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施建彬,幸福感來源與相關因素之探討,高雄醫學大學行為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83年。2. 黃瑞蘋,產品屬性類型在品牌延伸上的不對稱影響,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3. 巫政祐,產品屬性與設計屬性之連結-以手機市場為例,國立台北大學企業管理學系碩士論文,民國90年。4. 謝雯雅,焦點聯想法於設計創意激發之應用研究,大葉大學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5. 彭雯君,個人價值觀、產品屬性、綠色態度與綠色消費行為關聯性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民國91年。6. 陳依君,產品愉悅感的模式語言,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1年。7. 黃湫瑛,創造性思考學習活動對高中生網頁設計創造力表現及問題解決學習成效之影響,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資訊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8. 林秀妙,mp3隨身聽產品造形愉悅感之使用者評估研究,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9. 張志傑,設計競賽得獎作品之愉悅感分析,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10. 翁鵲嵐,愉悅的設計─建立一個愉悅感產品的資料庫,國立臺北科技大學創新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3年。11. 林裕欽,以資源基礎觀點探討企業顧客關係管理對其績效之影響,銘傳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12. 方世榮,統計學導論,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84年6月二版。
13. 施建彬、陸洛譯,Michael Argyle著,幸福心理學,巨流圖書公司,民國86年。
14. 姜道章,初等統計學,文海學術思想研究發展文教基金會,民國86年4月。
15. 潘明宏譯,Chava Frankfort-Nachmias & David Nachmias著,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冊),韋伯文化事業出版社,民國88年5月。
16. 張文書、戴華亭譯,Karl T. Ulrich & Steven D. Eppinger著,產品設計與開發,麥格羅‧希爾國際出版社,民國89年二版。
17. 吳明隆,SPSS統計應用實務,松崗電腦圖書資料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9年8月二版。
18. 林傑斌、陳湘、劉明德,SPSS 11 統計分析實務設計寶典,博碩文化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1年10月。
19. 謝智謀、林維君譯,Perry Hinton著,統計學,弘智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1年。
20. 葉至誠、葉立誠,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商鼎文化出版社,民國91年二版。
21. SPSS,SPSS 12 簡要手冊,SPSS Inc.,民國92年。
22. 邊守仁,產品創新設計 工業設計專案的解構與重建,全華科技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2年9月二版。
23. 陳耀茂,共變異數構造分析AMOS使用手冊,鼎茂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5月。
24. 邱皓政,結構方程模式,雙葉書廊有限公司,民國93年2月。
25. 許維哲,玩具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未出版,民國94年。
26. 林傑斌、林川雄、劉明德,SPSS 12 統計建模與分析程序,文魁資訊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4年5月。
27. 徐世輝,應用統計學,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民國94年6月二版。
28. 榮泰生,SPSS與研究方法,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5年1月。
29. 胡佑宗譯,Bernhard E. Burdek著,工業設計,產品造型的歷史、理論 及實務,台北:亞太圖書,民國95年。
30. 劉影梅、黃璉華,既有量表的評價及運用,護理雜誌,48卷3期,2001年6月,頁95-101。31. 馬振基,我國大專院校推展創造力教育之研究,學生輔導-創造力教育,79卷,2002年3月。32. 陳建雄、邱柏清、陳尤澤,產品愉悅性設計構想展開數位化之探討,工業設計,30卷2期,2002年11月,頁170-175。33. 楊惠貞,電子郵件使用者行為特性知覺分析之探討,2003電子商務與數位生活研討會,2003年。
34. 王樹人,產品的功能定義及評價,價值工程,1期,1987年。
35. 張玉清,價值工程 第二講 功能分析(之一),江西冶金,3期,1989年。
36. 何曉佑,從“點子大王”的衰落重提產品創意設計的原點,南京藝術學院學報(美術及設計版),4期,1998年。
37. 價值工程期刊評論員,功能創新是價值工程的靈魂—提高VE應用水準和成效的根本在於突出功能創新,價值工程,3期,1998年。
38. 陳圻,功能設計價值工程創新的生長點,價值工程,2期,1998年。
39. 楊明,價值工程中的功能創新,價值工程,3期,1998年。
40. 鄭應文,產品創意設計系統的智慧方法,福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1期,1999年。
41. 胡樹華、張浩,論產品功能規劃,價值工程,S1期,1999年,頁20-28。
42. 肖怡,產品的功能再定位,經營管理者,2期,1999年。
43. 陳圻,功能淘汰:創新戰略的一刃利劍,價值工程,s1期,1999年。
44. 陳圻,價值工程和功能創新在企業競爭戰略中的作用,價值工程,3期,2000年。
45. 高興,設計創意芻議,蘭州商學院學報,3期,2001年。
46. 錢宇,淺析設計創意的思維基礎,蘇州絲綢工學院學報,2期,2001年。
47. 湯浩、丁熊、沈法、張福昌,產品功能與多功能產品,無錫輕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3期,2001年。
48. 施建偉、陳圻,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功能創新方法,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2001年。
49. 姜樹元、薑青舫,基於現代效用的產品功能評估模型與方法,系統工程,6期,2001年。
50. 淩勁如、鄧家提,概念設計產品功能資訊模型的研究,電腦工程,27卷,9期,2001年。
51. 施建偉、陳圻,增強產品競爭力的功能創新方法,南京航空航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4期,2002年。
52. 張鋒、馮慶林、何亞雲,20年來的西方創造性心理測量研究:方法與問題,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40卷,1期,2003年1月。
53. 蔣雯、鄭時雄,面向工業設計的創意系統研究,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4期,2003年。
54. 武鵬、陳圻,產品競爭力因素研究述評—產品競爭力要素與產品功能,價值工程,5期,2003年。
55. 崔紅、王登峰,西方"大五"人格模型的建立和適用性分析,心理科學,3期,2004年。
56. 蔣雯、鄭時雄,基於知識的工業設計概念創意系統研究。機電工程技術,3期,2004年。
57. 王慶坤、楊汝清,基於用戶需求的產品功能規劃方法研究,技術經濟與管理研究,4期,2004年。
58. 劉傑、侯智、廖林清,基於功能分析的產品創新方法研究,組合機床與自動化加工技術,8期,2004年。
59. 鄭小玲(2004年11月9日)。著眼科技突破,依靠設計創意,中國玩具業欲重塑形象。消費日報,T00版。
60. 劉昌盛(2005年7月29日)。中國:從設計到創意。科技日報,12版。
61. 濮禮健(2005年6月9日):玩具創新的思維與方法。江蘇玩具產業發展論壇會議資料。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www.jsact.cn/news/wjlp.asp?newsid=484
62. 王登峰(2004年12月31日):中國人大七人格結構的理論分析。中國科技論文在線。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www.paper.edu.cn/scholar/download.jsp?file=wangdengfeng-10
63. “中國製造”引發美國玩具業困境(2005年2月25日)。北京青年報。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info.china.alibaba.com/news/detail/v5000180-d5470824.html
64. 妮基塔(2003年11月17日),第一屆台灣創意設計博覽會The Power of Creative Design華山變新樣。ePots電子破報。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iwebs.edirect168.com/main/html/epots/146.shtml
65. 台灣玩具產業的下一波競爭力(2002年9月)。台灣區玩具工業同業公會。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www.toybase.com.tw/h/n1020216.html
66. 英國禮品市場氣氛審慎:新款機械人料有較佳銷路(2004,12月9日)。國際市場簡訊。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http://www.tdctrade.com/imn/chinese/04120902/gifts030c.htm
67. NPD Funworld,TOY Categories。The NPD Group。2005年,線上檢索日期:2005年11月30日,網址:
http://www.npdfunworld.com/funServlet?nextpage=categories_toy.html
68. 會打嗝放屁的機器人熱銷香港(2005年1月6日)。新華網。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04月30日,網址: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game/2005-01/06/content_2423011.htm
69. 博寶行,史賓機械家族介紹。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propacific-toys.com.tw/mainframe.html
70. wowweee官方網站。線上檢索日期:2006年04月30日,網址:http://www.wowwee.com/
英文部份
1. Amabile, T. M. Creativity in context. CO: Westview Press,1996.
2. Allan Afuah ,Business Models: A Strategic Management Approach. McGraw-Hill/Irwin, 1 edition,August 22, 2003.
3. Baron, R. M., and Kenny, D. A., “The Moderator-Mediator Variable Distinction in Social Psychological Research: Conceptual, Strategic, and Statistical Considerations,”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1(1), pp.1173-1182,1986.
4. Berridge , K. C. ,Pleasures of the brain. Brain and Cognition. 52, pp.106-128,2003.
5. Besemer, S.P., & Treffingger, D. Analysis of creative products: Review and synthesis. Journal of creative behavior, 15, pp.158-178,1981.
6. Besemer, S.P.,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Testing the Model Structure and a Comparison Among Products-Three Novel Chairs. Creative Research Journal, 11(4),pp.333-346,1998.
7. Besemer, S.P., & O'Quin, K. Confirming the Three-Factor Creative Product Analysis Matrix Model in an American Sample. Creative Research Journal, 12(4),pp.287-296,1999.
8. Besemer, S.P.,Creative Product: Besemer's Semantic Scale.2005
9. Chang-Young Youn,A Variation of CAT for Measuring Creativity in Business Products,The Korean Journal of thinking & problem solving, 15(2),pp.143-153,2005.
10. Desmet, P.M.A. ,Measuring emotion;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 instrument to measure emotional responses to products. In: M.A. Blythe, A.F. Monk, K. Overbeeke, & P.C. Wright (Eds.), Funology: from usability to enjoyment (pp. 111-123).Dordrecht: 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2003.
11. Don Norman,Emotion & design: attractive things work better.9(4),pp.36-42,2002.
12. Jordan, P. W. ,Human factors for pleasure in product use. Applied Ergonomics, 29, pp.25-33,1998.
13. Jordan, P W. ,Designing Pleasurable Products: An Introduction to the New Human Factors. Taylor and Francis,2000.
14. Kevin Gallimore,The Impact of Creativity Training on Strategic Thinking.Department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tudies, 14,2004.
15. Laurent, Gilles and Jean-Noel Kapferer,”Measuring Consumer Involvement Profiles”, 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 , pp.41-53,1985.
16. Maher, M.L. and Poon, J. ,Modelling Design Exploration as Co-Evolution. Microcomputers in Civil Engineering. 11(3),pp.195-209,1996.
17. Mehrabian, A., Pleasure-arousal-dominance: A general framework for describing and measur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emperament. Current Psychology, 14,pp.261-292,1996.
18. Michael, Kurt Y. ,Comparison of Students' Product Creativity Using a Computer Simulation Activity versus a Hands-on Activity in Technology Education.2000-05-10,Teaching and Learning,PHD
19. Pieter Desmet,The Product Emotion Measurement Instrument(PrEmo).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2003.
20. Russell, J. A. Measures of emotion. In R. Plutchik & H. Kellerman (Eds.), Emotion: Theory, Research, and Experience. 4, pp.83-111. San Diego, CA: Academic Press,1989.
21. Reis,S.M.,Renzulli J.S. , Student Product Assessment Form(SPAF).2000.
22. Solomon, Michael R. , Consumer Behavior—Buying, Having, and Being, Prentice-Hall International ,Inc,2002.
23. Weerdesteijn, J.M.W., Desmet, P.M.A., Gielen, M.A. ,Moving design; to design emotion through movement.The Design Journal. 8(1), pp.28-40,2005.
24. Zaichkowsky, Judith Lynne ,“Measuring the Involvement Construc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12, pp.341-352,1985.
25. Zaichkowsky, J.L. The personal involvement inventory:Reduction,revision,and application to advertising,Journal of Advertising,23(4),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