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122.214)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12 23:12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何宗翰
研究生(外文):Tsung-Han Ho
論文名稱:從公共電視的任務探討其應有的組織架構與財政配置—以德國公共廣電法制為借鏡—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n Due 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Of Public Television Based on It’s Task—By Comparison with Legal System of Public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in Germany
指導教授:陳愛娥陳愛娥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Ai-Er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78
中文關鍵詞:公共電視廣電法組織法
外文關鍵詞:public televi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5
  • 點閱點閱:216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2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3
論文題目:從公共電視的任務探討其應有的組織架構與財政配置—以德國公共廣電法制為借鏡—
論文頁數:178
所 組 別: 法學 系 公法組 組(學號:79171201)
研 究 生: 何宗翰 指導教授:陳愛娥博士
論文提要內容:
自廣播與電視發明以來,有鑒於其對個人與公眾意見形成的強大影響力,各國皆未容任其自由運作,而由立法者劃定其營運框架。我國設立公共電視前,僅有民營四家無線電視台(台視、中視、華視與民視)與有線電視網絡。然而,四家無線電台皆存有黨政軍力量過度介入的弊病,私營有線電視則因集團化導致其喪失意見均衡性。此外,私營廣播電視因爭逐收視(聽)率亦造成其節目品質低落。由於我國廣電體系存有前述缺失,設立公共電視以提供均衡多樣且不受政治性力量影響之節目的呼聲,越來越受社會各界關切。立法院於1997年5月31日三讀通過公共電視法。然而,1997年6月18日公布施行的公共電視法仍受諸多批評,其主要集中於公共電視之組織架構與財政配置不足以防免政治上的影響,以致公共電視仍可能成為執政者的工具。因此,如何設計公共電視應有的組織架構與財政配置即成為本文研究的重心。基於前述研究動機,筆者將依循下述步驟討論此項議題:

第一章「緒論」:說明本論文的研究動機與目的、比較方法的採用與比較對象的選擇以及,論文結構的安排。

第二章「我國公共電視法制的發展、內涵及疑義」:為掌握我國公共電視法制及其缺失,應先指出廣播與電視在現代民主社會中的重要性,並藉此證立以法律形塑廣電秩序的必要性。據此始能檢討公共電視法制化前廣播電視法與有線電視法制的問題,並指出我國廣播電視體系的弊病,並同時證立我國設立公共電視臺的必要性。然而,作為公共電視臺設立依據的公共電視法,卻因立法之際對公共廣電認識尚淺,其設計仍存有諸多疑義。

第三章「德國廣電法制的發展軌跡及其憲法基礎」:檢討我國公共電視法制後可知,其主要弊病在於:組織架構與財政配置深受國家權力機關的影響。有鑒於二次大戰結束前德國廣電法制亦有深受國家支配的問題,其於二次大戰後爲防杜此弊病再現的廣電法制正以使其免受國家支配為目標;因此,引介德國廣電法制的發展軌跡及其憲法基礎,應可提供我國修正公共電視法時的考量觀點。其包括:憲法對公共電視法制的指示以及,公共電視應承擔的「基本供給」任務。

第四章「立法形塑公共電視法制的框架條件」:藉由德國廣電法制的說明掌握了立法形塑公共電視法制應有的框架條件後,應進一歩檢討憲法對公共電視法制的相關指示,並釐清各憲法原則,質言之,廣電自由的落實、民主國原則、國家必須承擔滿足人民最低資訊需求的任務與效率原則之間的衝突關係與解決之道。此外,基於德國公共電視法制的啟發,我國公共電視亦應承擔「基本供給」任務。如是,即應針對此「基本供給」任務規劃相應的配套措施。

第五章「確保公共電視合憲達成其任務的組織架構」:為確保公共電視的組織架構符合憲法要求,並確保公共電視在二元廣電法秩序中應承擔之「基本供給」任務的達成,其組織架構應考量下列觀點:抉擇能合憲達成「基本供給」任務的組織型態、確保節目決策機關的多元性與其對節目的控制力、其業務執行機關應具備專業能力、由具備經濟與技術專業知識的機關對此領域進行監督以及,確保公共電視恪守法律規定而規劃適當的合法性監督機制。並提出本文對我國現行公共電視組織架構的修正建議。

第六章「確保公共電視合憲達成任務的應有財政配置」:考量到具有穩定、充足的財政收入才能維持公共電視的營運,而且財政配置的種類也會深刻影響公共電視的節目形塑,立法者應規劃足以確保公共電視合憲達成其「基本供給」任務的應有財政配置。

第七章「結論」:為便於理解並提供未來相關討論的參考,本文的結論將以「論點命題(These)」的方式簡要摘述本文在各章提出的論點。
In consideration of the influence of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all goverments set the rules of it’s operation. Before establishing public television, there were only four wireless television stations and cable television system. However, political power usually interfered in the former, and the latter lost balance and diversity of opinions. Furthermore, private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system sought high audience rating and lapsed the quality of program. Because of these shortcomings, all circles concern about establishing public television to offer the programs, which are out of plitical influence and full of balance and diversity of opinions. The Legislative Yuan enacted “Public Television Law” on 5. 31. 1997. However, this law is criticized of failure to refuse political influence, that the public television still might become the instrument of government. For this reason, the goal of this article is to find out the due 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of public television. After comparing with legal system of public broadcast and television in Germany, we can find that 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of public television must follow constitutional requests and consider public television’s task — “Basic Supply”.
詳目大綱
第一章 緒論..............................................................................................................0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01
第二節 研究對象與方法......................................................................................02
第三節 論文結構的安排......................................................................................03

第二章 我國公共電視法制的發展、內涵及疑義..................................................06
第一節 現代民主社會中的廣播與電視..............................................................06
第一項 廣播與電視的概念..............................................................................06
第二項 廣播與電視對個人與公眾意見形成的強大影響力..........................09
第三項 廣播與電視在大眾傳播媒體中的「特殊情境」..............................11
第一款 廣播與電視頻道的稀有性..............................................................11
第二款 經營廣播與電視須耗費巨額經費..................................................12
第四項 以法律形塑廣播與電視秩序的必要性..............................................13
第二節 公共電視法制定前我國廣播電視法制的概況與問題………………..15
第一項 廣播電視法的通則性規定內容與相關問題………………………..15
第一款 立法目的顯現對國家意志與特定文化的服膺…………………..15
第二款 賦予播送內容之主管機關介入科技管理事項的事權…………..16
第三款 廣播電視之設立與換照程序的規定..............................................17
第四款 主管機關對廣播電視播送內容的干預權限..................................19
第一目 節目與廣告之時間分配與內容標準..........................................19
第二目 節目內容與廣告內容的事前審查..............................................21
第五款 有限之接近使用傳播媒體的權利..................................................23
第二項 對特殊播送方式的規整與相關問題:有線電視法的規定..............25
第一款 對設立、營運有線電視系統的審議程序......................................27
第二款 有線電視之節目與廣告管理的標準與方式..................................29
第三款 確定有線電視收費標準的程序......................................................31
第四款 系統經營者與訂戶的關係..............................................................32
第五款 對系統經營者課徵管制特許規費..................................................33
第三節 設立公共電視臺的必要性……………………………………………..33
第一項 黨政軍力量過度介入廣播電視體系..................................................34
第二項 私營有線電視集團化導致廣電體系喪失意見均衡性......................35
第三項 私營廣播電視爭逐收視(聽)率造成節目品質低落……………..36
第四節 現行公共電視法制的主要內涵及疑義………………………………..37
第一項 公共電視的成立與解散繫諸國家權力機關……………………......37
第二項 選擇財團法人之組織形式的考量......................................................38
第三項 明定公共電視之業務及節目內容應遵守之原則..............................39
第一款 公共電視之業務的相關規定..........................................................39
第二款 公共電視節目內容應遵守的原則..................................................40
第四項 公共電視組織架構上的缺陷………………………………………..40
第一款 公共電視的組織深受國家權力機關影響………………………..40
第二款 內部監督制衡機制難以發揮……………………………………..42
第五項 公共電視的財務深受國家牽制……………………………………..43
第五節 結語……………………………………………………………………..45

第三章 德國廣電法制的發展軌跡及其憲法基礎..................................................47
第一節 德國公共廣電法制的發展......................................................................47
第一項 二次大戰結束前的德國廣電法制......................................................48
第一款 威瑪共和時期..................................................................................48
第二款 納粹時期..........................................................................................53
第二項 二次大戰後德國公法廣電營造物的建構與相關憲法裁判..............54
第一款 戰後各邦公法廣電營造物的建立..................................................54
第二款 基本法對廣電的規範......................................................................55
第三款 德國公法廣電營造物工作共同體(ARD)的建構.......................57
第四款 聯邦憲法法院第一次廣電判決(電視公司案)...........................59
第一目 本案事實及爭議..........................................................................59
第二目 電視公司案判決對德國廣電法制的影響..................................60
第五款 第二德國電視公法營造物(ZDF)的建立...................................63
第六款 聯邦憲法法院第二次廣電判決(加值稅案)..............................64
第一目 本案事實及爭議..........................................................................64
第二目 加值稅案判決對德國廣電法制的影響......................................65
第二節 公私二元廣電法制在德國的建構..........................................................66
第一項 確立私廣電之規範要求的第三次廣電判決(FRAG案)...............66
第一款 本案事實及爭議..............................................................................66
第二款 私廣電亦應確保意見多元性的規範要求......................................67
第二項 全面引進私廣電的背景與各邦依聯邦憲法法院判決意旨建構私廣電法制..................................................................................................69
第三節 公私二元廣電體系下公法廣電營造物應承擔的任務:基本供給......71
第一項 聯邦憲法法院第四次廣電判決(下薩克森邦廣電法案)..............72
第一款 本案事實及爭議..............................................................................72
第二款 公法廣電營造物在二元廣電體系中的任務..................................73
第二項 聯邦憲法法院第五次廣電判決(巴登符騰堡邦媒體法案)..........75
第一款 本案事實及爭議..............................................................................75
第二款 對「基本供給」概念的界定與闡釋..............................................76
第四節 德國廣電法學界對聯邦憲法法院「基本供給」概念的評釋..............78
第一項 關於「基本供給」概念的爭議..........................................................78
第二項 公私廣電分擔任務之必要性的論據..................................................80
第一款 廣電自由對立法形塑廣電法秩序的影響及其批評......................80
第二款 由私廣電實現廣電自由之規範要求的困難..................................82
第三項 釐清「基本供給」之概念內涵的嘗試..............................................83
第五節 結語..........................................................................................................84

第四章 立法形塑公共電視法制的框架條件..........................................................87
第一節 立法形塑公共電視法制時應遵守的憲法要求......................................87
第一項 公共電視法制必須確保廣電自由的落實..........................................88
第一款 廣電自由的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89
第二款 廣電不得由國家支配的憲法要求..................................................93
第二項 民主國原則對公共電視法制提出的要求..........................................96
第一款 公共電視本身必須具備一定的民主正當性..................................97
第一目 確保行政組織受國民意志控制的方式......................................97
第二目 「廣電不得由國家支配」與公共電視組織之民主正當化的關係..................................................................................................98
第二款 形成國民政治意志之前提要件的廣泛、多元與均衡之資訊對公共電視組織的影響............................................................................100
第三項 國家必須承擔滿足人民最低資訊需求的任務................................101
第四項 效率原則對公共電視法制的影響....................................................102
第一款 效率原則的意涵與法律性質........................................................103
第二款 應用效率原則於公共電視法制上的困難:公共電視幫助形成公眾意見與延續文化成果的效能應如何衡量?................................104
第二節 立法形塑公共電視法制時應考量公共電視的任務............................106
第一項 以「基本供給」為我國公共電視之任務的論據............................106
第一款 設立公共電視係為彌補私廣電欠缺均衡多樣性的弊病............106
第二款 由公共電視提供「基本供給」以滿足人民資訊的基本需求....107
第二項 公共電視提供「基本供給」時應有的相關配套措施....................108
第一款 公共電視應享有存續與發展保障................................................108
第一目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提出之「存續與發展保障」的概念........108
第二目 應如何實現公共電視的存續與發展保障?............................109
第二款 公共電視應享有財政保障............................................................110
第一目 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提出之「財政保障」的概念....................110
第二目 應如何落實公共電視的財政保障?........................................111
第三節 結語........................................................................................................112

第五章 確保公共電視合憲達成其任務的組織架構............................................117
第一節 公共電視之組織型態的選擇................................................................117
第一項 從屬性的組織型態抑或獨立的組織型態........................................118
第二項 私法的或公法的組織型態................................................................119
第三項 以公營造物法人為公共電視的組織型態........................................120
第二節 公共電視的內部組織架構....................................................................122
第一項 公共電視的節目決策機關—廣電委員會(Rundfunkrat).............123
第一款 廣電委員會的任務與權限............................................................123
第一目 廣電委員會的任務....................................................................124
第二目 創設公共電視的基本秩序........................................................125
第三目 選(解)任業務執行機關與內部監督機關的成員................125
第四目 節目問題的事前建議權與事後責難權....................................126
第五目 預算與決算的審議權限............................................................128
第二款 廣電委員會的組成方式:內部多元結構的確保.........................129
第三款 廣電委員會的運作程序................................................................130
第二項 公共電視的業務執行機關—總經理(Intendant)..........................131
第一款 總經理的任務與權限....................................................................131
第一目 總經理的任務............................................................................132
第二目 形塑節目的權限........................................................................132
第三目 創設並指揮監督業務部門........................................................134
第四目 編列與執行預算........................................................................135
第二款 總經理的選任方式........................................................................139
第三項 公共電視的內部監督機關—行政委員會(Verwaltungsrat).........140
第一款 行政委員會的任務與權限............................................................140
第一目 行政委員會的任務....................................................................140
第二目 行政委員會的權限....................................................................141
第二款 行政委員會的組成方式與運作程序............................................142
第三節 國家對公共電視的監督機制................................................................143
第一項 行使監督權機關................................................................................144
第二項 行使監督權應遵守之補充性原則的內涵與落實............................144
第三項 監督時得運用的手段與應遵循的程序............................................146
第四節 結語........................................................................................................147

第六章 確保公共電視合憲達成任務的應有財政配置........................................150
第一節 規劃公共電視財政配置時應有的考量:「廣電不受國家支配」與「財政保障」................................................................................................150
第二節 得為公共電視財政收入來源的不同種類及其對廣電「財政保障」的功能............................................................................................................152
第一項 取向於特定收視族群的付費電視(Pay-TV)............................... 153
第二項 私人贊助之財政來源的不穩定性....................................................153
第三項 公共電視資產運用的收益不足以提供穩定且充足的收入............154
第四項 節目周邊產品的販售難以支應公共電視的龐大支出....................154
第五項 取向收視率的商業廣告收入可能影響公共電視節目的均衡多樣性.......................................................................................................155
第六項 不取決於收視率的廣電規費具有穩定充足的特性........................156
第七項 小結....................................................................................................157
第三節 廣電規費的徵收程序與其費率調整的外部控制機制........................158
第一項 廣電規費的徵收程序及認定徵收對象的困難................................158
第二項 廣電規費之費率調整的外部控制機制............................................159
第一款 由外部獨立委員會控制的階段性、協力性廣電費率調整程序..................................................................................................160
第二款 德國廣電法學界對階段性、協力性費率調整程序的檢討.........162
第四節 結語........................................................................................................163

第七章 結論............................................................................................................165

參考書目....................................................................................................................170
中文參考書目............................................................................................................170
德文參考書目............................................................................................................174
參考書目

一、中文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筆畫排序)

(一)書籍著作

尤英夫,有線電視法的理論與實務,1994。
王振寰,廣播電視媒體的控制權,收錄於:鄭瑞成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1993,頁83以下。
石世豪,我國傳播媒體管制體系的通盤調整—創造專業自主與公共媒體監督「雙贏」的新架構—,收錄於:劉麗芳編輯,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八】),2002,頁139以下。
石世豪,我國廣播電視體制法制化之研究—概念論、法制論與釋義論之多重探索—,2000。
江耀國,美國有線電視的特許、整合及競爭管制,收錄於:氏著,有線電視市場與法律,2003,頁3以下。
何吉森,有線廣播電視法釋義,1999。
李念祖,從憲法論電視之法律規範與自律的基本原則,收錄於:「邁向二十一世紀」電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1991,頁176以下。
李建良,行政法之基本原則,收錄於:李建良 / 陳愛娥 / 陳春生 / 林三欽 / 林合民 / 黃啟禎 合著,行政法入門,2006,頁77以下。
李建良,基本權理論體系之構成及其思考層次,收錄於:氏著,憲法理論與實際(一),1999,頁60以下。
李震山,論憲法意義下之資訊權,收錄於:翁岳生教授祝壽論文編輯委員會編輯,當代公法新論(上),2002,頁71以下。
李震山 / 黃啓禎 / 王玉楚,關於「大學特定學系入學許可名額限制」之判決,收錄於:西德聯邦憲法法院裁判選輯(二),1991,頁71以下。
林子儀 / 劉靜怡,廣播電視內容之規範與表現,收錄於:鄭瑞成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1993,頁150以下。。
林子儀,論接近使用媒體權,收錄於:氏著,言論自由與新聞自由,2002,頁229以下。
徐鉅昌,電視理論與實務,2001。
張正修,國內廣電法制之分析與批判—以「廣播電視法」、「公共電視法草案」為探討對象—,收錄於:江文瑜主編,媒體改造與自由民主,1994,頁210以下。
張錦華,公共電視時代角色的變與不變,收錄於:廣電基金會編輯,「公共媒體在台灣」研討會論文集,1997,頁20以下。
莊國榮,廣播電視產業的集中化及其管制,收錄於:劉麗芳編輯,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八】),2002,頁83以下。
許宗力,論法律保留原則,收錄於:氏著,法與國家權力,1994,頁171以下。
陳愛娥,行政組織,收錄於:李建良 / 陳愛娥 / 陳春生 / 林三欽 / 林合民 / 黃啟禎 合著,行政法入門,2006,頁163以下。
陳愛娥,基本權作為客觀法規範—以「組織與程序保障功能為例」,檢討其衍生的問題—,收錄於:李建良 / 簡資修編輯,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2輯,2000,頁238以下。
陳新民,行政法總論,增訂七版,1990。
須文蔚,廣播電視結構管制行政程序法規之研究,收錄於:余天蕙編輯,廣電媒體的非常管理,1997,頁102以下。
馮建三,公共電視,收錄於:鄭瑞成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1993,頁311以下。
黃錦堂,行政組織法論,2005。
劉幼琍 / 陳清河,有線電視,1998。
劉麗芳編輯,千禧傳播法制的回顧與前瞻(傳播與法律系列研討會【八】),2002。
鄭瑞成,頻率與頻道資源之管理與運用,收錄於:鄭瑞成等合著,解構廣電媒體,1993,頁3以下。
謝穎青,有線電視法立法總檢討-兼試擬有線電視法草案建議條文-,收錄於:江文瑜主編,媒體改造與自由民主,1994,頁265以下。

(二)期刊論著

Hans D. Jarass著,陳慈陽譯,基本權作為防衛權及客觀原則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98期,2003/7,頁31以下。
石世豪 / 官智卿,我國有線電視相關產業結構概況,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3,頁20以下。
石世豪,我國為廣播電視積極立法的憲法基礎-憲法論證的本土化建構模式-,中正法學集刊第12期,1993/7,頁1以下。
石世豪,頻道「換照」爭議的法律分析—從行政組織、程序及實體關係三面解構迷思—,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2005/9,頁59以下。
江耀國,美國有線電視的費率管制-兼論我國的情形,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12,頁327以下。
江耀國,一九九八年美國有線電視新市場-從結構管制的觀點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4,頁133以下。
何吉森,有線廣播電視法評析-從線纜傳播結構角度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3,頁47以下。
李念祖,廣播電視法修正立法關於接近使用媒體權論-淺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六四號解釋-,法令月刊第46卷第6期,1995/2,頁21以下。
林明昕,資訊公開vs. 祕密保護-論「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建立,法政學報第16期,2003/3,頁27以下。
姜孝慈,「免費頻道」政策,新聞學研究第55期,1997/7,頁40以下。
張嘉尹,失序媒體與鐵腕行政,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2005/9,頁63以下。
陳世敏,接近「使用媒介權」和台灣經驗,報學第8卷第8期,1994/8,頁49以下。
陳愛娥,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重新建構行政組織法的考量觀點,月旦法學教室第五期,2003/3,頁63以下。
陳愛娥,「籌設許可」的法律性質與施行細則的規範對象,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8期,2002/9,頁103以下。
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2/7,頁24以下。
陳愛娥,自由—平等—博愛—社會國原則與法治國原則的交互作用,臺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2期,1997/1,頁121以下。
陳嘉彰,論「公視法」政府捐贈遞減條文刪除之爭議,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 期,2001/5,頁118以下。
葛克昌,規費、地方稅與自治立法,財稅研究第36卷第4期,2004/7,頁26以下。
廖元豪,市場等同自由?政府即是公共?—從「公共的言論自由」評衛星頻道換照爭議,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4期,2005/9,頁68以下。
廖元豪,論廣電媒體之解除管制—廣電頻道分配模式初探,憲政時代第21卷第1期,1995/7,頁96以下。
薛心鎔,有線電視變成一個大怪物了嗎?,新聞鏡第392期,1996/5,頁6以下。

(三)學位論文

陳怡慈,「反」公共化潮流下的公共電視公共性-以公視「圓桌論壇」為例,國立中正大學電訊傳播所碩士論文,2001。
蔡德揚,從憲法廣電自由論我國公共電視之組織與財政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8。
簡淑如,台灣公共電視體系建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04。

(四)委託研究計畫

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委託,王石番主持,公共電視法草案之評估,1993。
立法院立法諮詢中心委託,劉幼琍主持,廣播電視法修正草案評估研究報告,199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林子儀主持,廣播電視法及有線電視法實務與行政法院裁判之評析,1997。
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委託,劉幼琍主持,傳播科技衝擊下的傳播法規與傳播管理機構,1994。
財團法人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會委託,陳世敏、關尚仁主持,公共電視定位與節目規劃研究報告,1992。

二、德文參考書目(依作者姓氏字首之字母順序排列)

(一)書籍著作

Badura, Peter: Staatsrecht, 2. Aufl., 1996.
Bleckmann, Albert: Staatsrecht II – Die Grundrechte, 4. Aufl., 1997.
Böckenförde, Ernst-Wolfgang: §22 Demokratie als Verfassungsprinzip, in: Josef Isensee / Paul Kirchhof(H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 Bd. III, 1995.
Chen, Yaw-Shyang: Die Grundversorgungsaufgabe als Rechtfertigungsgrundlage der Gebührenfinanzierung des öffentlich-rechtlichen Rundfunks im dualen Rundfunksystem, 1. Aufl., 2003.
Frese, Erich: Die Leistungsfähigkeit marktorientierter Produktionssteuerungskonzepte in öffentlich- rechtlichen Rundfunkanstalten, 2003.
Gersdorf, Hubertus: Grundzüge des Rundfunkrechts, 2003.
Gersdorf, Hubertus: Staatsfreiheit des Rundfunks in der dualen Rundfunkordnung der Bundesrepublik Deutchland, 1. Aufl., 1991.
Gotzmann, Claudia: Die Staatsaufsicht über die öffentlich-rechtlichen Rundfunkanstalten, 1. Aufl., 2003.
Gröpl, Christoph: Haushaltsrecht und Reform: Dogmatik und Möglichkeiten der Fort- entwicklung der Haushaltswirtschaft durch Flexibilisierung, Dezentralisierung, Budgetierung, Ökonomisierung und Fremdfinanzierung, 1. Aufl., 2001.
Hain, Karl-Eberhard: Rundfunkfreiheit und Rundfunkordnung, 1993.
Hartstein / Ring / Kreile / Dörr / Stetter: Rundfunkstaatsvertrag, 2. Aufl., 1995.
Hermann, Günter / Lausen, Matthias: Rundfunkrecht, 2. Aufl., 2004.
Herzog, Roman: in: Maunz / Dürig, Grundgesetz, Kommentierung zu Art. 5, Lfg. 2002.
Hesse, Albrecht: Rundfunkrecht, 3. Aufl., 2003.
Hesse, Konrad: Grundzüg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0. Aufl., 1999.
Hesse, Konrad: Bedeutung der Grundrechte, in: Ernst Benda / Werner Maihofer / Hans-Jochen Vogel(Hg.), Handbuch des Verfassungsrechts der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 2. Aufl., 1994, S. 526 ff.
Hoffmann-Riem, Wolfgang: Kommunikationsfreiheiten, 1. Aufl., 2002.
Hoffmann-Riem, Wolfgang: Regulierung der dualen Rundfunkordnung, 1. Aufl., 2000.
Hoffmann-Riem, Wolfgang: Effizienz als Herausforderung an das Verwaltung- srecht — Einleitend Problemskizze, in: Wolfgang Hoffmann-Riem / Eberhard Schmidt-Aßmann(Hg.), Effizienz als Herausforderung an das Verwaltung- srecht, 1998, S. 11 ff.
Kirchhof, Ferdinand: Das Haushaltsrecht als Steuerungsressource – Neue Steuerungstechniken im Staatshaushalt zum Abbau seines strukturellen Defizits – , in: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 Wolfgang Hoffmann-Riem(Hg.), Effizienz als Herausforderung an das Verwaltungsrecht, 1998, S. 107 ff.
Kirchhof, Paul: § 88 Staatliche Einnahmen, in: Josef Isensee / P. Kirchhof(H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V, 1999.
Kloepfer, Michael: § 35 Öffentliche Meinung, Massenmedien, in: Isensee / Kirchhof(Hg.), Handbuch des Staatsrechts, Band II, 1987.
Kübler, Friedlich: Massenkommunikation und Medienverfassung, Bemerkungen zur „institutionellen“ Deutung der Presse und Rundfunkfreiheit, in: Peter Badura / Rupert Scholz(Hg.), Wege und Verfaren des Verfassungslebens, FS für Peter Lerche zum 65. Geburtstag, 1993, S. 652 ff.
Kühn, Michael: Meinungsvielfalt im Rundfunk, 1. Aufl., 2003.
Kull, Edgar: „Dienende Freiheit“ – dienstbare Medien?, in: Badura / Scholz(Hg.), Wege und Verfahren des Verfassungslebens, FS für Peter Lerche, 1993, S. 663 ff.
Leibholz, Gerhard: Grenzen der staatlichen Rechtsaufsicht gegenüber Rundfunk- und Fernsehanstalten, in: Horst Ehmke / Joseph Kaiser(Hg.), Festschrift für Ulrich Scheuner zum 70. Geburtstag, 1973, S. 356 ff..
Libertus, Michael: Grundversorgungsauftrag und Funktionsgarantie, 1. Aufl., 1991.
Loeser, Roman: System des Verwaltungsrechts, Bd. 2, Verwaltungsorganisationsrecht, 1. Aufl., 1994.
Lohbeck, Anna-Katharina: Die Verfassungsmäßigkeit der Rundfunkgebühr in ihrer gegenwärtigen Gestalt in der gegenwärtigen und einer zukünftigen Rundfunk- ordnung, 1. Aufl., 2000.
Lüder, Klaus: Verwaltungskontrolle aus sozial- und verwaltungswissenschaftlicher Perspektive, in: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 Wolfgang Hoffmann-Riem(Hg.), Verwaltungskontrolle, 2001, S. 45 ff.
Mau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5. Aufl., 2004.
Niepalla, Peter: Die Grundversorgung durch die öffentlich-rechtlichen Rundfunk- anstalten, 1990.
Noll, Michael: Haushalt und Verfassung: Norm, Reform, Trends, 1. Aufl., 2000.
Ossenbühl, Fritz : Rundfunkprogramm – Leistung in treuhänderischer Freiheit(1977) in: Meinhard Schröder / Wolfgang Löwer / Udo Di Fabio / Thomas von Danwitz(Hg.), Freiheit – Verantwortung – Kompetenz(Ausgewälte Abhandlung), 1994, S.830 ff.
Ricker, Reinhart / Schiwy, Peter: Rundfunkverfassungsrecht, 1. Aufl., 1997.
Schuppert, Gunnar Folke: Verwaltungswissenschaft, 1. Aufl., 2000.
Sieben, Günter / Schertzel, Uwe: Controlling für Rundfunkanbieter, 1997.
Sommermann, Karl-Peter: Art. 20, in: v. Mangoldt / Klein / Starck, GG I, 2000.
Starck, Christian: Art. 5, in: v. Mangoldt / Klein / Stark, GG I, 1999.
Starck, Christian: Staatliche Organisation und staatliche Finanzierungen als Hilfen zu Grundrechtsverwirklichung?, in: FS aus Anlaß des 25 jährigen Bestehens des BVerfG, Bd. II, 1976, S. 480 ff.
Thieme, Werner: Rundfunkfinanzierung im Bundesstaat, 1977.
Wolff, Hans J. / Bachof, Otto / Stober, Rolf: Verwaltungsrecht, Bd. 2, 5. Aufl., 1987.
Ziekow, Jan: Inwieweit veranlasst das Neue Steuerungsmodell zu Änderungen des Verwaltungsverfahrens und des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es?, in: Eberhard Schmidt-Aßmann / Wolfgang Hoffmann-Riem (Hg.), 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Verwaltungsverfahrensgesetz, 2002, S. 349ff.

(二)期刊論著

Berendes, Konrad: Zulässigkeit und Grenzen einer staatlichen Rechtsaufsicht über die Rundfunkanstalten, DÖV 1975, S. 411 ff.
Bethge, Herbert: Freiheit und Gebundenheit der Massenmedien, DVBl. 1983, S. 368 ff.
Bullinger, Martin: Der Rundfunkbegriff in der Differenzierung kommunikativer Dienst, AfP 1996, S. 1 ff.
Bullinger, Martin: Anmerkung zu BVerfGE von 24. 3. 1987, JZ 1987, S. 925 ff.
Cromme, Franz: Die Programmüberwachung des Rundfunkrätes, NJW 1985, S. 354 ff.
Degenhart, Christoph: Anmerkung zu Urteil des BVerfGE vom 16. 6. 1981, DÖV 1981, S. 2157 ff.
Dolde, Klaus-Peter / Porsch, Winfried: Die Globale Minderausgabe zwischen Budgethoheit des Paraments, Haushaltsgrundsätzen und flexiblem Haushaltsvollzug, DÖV 2002, S. 232 ff.
Hoffmann-Riem, Wolfgang: Der Rundfunkbegriff in der Differenzierung kommunikativer Dienst, AfP 1996, S. 7 ff.
Schmitt Glaeser, Walter: Art. 5 Abs. 1 S. 2 GG als „Ewigkeitsgarantie“ des öffentlich-rechtlichen Rundfunks, DÖV 1987, S. 835 ff.
Seemann, Klaus: Das „Fünfte Rundfunkurteil“ des Bundesverfassungsgerichts, DÖV 1987, S. 843 ff.
Starck, Christian: „Grundversorgung“ und Rundfunkfreiheit, NJW 1992, S. 3257 ff.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江耀國,一九九八年美國有線電視新市場-從結構管制的觀點分析,月旦法學雜誌第47期,1999/4,頁133以下。
2. 江耀國,美國有線電視的費率管制-兼論我國的情形,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12,頁327以下。
3. 石世豪 / 官智卿,我國有線電視相關產業結構概況,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3,頁20以下。
4. 何吉森,有線廣播電視法評析-從線纜傳播結構角度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46期,1999/3,頁47以下。
5. 李念祖,廣播電視法修正立法關於接近使用媒體權論-淺論司法院大法官釋字第三六四號解釋-,法令月刊第46卷第6期,1995/2,頁21以下。
6. 林明昕,資訊公開vs. 祕密保護-論「政府資訊公開法制」之建立,法政學報第16期,2003/3,頁27以下。
7. 姜孝慈,「免費頻道」政策,新聞學研究第55期,1997/7,頁40以下。
8. 陳世敏,接近「使用媒介權」和台灣經驗,報學第8卷第8期,1994/8,頁49以下。
9. 陳愛娥,行政任務取向的行政組織法:重新建構行政組織法的考量觀點,月旦法學教室第五期,2003/3,頁63以下。
10. 陳愛娥,政府資訊公開法制的憲法基礎,月旦法學雜誌第62期,2002/7,頁24以下。
11. 陳嘉彰,論「公視法」政府捐贈遞減條文刪除之爭議,國家政策論壇第1卷第3 期,2001/5,頁118以下。
12. 葛克昌,規費、地方稅與自治立法,財稅研究第36卷第4期,2004/7,頁26以下。
13. 廖元豪,論廣電媒體之解除管制—廣電頻道分配模式初探,憲政時代第21卷第1期,1995/7,頁96以下。
14. 32、陳海鳴&余靜文,〈企業文化發展與組織承諾的關聯性分析---被購併企業續留員工的觀點〉,《管理與系統》,7卷2期,(2000)pp.249-270。
15. 46、黃瓊慧,〈改變員工行為措施成效對變革結果的影響-社會學習的觀點〉,《人力資源管理學報》,第2 卷,第2 期,(2002)頁65-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