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丁一顧、張德銳(2004)。美英兩國教師評鑑系統比較分析及其對我國之啟示。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5(2),85-100。
白青平(2000)。台北縣市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困擾與解決途徑之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卡爾.格李克曼(2002)。教學視導:做老師的最佳學習拍檔(陳佩正譯)。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全然的自由 : 克里希那穆提要義(廖世德譯)(2004)。臺北 : 先驗文化。
江嘉典 (2002)。數位廣播業者經營策略分析-以中國廣播公司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利一奇(2001)。國小教師實施同儕教練之行動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李俊湖(1997)。教師專業成長模式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政原(2004)。國小初任教師第一年教師評鑑指標之建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吳清山、李錫津、劉緬懷、莊貞銀、盧美貴(1990)。班級經營。臺北:心理出版社。
吳清山(1996)。追求高品質班級經營與輔導,學生輔導月刊,45,24-31。李建彥(2002)。國民小學初任教師工作輔導需求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花蓮。李順銓(2001)。國小初任教師發展教學歷程檔案經驗之個案研究。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吳耀明(2000)。國小教師班級經營與兒童生活適應關係之研究。教育研究資訊8(3),14-19。吳瓊洳(2000)。國中學生反學校文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臺北。林金定、嚴嘉楓、陳美花(2005)。質性研究方法:訪談模式與實施步驟分析。身心障礙研究3(2),122-136。金樹人(1987)。教室裡的春天:談教室管理的科學與藝術。臺北:張老師。
胡幼慧(1996)。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臺北。巨流。
威克曼,柔丁(1998)。成功,有師為伴(李碧芬譯)。臺北:美商麥格羅˙希爾國際股份有限公司臺灣分公司。(原著出版年:1990)
班級經營的雙贏策略(李弘善譯)(2002)。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高雄市國民小學學校評鑑指標(2002)。2005年10月8日,取自:
http://www.chihps.kh.edu.tw/main/docs/03.doc
許雅惠(2002)。國小教師專業知能發展之研究。2006年3月12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e-j/40/40-12.htm
國立教育資料館(2000)。班級經營百寶箱。2005年10月8日,取自:
http://websrv.nioerar.edu.tw:8080/89edu/index.htm
張世忠(2000)。同儕教練與錄影回饋。中等教育,51(3),72-81。
陳弘傑、王良友、李財福(2001)。從師生互動關係看國文科的班級經營。2005年5月5日,取自:
http://class.ncue.edu.tw/article61.shtml
潘慧玲、王麗雲、簡茂發、孫志麟、張素貞、張錫勳、陳順和(2004)。發展國民中小學教師教學專業能力指標之研究。未出版,臺北:教育部。
陳美玉(2004)。生活史分析在新任教師專業發展上意義之探討。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7(2),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61.htm
曾端真、曾玲珉(譯)(2000)。教師與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國彥(1998)。邁向21世紀的社會科教育。國教天地,128,8-11。張惠萍、王雅蕾、余純娥、柯月英、許詩敏、譚麗珍、楊嘉敏(2002)。如何有效運用班規?2005年10月15日,取自:
http://140.127.190.188/Mgmto01.HTM
參與觀察法(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臺北:弘智。(作者:Danny L. Jorgensen原著出版年:1980)
張清秀(1994)。國小教師從事研究活動之現況分析。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北。
陳碧雲(1995)。初任科學教師班級經營的面貌與成長。彰化師範大學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彰化。張碧蘭(2002)。國小初任教師工作困擾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張德銳 (1999)。現代教師在學習型學校應扮演的角色。教育資料與研究,27,13-16。張德銳(2001)。共譜教師專業成長的新樂章:談同儕教練。中等教育52(2),134-143。
張德銳(2002)。台北市中小學教學輔導教師試辦學校說明會資料,2002年5月20日,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2003)。中小學初任教師的教學困境與專業發展策略。教育資料集刊,28, 129-144。
張德銳、李俊達(1999)。推動學校本位的教學視導與評鑑。國立台師大技術及職業教育雙月刊,52期,2-6。張德銳、吳紹歆、高紅瑛、丁一顧、李俊達、簡賢昌、張純、魏韶勤、蔡雅玲、曾莉雯(2003)。臺北市教學輔導教師制度九十二學年度實施成效評鑑報告之三—一所國民小學質性研究。臺北市政府教育局。
張德銳、李俊達(2004)。啟導實習教師:教學實習輔導手冊。臺北市:臺北市立師範學院實習輔導處。
張德銳、裘友善、簡虹珠、成虹飛、張美玉、高淑芳(1994)。發展性教師評鑑系統。臺北市:五南。
張德銳、蔡秀媛、許藤繼、江啟昱、李俊達、蔡美錦、李柏佳、陳順和、馮清皇、賴志峰(2004)。發展性教學輔導系統:理論與實務。臺北市:五南。
啟導初任教師:貴人啟導制的引導、反思與教練方法(林心茹譯)(2004)。臺北:遠流。(原著出版年:2000)
黃德祥(1999)。班級經營上課講義。彰化:彰化師範大學。
董旭英(2004)。有效的班級經營。成大教育輔導,14, 4-5。
楊雅婷(2004)。班級經營的基本建構方向。成大教育輔導,14, 5-6。
精緻教育---臺北市優質學校經營手冊(2004)。2005年10月15日,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public/pub2_content.asp?SEQ=3320
劉曜睿(2004)。導入階段國小教師生涯發展遭遇之問題與問題因應之研究。國立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臺中。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9)。九年一貫課程之「潛在課程」評析。邁向課程新紀元(一):九年一貫課程系列課程研討會論文集。臺北:中華民國教材研究發展協會。
歐用生(2000)。教師是轉型的知識份子-聲音的「政策」與「教學」。國民教育,41(2),1-6。齊力(2004)。質性研究方法概論。2004年6月25日,取自:
http://www.nhu.edu.tw/~society/speech/930625/2.
鄭玉疊、郭慶發(1994)。班級經營:做個稱職的教師。臺北市:心理。
鄧美珠(2004)。尋找巨人的肩膀:教學輔導制度的民生經驗。臺北市第五屆教育專業創新與行動研究「教育專業經驗分享」組徵件優選作品集。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編印。
謝旻晏(2003)。國民小學初任教師班級經營現況、困擾與改善成長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鍾倫納(1998)。應用社會科學研究法。臺北市:商務。
羅清水(2004)。教學視導在教師專業發展的意義。國立教育研究院研習資訊,17(2),取自:(2004網路搜尋)取自:http://www.naer.edu.tw/issue/J1/v17n2/1.htm#top
英文部分
Bernard, H.R. (2002). Research methods in anthropology: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3rd Ed.) Walnut Creek, CA: AltaMira Press.
Hutchins,E.O & Kessinger(2001).Another set of eyes: Peer coaching encourages innovative teaching. American Secondary Education, v. 29, n. 3 [Spring 2001], 67-76. 2004年12月16日,取自:
http://spot.pcc.edu/lrc/pam/LOEX04/LOEX04web/peer_coaching_files/frame.htm#slide0001.htm
Froyen, L. A. (1993). Classroom management: The reflective teacher-leaders. New. York: Macmillan.
Galbraith, P. & Anstrom, K. (1996). Peer coaching: An effective staff development model. In A. L. Nyman, (Ed.) National Art Education Association Advisory. Reston, VA. 2002年12月31日,取自:
http://unr.edu/homepage/jcannon/ejse/craven.html
Hamel, J., Dufour, S., & Fortin,D. (1993). Case study methods. Newbury Park, CA: Sage.
B ecker, J. M.(2003) Peer Coaching for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and Learning. Leadership, 40(1), 4-10. 2004年12月31日,取自:
http://www.teachersnetwork.org/TNPI/research/growth/becker.htm
Joyce, B., & Showers, B. (1982). The coaching of te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40(1), 4-10.
Joyce, B., & Showers, B. (1996). The evolution of peer coaching. Educational Leadership, 53 (6), 12-16.
Shulman, L.Ss.(1987).Knowledge and teaching: foundations of the new reform. Harvard Educational Review 57(1),1-22.
Merriam, S. B.(1988).Case study research in education. Thousand Oaks, CA: Jossey-Bass.
Stake, R.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Thousand Oaks, CA: Sage.
Stake, R. E. (2000). Case studies. In N. K. Denzin, & Y. S. Lincoln, (Eds.). Handbook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2nd ed.). Thousand Oaks, CA: Sage.
Teacher Resources Art .(2000) Peer Coaching Mentoring Obeservation.2004年12月31日,取自:
http://www.glencoe.com/sec/art/teacher_resources/article_pcmo.ph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