,53(3),44-53。
余民寧(1991)。試題反應理論介紹(一)-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8(6),13-18
余民寧(1992a)。試題反應理論介紹(二)-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9(1),5-9
余民寧(1992b)。試題反應理論介紹(三)-測驗理論的發展趨勢。研習資訊,9(2),6-10
呂玉琴(1994)。國小教師分數教學之相關知識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沈佑霖(2003)。國小六年級學童體積概念之研究。國立屏東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明昇(1999)。國中與國小體積概念之診斷與教學。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森豪(1999)。Van Hiele幾何發展水準之量化模式-以國小中高年級學生在四邊形概念之表現為例。國立台中師院數學教育學系碩士學位論文。
吳明清(1991)。教育研究-基本觀念與方法之分析。台北:五南。
李惠貞譯(1981)。兒童的面積與體積概念。國教園地,2,12-16。
何健誼(2002)。直觀法則對K-6年級學童在體積概念學習上的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杜聲鋒(1997)。皮亞傑及其思想。台北市遠流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周武男、杜震凡(1988)。國中生實測概念之發展(I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77-01110-S017-01A。
林仁得、謝祥宏、陳文典(1993):國小學童對體積測量的認識。師大學報,37,269-281。
林清山譯(1997)。教育心理學:認知取向。台北:遠流。
林原宏(1996)。知識結構分析:徑路搜尋、多向度量尺和集群分析的方法論探討。測驗統計年刊,4,47-69。
林原宏(1999)。模糊潛在知識空間之整合模式與應用。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系博士論文。
林原宏(2001)。模糊理論取向的認知結構分析。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發表。台中市:國立台中師範學院。
林邦傑(1981)。集群分析及其應用。教育與心理研究,4,31-57。
林慈容(2001)。從單位量的觀點探討一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面積及體積概念。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先祝(2003)。四邊形概念的徑路搜尋分析-兼顧能力值與模糊認知結構取向。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學教育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南一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1-12冊)。台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習作(1-12冊)。台北:南一書局。
南一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課本(1-12冊)。台北:南一書局。
洪義德(2002)。不同表徵面積題目對國小六年級學生解題表現之探討。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紀妙貞(2005)。基於模糊理論與試題反應理論探討國小中高年級學童三角形的概念發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柳 賢(2002)。談數學概念評量工具之開發與應用。民國91年3月24日演講於於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
徐存姮(2002)。診斷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的體積直觀迷思概念影響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高敬文(1989)。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初等教育研究第一期,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高敬文、黃金鐘(1992) :我國國小學童測量測量概念發展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75~77- 0111-S153-01A。
張紹勳、張紹評、林秀娟(2000)。多變量統計分析。台北市:松崗。
許淑貞(2003)。結合試題反應理論與模糊認知結構的徑路搜尋之幾何概念分析。國立台中師範學院數理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
陳光勳、林原宏(2003)。模糊理論在試題概念結構分析之應用。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
陳光勳、譚寧君(2001)。兒童長度面積體積概念調查及診斷教學之研究—應用直觀規律(I)。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NSC-89-2511-S-152-021。
莊維展(2001)。國小學童估量能力之研究分析—以高屏三縣市五年級學童為例。屏東師範學院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康軒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教學指引(1-12冊)。台北:康軒書局。
康軒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習作(1-12冊)。台北:康軒書局。
康軒書局(1993)。國民小學數學課本(1-12冊)。台北:康軒書局。
張川木 (1995)。促進概念改變教學法。科學教育月刊,185,21-27。
張春興(1989)。張氏心理學辭典。台北:東華。
張鈿富、孫慶珉 (1993)。學習成就評量與模糊模式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社會科學類上冊),67,57-73。
教育部(1993)。國民中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
教育部(2000)。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台北市。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數學學習領域。台北市。
黃台珠(1984)。概念的研究及其意義。科學教育月刊,66,44-56。
黃幸美(1997)。兒童的概念學習、解題思考與迷思概念。教育研究雙月刊,55,55-60。
黃敏晃(1986)。做估測的理由。科學教育月刊,93,35-52。
黃湘武、江新合、劉謹輔、陳忠志、杜鴻模、陸業堯(1985)。國中學生質量守恆,重量守恆,外體積概念,與比例推理之抽樣調查與研究。中等教育,36(1)44-65。
黃寶鈿、王碧鴻(1998)。探究高職化工柯學生之莫耳概念。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青田(1998)。形態與面積大小的錯視關係研究。藝術學報,62,17-56。
楊敏生,吳國榮(2003)。a new possibilistic clustering algorithm.台灣智慧科技與應用統計研討會。Sep 20-21,2003。
蔡春美(1983)。台東縣山地兒童面積保留與面積測量概念的發展。台東師專學報,11,123-276。
蔡春美(1988)。兒童智慧心理學─皮亞傑智慧發展學說。台北:文景出版社
劉秋木(1996)。國小數學科教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簡文真(2005)。利用傳統統計和模糊理論來探討國小一二三年級學童長度概念的發展。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謝如山等譯(2003)。數學科教材教法。台北市:五南書局。
謝青龍(1995)。從「迷思概念」到「另有架構」的概念轉變。科學教育月刊,180,23-29。
藎壚(1991)。實用模糊數學。台北市:亞東書局。
臺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1995)。國民小學數學實驗課程教師手冊。台北,台灣:作者。
譚寧君(1993)。兒童的幾何觀—從van Hiele幾何思考的發展模式談起。國民教育,33(5/6),12-17。
譚寧君(1995)。面積概念探討。國民教育,35(7.8),14-19。
譚寧君(1996)。面積與體積的教材分析。載於甯自強主編:八十四學年度數學教育研討會論文暨會議實錄彙編,27-37。國立嘉義師院。
譚寧君 (1998):國小兒童面積迷思概念分析研究。國立臺北師院學報,11,573~602。
譚寧君(1999)。從兒童的測量迷思概念看教師對兒童測量知識的了解。台北師院學報,12,407-436。
譚寧君(2000)。國民小學數學實驗課程總結性評量分析-面積與體積。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
鐘聖校(1994)。對科學教育錯誤概念研究之省思。科學研究資訊,2(3),89-110。

二、英文部分
Bezdek, J. C. (1973). Fuzzy Mathematics in Pattern Classification. Unpublished Doctoral Dissertation. Ithaca, New York : Cornell University.
Bezdek, J. C. (1974). Cluster validity with fuzzy sets. Journal of Cybernetics, 3, 58-72.
Bezdek, J. C. (1981). Pattern Recognition with Fuzzy Objective Function Algorithms. New York: Plenum.
Bright, G. W. (1976). Estimating as part of learning to measure. Measurement in School Mathematics,87-104.
Dunn, J. C. (1974). A fuzzy relative of the ISODATA process and its use in detecting compact well-separated clusters. Journal of Cybern, 3(3), 32-57.
Gustaffson, J. E. (1980). A solution of the conditional estimation problem for long tests in the Rasch model for dichotomous items.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40, 377-385.
Hart,K.M.(1981).Volume of a cuboid. In D.Johnson(ED).Children's Mathematical Frameworks, 8-13.
James,J,H. (1981).The Second National Assessment in Mathematics : Area and Volume. Mathematics Teachers, 5 ,704-708.
NCTM (2000).Curriculum and evaluation standards for school mathematics . Reston , VA : National Council of Teachers of Mathematics.
Piaget,J., & Inhelder, B.(1960). The children's conception of geometry. By Lunzer, E.A.,Routledge & Kegan Paul, London.
Piaget, J., & Inhelder, B. (1967). The Child's Conception of Space (F. J. Langdon & J. L. Lunzer, Trans.). New York: W. W. Norton.
Piaget,J., & Inhelder, B. (1974).The Child's Construction of Quantities. London : Routledge and Kegan Paul.
Potari, D., & Spiliotopoulou, V. (1996). Children's approach to the concept of volume. Science Education, 80(3), 341-360.
Stavy, R.& Tirosh, D. (1996). Intuitive rules in science and mathematics:the case of ‘more of A-more of B’,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cience Education, 18(6),669-683.
Wang,H.,& Bell,P.M. (1996).Fuzzy clustering analysis and multifactorial evaluation for students, imaginative power in physics problem solving. Fuzzy Sets and Systems,78, 95-105.
Wilson, P. S. (1990). Inconsistent ideas related to definitions and examples. Focus on Learning Problems in Mathematics,12(3) 31-47.
Yen, C. L. (1996). Using fuzzy sets in developing mathematical learning progress indicator. The proceedings of National Science Council (part D), (6), 57-64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