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5)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10 15:3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妹靜
研究生(外文):Lin Mei-Ching
論文名稱:圖畫書應用於幼兒藝術教學之研究─以色彩遊戲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A Research on the Application of Picture-books in Children’s Art Teaching—A Case Study on Color Games─Take the color game as the example
指導教授:林曼麗林曼麗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n Mun-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教育大學
系所名稱:藝術與藝術教育學系碩士班
學門:藝術學門
學類:應用藝術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4
中文關鍵詞:圖畫書幼兒幼兒藝術色彩遊戲。
外文關鍵詞:Picture-bookchildrenchildren’s artcolor gam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5
  • 點閱點閱:5026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954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6
中文摘要

本研究運用圖畫書的文字內容與圖像賞析,發展與延伸幼兒藝術—色彩遊戲教學,探討「色彩基本概念」、「色彩的感覺」、「色彩想像遊戲」,開啟幼兒藝術創作的興趣,提升幼兒對色彩敏銳度。讓幼兒生活充滿藝術,藝術充滿幼兒生活,期色彩能創造幼兒美麗的想像世界。
在行動研究歷程中使用《自己的顏色》、《色彩的翅膀》、《小藍和小黃》、《門神》、《我的第一本色彩書》等五本為主要單元圖畫書,實施課程設計與教學,以幼兒為主體,切合幼兒生活,統整幼兒六大課程領域,衍生人與自己、人與自然、人與社會的關係,進而愛自己也尊重別人,啟發幼兒多元智能,根據幼兒基本能力發展多元評量。每次教學依循圖畫書導賞、深入討論、遊戲及多元延伸活動的流程,進行文件蒐集、資料分析、反省與修正,教師歷經研究中獲得自我的專業成長。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圖畫書是開啟幼兒進入藝術的門窗,培養幼兒審美能力的良方,具有多元功
能,可提供教學多元的運用,也適宜發展幼兒藝術--色彩遊戲教學的主題課
程。
二、透過圖畫書發展色彩遊戲教學,更能增進幼兒學習興趣與創作表現能力。
三、透過圖畫書發展色彩遊戲能增進幼兒色彩認知與運用能力。
四、行動研究是推動教師專業成長的動力,並能帶動週遭教育工作者與家長共
同參與與成長。

關鍵詞:圖畫書、幼兒、幼兒藝術、色彩遊戲。
Abstract

This research employs the appreciation of text contents and images in picture books to develop and extend effects of children’s art (color game) teaching. It studies the impact of “color basic concept,” “color feeling,” and “color imagination game” on the stimulation of children’s interest in artistic creation, the enhancement of children’s sensitivity for colors, and artistic enrichment of children’s life. Through them, art enriches children’s life and the colors can create a beautiful world of imagination for children.
During the process of the action research, I used five picture books—One’s Own Colors, The Color Wings, Little Blue and Little Yellow, The Gate God, My First Color Book—as major teaching units to design the curriculum and put teaching in practice. I took the children as the main body of this teaching and researching activity, tailored to their life, and incorporated the six big curriculum areas in the education of young children so as to cultivate the following: the child’s relationship with itself, its relationship with nature,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society. Hence, the children could learn to love themselves and respect others, their multiple intelligence could be developed, and teachers could conduct multiple evaluation of children’s basic capacity development. Each time, the teaching began with guided appreciation of the picture books, entered into more in-depth discussions, games, and dynamic extended activities. Following the procedure, I conducted data collection, data analyses, reflections, and corrections. And through this research, I acquired pers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wth as a teacher.
The conclusion of this research is as follows:
1. Picture-books are the windows and doors that lead the children into the artistic world. They are good ways to cultivate children’s ability to appreciate arts, and they have multiple functions and can provide various applications in teaching. They are also suitable for thematic teaching units to develop children art (color games) teaching.
2. Using picture-books to teach color games can enhance children’s interests in learning and ability in creative expressions.
3. Color games can promote the children’s color cognition and utilization ability.
4. Action research generates the teacher’s power for further professional growth, and it can engage surrounding educators and parents to participate in the learning and growing experience.

Key word:Picture-book, children, children’s art, color game.
目 次

謝誌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ii
目次 v
表次 ix
圖次 x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圖畫書的基本意涵 7
一、圖畫書的定義與特質 7
二、圖畫書的價值和功能 14
第二節 幼兒藝術與色彩理論探究 16
一、幼兒藝術教育意義與價值 16
二、幼兒藝術發展相關理論 20
三、幼兒色彩發展相關理論 28
第三節 圖畫書運用在幼兒藝術與色彩遊戲實務探討 36
一、圖畫書運用在幼兒教育教學理論 36
二、圖畫書運用在幼兒藝術教育的實例 37
三、圖畫書運用在幼兒藝術與色彩遊戲相關教學研究 41

第三章 研究設計與實施 58
第一節 研究方法 58
第二節 研究場域分析 60
第三節 研究步驟 65
第四節 資料收集 68
第五節 資料分析與檢核 69

第四章 課程設計與實施 71
第一節 課程發展過程與緣由 71
第二節 課程的發展 76
第三節 課程實施歷程 105
第四節 綜合討論 146
第五節 教師的成長 157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159
第一節 結論 159
第二節 建議 162

參考文獻 167
一、中文部分 167
二、譯文部分 174
三、西文部份 176
四、網路資源部分 177










附 錄
附錄一 教學活動剪輯 178
附錄二 色彩遊戲相關參考書目 189
附錄三 訪談大綱 193
附錄四 教學自我評鑑表 194
附錄五 門神劇本 195
附錄六 色彩遊戲學習單 197
附錄七 我國五歲幼兒基本能力與各領域學力指標 203
附錄八 幼兒綜合學習評量表 204
附錄五 戶外參觀意願調查表 205
附錄五 家長回饋問卷 206














表 次
表2-2-1兒童繪畫發展各家分期表 21
表2-2-2幼兒認知與藝術展階段特徵比較 25
表2-2-3幼兒繪畫及相關能力之發展階段表 27
表2-2-4一般色彩感覺及聯想 33
表2-2-5色彩三屬性的感覺及聯想 34
表2-3-1圖畫書運用在幼兒藝術教學相關研究 42
表2-3-2國內色彩遊戲教學相關研究 51
表3-1-1☆☆國小附設幼稚園場域S W O T分析表 61
表3-5-1資料處理及編碼方式 69
表4-2-1圖畫書教學的運用程序及技巧 79
表4-2-2☆☆班幼兒活動作息表 87
表4-2-3初步課程計畫表 91
表4-2-4課程相關圖畫書 92
表4-2-5色彩遊戲使用的圖畫書介紹 93
表4-2-6色彩遊戲延伸閱讀圖畫書介紹 94
表4-2-7教學設計 96






圖 次
圖2-2-1色相環 29
圖2-2-2明度與彩度圖 30
圖2-2-3類似色 30
圖2-2-4補色 31
圖2-2-5配色圖 31
圖3-1-1研究架構圖 59
圖3-2-1☆☆班教室空間圖 63
圖 3-3-2研究流程圖 67
圖4-2-1課程理念架構圖 89
圖4-2-1色彩遊戲教學課程活動網 95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連生(1988)。《幼兒教育研究》,增訂版。台北:五南。
王文純(1988)。〈色彩的美感發展之研究—相關文獻之回顧),《美育月刊》,第
94期,頁23-32。台北:國立談灣藝術教育館。
王文姬(2004)。《生命的美感體驗~以艾瑞.卡爾圖畫書為引導的美術教學》,頁9,26。台北市立師範學院視覺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靜珠(1880)。《幼稚教育》,增十版,頁41–42。台北︰王靜珠。
王淑娟(2002)。《兒童圖畫書創造思考教學提升學童創造力之行動研究》,頁8,頁30。國立台南師範學院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秀雄(2002)。〈美學與藝術教育〉。藝術教育研究編輯委員會 編《藝術與人文教育上冊》,頁123。台北:桂冠。
王春暉(2005)。《藝術故事教學影響四年級兒童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研究-從美術史的藝術故事導入色彩的學習》。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天下雜誌編輯(2001)。《2001年天下教育特刊–美的學習》。台北:天下雜誌。
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美育月刊》第69期,頁12–1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朱伶莉(2004)。《幼兒對圖畫書回應行為之探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應傑(2003)。《兒童閱讀圖畫書意義建構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教育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培鈴(2002)。《兒童圖畫書應用在幼稚園相鄉土教學之行動研究》,頁3。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宜賢、李翰林、黃志祥 等(200)。《兒童發展─理論與實務》,頁3。台北市:永大書局。
李坤珊(1998)。〈非書不可—圖畫書對嬰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學前教育,1998.08第二十一卷》第8期,頁65。台北。︰信誼基金會。
李蕭錕(1996)。《色彩學講座》。台北:藝術家。
巫春子(2005)。《提昇兒童繪畫中色彩表現之課程與教學研究》。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明清(2002)。《教育研究》,版17。台北:五南。
吳昭宜(2001)。《走入幼兒戲劇教學的殿堂:一個幼稚園大班之行動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仁芳(1992)。《色彩的理論與實際》。頁169,台北:中華色研。
吳仁芳(1993)。《兒童繪畫造形與色彩表現特徵》,國教月刊,第40期,頁9-17。
吳淑玲(2001)。《繪本與幼兒心理輔導》。台北:心理。
吳淑玲主編(2003)。《讀繪本,遊世界-著名繪本教學與遊戲》。台北:心理。
吳淑玲主編(2004)。《繪本主題教學資源手冊》,頁367。台北:心理。
吳淑玲(2005)。(繪本的視覺藝術與語文閱讀以兒童繪本閱讀指導為主)。《幼教
資訊》,第175期,頁36-45。台中:母子鳥專業發展學會。
吳惠娟(2001)。《以圖畫書引導兒童審美與表現的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
覺藝術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佳蓉(2005)。《圖畫故事書欣賞與拼貼教學之研究---以三位插畫家為例》。屏
東教育大學教育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阮佳瑩(2004)。《兒童創造性繪本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幸佳慧(1999)。《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探討》,頁31。台南國立成功大學。碩士論
文。
幸佳慧(2000)。(而同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散步─藝術風格介紹)。《美育》,第113
期,頁19-30。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周淑慧(2006)。《幼兒園課程與教學-探究取向之主題課程》,頁99,台北:心
理。
岡田正章(1989)。《幼稚園繪本‧童話教學設計》,頁148,336。台北:武陵。
林敏宜(2001)。《圖畫書的欣賞與應用》,頁5–10。台北:心理。
林真美(1999)。《在繪本花裡–和孩子共享繪本的樂趣》。台北:遠流。
林育瑋(1996)。(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歷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第9期,頁
803-832。台北:國立台北師範學院。
林千鈴(2003)。《藝術基因改造》,頁34–57。台北:青林國際。
林曼麗(1990)。《台灣視覺藝術教育研究》。台北:雄獅。
林曼麗(199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80。
林敏娟(2003)。〈兒童繪本閱讀完全手冊〉。《聰明寶寶雜誌,2003.2》,頁48。台北︰階梯數位科技。
林佳燕(2003)。《運用「故事」統整國小三年及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課程之行動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林琬蓉(2002)。〈好奇與想像發揮創造力〉。《學前教育,2002.09》,頁71。台北:信誼基金會。
林寶山(1991)。《教學原理》。台北:五南。
林秀芬(2003)。《應用社區文化的幼兒視覺藝術教學研究》。屏東師範學院視覺
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佑靜(2005)。《運用遊戲策略進行色彩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嘉義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鶴貞(2002)。《國小五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研究-建構主義教學理念之應 用》。屏東師範學院/視覺藝術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胡郁珮(1997)。〈我的世界只有你最懂—從童書暢遊孩子的美麗「心」世界〉。《學前月刊,1997.02第十九卷》第11期,頁58。台北:信誼基金會。
姜文如(2002)。《兒童圖畫融入國小低年級「生活」課程之延伸教學研究—
以桃園新屋鄉永安國小一年級學生為例》。新竹師範學院美勞教育。碩士論文。
洪福財(1990)。《幼教教師專業成長—教學反省策略及其應用》,頁9。台北:五南。
洪文瓊(1994)。《兒童圖書的推廣與應用》。台北:聯經。
洪 雲(2005)。《鷹架理論對國小學童色彩運用能力之影響》。國立新竹教育大
學。碩士論文。
洪嘉慧(2005)。《無字圖畫書應用於幼稚園視覺藝術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樹木
之歌」為例》。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美菁(2005)。〈幼兒視覺藝術創作過程中語文與情感表達〉。《幼教資訊》,第
174期,頁21–24。台中︰母子鳥專業幼教發展學會。
高傳正 主編(1992)。《學前教育》,頁13–20。台北:婦幼家庭。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第91期,頁70。
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袁汝儀主編(1995)。《荷蘭視覺藝術教育與師資訓練:一個西方案例的教育民族
誌研究》。台北:五南。
徐素霞(2001)。《台灣兒童圖畫書導賞》,頁6,14,28,41–42,70。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素霞(2001)。〈接近藝術從圖畫書開始〉。《學前教育,2001. 1》,頁70。台北︰信誼基金會。
徐素霞(1998)。〈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第91期,頁
31–36。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素霞(2000)。〈我的「畫」也有「話」說—波隆納插畫展之歐美作品風格探討〉。《美育》,第113期,頁3–12。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徐季筠(2003)。《圖畫書在藝術與人文領域上的應用—以康樂國小四年級學童為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孟儀(2004)。《美術圖畫書應用於國小四年級視覺藝術鑑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三角湧村的梅樹阿公》和《克力的繪本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視覺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博洲(2001)。〈發現四季台灣之美—關於「色彩」的主題〉。《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改革論文集》,頁18–28。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圖畫書」〉。《社教雙月刊》,第46期,頁20–33。台北:社教館。
郭靜一(2006)。《幼稚園教師運用圖畫書發展教學活動歷程之個案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陸雅青(1998)。〈繪畫記錄孩子的成長軌跡〉。《學前教育1998、05》,第二十一卷,頁66。台北:信誼基金會。
陸雅青(1998)。〈兒童畫中用色現象之探討〉。《色彩人生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台北:國立台北藝術館。
粘瑞蘭(2004)。《國小高年級視覺藝術色彩教學策略研究》。新竹教育大學。碩
士論文。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第91期,頁12–19。台北:國立台北藝術館。
陳璐茜(2004)。《趣味繪本教室》。台北:雄獅。
陳璐茜(2004)。《繪本發想教室》。台北:雄獅。
陳柏達(1982)。《如何促進兒童智力發展》。台北:世界文物。
陳朝平(1986)。《繪畫欣賞與欣賞教學之研究》。高雄:復文。
陳瓊花(2002)。《藝術概論》,版5,頁185。台北:三民。
陳瑤華(1996)。《兒童美術教學講座》。台北:藝術家。
陳淑鈺(2003)。《寫實性圖畫書與想像性圖畫書對大般幼兒想像力的影響》。南華大學美學與藝術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文菁(2001)。《一位國小教師美感教育學決定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
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勇仁(1999)。《以美術鑑賞教學增進國小學童繪畫表現中色彩運用能力之實驗
研究》。台中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惠邦 (1998)。《教育行動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第
23期,頁64-76。
張純子(2003)。《圖畫書在幼兒元智能發展之運用研究》。國立台南師範學
院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淑媛(2001)。《色彩遊戲在先先幼稚園教學上的應用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如鈞(1980)。《幼兒圖畫書在幼稚園教學上的運用》。中華民國兒童文學學會會訊。
張秀娟(2003)。《圖畫書導賞教學對幼兒創造力影響之研究》。朝陽大學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夏勳(1979)。《設計的基礎練習》。台北:世界文物出版。
教育部(1987)。《幼稚園課程標準》,頁五。台北:正中。
許信雄(1979)。《幼兒藝術性發展與輔導》。台北:台北市立師院。
黃迺毓、李坤珊、王碧華合著(1995),《童書非童書》版4。台北:宇宙光。
黃瑞琴(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版九。台北。心理。
黃意舒(1994)。《幼稚園教師教學角色認同及踐行研究》,頁61。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黃淑瑛(2005)。〈孩子最愛─圖畫故事書的欣賞與創作教學〉。《美育》,第143期,頁4–17。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趙敏雲(2003)。《學齡前幼兒色彩認知能力之研究》。樹德科技大學/應用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汶錡(2005)。《國小學童色彩混色辨識能力之研究》。國立新竹教育大學。碩
士論文。
歐用生(1999)。(統整課程爭議平議)。《自主與卓越:九年一貫課程的變革與展望》。國立台北師範學院編印。
葛承調編著(1946)。《師範學校幼稚教育》,頁129。台北:正中。
游淑燕(2002)。《國小低年級教師圖畫銓釋與教學設計》。國立嘉義大學幼兒教
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鄔時雯(2002)。《以故事教學增進兒童同儕友誼之行動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
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千惠(2001)。〈繪本團體共享親密時光〉。《學前教育,2001.02》,頁41。台北:信誼基金會。
鄭明進(1987)。《世界傑出插畫家》。台北:雄獅美術。
鄭明進(1998)。《圖畫書的美妙世界》,頁85。台北:國藝館。
鄭明進(1996)。《兒童圖書大事記》。台北:雄獅美術。
鄭榮珍(1996)。〈3–5歲孩子可以看什麼書〉。《學前教育,1996、5》,頁25。台北:信誼基金會。
劉振源(1996)。《兒童畫教材教法》。台北:藝術家。
劉婉珍(1996)。〈從普遍到特殊:人類的審美發展〉。《美育雙月刊》,第130期,頁86。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潘元石(1987)。《幼兒畫教學》。台北:上誼。
臧瑩卓編著(2004)。《幼兒學習環境—理論與實務》。台北:群英。
簡楚瑛主編(1999)。《幼教課程模式》。台北:心理。
蘇振明(1991)。《看圖、欣賞與學習—認識兒童讀物插畫及其教育性。輯於馬景賢主編的「認識兒童讀物插畫」》,16–27頁。台北:中民國兒童學學會。
蘇振明(1989)。《啟發孩子的繪畫潛能》,版2。台北:時報文化。
蘇振明(1986)。《幼兒線畫教學研究》。台北:台北市立師範學院,頁35。
蘇振明(1998)。〈認識圖畫書及其在兒童教育的功能〉。《兒童藝術教育學術研討
會》,頁23-37。新竹:國立新竹師範學院幼教中心。
鐘兆慧(2002)。《國小兒童色彩排序能力之研究》,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謝正瑜(2004)。《兒童圖畫書的圖像語言表現賞析教學對兒童繪畫表現影響之研
究》,新竹師範學院美勞系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美慧(2006)。《圖畫書創意教學策略對兒童藝術創造力表現之影響》,頁43,
新竹教育大學。碩士論文。
藤守嶤(1997)。《審美心理描述》,頁49。四川:人民。
嚴淑女(2003)。〈圖畫書的藝術世界〉。《幼教資訊》,第148期,頁26-31。台中:
母子鳥專業幼教發展學會。
二、譯文部份:
余若君 譯(1998)。《彩繪童年:華德福學校的水彩教學》,頁21。台北:光佑。
Brunhild Miiller(1996),Malen mit Wasserfarben(Painting with children),P21.
林麗雪 譯(1981)。瑪琳‧勒菲爾(1981)原著。《啟發孩子的創作力》。台北:中國主日學。
林憲正 譯(1997)。《及早開發孩子的天賦與才能》。台北:新苗。
夏林清 譯(1997)。《行動研究方法導論:教師動手做研究》。台北:遠流。
Altrichter﹐Posch & Somekh(1997),Teachers investigate their work:an introduction to the methods of action research。
桂冠編譯室 譯(1999)。《幼教課程:當代研究的回顧》。台北:桂冠。
Carol Seefeldt(1992),The Early Curriculum:A review of current Research .
賴碧慧、吳亮慧、劉冠麟 譯(2004)。《幼兒藝術與創作性發展》,頁6-9。台北:華騰。
Robert Schirrmacher(2002),Art and Creative Development for Young Children.
陳瓊森 譯(1997)。《MI開啟多元智能新世紀》。台北:信誼。
Howard Gardner(1997),Multiple intelligences: the theory in practice.
陳武鎮 譯(1991)。《幼兒創造力與美術》。台北:世界文物。
W.Lambert Brittain(1991)Creativity, Art, and the Young Child.
郭禎祥 譯(2000)。《藝術視覺的教育》,頁111-116。台北:文景。
Elliot.W.Eisner (1972),Educating Artistic Vision.
郭俊賢、陳淑惠 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
Linda&Bruce Campbell Dee Dickinson(1998),Teaching & Learning through
Multiple Intelligences。
許信雄 編譯(民88)。《幼兒藝術》,頁7,17,36。台北市:華騰文化。
Brenda Siegel(1995).Considering Children's Art:Why and how value their works.
黃秋玉等譯(民93)。Rebecca T.Lsbell Shirley Raines,(2003)原著。《幼兒創造力與藝術》,頁111。台北:洪葉文化。
樊琦 譯 張玲霞 主編(民90)。Szekely, George 著。《藝術的創意教學=the art of teaching art》。台北:洪葉。
劉滌昭 譯。松居直(Tadashi Matsui)(1981/1995)原著。《幸福的種子:親子共讀圖畫書》,頁9。台北:台灣英文雜誌社。
鄭端榮、林秀地 譯(民69)。石原慎太郎 原著。(1970)《兒童心智的啟發》。台北:巨流。
三、西文部份:
Ayesha, C. (2002, March 28). Reading to little kids works like magic. USA Today, pg. 07d.
Anderson, C. L.(1998a).Now I think like an artist:responding to picturebooks.In J. Evans edited. What's in the Picture?Responding to lustrations in Picture Books(146-165). Great Britain:Paul Chapman.
Bader﹐B.(1976).American Picture Books︰From Noah’s Art to the Beast within. New York:Macmillan.
Burke, Eileen M. (1990). Literature for the Young Child (2nd ed.)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Ally and Bacon.
Day. M. (1974). The use of formative evaluation in the art education. Art Education. 27(2).3-7.
Gardner, H., & Gardner, J. (1970a). Developmental trends in sensitivity to painting style and subject matter. Studies in Art Education, 12(1), 11-6. Gardner, H. (1970b). Children's sensitivity to painting styles. Child Development, 41(3), 813-821.
Huck,C.S&Hepler,S.&Hickman,J.(1993).Children's literature in the elementary school(5th ed.).New York: Harcourt Brace Jovanovich.
Muller,B(1986)Painting with Children.Floris Books.
四、網路資源部分:
天下雜誌教育基金會。http://www.lcenter.com.tw/reading/reason.asp(2005.3.5瀏覽)
青林學習樂園。http://www.012book.com.tw/story/travel/book03.html(2005.6.25瀏覽)
林育瑋。http://ec.hs.yzu.edu.tw/project/creative/c020106.html(2005.7.3瀏覽。)
林以凱。http://w3.sce.pccu.edu.tw/preschool/15th/p_topics/p_content.htm(2006.6.1瀏覽)
謝智玲。http://w3.sce.pccu.edu.tw/preschool/15th/p_topics/p_content.htm(2006.6.1瀏
覽)
柯倩華。http://www.eslitebooks.com/exhibition/picture/info01.shtml#01(2005.7.15瀏
覽)
陳澤麗。http://www.fx.edu.sh.cn/jxzyk/yeqmcz/53.htm (2005.7.3瀏覽)
張麗華。http://www.es.nccu.edu.tw/teacher/%B1i%C4R%B5%D8/index.htm(2005.8.12
瀏覽)
鄭美珍。http://w3.sce.pccu.edu.tw/preschool/15th/p_topics/p_content.htm#3(2006.6.1瀏覽)
歐用生。《提升教師的行動研究能》。http://content.edu.tw/societ8/ksck/nine/n4.htm (2004.8.1瀏覽)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施美菁(2005)。〈幼兒視覺藝術創作過程中語文與情感表達〉。《幼教資訊》,第
2. 林曼麗(1990)。《藝術、人文、新契機––視覺藝術教育課程理念之思考》。美育,113,71–80。
3. 幸佳慧(2000)。(而同圖畫故事書的藝術散步─藝術風格介紹)。《美育》,第113
4. 吳仁芳(1993)。《兒童繪畫造形與色彩表現特徵》,國教月刊,第40期,頁9-17。
5. 李坤珊(1998)。〈非書不可—圖畫書對嬰幼兒成長的重要性〉。《學前教育,1998.08第二十一卷》第8期,頁65。台北。︰信誼基金會。
6. 呂燕卿(1996)。〈兒童繪畫發展之認識與實際〉。《美育月刊》第69期,頁12–15。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7. 王文純(1988)。〈色彩的美感發展之研究—相關文獻之回顧),《美育月刊》,第
8. 郝廣才(1998)。〈油炸冰淇淋─繪本在台灣的觀察〉。《美育》,第91期,頁70。
9. 徐素霞(2001)。〈接近藝術從圖畫書開始〉。《學前教育,2001. 1》,頁70。台北︰信誼基金會。
10. 徐素霞(1998)。〈圖像語言藝術與純藝術之創作探討〉。《美育》,第91期,頁
11. 徐素霞(2000)。〈我的「畫」也有「話」說—波隆納插畫展之歐美作品風格探討〉。《美育》,第113期,頁3–12。台北︰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
12. 郭麗玲(1991)。〈在畫中說故事「圖畫書」〉。《社教雙月刊》,第46期,頁20–33。台北:社教館。
13. 曹俊彥(1998)。〈圖畫.故事.書〉。《美育》,第91期,頁12–19。台北:國立台北藝術館。
14. 陳瑤華(1996)。《兒童美術教學講座》。台北:藝術家。
15. 陳海泓(2001)。(如何利用圖畫故事書發展兒童的創造力)。《語文教育通訊》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