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35.170.82.159) 您好!臺灣時間:2022/05/21 07:04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王璽安
研究生(外文):
Wang Sean
論文名稱:
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
The Discontinuous Viewing of Scenes, and It's Relation with the Form of Painting: Practice and Research in Painting.
指導教授:
陳志誠
、
連德誠
指導教授(外文):
Chen Chi-Chen
、
Liang De-Chen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
藝術與藝術教育研究所
學門:
藝術學門
學類:
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116
中文關鍵詞:
繪畫
、
媒材
、
繪畫表面
、
圖集
、
攝影
、
圖景
、
參照物
、
普普藝術
外文關鍵詞:
painting
、
media
、
surface of painting
、
atlas
、
potography
、
tableau
、
referent
、
pop art
相關次數:
被引用:0
點閱:440
評分:
下載:0
書目收藏:4
這篇專題計畫分成兩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關於創作的資料;另一個是關於研究論文的部份。兩者之間在創作的形態是有所關連的,論文的部份是對於藝術脈絡的實例討論,主題為:《抹除的意義:Gerhard Richter的形象繪畫系列作品與圖片物質的交互物質參照關係》。目的在於了解自身創作在材料與相關的深度問題。
創作的部份,我將研究所階段的創作,以圖片與描述呈現。作品本身或許不需要文字輔助,它應該可以是自足的;但作為一個可以被理解的資料呈現而言,我試圖在其中加入一些可能性的敘述,這種敘述當中,是基於對作品之描述性而生,之後在這描述性的文字,找尋我所在每一件作品中,曾經思考過的問題。此篇專題計畫重要的方向是,兩部份在各自獨立前提下的關係,或許藉此能成為一種創作與研究的共同範疇的自由框架。這種框架涵蓋了屬於創作者在於閱讀層面上的連結。從作品到文字的研究來說,閱讀作品與作品製作是不同的,當製作作品時我面對的是物,而藝術理論性的閱讀或是作品本身的閱讀確實屬於後設的文字陳述經驗。當我提出這兩個面向的事物,也就指出了繪畫活動的物質框架,以及其所連結的客觀事物,就這一篇文論而言,處理的面向是屬於藝術創作中物質意義的相關問題。
This project is divided into two parts, one is related to my work on painting, the other is the thesis writing as a kind of mould. And for the thesis, which is a sample research in the context of art theory, the theme is <The Eliminating Meaning: the Mutual Relation of Refrent between Figuration Painting and Picture of Gerhard Richter>.These project is also for the material questioning and its discussion to the posssibility for realization.
段落的景物與繪畫形式的關係:
繪畫性實踐創作及研究
目 次
第一部份、創作相關資料……………………………………………………………1
壹、關於創作的書寫…………………………………………………………………2
一、視覺內外的靜默…………………………………………………………………4
二、材料的物質空間…………………………………………………………………7
三、平面及其性質……………………………………………………………………9
(一)、繪畫的表面…………………………………………………………………10
(二)、薄板材的形式………………………………………………………………11
(三)、紙張…………………………………………………………………………11
四、觀點的描述………………………………………………………………………13
貳、專題計畫作品……………………………………………………………………16
一、兩幅風景………………………………………………………………16
(一)、戶外聯繫……………………………………………………16
(二)、黑色戶外……………………………………………………18
二、二十四架飛機…………………………………………………………21
三、兩件紙面的碎點繪畫…………………………………………………25
(一)、城市…………………………………………………………25
(二)、花園場………………………………………………………27
四、彎道……………………………………………………………………30
五、地面的星星……………………………………………………………33
參、研究所專題計畫相關作品資料………………………………………………40
一、兩公尺的碎片…………………………………………………………40
二、如何地不去畫一面牆…………………………………………………43
三、遺棄的說詞Ⅰ、Ⅱ……………………………………………………47
(一)、Ⅰ……………………………………………………………47
(一)、Ⅱ……………………………………………………………49
四、繪畫………………………………………………………………………………53
五、室內的風景……………………………………………………………56
附錄、某些來源……………………………………………………………………60
第二部份 研究論文…………………………………………………………………64
中文摘要……………………………………………………………………………66
英文摘要……………………………………………………………………………67
緒論…………………………………………………………………………………68
一、問題意識………………………………………………………………70
二、研究方法………………………………………………………………73
三、小結……………………………………………………………………75
壹、圖與圖畫的意義模糊性………………………………………………………76
一、透過照片的提問:Atlas……………………………………………76
二、 攝影與繪畫作為兩個命名的交互意義……………………………81
貳、命名一張照片或是一幅畫……………………………………………………87
一、物質現象的考查………………………………………………………87
二、繪畫的物質……………………………………………………………90
三、作為檔案的照片………………………………………………………94
四、繪畫與參照圖片間的重疊性質………………………………………102
結語…………………………………………………………………………………110
參考書目及資料……………………………………………………………………114
研究論文圖次
圖一 、Atlas於荷蘭Hedendaagse Kunst畫廊展出一景…………………………77
圖二、Atlas於巴賽隆納當代藝術館(MACBA)展出一景……………………………77
圖三、Richter, Gerhard. Atlas 278: Colour Tables. 1966…………80
圖四、Lichtenstein, Roy. Temple of Apollo. 1964.……………………84
圖五、Richter, Gerhard. Abstract Painting. 1992. …………………92
圖六、Richter, Gerhard. Betty. 1988. ……………………………………95
圖七、Richter, Gerhard. Atlas 445: Various Subjects. 1978. ……96
圖八、Richter, Gerhard. Uncle Rudi. 1965. ……………………………97
圖九、Richter, Gerhard. Folding Dryer. 1962. ………………………104
圖十、Polke, Sigmar. Bavarian. 1965. …………………………………107
Buchloh, Benjamin H.D., Jear-Francois Chevier, Armin Zewiet, and Rainer Rochlitz. Photography and Painting in the Work of Gerhard Richter. 2nd. Ed. Barcelona: Librede Recerca, 2000.
Clark, Michael, ed. Concise Dictionary of Art Terms. New York: Oxford, 2001.
Duchamp, Marcel. The writing of Marcel Duchamp. Ed. Danouillet, Michel, and Elmer Peterson. Rev. Ed.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1973.
Merleau-Ponty, Maurice. Phenemenology of Perception. Paris: Garllimard, 1945.
Obrist, Hans-Ulrich, ed. Trans. David Britt. Gerhard Richter: The Daily Practice of Painting. Writing and Interview 1926-1923. London: Thames & Hudson, 1995.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空間框架-夏祖亮創作自述
2.
在平滑中的抵抗
3.
在畫布的邊際
4.
銀粒子的轉渡、衍生與延伸
無相關期刊
1.
形塑繪畫-從繪畫平面到繪畫物體之創作實踐
2.
錄像藝術「身體影像」之課題
3.
意象性圖式構成
4.
傑夫•沃爾(JeffWall)攝影作品中的「繪畫性」之形式
5.
作品中日常性時間之研究
6.
菲利普.高斯頓繪畫中的圖式構成研究
7.
安•漢彌爾頓作品中的身體物
8.
共用的神經系統:論當代藝術創作與網路媒介的關聯
9.
論身體感官與參與式藝術
10.
在平滑中的抵抗
11.
克林姆特的「神眼」繪畫性符號之研究
12.
當下在境之實踐
13.
在畫布的邊際
14.
薄質的影像畫面
15.
穿越「繪畫」的通行:馬力歐.梅茲的冰屋裝置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