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永忠(2004)。再論語文課程的「人文性」。重慶教育學院學報,17(1),77-83。
中央社(2004年9月17日)。九年一貫政策燥進,監院糾正。中央日報,13版。
中央教育科學研究所編(1980)。葉聖陶語文教育論集(上下冊)。中國北京市:教育科學。
中國教育年鑑編輯部編(1994)。中國教育年鑑(1993)。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國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1)。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網址:http://www.moe.edu.cn/edoas/website18/level3.jsp?tablename=71&infoid=732
王宗社(2002)。淺談新課程的語文課。馬新國、鄭國民主編,新世紀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小學語文實踐與探索(2001~2002)第二輯(頁1-5)。中國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田本娜(2004)。再論語文學科的性質和功能。湖北教育,2004(2),13-17。
石筠弢(2001)。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政策發展50年。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編,21世紀中國課程研究與改革(頁78-99)。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朱武智(2004年6月17日)。杜正勝:國中基測須考作文。中時晚報,1版。
朱紹禹(1995)。語文教材文化的建設和理論研究。課程‧教材‧教法,1995(6),21-24。
羊憶蓉(1991)。學校教育與學生現代性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成果報告(編號:NSC 80-0301-H003-06),未出版。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何三本(2002)。九年一貫語文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市:五南。
余應源(1996)。語文教育學。中國南昌市:江西教育。
吳履平(2001)。20世紀中國中小學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彙編:語文卷。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李山林(2004)。語文課程的人文知識基礎及其教學。語文建設,2004(1),4-6。
李坤崇(2002)。國民中小學新舊課程銜接理念。載於教育部(主編),新舊課程銜接手冊──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頁1-20)。台北市:教育部。
李進裕(2000)。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有關國民小學寫字(書法)教學要點評析。語文教育通訊,21,60-70。沈姍姍(2003)。國際比較教育學。台北市:正中。
汪學文(1987)。中共教育評析。台北市: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
肖北方、楊再隋(1995)。論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教育性和審美性──對語文學科性質的再認識。課程‧教材‧教法,1995(6),35-37。
周元(1992)。小學語文教育學。中國上海市:華東師範大學。
周蘭桂(2004)。語文課程性質定位的方法論思考。當代教育論壇,2004(6),56-57。
孟祥傑(2004年6月3日)。杜正勝:不考作文是偏差更是危機。聯合報,A6版。
林于弘(2002)。國小一年級國語識字量之比較觀察研究。國民教育,43(1),65-69。
林治金(1996)。中國小學語文教學史。中國濟南市:山東教育。
林治金(2002)。語文課程研究。中國濟南市:山東人民。
林國樑(1986)。語文教學研究。台北市:童年。
邱淑宜(2006年1月11日)。台灣學童閱讀時數偏低、文章偏短。聯合晚報,4版。
金一鳴(1998)。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研究。中國濟南市:山東教育。
金生鈜(2002)。課程知識的合法性與意識型態的解構。高凌颷、莊兆聲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頁101-117)。中國廣州市:廣東教育。
洪雯柔(2000)。貝瑞岱比較教育研究方法之探析。台北市:揚智。韋志成(2002)。語文學科教育學。中國武漢市:華中師範大學。
耿紅衛(2004)。語文課程性質論。當代教育論壇,2004(10),77-78。
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主編(2001)。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台北市:教育部。
國立教育研究院籌備處(2006)。2005年小六學生國語、英語、數學評量結果報告。台北市:教育部。
國家教育行政學院編(2003)。基礎教育新視點。中國北京市:教育科學出版社。
崔旭光(2004)。語文教學中的思想素質和審美素質教育。職教論壇,2004(3),27。
崔巒(2003)。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小學語文教學,254,4-5。
崔巒(2004a)。《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的學習體會。人民教育出版社,網址:http://www.pep.com.cn/200503/ca644613.htm。
崔巒(2004b)。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小學語文教學,257,4-5。
崔巒(2004c)。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小學語文教學,258,4-6。
崔巒(2004d)。課程改革中的語文教學(續)。小學語文教學,259,4-6。
崔巒(2005年12月)。中國大陸的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第四屆兩岸四地小學語文教學觀摩暨研討會,台北市私立復興中小學。
巢宗祺(2002)。關於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的性質與理念。湖北教育,2002(9),7-8。
張華(2000)。課程與教學論。中國上海市:上海教育。
張瀛之(2004年12月3日)。北市小二生,每周增三節國語課。中國時報,C8版。
教育部(195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62)。國民學校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68)。國民小學暫行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75)。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1993)。國民小學課程標準。台北市:正中。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語文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2004)。【國民教育內容與品質綜合性調查】。未出版之統計數據。
教育部(2005)。國民中小學語文教學參考手冊。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國語推行委員會(1999)。常用國字標準字體筆順手冊(修訂版二刷)。台北市:教育部。
教育部教育研究委員會編著(2000)。我國中小學國語文基本學力指標系統規劃研究完整版(上中下冊)。台北市:教育部。
許月燕主編(1999)。小學語文教學大綱及教材。中國長春市:東北師範大學。
許學仁(2000)。語文領域課程綱要設計精神與理念。南一新講台,1,12-15。
郭根福(2002)。語文課程的新理念與作文教學的新策略。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2(12),32-37。
郭根福(2003)。試論語文課程的性質與地位。教學與管理(小學版),2003(11),3-5。
郭根福(2004)。明確「識字與寫字」的課程目標,大力推進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改革。河北教育,2004(1),26-27。
陳昌發(2004)。解讀《語文課程標準》中的幾個數字。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4(3),16-17。
陳昌維(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國語文學習領域課程暫行綱要決策過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陸又新(2001)。基本能力取向的國語文統整教學初探綱要──以「聆聽及說話」為例。載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主編),九年一貫語文統整教學學術研討會論文集(頁155-172)。台北市: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語文教育學系。
游家政(2004)。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的發展背景與理念。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理論基礎(一)(頁45-77)。台北市:教育部。
游銘鈞(2002)。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教材改革要處理好的幾個關係。高凌颷、莊兆聲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頁89-100)。中國廣州市:廣東教育。
馮永敏(2003)。試論九年一貫《國語文課程綱要》內涵與特色。語文(國語文)學習領域研習手冊暨教學示例(頁64-79)。台北市:教育部。
馮永敏(2005)。台灣中小學國語文授課時數與其他國家之比較。文訊,239,53-60。黃甫全(2002)。50年來我國課程研究的回顧與展望。高凌颷、莊兆聲主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頁158-184)。中國廣州市:廣東教育。
黃嘉雄(2000)。轉化社會結構的課程理論:課程社會學的觀點。台北市:師大書苑。
黃嘉雄(2002)。九年一貫課程改革的省思與實踐。台北市:心理。
黃聲儀、魏金財(2002)。九年一貫本國語文課程規劃之構想。翰林文教雜誌,8,10-13。楊思偉(1999)。中日學校經營之比較研究。台北市:師大書苑。
楊思偉(2002)。基本能力指標之建構與落實。教育研究月刊,96,17-22
楊惠芳(2003年10月14日)。八成教師認為學生國語文程度降低。國語日報,1版。
楊慧文(1999)。大陸義務教育教材之研究──小學語文教科書分析。高雄市:復文。
楊龍立、潘麗珠(2005)。課程組織:理論與實務。台北市:高等教育。
靳玉樂、張家軍(2001)。從《課程計劃》的變化看我國中小學課程改革的方向。全國課程專業委員會秘書處編,21世紀中國課程研究與改革(頁100-113)。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劉瑩(2001)。九年一貫課程中書法教學的困境及展望。載於台中師範學院(主編),九十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論文集(1243-1268)。台中市:台中師範學院。
廣東省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驗工作指導專家組編(2003)。語文課程標準導讀與小學案例評析。中國廣州市:廣東人民。
課程教材研究所(2003)。面向21世紀中小學教材建設現代化研究與實踐。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鄭國民(2002a)。對語文「基礎知識」的重新審視──從中考語文「基礎知識」部份看語文教育改革。馬新國、鄭國民主編,新世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頁359-365)。中國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鄭國民(2002b)。語文課程理論的發展──後現代課程論視野中的語文課程。馬新國、鄭國民主編,新世紀小學語文課程改革──實踐與探索(頁337-348)。中國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鄭國民(2003a)。新世紀語文課程改革研究。中國北京市:北京師範大學。
鄭國民(2003b)。識字與寫字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253,11-12。
鄭國民(2004)。小學中年級閱讀教學的改革。小學語文教學,257,6-8。
鄭博真(2003)。為國語文教學尋找創新之路──《九年一貫國語學習領域課程綱要》評析。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13(5),20-33。閻苹、魏洁(2003)。銜接‧延伸‧發展──從語文課程標準看閱讀能力的培養。中學語文教學,2003(9),8-11。
戴寶云(1993)。小學語文教育學。中國杭州市:浙江教育。
戴寶雲(1993)。小學語文教育學。中國杭州市:浙江教育。
鍾啟泉(2005)。現代課程論。台北:高等教育。
瞿保奎(1991)。中國教育改革。中國北京市:人民教育。
簡貴雀(2002)。國語文領域注音符號教學困境的探討。國教天地,147,52-59。藍順德(2002)。九年一貫課程教科書的審定與選用。中等教育,53(3),4-19。
顏進雄(2002)。九年一貫語文領域「寫字教學」之因應與前瞻。花蓮師院學報,14,163-185。羅秋昭(2001)。九年一貫語文領域課程大綱的內涵與轉化。國民教育,42(2),11-14。羅秋昭(2005)。國小語文科教材教法。台北:五南。
Apple, M. W. (1991). Ideology and Curriculum(2nd Ed.).
王麗雲譯(2002)。意識型態與課程。台北市:桂冠。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98a).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design. Boston:Allyn & Bacon.
方德隆譯(2004)。課程發展與設計。台北市:高等教育。
Ornstein, A. C. & Hunkins, F. P. (1998b). Curriculum:Foundations, principles and issues. Boston:Allyn & Bacon.
方德隆譯(2004)。課程基礎理論。台北市:高等教育。
Schubert, W. H. (1986). Curriculum:Perspective, Paradigm, and Possibility. New York:Macmillan Publishing Compan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