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王文科(2000)。教育研究法。臺北:五南。
王曉麟(2001)。科技大學學生社團負責人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王揚智(2004)。國小校長專行領導、互易領導與社區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王秀燕(2004)。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女性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方信淵(2002)。組織與領導。載於程紹同(主編)。運動管理學導論(頁107-155)。臺北:華泰。
白麗美(1998)。國民小學校長領導風格與教師工作動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朱敬先(1999)。教育心裡學—教學取向。臺北:五南。
朱淑子(2002)。國小校長轉化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臺北。師大書苑。
吳培源(1994)。台灣省高級中學校長領導型態、學校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吳清山(1998)。學校行政。臺北:心理。
吳清基(2001)。學校行政新論。臺北:師大書苑。
吳文忠(2001)。體育史。臺北。正中。【1957初版;2001第二十次印行】
吳錦隆(2001)。影響國中訓導主任壓力與工作適應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初版二刷)。臺
北:知城數位。
吳明雄(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吳清山、林天祐(1998)。轉型領導。教育資料與研究,24,63。
李明華(1999)。國民中學訓導主任行政決定之研究-以花蓮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李明宗(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壓力之關係研
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
何淑妃(1996)。國小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學校組織氣氛之調查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新竹。邱勝濱(2000)。私立高職校長領導行為、領導特質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
周文欽(1995)。心理與教育測驗。臺北:心理。
林清山(1991)。心理與教育統計學。台北:東華。
林振春(1994)。人文領導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林合懋(1995)。學校主管與企業主管轉型領導之比較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林合懋(2001)。國民小學校長的成就目標、終生學習經驗、轉型領導與其多元智慧學校經營理念之關係。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林珈夙(1997)。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創意生活經驗、教學創新行為與學
校效能之關係。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林碧真(1999)。高職導師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林明地、楊振昇、江芳盛譯(2000)。教育組織行為。台北:揚智。(Owens,R.G,1987)
林淑芬(2001)。競值架構在國中校長領導行為及學校組織文化應用之研究。國立暨南大學,南投。林明地(2002)。學校領導:理念與校長專業生涯。臺北:高等教育。
林秀紅(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自我實現之研究:臺北縣之個案分析。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林漢政(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行為與教師效能感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邵俊豪(2002)。臺北市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交易領導與學校本位管理決策類型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台北。施妙旻(1995)。隱含領導理論與領導行為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地區公立國民小學
校長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洪嘉文(2001a)。國民中小學體育促進會設置要點評析。學校體育,11,4-8。洪嘉文(2001b)。學校體育經營管理策略。臺北:師大書苑。
洪嘉文(2003)。我國學校體育政策制定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
洪政秋(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領導滿意度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師範學院,臺東。
洪碧珠(2004)。國民小學兼任行政教師知覺校長激勵策略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高新建(2002)。學校課程領導者的任務與角色探析。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3,113-128。秦夢群(2004)。教育行政-理論部分。臺北:五南。
翁志成(1998)。運動訓練管理。臺北。師大書苑。
翁志成(1999)。學校體育。臺北。師大書苑。
倪千茹(2001)。國民中學校長領導能力量表之編制。未出版碩士論文,暨南國際大學,南投。教育部(1999)。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88年11月19日修正公佈,臺北:教育部體育司。
教育部(2000)。提升學生健康四年計畫。89年2月124日公佈,臺北。
教育部(2001)。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暫行綱要。臺北。
臺中縣教育網路中心(2004)。學校概況-學校一覽表。線上檢索日期:2004
年10月25日。網址:http://www.boe.tcc.edu.tw/school_query/sch_query.php?
state_id=&edu_local_id=&m_unit_attr_id=2&u_kind=
范熾文(2001)。轉型領導理論在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上應用。學校行政雙月刊,14,42-53。范熾文(2002)。國小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組織績效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徐韶佑(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服務士氣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台北縣及桃園縣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徐元民(2003)。體育學導論。台北:品度。
梁靜如(2002)。國民小學校長人性取向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梁丁財(2002)。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度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張裕程(2005)。中部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自我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張宏毅(2002)。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張易書(2000)。國中校長轉型領導、教師開放型/封閉型人格與學習型組織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張明輝(1999)。學校教育與行政革新研究。臺北:師大書苑。
張一心(2000)。私立大學「教育學程」創辦負責人領導行為與組織氣候關係之研究。為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
張賜光(2004)。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張清濱(1997)。學校行政與教育革新。台北:台灣書店。
張德銳(1994)。教育行政研究。台北:五南。
張昭仁(2001)。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學校組織學習能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張毓芳(2002)。台北縣市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組織氣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張瑞村(1998)。高級工業職業學校校長領導行為、教師組織承諾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張慶勳(1996)。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影響學校組織文化特性與組織效能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張慶勳(1997)。學校組織轉化領導研究。高雄:復文。
張慶勳(2001)。學校組織行為。臺北:五南。
張賢坤(2004)。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張賜光(2004)。桃園縣國中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臺北。
許世卿(2000)。不同組織結構對組織公正與組織結構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防管理學院,臺北。粘淑芬(2003)。高職訓導主任領導權力、領導行為與領導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莊柏年(1997)。多元架構行領導及其應用之研究,以台灣地區機械工程為例。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陳樹(1998)。領導風格與組織文化關係性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大學,臺北。陳龍彬(2000)。台灣省中區國小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同僚專業互享學習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陳慶瑞譯(1989)。費德勒權變領導理論研究(Fielder,F.E.原著)。台北:五南。
陳俊生(2002)。促進學校教育革新的關鍵-轉型領導。學校行政雙月刊,18,16-28。陳郁汝(2002)。引爆魅力,散發磁力-「魅力領導」在學校行政中應用之歷程與策略。學校行政雙月刊,18,85-93。陳亮妘(2002)。國民中小學體育評鑑指標建構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陳秋容(2001)。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工作滿意關係之研究-以台灣北部五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陳財發(2003)。國民小學訓導主任的工作內涵認知與訓導業務評鑑績效之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陳蓮妃(2003)。國民中學訓導主任工作壓力與職業倦怠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陳學賢(2004)。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願景發展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陳富銘(2004)。校長領導風格與學校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
陳世聰(2001)。屏東縣國小校長轉化、互易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以發揮「小班教學精神」效能為指標。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屏東。游家政(2002)。國民中學的課程領導。課程與教學,5(2),1-20。黃昆輝(1988)。教育行政學。臺北:東華。
黃傳永(1999)。校長轉型領導與家長參與學校教育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黃坤和(2002)。彰化縣國民小學訓導主任領導型態對行政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曾進發(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之相關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臺北。彭雅珍(1998)。國小校長領導風格、教師工作價值觀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詹幼儀(2004)。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教師變革接受度:以九年一貫課程變革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詹益鉅(2001)。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學校建設性文化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楊爵光(2002)。一位訓導主任的自我行政信念之反省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師範學院,臺南。楊振昇(2002)。析論「教學領導」之內涵與前瞻。課程與教學,5(2),37-54。葉連祺、倪千茹(2001)。教育行政理論介紹(一)-領導篇。教育研究月刊,91,95-104。
葉連祺(2004)。鳥瞰教育領導理念之叢林-教育領導理念之初步綜觀。教育研究月刊,124,96-105。葉香汝(2003)。國民小學校長轉換型領導方式對教師服務士氣之影響:
以彰化縣國民小學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
化。
廖裕月(1998)。國小校長轉化領導型式與領導效能之研究:以北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鄭仁忠(2004)。國民小學主任角色壓力、組織承諾與工作滿意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
蔡培村(1980)。國中校長領導型式、教師人格特質與學校組織氣氛之關係。未
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
蔡進雄(1993)。國民中學校長領導方式與教師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蔡進雄(1998)。超越關懷與倡導:轉型領導及其在學校行政上的應用。中等教育,49(5),21-28。
蔡進雄(2001)。轉型領導與互易領導對學校行政領導的啟示。學校行政雙月刊,11,45-50。蔡進雄(2000a)。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互易領導、學校文化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蔡進雄(2000b)。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臺北:師大書苑。
蔡進雄(2003a)。台灣地區中小校長轉型領導實徵研究之回顧與前瞻。教育資料與研究,54,54-61。蔡進雄(2003b)。超越轉型領導:建構新轉型領導的構面。中等教育,54(5),96-109。
蔡進雄(2004)。學校轉型領導的理論與實際。教育研究月刊,119,53-65。蔡宗興(2004)。雲嘉南地區國民中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鄭彩鳳(1998)。學校行政-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
鄭文宗(2004)。高中職行政主管轉型領導與學校效能之研究-以高雄市為例。未出版碩士論文,義守大學。高雄。劉雅菁(1998)。國民小學校長運用轉型領導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謝文全(1994)。學校行政。臺北:五南。
謝佩鴛(2000)。校長領導作風、上下關係品質及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臺北。謝金青(2004)。跨文化的領導觀點:家長式領導的概念與回顧。教育研究,119,41-52。濮世緯(1997)。國小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制握信念與教師職業倦怠關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羅虞村(1986)。領導理論研究。臺北:文景。
外文部分
Archie, C. B. (1997). Nursing department heads’ transformational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Relationships to nursing faculty satisfaction, willingness to exert extra effort, and perceived department head effectivenes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8, 06A, 1991.
Bass, B. M. (1985a). Leadership: Good, better, best. Organization Dynamics, 13, 26-40.
Bass, B. M. (1985b).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ations. New York: Free Press.
Bass, B. M., & Avolio, B. J. (1990).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development: Manual for the multifactor leadership questionnaire. California: Consulting Psychologists Press, Inc.
Bennis, W., & Nanus, B. (1985). Leadership: The strategies for taking charge. New York: Harper & Row.
Bryman, A. (1992). Charisma and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s. London: Sage.
Burns, J. M. (1978). Leadership. New York: Harper and Row.
Bush, T. (2003). Theories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management (3rd ed.). London: SAGE Publication Ltd.
Conger, J. A., & Kanungo, R. N. (198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 Joessy-Bass.
Cheng, Y. C. (2002). The principle and practice of educational management. Leadership and strategy, 2(4), 51-66.
Conger, J. A., & Kanungo, R. N. (1988). Charismatic leadership.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De Bevoise, W. (1984). Synthesis of research on the principal as instructional leader.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1(5), 14-20.
Elsbree, W. S., Mcnally, H. J., & Frederiksen, N. (1967). Administration and supervision. New York: Van Nostrand Reinhold Co.
Fiedler. F. E. (1967). A theory of leadership effectiveness. New York: McGraw-Hill.
Fiedler. F. E. (1986). The Contribution of cognitive resources to leadership performance.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6, 532-548.
Gasper, J. M.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 integrative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3, 08A, 2613.
Green, W. J. (1995).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s a predictor of effectiveness, extra effort, and satisfac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5, 08A, 2466.
Griffiths, D. E., Hemphill, J. K., & Frederiksen, N. (1962). Administrative performance and personality. New York:Bureau of Publications,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House, R. J., Hanges, P. J., Ruiz-Quintanilla, S. A., Dorfman, P. W., Javidan, M., Dickson, M., & Associates (1999). Cultural influences on leadership and organizations: Project GLOBE. In W. H. Mobley, M. J. Gessner, & V. Arnold (Eds.), Advances in global leadership (pp. 171-233). Stamford, CT: JAI Press.
Hoy, W. K., & Miskel, C. G.(1982).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theory researchand practice (2nd Eds.). New York:Random House.
Hoy, W. K., & Miskel, C, G. (1987).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practice (3rd ed.). New York: Random House.
House, R. J. (1999). Weber and the neo-charismatic leadership paradigm: A
response to Beyer. Leadership Quarterly, 10, 563-574.
King, M. I., (1989). Extraordinary leadership in education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transactional leadership as predictors of effectiveness, satisfaction, and other organizational climate in K-12 and Higher education.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0, 08A, 2329.
Leithwood, K., Tomlinson, D., & Maxine, G.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K. Leithwood et al.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785-840). Kluwer Academy Publishers.
Liontos, L. B. (1993).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profile of a high school principal.(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9 652).
Leithwood, K., Tomlinson, D., & Maxine, G.. (1996). Transformational school
leadership. In Leithwood K., Chapman, J., Corson, D., Hallinger, H., & Hart, A.(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Educational leadership and Administration (pp.785-840).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Mann. R. D. (1969). A Review of the relationships between personality and performance in small groups, In C. A. Gibb, Leadership (pp. 152 - 156). Maryland: Penguin Books Inc.
Nanus, B. (1992). Visionary leadership. CA: Jossey-Bass.
Northouse, P. G.. (1997). Leadership—theory and practice. California: Sage Publications, Inc.
Owens, R. G. (1998). Organization behavior in education (6nd ed.). Needham Heights, MA: Allyn & Bacon.
Pierce, J. L., & Newstorm, J. W. (2003). On the meaning of leadership. In J. L. Pierce, & J. W. Newstrom(Eds.), Leaders & the leadership process: Readings, self-assessments & applications (pp.6-11). New York: McGraw-Hill Higher Education.
Robbins, S. P. (1996). Organization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pplications.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obbins, S. P. (1998).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s,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 (8nd ed.). Upper Saddle River, NJ: Prentice-Hall.
Rodgers, D. H.(1994). Perceived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of elementary principals in effective schools.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4, 08A, 2834.
Stogdoll, R. M.(1974). Handbook of leadership: A syrvey of the literature. New York: Free Press.
Sergiovanni, T. J.(1990). Value-added leadership: How to get extraordinary performance in schools. San Diego: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Sergiovanni, T. J.(1992). Moral leadership: Getting to heart of school improvement. San Francisco: Jossey-Bass.
Yukl, G. A. (2002). Leadership in organization (5nd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