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
台灣省教育廳(民87)。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計畫。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民91)。國小級生命教育教材(六冊)。台北:使徒。
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總會教育委員會(民91)。青少年級生命教育教材(四冊)。台北:使徒。
江慧鈺 (民90)。國中生生命意義之探討:比較分析與詮釋研究。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托爾斯泰著。許海燕譯(民86)。人生論。台北:志文出版社。
何英奇(民76)。大專學生之生命意義感及其相關:意義治療法基本概念之實證性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裡學報,20期,87-106。
何英奇(民79)。生命態度剖面圗之編製:信度、效度之研究。師大學報,第35期,71-94。何琦瑜(民92)。超過半數國中生:作弊沒關係。載於天下雜誌,287期,2003年教育特刊。
宋秋蓉(民81)。青少年生命意義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李彬(民92)。生死教育對醫學系學生生命態度教學成效之探討以某大學一年級學生為例。南華大學生死研究所碩士論文。何福田(民91)。生命教育的由來與重要性。載於「生命教育論叢」。台北:心理。3-9。
林思伶(民89)。生命教育單元教學的設計與實施。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151-170。
林思伶(民89)。台灣省高級中學實施生命教育現況-1998-2000。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201-237。
林素霞(民92)。不同取向生命教育影響國中學生自我概念、人際關係與生命意義之實驗研究。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吳武雄(民88)。推展生命教育回歸教育本質。高中教育,7-15。吳庶深、黃麗花合著〈民90〉。生命教育概論-實用的教學方案。台北:學富。
阿德勒著。顏文君譯(民92)。生命對你意味著什麼。台北:華城出版社
邱哲宜(民93)。青少年生命意義感、死亡態度與自我傷害關係的研究。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品德教育促進方案(民93),教育部93.03.16新聞稿。95.3.27,取自http://www.edu.tw/EDU_WEB/EDU_MGT/DISPL/EDU7742001/importance/930316-1.htm?FILEID=95570&open
孫效智(民89)。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哲學基礎。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1-22。
孫效智〈民93〉。歌詠生命的旋律-九年一貫生命教育教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效智(民93)。歌詠生命的旋律-高中職生命教育教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孫效智(民93)。高中「生命教育」課程綱要重點與特色。載於「94年度教育部生命教育專案研究暨成果發表研討會手冊」,285-293。
陸娟(民91)。生死教育對綜合高中學生生命意義感教學成效之探討。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陳福濱(民89)。生命教育的理論基礎。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寰宇。23-36。
陳毓文(民88)。暴力環境與暴力少年:一個社會問題還是兩個。
陳佩君〈民90〉。我喜歡我自己~生命教育融入健康教育課程對國中學生自尊、
學業成就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雅芬(民94)。台灣中小學生命教育教才內容分析及編輯過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郭純芳(民93)。生命教育課程對大學生自我概念與生命態度之影響-以東海大學生命教育課程「β計畫」為例。東海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民89-90)。國高中生命教育教師手冊(九冊)。台北:天恩。
得榮社會福利基金會(民92-94)。國高中生命教育教案(四冊)。台北:天恩。
黃恵秋〈民90〉。「認識自我」生命教育課程對國中生--生命意義感與自我概念之影響。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培鈺(民94)。生命教育通論。台北:新文京開發,7-9。
黃德祥(民89)。小學生命教育的內涵與實施。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寰宇。241-253。
黃義良(民89)。生命教育在國小課程中的融合。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
台北:寰宇。255-272。
黃麗花(民90)。生命教育方案對學童攻擊行為與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頁8。
黃楨貞(民90)。青少年生命教育與其生命意義感之相關研究~以死亡教育取向之生命教育為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衛生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雅文(民91)。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生命教育創意教學活動設計」。教育部委託研究。
黃雅文、姜逸群(民94)。生命教育核心概念、系統架構及發展策略研究報告。教育部委託研究。
黃雅文(民94)。生命的五個階段國小生命教育教案。台北:世界宗教博物館。
黃雅文(民95)。日本現行之道德教育與生命教育之探究。載於國民教育月刊,第五期。
教育部推動生命教育中程計畫(民90),教育部中華民國九十年五月二十九日
台(九○)訓(三)字第九○○六六三○六號函頒,95.3.27,取自 http://210.60.194.100/life2000/eduteam/project_mid.htm
教育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民92),教育部92 .01.15台國字0920006026號公佈。95.06.03取自國教專業社群網http://teach.eje.edu.tw/9CC/brief/brief3.php
傑.唐納.華特士著,林鶯譯(民88)。生命教育:與孩子一同迎向人生挑戰一
書。台北:張老師。203-208。
張湘君、葛琦霞(民89)。童書創意教學 生命教育大家一起來。台北:三之三。
張馨文(民92)。國小六年級資優生生命意義感之探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論文。張春興(民93)。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台北:東華。129頁。
湯姆‧貝&大衛‧麥克斐遜(Tom Bay & David McPherson)箸。陳佳穎譯(民90)。改變態度改變人生,9頁。
楊慕慈(民92)。生命教育。台北:禾楓,1-3頁。
楊紹剛(民90)。尋找存在的真諦:羅洛‧梅的存在主義心理學。台北:貓頭鷹。
黎建球(民89)。生命教育的意義價值及其內容。本文彙編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37-48頁。
劉鴻興(民90)。長期照護人員之工作態度與生命態度之相關因素之研究。
劉翔平(民90)。尋找生命的意義-弗蘭克的意義治療學說。台北:貓頭鷹。
鄭曉江箸(民83)。中國死亡智慧。24-31、82-88頁。
鄭玄藏譯(民86)。人本心理學入門-真誠關懷-。台北:心理出版社。
鄭石岩(民91)。生命教育的內涵與教學。95.06.01取自國際佛光會中華總會教師分會網站http://www.blia.org.tw/teach/08/8-6.htm。
錢永鎮(民88)。中等學校生命教育課程內涵初探。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127-149頁。
錢永鎮(民93)。生命教育的理念與做法。載於「生命教育融滲教學師資培育計畫」成果彙編。台北:德明技術學院。33-34頁。
謝曼盈(民92)。生命態度量表之發展與建構。慈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116頁。蘇完女(民79)。死亡教育對國小中年級兒童死亡態度的影響。
潘靖瑛(民91)。生命教育的意涵與課程設計。取自「生命的認知、尊重與實踐」教學與成果研討會研習資料。
鄧運林(民90)。認識生命教育。載於「生命教育論叢」。21-23。台北:心理。
賴怡妙(民86)。死亡教育團體方案對台灣師大學生死亡態度級生命意義感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暁明女中生命教育中心(民87)。高國中生命倫理教育教師手冊。台中:曉明。
澳洲新南威爾斯生命教育中心(時間未註明),95.05.23取自http://www.iewst.fju.edu.tw/life/Net/australia.doc
鍾聖校(民89)。生命教育的另類可能-談情意溝通理論在大學之實踐發現。載於「生命教育的理論與實務」,台北:寰宇。67-87頁。
鍾美慧(民95)。日本「活出生命力」的教育政策對我國生命教育之啟示。已被
國民教育月刊接受,預計於十月出版。
Clifford E Knapp 原著,謝智謀、王怡停譯,民92。體驗教育 帶領內省指導手冊。台北,幼獅。17頁。
F.Philip 、Kim Gale Dolgin原著,黃俊豪、連廷嘉合譯(民93)。青少年心理學。台北:學富。208-209頁。
Viktor E. Frankly著,趙可式、沈錦惠合譯(民72)。活出意義來-從集中營說到存在主義。74-75。台北。光啟出版社。
V. E. Frankly 原著,游恆山譯(民80)。生存的理由—與心靈對話的意義治療學。台北:遠流。
英文部分
Beyer, B.K.(1987).Practical strategies for the teaching of thinking.
Boston, MA: Allyn and Bacon, Inc.
Crum Baugh&Majolica(1964).An experimental study in existentialism:The psychometric approach to Frank’s concept of inorganic neuroses .Journal of Clinical Psychology ,20,200-207.
Crumbaugh.J.C.(1973.).Everything to gain:A guide to self-fulfillment through.logo analysis.Chicago:Nelson-Hall Company.
Crumbaugh.J.C.(1975.)Logotherapy as a bridge between religion and therapy.Conference paper.Dialog information service,Inc.
Colin Leath(1999)The effect of participation in The Meaning in Life Forum on articipants’Experience of meaning in lif.
Frankl,V.E.(1963).Psychotherapy and existentialism:Selected papers on logo therapy. Washington:Square Press.
Frankl,V.E.(1986).The docvor and the sole:From psychotherapy to logotherapy. New York:Alfred A.Knopf,Inc.
Hedlund(1977).Personal meaning :The problem of education for wisdom.
Personnel and Guidance Journal ,55(10),602-604.
Lam.Judy;Winter.Sam(2000)Developing Positive Attitudes for Life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The 'Thought Power' Programme used with Teenage Students in Hong Kong. School Psychology International v21 n2 p136-51 May 2000.
Leena Mangrulkar,Cheryl Vince Whitman,Marc Posner (2001)Life Skills Apporach to Child and Adolescent Healthy Human Development.
Orbach, Israel; Florian, Victor(1992)Attitudes toward Life and Death, Religiosity, and Gender in Israeli Children.Omega: Journal of Death and Dying v24 n2 p239-49 1991-92.
Phillip(1996).Meaning in life and psychological well-being among high school freshmen and seniors.Proquest Digital Dissertation Abstracts, Dia-B 57/04,p.2912.
Payne, Brenda J.; Range, Lillian M.(1996)Family Environment, Depression, Attitudes toward Life and Death, and Suicidality in Young Adults. Death Studies v20 n3 p237-46 May-Jun 1996.
Orbach, Israel; And Others(1984)Attitudes toward Life and Death in Suicidal, Normal, and Chronically Ill Children: An Extended Replication. Journal of Consulting and Clinical Psychology v52 n6 p1020-27 Dec 1984.
Masschelein, Jan(1998)World and Life or Education and the Question of Meaning (of Life). Interchange v29 n4 p371-84 1998.
Thiagarajan, Sivasailam(1994)How I Designed a Game--And Discovered the Meaning of Life. Simulation & Gaming v25 n4 p529-36 Dec 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