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中文部份
中華創意發展協會(無日期)。InnoSchool 2005全國學校經營創新獎。2005/04/20,取自:http://www.ccda.org.tw/
王世璋(2005)。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組織學習與學校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王明政(2003)。高中職行政主管知識管理態度、組織創新氣氛與組織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王瑞壎(2004)。學校知識管理指標建構與實證分析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王德玲譯(2003)Hamilton Beazley、Jeremiah Boenisch、David Harden著,延續管理,臺北:天下文化。
江坤源(2006)。公部門建照審查專業知識延續管理研究—以臺北縣為例。長庚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吳明隆(2003)。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臺北:知城。
吳素菁(2004)。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四所國民小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清山(2004)。學校創新經營理念與策略。教師天地,128,30-44。吳清山(2005)。學校創新經營方案之建構。中等教育,56(3),4-26。
吳清山、林天祐(2000)。教育名詞:知識管理。教育資料與研究,37,101。
吳清山、林天祐(2003)。教育小辭書。臺北:五南。
吳清山、林天祐(2004)。知識延續管理。教育研究月刊,119,151。
吳毓琳(2001)。知識管理在國中學校行政之應用。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玉惠(2003)。國民中學學校革新的社會動力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瑞娥(2004)。國民學校終身學習文化、組織學習、組織創新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成人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李錫勳(2005)。「精實案」後國軍人力資源發展之研析─延續管理的觀點。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卓鴻賓(2004)。臺灣中部地區公立國民小學學校組織文化與知識管理相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林天祐(2003)。學校經營與教育品質。2003/05/10,取自:http://www.socialwork.com.hk/artical/educate/ik5.htm
林文勝(2006)。桃園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臺北市立教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佳慧(2000)。組織內部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機制關係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林建維(2003)。國際企業研發人力資源策略、創新管理對組織創新能耐影響之研究—以M企業集團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林虹妙(2005)。臺北市高職學校創新經營之調查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技術及職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偉文(2002)。國民中小學學校組織文化、教師創意教學潛能與創意教學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啟鵬(2002)。我國高級職業學校組織創新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新發(2003)。郊區型國民中小學經營創新策略及實施成效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92WFA0B00048),未出版。
林筱瑩(2003)。臺北市國民中學學校創新經營策略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金玉芝(2002)。國民小學教師的知識管理-個人與組織面向之分析。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姚欣宜(2004)。臺北縣國民小學學校支持創新經營與學校創新氣氛之研究。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紀慧如(2003)。組織創新能力與創新績效之研究---以技職校院為例。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秦夢群(1998)。教育行政-理論部份。臺北:五南書局。
張仁家、林虹妙(2005)。高職學校創新經營的內涵與策略比較。2005第三屆創新與創造力研討會,國立政治大學。
張玉台(2005)。學校創新之研究-以臺中市一所國民中學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張光正、呂鴻德(2000)。知識經濟之路。臺北:天下文化。
張明輝(2003)。學校經營與管理研究:前瞻、整合、學習與革新。臺北:學富。
張順發(2003)。國民小學學校知識管理的運作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張輝政、洪榮昭(2003)。從高級中學學校經營創新策略談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以國立三重高中游泳池為例。第二屆教育領導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51-170。
莊立民(2002)。組織創新模式建構與實證之研究-以臺灣資訊電子業為例。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陳今珍(2005)。學校本位創新經營之研究。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陳尚興(2003)。知識管理機制、企業文化與組織創新關係之研究。靜宜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陳啟榮(2005)。延續管理在學校行政上之應用,國教天地,160,74-78。陳淑華(2003)。知識管理資訊系統服務品質之研究-以某資訊科技公司為例。銘傳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彭惠苓(2003)。基於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氣氛分析學習型組織之研究-以大葉大學為例。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曾正如、高智雄(2004)。檢驗部門知識延續管理之探討,中華民國醫檢會報,19,35-40。馮清皇(2002)。創新管理在國民小學校務經營的意涵。教師天地,117,32-42。黃貝雯(2005)。組織精簡後因應知識流失管理之道,考銓,41,164-176 。
黃宗顯(2004)。平衡計分卡的基本觀念在學校創新經營上的應用。教育研究月刊,124,52-58。黃哲彬、洪湘婷(2005)。創新管理與學校創新經營。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集刊,1,211-232。黃博聲(1998)。專業分工、知識管理與創新之關係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黃維賓(2002)。知識管理、創新策略與組織績效之關係研究-以臺灣積體電路製造業為例,大葉大學事業經營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黃瓊容(2004)。國民小學組織學習與組織創新之相關研究。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黃麗美(2004)。國中小組織創新氣氛與學校效能關係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工業科技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詹達權(2004)。國民小學校長推動知識管理現況之研究-以中部五縣市為例。國立中正大學成人及繼續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廖勝能(2001)。學校組織創新氣氛與知識管理關係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南。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著(2004)。精緻教育-優質學校經營手冊。臺北市: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蔡純姿(2005)。學校經營創新模式與衡量指標建構之研究。國立臺南大學教育經營與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南。蔡培村(1996)。學校經營與管理。高雄市:麗文。
蔡啟通(1997)。組織因素、組織成員整體創造性與組織創新之關係。國立臺灣大學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鄭福妹(2006)。偏遠地區小型學校創新經營之研究-以臺北縣特色學校方案參與國小為例。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教育政策與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盧延根(2004)。國民教育階段學校創新經營的限制因素與解決策略之探究。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5(2),76-87。蕭富元(2002)。留下員工的腦袋—延續管理。天下雜誌,261,152-153。蕭富元(2003)。《延續管理》留不住人,留住腦袋。天下雜誌,282,176-179。
濮世緯(2003)。國小校長轉型領導、學校文化取向與學校創新經營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顏秀如、張明輝(2005)。學校創新經營的意涵與實施計畫,中等教育,56(3),28-52。
二、英文部份
Anonymous(2003).Continuity Management. The Officer,79(7),20.
Bassie,L.J.(1997).Harnessing the power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51(12), 25-30.
Beazley,H.(2003, April).Knowledge continuity: The new competitive advantage. Retrieved Octobor 16, 2004, from http://www.centeronline.org/knowledge/article.cfm?ID=2314&ContentProfileID=133492&Action=searching
Beazley,H.,Boenisch,J.&Harden,D.(2003a). Continuity management. Retrieved Octobor 16, 2004, from http://www.continuitymanagement.com/
Beazley,H.,Boenisch,J.&Harden,D.(2003b). Knowledge continuity: The new management function.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Excellence,22(3),65-81.
Beazley,H.,Boenisch,J.&Harden,D.(2003c).Continuity Management:Preserving Corporate Knowledge and Productivity When Employees Leave.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
Beckman,Thomas J.(1997).A Methodology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for Development’s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I and Soft Computing, Canada:Banff.
Beijerse,R. P.(2000). Knowledge management in small and medium-sized companies: knowledge management for entrepreneurs.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 4(2), 162-179.
Bellum,J.M.(2003). Rogers innovation process in organization:Information systems implementation in education organiz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Nebrasra-Lincoln,unpublished.
Chabrow,E.(2002). Firms face challenge in capturing departing employees' know-how. InformationWeek,912,16.
Curry, B. K.(1992). Instituting Enduring Innovations: Achieving Continuity of Change in Higher Educ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358811).
Drucker P. F.(1993).Post-Capitalist Society, New York: HarperBusiness Press.
Druker, P. F.(1985).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 Practice and principles. London: Heinemann.
Ettlie, J. E.(2000).Managing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Field,A.(2003a).Thanks for the (Corporate) Memories. Retrieved August 20, 2004, from http://hbswk.hbs.edu/pubitem.jhtml?id=3465&t=entrepreneurship
Field,A.(2003b). What Is knowledge continuity management?. Retrieved August 5, 2004, from http://radio.weblogs.com/0105910/2003/05/13.html
Harrison, Jo-Ann. & Glaubman, Rivka.(1990).Innvoation and school improvement.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19295).
Heinz-Dieter ,Meyer.(2002).The new managerialism in education management: Corporatization or Organizational Learning?Journal of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40(6), 515-520.
Higgins, J. M.(1995). The core competence : Innovation. Planning Review, 23 (6), 32-35.
Holt, K.(1988).The role of the user in product innovation. Tech-innovation,12, 53-56.
Hoven, J. V. D.(2001). Information resource management: foundation for knowledge management. Database Management,18(2),80-83.
Kanold, R.L.(2002).When a thousand flowers bloom: Structural, collective, and social conditions for innovation in organization. Research in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0,169-211.
King, M.H.(2003).Instructional leadership in the principal role:Testing the effectiveness of practices in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curricular innovation.Doctoral dissertation of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unpublished.
Morgan,M.J.(2004).Continuity management:Preserving corporate knowledge and productivity when employees leave.Military Review,84(2),77.
OECD (1996).The knowledge-based economy. Paris: OECD.
Robbins, S. P.(1996).Organizational behavior: Concept, controversies and applications. New York: Englewood Cliffs.
Sharma, R.(2001).Innovation in Schools: Identifying a Framework for Initiating, Sustaining and Managing Them.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D453598).
Sharon, P.C.(1997). Innovation-resistion and Innovation-producing organiz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4,470-477.
Souder, W.E.(1987).Managing new product innovations.Toronto:Lexington Books.
Tushman, M. L. & Nadler, D. (1986). Organizing for Innovation.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8(3), 74-92.
Wiig,K.M.(1997).Integrating intellectual capital and knowledge management.Long Range Planning, 30(3), 399-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