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181.180) GMT+8:2024/09/18 10:56
Font Size: Enlarge Font   Word-level reduced   Reset  
Back to format1 :::

Browse Content

 
twitterline
Author:簡俊安
Author (Eng.):Jun-An Jian
Title:台灣醫師詩人的文化抵抗-試論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的現實詩作及其風格
Title (Eng.):The Cultural Resistance of Taiwanese Dotors of Poets-Discussion over the realist poetry written by Zeng Guei-Hai,Jiang Zih-De,Jheng Jong-Ming,and their styles
Advisor:趙天儀趙天儀 author reflink
degree:Master
Institution: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Department:台灣文學研究所
Narrow Field: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Detailed Field:區域研究學類
Types of papers:Academic thesis/ dissertation
Publication Year:2006
Graduated Academic Year:94
language:Chinese
number of pages:160
keyword (chi):台灣醫師詩人文化反抗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現實詩
Ncl record status:
  • Cited Cited :9
  • HitsHits:7660
  • ScoreScore: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system icon
  • DownloadDownload:157
  • gshot_favorites title msgFav:5
摘 要

第二次世界大戰終戰以後,台灣醫師對國民黨政府高壓統治的對抗結果,與蔣渭水、賴和等人反抗日本殖民政府的結果如出一轍。歷經二二八事件、清鄉、綏靖與白色恐怖,有很多醫師喪命、下獄牢籠,或長期被監控,當時及後來倖存的醫師,大多數被迫成為喑啞無聲之人。

這種現象大約延續三十年之久,一直到發生另一個對台灣歷史影響甚鉅的「美麗島事件」之後,在忍無可忍的情況下催化形成一個醫師團體,進行在醫療上所謂的團隊工作,那就是出生在台灣中南部,畢業於台灣中南部醫學校的醫師詩人——曾貴海、江自得和鄭烱明,渠等用詩作記載環保運動、醫療情事和歷史事件。藉由詩的意象、隱喻、反諷的方便性對當時國民黨政府的不當施政,行使竭盡所能的建言和抵抗。他們三人的表現及所發揮的影響可直追日治時代「文化協會」中的蔣渭水與賴和等人,更可以說是台灣醫師文化抵抗的接續傳承和典範再現。

文學和社會的結合在這三位醫師的詩作和人格上呈現,這是可印證加以確認的。不但在醫學上學有專精、慈悲為懷行醫濟世,並且熱衷於詩篇的創造,他們的努力以及對社會的貢獻,絕對是可以留名於台灣醫學史和台灣文化社會史。

如今政權輪替,民進黨政府雖然表現不佳,但至少還是心繫台灣,施政表現上大致能夠考量台灣主體性,加上反對黨明顯疏離台灣大地母親,在統一和不統不獨維持現狀之外,未曾給台灣民眾有一個「台灣獨立」的選項,有違自由民主以及人民當家做主的普世價值。眾家人民身為國家的主人,當然要為保護自己的家園起而抗爭,決定自己要走的路,曾貴海、江自得和鄭烱明努力所從事的文化抵抗志業,應可做如是觀。

關鍵字:台灣醫師詩人、文化反抗、曾貴海、江自得、鄭烱明、現實詩
Abstract
The Resistance of Taiwanese doctors to the Nationalist Party, Guomindang’s coercive ruling after WWII was identical to that of Jiang Wei Shuei, Lai He and others against Japanese colonization. Many doctors died, were put in jails, or were under long-term surveillance in the process of the 228 Event, country-cleansing campaign, appeasement, and white terror. Those surviving the process were mostly forced to become silent and quiet.
This phenomenon lasted for about 30 years old until the influential “Formosa Incident” took place. Doctors who could no longer endure the situation formed a group. These doctors were born and graduated from medical schools in central and southern Taiwan. They were Dr. Zeng Guei-Hai, Dr. Jiang Zih De, and Dr. Jheng Jong Ming, who documente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dical incidences, and historical events in their poetry. Through the imagery, metaphor, and irony of poetry, they expressed their dissatisfaction with Guomindang’s inappropriate administration as well as their suggestions for improvement. Their achievement and influence are compatible with those of Jiang Wei Shuei and Lai He during the Japanese ruling. They continued the tradition of the Cultural Resistance of Taiwanese doctors and set another example for the descendents.
The integration of literature and society is presented in these three doctors’ poetries and personality, which can be verified and proved. They not only have their medical expertise and are kind in treating people, but also are dedicated in composing poetries. Their efforts and contribution to the society will definitely be made known on both Taiwanese medical history and cultural and social history.
Nowadays, another party has taken power. Although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ontemporary ruling party, the Democratic Progressive Party, is not satisfactory, they make decisions and policies prioritizing Taiwanese sovereignty. On the other hand, the opposition party obviously deviates from the great Taiwan land. They have never been able to provide Taiwan people with the option of “Taiwan Independence” apart from the two existing options, reunification and the status quo. Their behavior is against the principle of democracy and the universal value of “Let the civilians make their decisions”. Civilians, regardless of their origins, are the owner of their country. That is why they need to resist unrighteousness for protecting their homeland, and decide their own future. This may have been the same reason for which Zeng Guei-Hai, Jiang Zih De, and Jheng Jong Ming were dedicated to the cultural fight career.
Keyword: Taiwanese doctors of poets, The Cultural Resistance, Zeng Guei-Hai, Jiang Zih De, Jheng Jong Ming, Realist poetry.
目 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一、 研究動機............................................................................................ 1
二、 研究目的............................................................................................ 4
第二節 文獻回顧................................................................................................ 5
第三節 研究方法及其限制 ............................................................................. 6
一、 研究方法............................................................................................ 6
二、 研究限制............................................................................................ 8

第二章 百年來台灣醫師作家............................................................... 11
第一節 台灣醫師作家的特性.......................................................................... 11
第二節 台灣醫師詩人的心路歷程.................................................................. 11
第三節 融合大時代的醫師詩人...................................................................... 12
第四節 日治及國民黨統治時期的醫師......................................................... 14
第五節 南方醫學校承接醫師詩人傳統......................................................... 16

第三章 三位醫師詩人相似之處........................................................... 19
第一節 出生及成長環境................................................................................... 21
第二節 醫學校傳統的傳承............................................................................... 23
第三節 非政治文化反抗活動........................................................................... 24
第四節 當今醫學及文化成就........................................................................... 25
第五節 社會文化意涵與效應........................................................................... 27

第四章 曾貴海——具有社會運動型態的詩人.................................. 33
第一節 譴責國親非理性「焦土抗爭」......................................................... 33
第二節 天生寂寞的孤鳥旅程.......................................................................... 36
第三節 勇健邁向「船國夢航」...................................................................... 41
第四節 督促建立台灣文學系所...................................................................... 43
第五節 領導綠色環境保護運動...................................................................... 44
第六節 抒發中年男人的心聲.......................................................................... 49
第七節 深具特色的情愛書寫.......................................................................... 51
第八節 刻骨銘心的有情人生.......................................................................... 57
第九節 化小愛為大愛的豪情壯志.................................................................. 62

第五章 江自得——具有追求社會關懷的詩人.................................. 68
第一節 悲天憫人的襟懷................................................................................... 68
第二節 走過實習醫師來時路........................................................................... 71
第三節 兼具名醫良醫的風範........................................................................... 73
第四節 人生價值追求的轉變........................................................................... 77
第五節 介入而不涉入的社會關懷................................................................... 80
第六節 跨領域的醫療詩寫作............................................................................ 83
第七節 台灣認同分歧的嚴重性........................................................................ 85
第八節 回歸鄉土(本土)陣營........................................................................ 88
第九節 台灣歷史的鏡鑑作用............................................................................ 90
第十節 緬懷醫師前輩用以自勉........................................................................ 95

第六章 鄭烱明——具有歷史意識感受的詩人.................................. 101
第一節 富有台灣歷史感的詩人...................................................................... 101
第二節 台灣醫界良知良能發聲...................................................................... 104
第三節 深具反抗威權的道德勇氣.................................................................. 108
第四節 寒風中的一股暖流.............................................................................. 111
第五節 台灣歷史事件的見證.......................................................................... 114
第六節 行事風格獨特的醫師.......................................................................... 119
第七節 台灣醫師的普遍性反應...................................................................... 123
第八節 現代烏托邦的想望............................................................................... 128
第九節 夢想的國度............................................................................................ 132
第十節 不再漂泊的雲........................................................................................ 134

第七章 結論............................................................................................................. 140
第一節 個人信念的主觀因素........................................................................... 140
第二節 永不屈服的靈魂.................................................................................... 140
第三節 照顧人民生活的基本需求................................................................... 145
第四節 追求國家與國旗的尊嚴....................................................................... 147
第五節 建構台灣主體性.................................................................................... 148

參考資料........................................................................................................................ 151
參考書目(本書目依照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三位醫師詩人作品
江自得,《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台北:笠詩刊社,1990。
江自得,《故鄉的太陽》,台中縣:台中縣文化中心,1992。
江自得,《從聽診器的那端》,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6。
江自得主編,台杏文教基金會策劃,《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0。
江自得,《那一支受傷的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江自得,《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江自得,《給NK的十行詩》,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三稜鏡 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詩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曾貴海,《鯨魚的祭典》,高雄:春暉出版社,1983。
曾貴海,《曾貴海詩集/高雄詩抄》,台北:笠詩刊社,1986。
曾貴海,《台灣男人的心事》,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
曾貴海,《原鄉‧夜合》,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曾貴海,《被喚醒的河流 九O年代高屏溪再生運動紀實》,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
曾貴海,《留下一片森林》,台中:晨星出版社,2001。
曾貴海,《南方山水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曾貴海,《孤鳥的旅程》,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曾貴海,《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曾貴海,《憂國》,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曾貴海,《神祖與土地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6。
鄭烱明,《歸途》,台北:笠詩刊社,1971。
鄭烱明,《悲劇的想像》,台北:笠詩刊社,1976。
鄭烱明,《蕃薯之歌》,高雄:春暉出版社,1981。
鄭烱明,《最後的戀歌》,台北:笠詩刊社,1986。
鄭烱明編,《台灣精神的崛起》,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9。
鄭烱明等編選委員,《台灣精神的隱喻—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1992。
鄭烱明,《鄭烱明詩選》,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9。
鄭烱明編,《點亮台灣文學的火炬》,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

專著
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台灣醫學50年》,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1。
王力雄,《遞進民主》,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6
王小章和郭本禹合著,《潛意識的詮釋-從佛洛伊德主義到後佛洛伊德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王丹,《我聽見雨聲》,台北:大田出版公司,2005
王友輝、郭強生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戲劇讀本》,台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2003。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03。
王則文,《楝花盛開時的回憶-社會教育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5
王昶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
王溢嘉編著,《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縣:野鵝出版社,2001。
台杏文教基金會編輯,《人文阿米巴專輯》,台中:財團法人台杏文教基金會,2001。
申荷永,《心理分析入門》,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2004
白萩,《現代詩散論》,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83。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和王靜慧合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2003。
卡蘿‧皮爾森著,張蘭馨譯,《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2000。
伊麗莎白‧萊特著,楊久穎譯,《拉岡與後女性主義》,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朱剛,《薩伊德》,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西脅順三郎著,杜國清譯,《西脅順三郎的詩與詩學》,高雄:春暉出版社,1980。
車文博主編,《弗洛伊德文集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長春:吉林出版社,1998。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
呂正惠,《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
汪其楣選編,《國民文選‧戲劇卷I、II》,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4。
汪建釗選編,《別爾嘉耶夫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李松根,《文學研究與社會改革》,台北:問津堂出版社,2002。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社,1990。
李筱峰著,林佳怡協同撰述,《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北:玉山社,2006
李敏勇,《迷亂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李敏勇,《悲情島嶼》,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李敏勇,《詩情與詩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李敏勇編集,《傷口的花 二二八詩集》,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1997。
李敏勇編選/解說,《啊,福爾摩沙!》,台北:本土文化事業公司,2004。
李敏勇編,《複眼的思想 戰後世代八人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5
李喬,《告密者-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985
李魁賢,《心靈的側影》,台北:新風文化事業公司,1972。
李魁賢,《淡水是風景的故鄉》,台中縣:台灣省教育廳,1983。
李魁賢,《台灣詩人作品論》,台北:名流出版社,1987。
李魁賢,《浮名與務實》,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2。
李魁賢,《詩的反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
李魁賢,《台灣文化秋千》,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3。
李魁賢,《詩的見證》,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李魁賢,《詩的挑戰》,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
余鳳高,《呻吟聲中的思索 人類疾病的背景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
余鳳高,《病魔退卻的歷程 尋求治療的背景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
林亨泰,《現代詩的基本精神》,台北:笠詩社,1967。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縣:台原出版社,1998。
林奐均著,林淑芬翻譯,《你是我最愛》,台北:圓神出版社,2004
岩上,《詩的存在》,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和鄭天剛合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3。
拉康著,褚孝泉譯,《拉康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吳易叡、周馥儀、陳南宏、吳易澄等人編著,《焦土之春2004備忘錄》,台北:正中書局公司,2005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波茨坦科長》,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3。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1995。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1996。
吳潛誠,《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4。
吳潛誠,《航向愛爾蘭:葉慈與塞爾特想像》,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9。
柏格和謝加勒合著,龔卓軍等譯,《夢的智慧》,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0。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珍藏美麗島 台灣民主歷程真紀錄 口述史 影像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9。
保羅-羅宏‧亞舜著,楊明敏譯,《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2。
威爾默著,楊韶剛譯,《可理解的榮格-榮格心理學的個人方面》,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施正峰,《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梁宗岱,《詩與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公司,2002。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9。
康諾‧里齊著,王芝芝譯,《大家來作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7。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
韋勒克和華倫合著,王夢鷗和許國衡合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
陳千武,《台灣的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陳千武,《詩文學散論》,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7。
陳千武,《詩的啟示》,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8。
陳至興,《第七講堂的粽子》,台中:白象文化,2006。
陳克華、湯銘哲等編著,《桂冠與蛇杖/北醫/詩人選》,台北:九歌出版社公司,2005。
陳永興,《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月旦出版社公司,1997。
陳永興,《醫學的愛(上)陳永興醫師文選》,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2。
陳永興,《醫學的愛(下)陳永興醫師文選》,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2。
陳永興編著,《台灣醫療傳奇人物》,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陳永興,《台灣醫界人物誌》,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4。
陳光興主編,《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1。
陳明台,《心境與風景》,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
陳明台,《前衛之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
陳明台,《異質的風彩》,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4。
陳建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 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
陳博南著,《有趣的心理學》,台北:漢湘文化事業公司,2005。
陳儀深編輯,《口述歷史第十二期,美麗島事件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公司,2000。
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高格孚,《風和日暖 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2004。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
張文義整理記錄,《回首來時路 陳五福醫師回憶錄》,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張富忠,邱萬興編著,《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台北: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
張德興等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一、二、三、四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張蘭馨譯,Carol S. Peason著,《影響你生命的十二原型》(Awaking the heroes within),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2000。
黃應貴主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
湖島克弘著,黃蔡玉珠等譯,《杜聰明與阿片試食官》,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1。
喬治‧福斯特等著,陳華和黃新美等譯,《醫學人類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黃碧雲,《後殖民誌》,台北:大田出版公司,2003。
黃崑巖,《醫師不是天使》,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公司,2002。
曾慶瑞和趙遐秋合著,《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
傅柯著,尚衡譯,《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傅柯著,劉北成譯,《臨床醫學的誕生》,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傅柯著,劉北成和楊遠嬰合譯,《瘋癲與文明》,北京:三聯書店,2003。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莊永明,《台灣醫療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8。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1)(2)(3)》,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2000。
莊萬壽,《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3。
楊玉齡和羅時成合著,《台灣蛇毒傳奇》,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
楊宗翰,《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
楊宗翰,《台灣現代詩史 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
楊碧川編著,《台灣歷史辭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
楊韶剛,《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詹明信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事業公司,2001。
莫達爾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9。
趙天儀,《詩意的與美感的》,台北:香草山出版社,1976。
趙天儀,《現代美學及其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趙天儀,《台灣現代詩鑑賞》,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8。
趙天儀,《台灣文學的週邊》,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公司,2000。
趙天儀,《時間的對決》,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公司,2002。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
榮格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1。
榮格著,劉國彬和楊德友合譯,《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2000。
瑪爾瑞.史坦著,《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1。
葉怡君,《島嶼軌跡》,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4。
葉炳輝和許成章合著,《南天的十字星-杜聰明博士傳》,高雄:精華印書館,1960。
葉舒審主編,《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臧克家,《臧克家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蔡篤堅等著,《實踐醫學人文的可能》,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衛姆塞特和布魯克斯合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霍布斯邦等著,陳思仁等譯,《被發明的傳統》,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霍爾奈著,雷春林譯,《精神分析新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謝里法,《台灣心靈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4。
薩伊德著,王宇根譯,《東方學》,北京:三聯書店,2000。
薩伊德著,李琨譯,《文化與帝國主義》,北京:三聯書店,2003。
薩伊德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醫望雜誌編著,《福爾摩莎的聽診器》,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1。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一方出版公司,2004。
蘇隆編譯,《佛洛伊德十講》,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學位論文
林秀美,《鄭烱明詩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5。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文化-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大學人文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
翟筱芸,《吳濁流文學之研究—日據時代中國作家的民族意識》,文化大學日文學系碩士論文,1984。
潘進福,《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9。

期刊或單篇論文
江自得,〈那些天,蔣渭水在牢裡〉,《文學台灣》,第55期,2005秋季號,2005。
江自得,〈從戶口裡消失〉,2006.4.13定稿,擬定2006.9發表於國家文藝基金會。
阮美慧,〈鄭烱明「現實詩學」的轉折與建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詩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林世煜,〈抵抗者的後裔〉,《新台灣新聞週刊》,524期,2006。
林秀蓉,〈愛與創造的實踐者-江自得醫生〉,《惠氏立達杏苑》,第66期,1999冬季號,1999。
林思慧,〈一支筆,寫出一個時代-賴和〉,《少年台灣》24期,台北:少年台灣雜誌社,2004。
吳易澄總編輯,《阿米巴詩刊》,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2000秋冬號,2000。
邱貴芬編輯,《中外文學 吳潛誠紀念專號》366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2002。
彭瑞金主編,《文學台灣》51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2004秋季號,2004。
莊紫容,〈愛與創造-專訪詩人江自得〉,《笠詩刊》,251期,2006。
《笠詩刊》景印本,第二冊,第十七期,1967。
鄭志敏,〈杜聰明與台大醫學院-戰後初期台灣醫政關係的一個個案觀察〉,《台灣醫學人文學刊》,第5卷第1、2期,2004。
鄭烱明,〈悲哀的旗-記紅木屐合唱團參加漢城釜山APEC合唱節〉,《文學台灣》,57期,2006。
鄭烱明,〈玉山〉,《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第二期,2006。
蔡篤堅編輯,《中外文學 人文、醫學與疾病敘事》372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2003。

報紙及其他資料
李若鶯,〈風逝去了,樹依然存在〉,《台灣日報》,2005.10.27,19版。
呂美親,〈菸紙:寫予潘木枝醫師〉,《台灣日報》,2006.03.09,19版。
金恆煒,〈馬英九發動焦土抗爭收歸黨權〉,《台灣日報》,2005.09.15,2版。
趙天儀,〈教文言文〉,《台灣日報》,2006.03.14,19版。
中國時報在2005.11.08星期二的頭版頭條新聞,標題是「名詩人恐嚇殺謝揆」。
台中阿米巴社在2005.05.15邀請郭楓演講的講座通知。
國家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國文科考試試題,2005。
《楊逵-鵝媽媽出嫁》,水晶有聲出版社專輯,1993.10。
風潮唱片出版的《河》專輯第九首歌曲〈前進〉的歌曲介紹。
賴和文教基金會宣傳單張。
QRCODE
 
 
 
 
 
                                                                                                                                                                                                                                                                                                                                                                                                               
First Page Prev Page Next Page Last Page top
system icon system ic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