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7:5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鄧美珠
研究生(外文):TENG MEI CHU
論文名稱: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同儕教練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n Applying Peer Coaching Program to Beginn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指導教授:歐用生歐用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課程與教學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38
中文關鍵詞: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同儕教練
外文關鍵詞:beginning teacherclassroom managementpeer co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0
  • 點閱點閱:79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8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9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同儕教練之研究
摘要
本研究以分析明星國小初任教師與資深教師實施同儕教練的歷程為範圍,研究重點聚焦在從觀察研究場域中的同儕教練之運作,瞭解初任教師透過同儕教練,得到哪些資深教師所提供的班級經營專業知能;並從中瞭解在實施過程中,初任教師是以何種觀念態度在與資深教師互動,有哪些困境與因應策略;以及其受同儕教練後,是否能提升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理念與策略。
本研究之目的是希望藉由探討明星國小初任教師與資深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歷程,了解初任教師如何得到資深教師班級經營經驗之傳承,並進一步研究初任教師藉由同儕教練得到資深教師的指導與協助,以提升班級經營效能之實施經驗,以及分析探討實施同儕教練的困難與限制,提供各校未來實施之參考。
此外,本研究以質性研究方法探究明星國小實施「同儕教練」之情形,除了針對研究場域學校之初任教師與資深教師,也對該校之其他教師進行訪談,並進入教室進行教學觀察,以蒐集相關資料。研究過程中為達成前述之研究目的,採用了「文件分析」、「觀察」、「訪談」等資料蒐集方法,以及「同儕教師、家長與學生回饋」等方式進行。
根據研究發現,綜合歸納以下結論:
壹、 同儕教練的實施現況
一、 學校行政對於規劃與推動的投入,有助於同儕教練的實施
二、 同儕教練能提供初任教師教學與班級經營的立即性支援與協助
三、 教練教師對初任教師的信念有一定程度的影響
貳、 同儕教練實施的問題
一、 教練教師須具備高度的教育熱誠,才能順利進行同儕教練
二、 初任教師的觀念若能改變,教學行為就會改變
三、 同儕互助的學校分享文化有助於同儕教練的推動
四、 權力分配影響教練教師與初任教師的互動
參、 同儕教練實施的成效
一、 實施同儕教練後,初任教師更能以傾聽、同理的尊重、包容態度與學生互動
二、 同儕教練讓教練教師與初任教師教學相長共同成長
最後,依據明星國小初任教師實施同儕教練的研究發現與結論,對未來欲從事相關研究者提出若干建議。
關鍵字:初任教師、班級經營、同儕教練。
Research on Applying Peer Coaching Program to Beginning Teachers
In Elementary School

Abstract
This research aimed at analyzing the factors that violated the process of involving beginning teachers and veteran teachers into peer coaching program. It focused on observing how the did the program undertaking in elementary schools and what beginning teachers benefited from veteran teachers on the aspect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techniques. Besides, the researcher tried to describe what did the beginning teachers think when they interacted with veteran teachers. This study also detected several types of obstacles and problem-solving strategies that beginning teachers encountered. It also concerned about whether the peer coaching program leads to the positive changing of beginning teachers’ belief and strategies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After analyzing the process of the program, we acknowledged how veteran teachers “shifted” their experience of classroom management to the beginning teachers. In the meanwhile, this study explored several difficulties and limitations that other schools might in the near future.
Furthermore, this research adopted qualitative methods to inform not only sample teachers but also other teachers in the school to collect required data. Beside document review, teachers were observed and interviewed to meet the demand of collecting significant information. Feedback from colleagues, parents and students were also requested.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inducted following conclusions. First, on the aspect of peer coaching program at present, administrative support has positive effect on applying the peer coaching program. Beginning teachers could receive instant support and help when face classroom management and instructional problem from veteran mentors. Veteran mentors influent beginning teachers’ belief in some way.
Secondly, on the aspect of the program applying problems, veteran mentors must be a highly enthusiasms to promise efficient coaching. By changing the concept, beginning teachers instructed their students in different way. Collaborative environment and shar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have positive effect on applying the peer coaching program. Obviously, beginning teachers did not like to interact with veteran teachers who are the administrators in the school as well.
Thirdly, on the aspect of the program effect, peer coaching program helped beginning teachers became more listening to their students, respect to them, and accept them then ever. The program not only helped the beginning teachers but also veteran mentors to achieve professional growth.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findings and conclusions, this study tried to provide suggestions to future researchers who interested in peer coaching program.

Keywords: beginning teacher, classroom management, peer coaching
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同儕教練之研究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及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6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流程………………………………………………………7
第四節 名詞釋義與研究範圍…………………………………………………11
第五節 研究限制………………………………………………………………1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同儕教練的理論與實施………………………………………………16
第二節 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需求與困境……………………………………30
第三節 同儕教練對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的重要性……………………………47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51
第二節 研究場域與對象………………………………………………………53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資料蒐集…………………………………………………55
第四節 資料的分析與檢核……………………………………………………66
第五節 研究者的角色與倫理…………………………………………………69
第四章 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同儕教練實施的歷程…………………………………………………71
第二節 初任教師專業的轉變與成長………………………………………148
第三節 同儕教練實施的成效與問題……………………………………………165
第四節 影響同儕教練實施的因素………………………………………………18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97
第二節 建議……………………………………………………………………………202
參考書目
附 錄
附錄一:開班會教學活動設計…………………………………………………………214
附錄二:開班會學習單…………………………………………………………………220
附錄三:學生問卷………………………………………………………………………223
附錄四:家長問卷………………………………………………………………………224
附錄五:三年十二班的反省小日記……………………………………………………226
附錄六:教師讚美語詞…………………………………………………………………227
附錄七:家長回饋………………………………………………………………………229
附錄八:課餘時間安排表………………………………………………………………230
附錄九:學生每日表現登錄表…………………………………………………………231
附錄十:獎懲籤條………………………………………………………………………232
附錄十一:科任上課表現紀錄…………………………………………………………233
附錄十二:整潔工作及外掃區打掃紀錄………………………………………………234
附錄十三:晨間檢查登錄表……………………………………………………………236





圖 次
圖一:研究架構圖……………………………………………………………51
圖二:研究流程圖……………………………………………………………52
表 次
表一:班級經營同儕教練分析計畫表………………………………………………58
表二:班級經營觀察紀錄表………………………………………………………59
表三:班級經營同儕教練第一次訪談紀錄表(初任教師)………………………………62
表四:班級經營同儕教練第一次訪談紀錄表(教練教師)………………………………63
表五:班級經營同儕教練第二次訪談紀錄表(初任教師)………………………………64
表六:班級經營同儕教練第二次訪談紀錄表(教練教師)………………………………65
表七:三年十二班的反省小日記…………………………………………………………98
表八:教師讚美語詞…………………………………………………………190
表九:家長回饋………………………………………………………………195
附錄十四:訪談觀察時間紀錄表………………………………………………………237
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
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卡爾.格李克曼(2002)。教學視導:做老師的最佳學習拍檔(陳佩正譯)。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全然的自由 : 克里希那穆提要義(廖世德譯)(2004)。臺北 : 先驗文化。
江嘉典 (2002)。數位廣播業者經營策略分析-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利一奇(2001)。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李俊湖(199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政原(2004)。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0)。班級經營。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6)。追求高品質班級經營與輔導,學生輔導月刊,45,24-31。
李建彥(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
李順銓(2001)。國小初任教師發展教學歷程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吳耀明(2000)。國小教師班級經營與兒童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3),14-19。
吳瓊洳(2000)。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
金樹人(1987)。教室裡的春天:談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張老師。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威克曼,柔丁(1998)。成功,有師為伴(李碧芬譯)。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1990)
班級經營的雙贏策略(李弘善譯)(2002)。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指標(2002)。2005年10月8日,取自:
http://www.chihps.kh.edu.tw/main/docs/03.doc
許雅惠(2002)。國小教師專業知能發展之研究。2006年3月12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0/40-12.htm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班級經營百寶箱。2005年10月8日,取自:
http://websrv.nioerar.edu.tw:8080/89edu/index.htm
張世忠(2000)。同儕教練與錄影回饋。中等教育,51(3),72-81。
陳弘傑、王良友、李財福(2001)。從師生互動關係看國文科的班級經營。2005年5月5日,取自:
http://class.ncue.edu.tw/article61.shtml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未出版,臺北:教育部。
陳美玉(2004)。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師專業發展上意義之探討。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7(2),取自:
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61.htm
曾端真、曾玲珉(譯)(2000)。教師與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國彥(1998)。邁向21世紀的社會科教育。國教天地,128,8-11。
張惠萍、王雅蕾、余純娥、柯月英、許詩敏、譚麗珍、楊嘉敏(2002)。如何有效運用班規?2005年10月15日,取自:
http://140.127.190.188/Mgmto01.HTM
參與觀察法(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臺北:弘智。(作者:Danny L. Jorgensen原著出版年:1980)
張清秀(1994)。國小教師從事研究活動之現況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碧雲(1995)。初任科學教師班級經營的面貌與成長。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
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張德銳 (1999)。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
張德銳(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2002)。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試辦學校說明會資料,2002年5月20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 129-144。
張德銳、李俊達(199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國立台師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期,2-6。
張德銳、吳紹歆、高紅瑛、丁一顧、李俊達、簡賢昌、張純、魏韶勤、蔡雅玲、曾莉雯(2003)。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二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之三—一所國民小學質性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李俊達(2004)。啟導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手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
張德銳、裘友善、簡虹珠、成虹飛、張美玉、高淑芳(1994)。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蔡秀媛、許藤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4)。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啟導初任教師:貴人啟導制的引導、反思與教練方法(林心茹譯)(2004)。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黃德祥(1999)。班級經營上課講義。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董旭英(2004)。有效的班級經營。成大教育輔導,14, 4-5。
楊雅婷(2004)。班級經營的基本建構方向。成大教育輔導,14, 5-6。
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2004)。2005年10月15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3320
劉曜睿(2004)。導入階段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遭遇之問題與問題因應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邁向課程新紀元(一):九年一貫課程系列課程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歐用生(2000)。教師是轉型的知識份子-聲音的「政策」與「教學」。國民教育,41(2),1-6。
齊力(2004)。質性研究方法概論。2004年6月25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speech/930625/2.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鄧美珠(2004)。尋找巨人的肩膀:教學輔導制度的民生經驗。臺北市第五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教育專業經驗分享」組徵件優選作品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改善成長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鍾倫納(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市:商務。
羅清水(2004)。教學視導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7(2),取自:(2004網路搜尋)取自:
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1.htm#top
英文部分
Bernard, H.R. (2002). 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3rd Ed.)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Hutchins,E.O & Kessinger(2001).Another set of eyes: Peer coaching encourages innovative teaching.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v. 29, n. 3 [Spring 2001], 67-76. 2004年12月16日,取自:
http://spot.pcc.edu/lrc/pam/LOEX04/LOEX04web/peer_coaching_files/frame.htm#slide0001.htm
Froyen, L. A. (1993).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s. New. York: Macmillan.
Galbraith, P. & Anstrom, K. (1996). Peer coaching: An effective staff development model. In A. L. Nyman, (Ed.)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Advisory. Reston, VA. 2002年12月31日,取自:
http://unr.edu/homepage/jcannon/ejse/craven.html
Hamel, J., Dufour, S., & Fortin,D. (1993). Case study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B ecker, J. M.(2003) Peer Coaching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dership, 40(1), 4-10. 2004年12月31日,取自:
http://www.teachersnetwork.org/TNPI/research/growth/becker.htm
Joyce, B., & Showers, B. (1982). The coaching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1), 4-10.
Joyce, B., & Showers, B. (1996). The evolution of peer co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 (6), 12-16.
Shulman, L.S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1-22.
Merriam, S. 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ake, R. E. (2000). Case studi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Teacher Resources Art .(2000) Peer Coaching Mentoring Obeservation.2004年12月31日,取自:
http://www.glencoe.com/sec/art/teacher_resources/article_pcmo.php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