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本書目依照作者筆劃順序排列)
三位醫師詩人作品
江自得,《那天,我輕輕觸著了妳的傷口》,台北:笠詩刊社,1990。
江自得,《故鄉的太陽》,台中縣:台中縣文化中心,1992。
江自得,《從聽診器的那端》,台北:書林出版公司,1996。
江自得主編,台杏文教基金會策劃,《殖民地經驗與台灣文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0。
江自得,《那一支受傷的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江自得,《漂泊-在醫學與人文之間》,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江自得,《給NK的十行詩》,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三稜鏡 江自得、鄭烱明、曾貴海詩選集》,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曾貴海,《鯨魚的祭典》,高雄:春暉出版社,1983。
曾貴海,《曾貴海詩集/高雄詩抄》,台北:笠詩刊社,1986。
曾貴海,《台灣男人的心事》,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
曾貴海,《原鄉‧夜合》,高雄:春暉出版社,2000。
曾貴海,《被喚醒的河流 九O年代高屏溪再生運動紀實》,台中:晨星出版社,2000。
曾貴海,《留下一片森林》,台中:晨星出版社,2001。
曾貴海,《南方山水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曾貴海,《孤鳥的旅程》,高雄:春暉出版社,2005。
曾貴海,《戰後台灣反殖民與後殖民詩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曾貴海,《憂國》,台北:前衛出版社,2006。
曾貴海,《神祖與土地的頌歌》,高雄:春暉出版社,2006。
鄭烱明,《歸途》,台北:笠詩刊社,1971。
鄭烱明,《悲劇的想像》,台北:笠詩刊社,1976。
鄭烱明,《蕃薯之歌》,高雄:春暉出版社,1981。
鄭烱明,《最後的戀歌》,台北:笠詩刊社,1986。
鄭烱明編,《台灣精神的崛起》,高雄:文學界雜誌社,1989。
鄭烱明等編選委員,《台灣精神的隱喻—混聲合唱:「笠」詩選》,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1992。
鄭烱明,《鄭烱明詩選》,台南縣:台南縣立文化中心,1999。
鄭烱明編,《點亮台灣文學的火炬》,高雄:春暉出版社,1999。
專著
又吉盛清著,魏廷朝譯,《台灣今昔之旅〔台北篇〕》,台北:前衛出版社,2001。
小田俊郎著,洪有錫譯,《台灣醫學50年》,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方孝謙,《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1。
王力雄,《遞進民主》,台北:大塊文化出版公司,2006
王小章和郭本禹合著,《潛意識的詮釋-從佛洛伊德主義到後佛洛伊德主義》,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王丹,《我聽見雨聲》,台北:大田出版公司,2005
王友輝、郭強生主編,《台灣現代文學教程戲劇讀本》,台北:二魚文化事業公司,2003。
王甫昌,《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公司,2003。
王則文,《楝花盛開時的回憶-社會教育篇》,南投縣:國史館台灣文獻館,2005
王昶雄,《阮若打開心內的門窗》,台北:前衛出版社,1998。
王溢嘉編著,《精神分析與文學》,台北縣:野鵝出版社,2001。
台杏文教基金會編輯,《人文阿米巴專輯》,台中:財團法人台杏文教基金會,2001。
申荷永,《心理分析入門》,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公司,2004
白萩,《現代詩散論》,台北:三民書局公司,1983。
加斯東‧巴舍拉著,龔卓軍和王靜慧合譯,《空間詩學》,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2003。
卡蘿‧皮爾森著,張蘭馨譯,《影響你生命的12原型》,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2000。
伊麗莎白‧萊特著,楊久穎譯,《拉岡與後女性主義》,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朱剛,《薩伊德》,台北:生智文化事業公司,1999。
朱剛,《二十世紀西方文藝文化批評理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朱雙一,《戰後台灣新世代文學論》,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2。
西脅順三郎著,杜國清譯,《西脅順三郎的詩與詩學》,高雄:春暉出版社,1980。
車文博主編,《弗洛伊德文集 第一卷、第二卷、第三卷、第四卷、第五卷》,長春:吉林出版社,1998。
呂正惠,《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5。
呂正惠,《殖民地的傷痕—台灣文學問題》,台北:人間出版社,2002。
汪其楣選編,《國民文選‧戲劇卷I、II》,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4。
汪建釗選編,《別爾嘉耶夫集》,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1999。
李松根,《文學研究與社會改革》,台北:問津堂出版社,2002。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台北: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社,1990。
李筱峰著,林佳怡協同撰述,《與馬英九論台灣史》,台北:玉山社,2006
李敏勇,《迷亂時代》,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李敏勇,《悲情島嶼》,台北:前衛出版社,1992。
李敏勇,《詩情與詩想》,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
李敏勇編集,《傷口的花 二二八詩集》,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1997。
李敏勇編選/解說,《啊,福爾摩沙!》,台北:本土文化事業公司,2004。
李敏勇編,《複眼的思想 戰後世代八人詩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5
李喬,《告密者-李喬短篇小說自選集》,台北:台灣文藝雜誌社,1985
李魁賢,《心靈的側影》,台北:新風文化事業公司,1972。
李魁賢,《淡水是風景的故鄉》,台中縣:台灣省教育廳,1983。
李魁賢,《台灣詩人作品論》,台北:名流出版社,1987。
李魁賢,《浮名與務實》,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2。
李魁賢,《詩的反抗》,台北:新地文學出版社,1992。
李魁賢,《台灣文化秋千》,台北縣:稻鄉出版社,1993。
李魁賢,《詩的見證》,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4。
李魁賢,《詩的挑戰》,台北縣:台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
余鳳高,《呻吟聲中的思索 人類疾病的背景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1999。
余鳳高,《病魔退卻的歷程 尋求治療的背景文化》,濟南:山東畫報出版社,2001。
林亨泰,《現代詩的基本精神》,台北:笠詩社,1967。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北縣:台原出版社,1998。
林奐均著,林淑芬翻譯,《你是我最愛》,台北:圓神出版社,2004
岩上,《詩的存在》,高雄:派色文化出版社,1996。
松浦友久著,孫昌武和鄭天剛合譯,《中國詩歌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公司,1993。
拉康著,褚孝泉譯,《拉康選集》,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1。
吳易叡、周馥儀、陳南宏、吳易澄等人編著,《焦土之春2004備忘錄》,台北:正中書局公司,2005
吳濁流著,張良澤編,《波茨坦科長》,台北:遠景出版事業公司,1993。
吳濁流,《台灣連翹-台灣的歷史見證》,台北:前衛出版社,1994。
吳濁流,《無花果》,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1995。
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台北:草根出版事業公司,1996。
吳潛誠,《感性定位文學的想像與介入》,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1994。
吳潛誠,《航向愛爾蘭:葉慈與塞爾特想像》,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1999。
柏格和謝加勒合著,龔卓軍等譯,《夢的智慧》,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0。
姚一葦,《欣賞與批評》,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89。
美麗島事件口述歷史編輯小組,《珍藏美麗島 台灣民主歷程真紀錄 口述史 影像史》,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9。
保羅-羅宏‧亞舜著,楊明敏譯,《佛洛伊德與女性》,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2。
威爾默著,楊韶剛譯,《可理解的榮格-榮格心理學的個人方面》,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施正峰,《民族認同與台灣獨立》,台北:前衛出版社,1995。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
梁宗岱,《詩與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公司,2002。
班納迪克‧安德森著,吳叡人譯,《想像的共同體:民族主義的起源與散布》,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1999。
康諾‧里齊著,王芝芝譯,《大家來作口述歷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7。
孫隆基,《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台北:唐山出版社,1993。
韋勒克和華倫合著,王夢鷗和許國衡合譯:《文學論—文學研究方法論》,台北:志文出版社,2000。
陳千武,《台灣的詩論集》,高雄:春暉出版社,1997。
陳千武,《詩文學散論》,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7。
陳千武,《詩的啟示》,南投縣:南投縣立文化中心,1997。
陳玉玲,《尋找歷史中缺席的女人》,嘉義縣:南華管理學院,1998。
陳至興,《第七講堂的粽子》,台中:白象文化,2006。
陳克華、湯銘哲等編著,《桂冠與蛇杖/北醫/詩人選》,台北:九歌出版社公司,2005。
陳永興,《台灣醫療發展史》,台北:月旦出版社公司,1997。
陳永興,《醫學的愛(上)陳永興醫師文選》,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2。
陳永興,《醫學的愛(下)陳永興醫師文選》,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2。
陳永興編著,《台灣醫療傳奇人物》,高雄:春暉出版社,2003。
陳永興,《台灣醫界人物誌》,台北:望春風文化事業公司,2004。
陳光興主編,《文化研究在台灣》,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1。
陳明台,《心境與風景》,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0。
陳明台,《前衛之貌》,台中縣:台中縣立文化中心,1994。
陳明台,《異質的風彩》,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4。
陳建忠,《書寫台灣‧台灣書寫 賴和的文學與思想研究》,高雄:春暉出版社,2004。
陳博南著,《有趣的心理學》,台北:漢湘文化事業公司,2005。
陳儀深編輯,《口述歷史第十二期,美麗島事件專輯》,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
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台灣重層近代化論文集》,台北:播種者文化公司,2000。
高宣揚,《當代法國思想五十年》,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2003。
高格孚,《風和日暖 台灣外省人與國家認同的轉變》,台北:允晨文化實業公司,2004。
常若松,《人類心靈的神話 榮格的分析心理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
張文義整理記錄,《回首來時路 陳五福醫師回憶錄》,台北:財團法人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1996。
張京媛主編,《後殖民理論與文化批評》,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9。
張富忠,邱萬興編著,《綠色年代台灣民主運動25年》,台北:財團法人綠色旅行文教基金會,2005。
張德興等編,《二十世紀西方美學經典文本第一、二、三、四卷》,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0。
張蘭馨譯,Carol S. Peason著,《影響你生命的十二原型》(Awaking the heroes within),台北:生命潛能文化事業公司,2000。
黃應貴主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1998。
湖島克弘著,黃蔡玉珠等譯,《杜聰明與阿片試食官》,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1。
喬治‧福斯特等著,陳華和黃新美等譯,《醫學人類學》,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黃碧雲,《後殖民誌》,台北:大田出版公司,2003。
黃崑巖,《醫師不是天使》,台北:健行文化出版事業公司,2002。
曾慶瑞和趙遐秋合著,《台獨派的台灣文學論批判》,台北:人間出版社,2003。
傅柯著,尚衡譯,《性意識史》,台北:桂冠圖書公司,1998。
傅柯著,劉北成譯,《臨床醫學的誕生》,南京:譯林出版社,2001。
傅柯著,劉北成和楊遠嬰合譯,《瘋癲與文明》,北京:三聯書店,2003。
游勝冠,《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出版社,1997。
莊永明,《台灣醫療史》,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98。
莊永明,《台灣百人傳(1)(2)(3)》,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公司,2000。
莊萬壽,《台灣文化論—主體性之建構》,台北:玉山社出版事業公司,2003。
楊玉齡和羅時成合著,《台灣蛇毒傳奇》,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1996。
楊宗翰,《台灣文學的當代視野》,台北:文津出版社,2002。
楊宗翰,《台灣現代詩史 批判的閱讀》,台北:巨流圖書公司,2002。
楊威理著,陳映真譯,《雙鄉記》,台北:人間出版社,1995。
楊碧川編著,《台灣歷史辭典》,台北:前衛出版社,2000。
楊韶剛,《精神追求-神秘的榮格》,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2。
詹明信著,唐小兵譯,《後現代主義與文化理論》,台北:合志文化事業公司,2001。
莫達爾著,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文學》,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1989。
趙天儀,《詩意的與美感的》,台北:香草山出版社,1976。
趙天儀,《現代美學及其他》,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0。
趙天儀,《台灣現代詩鑑賞》,台中市:台中市立文化中心,1998。
趙天儀,《台灣文學的週邊》,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公司,2000。
趙天儀,《時間的對決》,台北縣:富春文化事業公司,2002。
熊哲宏,《心靈深處的王國 佛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學》,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0。
榮格主編,龔卓軍譯,《人及其象徵》,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1。
榮格著,劉國彬和楊德友合譯,《榮格自傳—回憶‧夢‧省思》,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公司,2000。
瑪爾瑞.史坦著,《榮格心靈地圖》,台北縣: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001。
葉怡君,《島嶼軌跡》,台北:遠流出版事業公司,2004。
葉炳輝和許成章合著,《南天的十字星-杜聰明博士傳》,高雄:精華印書館,1960。
葉舒審主編,《文學與治療》,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
臧克家,《臧克家代表作》,北京:華夏出版社,1998。
蔡篤堅等著,《實踐醫學人文的可能》,台北:唐山出版社,2001。
衛姆塞特和布魯克斯合著,顏元叔譯,《西洋文學批評史》,台北:志文出版社,1995。
霍布斯邦等著,陳思仁等譯,《被發明的傳統》,台北:貓頭鷹出版社,2002。
霍爾奈著,雷春林譯,《精神分析新法》,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謝里法,《台灣心靈探索》,台北:前衛出版社,1999。
簡政珍,《台灣現代詩美學》,台北:揚智文化事業公司,2004。
薩伊德著,王宇根譯,《東方學》,北京:三聯書店,2000。
薩伊德著,李琨譯,《文化與帝國主義》,北京:三聯書店,2003。
薩伊德著,單德興譯,《知識分子論》,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
醫望雜誌編著,《福爾摩莎的聽診器》,台北:新新聞文化事業公司,2001。
藤井省三著,張季琳譯,《台灣文學這一百年》,台北:一方出版公司,2004。
蘇隆編譯,《佛洛伊德十講》,北京:中國言實出版社,2004。
學位論文
林秀美,《鄭烱明詩文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系碩士論文,2004。
林秀蓉,《日治時期台灣醫事作家及其作品研究-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王昶雄、詹冰為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論文,2002。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分子的精神歷程》,東海大學歷史學系碩士論文,1995。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文化-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大學人文醫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翟筱芸,《吳濁流文學之研究—日據時代中國作家的民族意識》,文化大學日文學系碩士論文,1984。潘進福,《吳濁流的詩論與詩歌》,政治大學中文系碩士論文,1999。期刊或單篇論文
江自得,〈那些天,蔣渭水在牢裡〉,《文學台灣》,第55期,2005秋季號,2005。
江自得,〈從戶口裡消失〉,2006.4.13定稿,擬定2006.9發表於國家文藝基金會。
阮美慧,〈鄭烱明「現實詩學」的轉折與建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系詩學研討會論文集》,2005。
林世煜,〈抵抗者的後裔〉,《新台灣新聞週刊》,524期,2006。
林秀蓉,〈愛與創造的實踐者-江自得醫生〉,《惠氏立達杏苑》,第66期,1999冬季號,1999。
林思慧,〈一支筆,寫出一個時代-賴和〉,《少年台灣》24期,台北:少年台灣雜誌社,2004。
吳易澄總編輯,《阿米巴詩刊》,高雄:高雄醫學大學阿米巴詩社,2000秋冬號,2000。
邱貴芬編輯,《中外文學 吳潛誠紀念專號》366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2002。
彭瑞金主編,《文學台灣》51期,高雄:文學台灣雜誌社,2004秋季號,2004。
莊紫容,〈愛與創造-專訪詩人江自得〉,《笠詩刊》,251期,2006。
《笠詩刊》景印本,第二冊,第十七期,1967。
鄭志敏,〈杜聰明與台大醫學院-戰後初期台灣醫政關係的一個個案觀察〉,《台灣醫學人文學刊》,第5卷第1、2期,2004。
鄭烱明,〈悲哀的旗-記紅木屐合唱團參加漢城釜山APEC合唱節〉,《文學台灣》,57期,2006。
鄭烱明,〈玉山〉,《鹽分地帶文學》,雙月刊第二期,2006。
蔡篤堅編輯,《中外文學 人文、醫學與疾病敘事》372期,台北:中外文學月刊社,2003。
報紙及其他資料
李若鶯,〈風逝去了,樹依然存在〉,《台灣日報》,2005.10.27,19版。
呂美親,〈菸紙:寫予潘木枝醫師〉,《台灣日報》,2006.03.09,19版。
金恆煒,〈馬英九發動焦土抗爭收歸黨權〉,《台灣日報》,2005.09.15,2版。
趙天儀,〈教文言文〉,《台灣日報》,2006.03.14,19版。
中國時報在2005.11.08星期二的頭版頭條新聞,標題是「名詩人恐嚇殺謝揆」。
台中阿米巴社在2005.05.15邀請郭楓演講的講座通知。
國家公務人員特種考試國文科考試試題,2005。
《楊逵-鵝媽媽出嫁》,水晶有聲出版社專輯,1993.10。
風潮唱片出版的《河》專輯第九首歌曲〈前進〉的歌曲介紹。
賴和文教基金會宣傳單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