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98.82.120.18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4 22: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琇姿
研究生(外文):WANG HSIU TZU
論文名稱:學習風格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指定內涵---自我探索與瞭解之行動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Incorporating learning styles into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An action research study
指導教授:田耐青田耐青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學習風格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行動研究自我探索與瞭解
外文關鍵詞:Learning Styles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yself explore and understandingaction research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8
  • 點閱點閱:70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14
本研究為一國小六年級級任教師的行動研究,旨在探討學習風格融入國小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設計與實施歷程,企圖達成之目的有四:
一、 發展學習風格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課程。
二、 設計風格豐富的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活動,並分析教學歷程。
三、 透過融入學習風格理論的綜合活動課程改善學生對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學習態度及分析學生對此課程的知覺滿意度。
四、 探討教師將學習風格理論融入在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中所遭遇到的困難、解決之道及教師的專業成長。
本研究蒐集了量化與質性的資料,在量化資料方面,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態度量表」、「學習風格檢核表」、「學習風格學習知覺滿意度」為研究工具;在質性資料方面,研究者運用教學錄影、教師省思札記、學生文件及訪談資料等,進行教學歷程分析。經過七個多月四個單元的風格融入教學後,茲將主要研究之主要發現分述如下:
一、 六年級學生可被教導透過學習風格理論認識自己。
二、 教師可透過「教學輪」與「任務輪替」在現有的教科書中融入學習風格理論。
三、 教師可透過多元的學習任務練習各種學習風格。
四、 融入學習風格理論可以改善學生對綜合活動領域的學習態度。
五、 學生對融入學習風格理論的綜合活動學習課程感到滿意。
六、 研究者將理論轉化實務而得到教學成長。
  基於上述結果,本研究針對實務教學者與後續研究提出相關建議:
一、 對實務教學者的建議
(一) 學習風格的教學策略可以融入在綜合活動領域中。
(二) 使用不同的學習風格策略時要加強引導學生省思。
(三) 認識進而尊重個別學生在學習風格上的差異。
(四) 加強教師認識及運用學習風格理論的知能。
二、 對未來研究的建議
(一) 研究對象:將研究對象改為五年級以加長強化與發展均衡風格的時程,及進行追蹤研究以瞭解學習風格對實驗對象在學習上長期效果為何。
(二) 研究領域:探討學習風格理論在不同的領域教學上之應用,以瞭解學習風格運用在不同領域的教學成效及學生學習成就。
(三) 研究方向:藉由學習風格量表診斷學生的學習風格輪廓,進行補救教學,以瞭解改變學習風格策略後的學習成就是否有提高。
The purpose of this action research study was to improve six graders’ attitude toward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by incorporating learning styles into a self exploration and understanding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a homeroom teacher of a sixth grade class, attempted to achieve the following goals:
1. To incorporate learning styles into the curriculum of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2. To design style-rich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and to analyze its instruction processes.
3. To improve students` learning attitude toward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and analyze stud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 the curriculum.
4. To document the difficulties and solutions during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the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the researcher has gained.
Both quantitative and qualitative data were collected. The three tools were used to collect quantitative data: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and “Questionnaire of Students’ degree of satisfaction to the curriculum”. The researcher also collected and analyzed qualitative data such as video recording of instruction process, reflection journals, students’ work and related materials. The researcher had conducted four instruction units during a process of seven months. The results we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Sixth graders could be taught to use learning styles to understand themselves.
2. The strategies of Teaching Around the Wheel and Task Rotation could be incorporated into the current curriculum and instruction practice.
3. Homeroom teachers could strengthen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through various learning tasks.
4.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was improved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the learning-styles-incorporated curriculum.
5. Students were satisfied with the learning-styles-incorporated curriculum.
6. The researcher gained professional growth through the research process.
Based upon the above results, the researcher proposed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to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es.
1. Recommendations to teachers:
(1) The teaching strategy of learning styles can be integrated into the learning area of Integrated Activities.
(2) Students’ reflection should be emphasized when using different learning styles.
(3) Individual students’ difference in their learning style profiles should be understood and respected.
(4) Teachers’ awareness of learning styles should be strengthened.
2. Recommendations to future researchers
(1) It would be better to conduct the action research on fifth graders than on sixth graders because the homeroom teacher could have more time to exercise students learning styles and to trace their development.
(2) Silver and Hanson’s theory of learning styles had been used successfully in Taiwan to improve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or performance in the learning areas of Reading, Natural Sciences and Integrated Activities. Future researchers were encouraged 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this theory to other learning areas.
(3) It would be interesting to do the following research. Diagnose low achievers’ learning style profiles using Learning Styles Inventory. Conduct remedial instruction according to this knowledge to learn if students’ learning achievement could be improved as a result of this style-matched remedial instruction.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緣起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5
第三節 重要名詞釋義………………………………………………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8

第二章 文獻探討…………………………………………9
第一節 學習風格理論…………………………………………………9
第二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探討……………………………………22
第三節 學習風格與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關係………………………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37
第一節 研究設計、架構與流程……………………………………37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42
第三節 研究工具的設計與發展……………………………………45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54

第四章 研究歷程與發現………………………………58
第一節 學習風格理論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的設計歷程…58
第二節 學習風格理論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歷程之分析…72
第三節 學習風格理論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學生在綜合領域的學習態度之影響及學習知覺滿意度………………………105
第四節 學習風格理論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所遇到的困難與解決之道及研究者的成長……………………………………11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118
第一節 結論………………………………………………………….118
第二節 建議………………………………………………………….120
參考文獻…………………………………………………….122
附錄一 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學習態度問卷………………………….130
附錄二 學習風格檢核表…………………………………………….132
附錄三 學習風格理論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教學設計……….134
附錄四 訪談大綱…………………………………………………….144
附錄五 學習風格學習知覺滿意度問卷…………………………….145

表次
表2-2-1 主題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相關論文之摘要……………..29
表3-3-1 專家學者名單一……………………………………………..46
表3-3-2 三位參與檢視量表之小學教師教學年資一覽表………..…47
表3-3-3 綜合活動課學習態度之分量表……………………………..47
表3-3-4 專家學者名單二……………………………………………..49
表3-3-5 學習風格檢核表結構………………………………………..50
表3-3-6 第一學期融入學習風格之課程架構………………………..52
表3-3-7 第二學期融入學習風格之課程架構………………………..53
表3-4-1 原始資料的編碼與意義說明………………………………..55
表3-4-2 研究目的、待答問題與資料蒐集方法及研究工具之對應表57
表4-1-1綜合活動領域學習態度量表前測…………………………...59
表4-1-2學習風格融入教學之策略…………………..………………62
表4-1-3第一學期融入學習風格之課程架構………………………..65
表4-1-4融入學習風格的教學內容與原版本內容之比較…………..66
表4-2-1個案班級學生之學習風格排序……………………………..78
表4-2-2風格分組名單………………………………………………..86
表4-3-1綜合活動領域之學習態度量表前後測分數之統計分析
t檢定:成對母群體平均數差異檢定………………………..105
表4-3-2實用價值t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106
表4-3-3學習興趣t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106
表4-3-4學習的積極度t檢定:成對母體平均數差異檢定………..107
表4-3-5個案班級學生「課程學習知覺滿意度問卷」…………….108

圖次
圖2-1 Silver &Hanson的四種學習風格…………………………..13
圖3-1-1 研究架構圖………………………………………………..39
圖3-1-2 研究流程圖………………………………………………..41
圖3-4-1 Miles & Huberman(1984:23)所提出的資料分析步驟........56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王淑芬(2003)。國小學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雅伶(2003)。學習風格理論融入國二理化教學之個案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昌傑(2005)。學習風格對國中生自然科學習成就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彩鳳(2005)。利社會行為融入國小三年級綜合活動領域教學實施成效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田耐青譯(2002)。統整多元智慧與學習風格:把每位學生帶上來。 (Silver, H. F., Strong, R. W., & Perini, M. J. 原著,2000,So each may learn: Integrating learning styles and multiple intelligences.)台北:遠流。
田耐青(2002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目的與途徑。國民教育,43(1),25-29。
田耐青(2002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再概念化,課程與教學季刊,6(1)61-72。
田耐青、李岩勳、林瓊雯、陳彩芬、黃沛琳(2004)。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綜合活動「自我探索與了解」指定內涵之課程發展。國民教育,45(1),66-76。
田耐青、古美慧(2005)。教師本位課程發展:一位熱愛藝術的教師所發展的綜合活動課程。國民教育,46(1),76-87。
伍賢龍(2002)。國小兒童學習風格與多元智能及相關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池叔樺(2001)。國小低年級教師綜合活動課程的實務知識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何英奇(1999)。行思知交融的經驗學習模式在綜合活動課程上之應用。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380-396。
吳百薰(1998)。國小學生學習風格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台中師院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吳美枝、何禮恩譯(2004)。行動研究:生活實踐家的研究錦囊。嘉義:濤石。
吳碧霞(2004)。以「協同教學」模式進行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個案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李義男(1999)。從探索活動之設計到經驗學習之反思。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416-427。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坤崇(2004)。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概論。台北:心理。
李惠敏(2003)。一位國小五年級社會科任教師教學創新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周淑卿(2004)。課程發展與教師專業。台北:高等教育。
林錦雪(1995)。CAI 與傳統教學對不同學習風格之國小學生學習自然科學成就和態度之影響。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麗琳(1995)。國小資優班與普通班學生學習風格、學習適應與學業成就關係之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
林倩玉、田耐青(2001)。運用多元智慧輔導合作學習時的同儕互動。學生輔導,17,46-55。
林鳳春(2002)。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學童運用網路教學在動物分類學習之成效。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小麗(2003)。幽默融入國中綜合活動對學生幽默感、情緒適應和幽默人際因應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林存仁(2004)。不同學習風格對國中生學習自然與生活科技的網路教材之學習成效分析。國立彰化師範大學生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邱淑珮(2005)。生命教育課程-「蜜蜜甜心派」融入綜合活動對兒童尊重與關懷態度影響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南大學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昕辰(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方案評鑑規準建構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中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侯龍躍(2003)。不同學習風格對大學專題製作課程學生團隊運作與自我效能影響之研究。彰化師範大學工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嘉瑤(2000)。不同學習風格的兒童在概念改變教學情境下的學習情形。國立新竹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姜鵬珠(2003)。何妨吟嘯且徐行-生命教育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皇羽(2004)。國小高年級不同學習風格學童其科學實驗活動自覺問題解決能力與科學學習成效之關係研究。國立嘉義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施賀建(2004)。學習風格與方式對學習成效之影響 - 以互動式與否為基礎。中原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柯麗卿(2004)。國中資優生獨立研究與學習風格的關係及獨立研究學習成效相關因素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照惠、余思潔(2003)。綜合活動教學經驗分享---聽聽來自心海的聲音。國教天地,154,52-55
洪家榆(2005)。一位國中女性教師性別教育實踐之研究:以性別議題融入綜合活動領域為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洪翠芬(2005)。生死教育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課程之探討--以國小五年級為例。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夏林清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高翠霞、蔡崇建(1999)。學習風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29,46-49。
張素花(2003)。國民小學一年級綜合活動課程實施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張景媛(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二十期。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0/20_03.htm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綜合活動領域。台北:作者。
郭俊賢、陳淑惠譯(2000)。(Leazear, D. 原著,1999.Multiple Intelligences approaches to assessment)。落實多元智慧教學評量。台北:遠流。
郭重吉(1987)。評介學習風格之有關研究。資優教育月季刋,23,7-16。
郭雅惠(2004)。「創造思考教學融入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對國中生創意表現影響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雪麗(1990)。擺脫規矩方圓,尋求教育生機。人間福報,九十年三月二十八日,六版(教育春秋)。
陳伯璋(1995)。我國中小學課程統整與連貫問題之檢視。臺灣教育,540,11-15。
陳育民(2003)。學習風格與學習模式對中學生電子化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惠娟(2003)。國中綜合活動領域實施概念構圖教學之成效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雅芬(2003)。台中縣國小學童實驗態度與科學學習態度之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自然科學教育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陳宏亦(2004)自然科創意教學對國小六年級學童學習風格之影響。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曾端真(2002)。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國民教育,43(1),14-24。
曾惠蘭(2004)。國小實施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成效。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程仁慧(2003)。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玟瑜(2003)。多感官音樂欣賞教學與知覺學習風格對學童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奕禎(2003)。IT導入教學的電子化程度與學習風格對學習成就之影響─以國民小學自然科技領域為例。國立中正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佩儀(2004)。國中資優生學習風格與學習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黃政傑(1991)。課程設計。台北:東華書局。
黃譯瑩(2000)。綜合活動課程的本質與內涵:從「活動課程談起」。成大教育輔導,2,2-6。
黃譯瑩(2001a)。見「綜合活動」、又見「綜合活動」--從研究召集人的體驗、省思與實踐談綜合活動的存在意義、目的與內涵。教育研究,92,90-95。
黃譯瑩(2001b)。從系統理論觀點探究活動課程與九年一貫綜合活動課程:本質、原理與展望。應用心理研究,9,215-251。
黃顯華、李子建(1996)。課程:範式、取向和設計。台北:五南。
楊坤堂(1996)。學習風格教學。特教園丁,12(2),5-8。
楊寶玉(2003)。應用學習風格理論改善學生自然科學習態度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數理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鈴絨(2004)。國民小學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學現況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楊錫溱(2005)。兩種作文教學法對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低年級學生之影響。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語文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
詹于倩(2001)。國民中學試辦綜合活動課程之研究-以三民國中課程試辦歷程為例。國立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甄曉蘭(2003)。課程行動研究實例與方法解析。台北:師大書苑。
劉香(2004)。探討不同學習風格的國小中年級學童過程技能表現之研究。臺北市立師範學院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歐用生(1999a)。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歐用生(1999b)。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蔡彩霞(2003)。符合綜合活動理念的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三學生建構生命意義的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盧金鳳(2005)。應用學習風格於「班級共讀」提問之行動研究:以青鳳國小學校本位教師專業成長團體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蕭慧雯(2004)。國中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網路輔助教學融入問題導向生涯發展課程之效果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與諮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
顏妙桂(1999)。綜合活動學習領域之學理基礎與實施策略。邁向課程新紀元(七)-九年一貫課程學習領域研討會論文集,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學會編。362-379。
蘇輝明(2004)。原住民學童學風格.學習行為與學校適應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貳、英文部分
Brown, A. L. (1989). Analogical learning and transfer: What develops? In I. S. Vosniadov & A. Ortony (Eds) ,Similarity and analogical reasoning. Cambridge University.
Carbo, M. (1992). Giving unequal learners an equal chance: A reply to a biased critique of learning styles. Remedial & Special Education, 13(1), 19-29.
Dunn, R., Griggs, S. A., & Beasley, M. (1995). A meta-analytic validation of the Dunn model of learning style preferences. The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earch, 88(6),353-362.
Gayle, H. G., & Carolyn, C. (2002). Differentiated instructional strategies: One size doesn't fit all. CA: Crowin .
Hanson, J. R., & Dewing, T (1990). Research on the profiles of at-risk learners: Research monograph series. Moorestown, NJ: Institute for Students in Analytic Psychology.
Kolb, D. A.(2001). Experience learning theory: Previous research and new directions. Mahwah,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Inc.
Lazear, D.(1993).Seven Pathway of Learning: Teaching Students and Parents about Multiple Intelligences. Tucson: Zephyr Press.
Marzano, R. J. (1992). A different kind of classroom: Teaching with dimensions of learning. Alexandria, VA: Association for Supervision and Curriculum Development.
Newmann,F.M.(1975)Education for citizen action, challenge for secondary curriculum. Berkeley, CA: McCutcheon Publishing.
Sternberg, R. J. (1997) .Thinking styles. New York: Cambridge.
Silver, H. F., & Hanson, J. R. (1998). Learning styles and strategies(3rd ed.). Woodbridge, NJ: Thoughtful Education .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洪照惠、余思潔(2003)。綜合活動教學經驗分享---聽聽來自心海的聲音。國教天地,154,52-55
2. 林倩玉、田耐青(2001)。運用多元智慧輔導合作學習時的同儕互動。學生輔導,17,46-55。
3. 田耐青、古美慧(2005)。教師本位課程發展:一位熱愛藝術的教師所發展的綜合活動課程。國民教育,46(1),76-87。
4. 田耐青、李岩勳、林瓊雯、陳彩芬、黃沛琳(2004)。帶領學生認識自己的學習風格:綜合活動「自我探索與了解」指定內涵之課程發展。國民教育,45(1),66-76。
5. 田耐青(2002b)。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科書之再概念化,課程與教學季刊,6(1)61-72。
6. 田耐青(2002a)。綜合活動學習領域的目的與途徑。國民教育,43(1),25-29。
7. 高翠霞、蔡崇建(1999)。學習風格與教學設計。教育資料與研究,29,46-49。
8. 張景媛(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各種活動進行的理念與方法。翰林文教雜誌網路版二十期。取自http://www.worldone.com.tw/magazine/20/20_03.htm
9. 郭重吉(1987)。評介學習風格之有關研究。資優教育月季刋,23,7-16。
10. 曾端真(2002)。國民小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的設計與實施。國民教育,43(1),14-24。
11. 楊坤堂(1996)。學習風格教學。特教園丁,12(2),5-8。
12. 歐用生(1999a)。落實學校本位的課程發展。國民教育,39(4),2-7。
13. 歐用生(1999b)。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2-12。
14. 秦裕傑(1998)。博物館法公聽會後記。博物館學季刊,12(4),105-112。
15. 陳淑敏(1994)。Vygotsky的心理發展理論和教育。屏東師院學報,7,119-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