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部分
〈一〉專書論著
女性學學會著;劉毓秀主編,《臺灣婦女處境白皮書:1995年》,時報文化出版,1995年。
王泰升著,《臺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聯經出版,1999年4月。
王泰升著,《臺灣法律史概論》,元照出版,2001年。
王泰升著,《臺灣法的斷裂與連續》,元照出版,2002年。
王逢振著,《女性主義》,揚智文化出版,1997年。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上)─性別與社會、建構》,心理出版社,1999年。
王雅各主編,《性屬關係(下)─性別與社會、建構》,心理出版社,1999年。
李銀河著,《女性主義》,五南出版,2004年。
吳嘉麗等合著,《現代社會與婦女權益》,空大出版,2001年。
林誠二著,民法總則講義(上),瑞興圖書公司出版,1994年。
法務部法律事務司編輯,《民法親屬編研究修正實錄:結婚形式要件、重婚效力、男女平權及為子女利益等部分》,法務部出版,2004年。
林秀雄著,《家族法論集(一)─夫妻財產制之研究》,漢興書局出版,1995年10月。
林秀雄著,《家族法論集(二)》,漢興書局出版,1995年10月。
林美瑢編,《婦女人權手冊》,國際特赦雜誌社出版,1999年。
林洲富/司法院司法行政廳主編,《家事事件之理論及實務研究》,司法院出版,2003年11月。
林麗珊著,《女性主義與兩性關係》,五南出版,2003年7月。
林顯宗著,《家庭社會學》,五南出版,1985年8月。
施慧玲著,《家庭、法律、福利國家─現代親屬法論文集》,元照出版,2001年。
施慧玲著,《家庭法律社會學論文集》,元照出版,2004年。
紀欣著,《女人與政治:九O年代婦女參政運動》,女書文化出版,2000年。
高鳳仙著,《親屬法─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2005年。
財團法人民間司法改革基金會著,《大法官,給個說法》,商周出版,2003年。
張宏生、古春德著,《西洋法律思想史》,漢興書局出版,1993年。
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著,《婚姻與家庭》,濤石文化出版,2002年。
陳文團、何珮瑩編著,《現代婦女哲學:女權主義哲學:臺灣女性思想的啟蒙與反省》,空大出版,2002年。
陳惠馨/國立政治大學法律學系/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親屬法諸問題研究》,月旦出版社,1993年11月。
蔡文輝著,《婚姻與家庭 : 家庭社會學》,五南出版,2003年。
蔡英文著,《政治實踐與公共空間:漢娜.鄂蘭的政治思想》,聯經出版,2002年。
劉毓秀主編,《女性、國家、照顧工作》,女書文化出版,1997年。
顧燕翎主編,《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女書文化出版,1996年。
顧燕翎、鄭至慧主編,《女性主義經典:十八世紀歐洲啟蒙,二十世紀本土反思》,女書文化出版,1999年。
戴炎輝、戴東雄合著,《中國親屬法》,三民書局出版,2000年。
戴東雄著,《民法親屬編修正後之法律疑問》,元照出版,2000年。
謝在全等著,《民法七十年之回顧與展望紀念論文集.三,物權.親屬編》,元照出版,1990年。
謝臥龍主編,《知識型構中性別與權力的思想與辯證》,唐山出版,2004年。
〈二〉譯著
Abbott, P. and C. Wallace著,俞智敏、陳光達、陳素梅、張君玫譯,《女性主義觀點的社會學》(An Introduction to Sociology: Feminist Perspectives),巨流出版,1995年。
Andree Michel著,張南星譯,《女權主義》(Le feminisme),遠流出版,1997年1月。
Anne Llewellyn Barstow著,嚴韻譯,《獵‧殺‧女巫》(Witchcraze: a new history of the European witch hunts),女書文化出版,2002年12月。
Betty Friedan著,謝瑤玲譯,《第二階段:追求兩性真平等》(The Second Stage),月旦出版,1995年。
Betty Friedan著,李令儀譯,《覺醒與挑戰:女性迷思》,(The Feminine Mystique),新自然主義(原月旦出版社),2000年。
Brigitte Berger, Peter L. Berger合著,蕭新煌譯,《現代化與家庭制度》(The War Over the Family:Capturing the Middle Ground),巨流出版,1990年11月。
Ellen Alderman、Caroline kennedy著,吳懿婷譯,《隱私的權利》(The right to Privacy),商周出版,2001年02月01日。
Thomas Hobbes著,朱敏章譯,《利維坦》(Leviathan),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2002年。
Ian McLeod著,楊智傑譯,《法理論》(Legal Theory),韋伯文化出版,2002年。
John Muncie等著,洪惠芬等譯,《家庭社會學》(Understanding the family),韋伯文化出版,2003年1月5日。
Judith Baer著,官曉薇、高培桓譯,《法律之前的女性─建構女性主義法理學》(Our Lives Before The Law:Constructing a Feminist Jurisprudence),商周出版,2000年。
Julie Mertus, Nancy Flowers, Mallika Dutt著,林慈郁譯,《婦女人權學習手冊 : 在地行動與全球聯結》(Local Action / Global Change:Learning About the Human Right of Women and Girls),心理出版,2005年。
Mary Ann Lamanna, Agnes Riedmann著,李紹嶸、蔡文輝合譯,《婚姻與家庭》(Marriage and Families),巨流出版,1991年10月。
Montesquieu著,張雁深譯,《論法的精神》,臺灣商務印書館出版,1998年。
Patricia Ticineeto Clough著,夏傳位譯,《女性主義思想─欲望、權力及學術論述》(Feminist Thought: Desire, Power, Academic Discourse),巨流出版,1997年。
Rosemarie Tong著,刁筱華譯,《女性主義思潮》(Feminist Thought),時報文化出版,1996年。
Rousseau Jean Jacques著,李常山譯,《論人類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礎》(the Origion and Foundation of Inequality among men),唐山出版,1986年。
Simone de Beauvoir著,陶鐵柱譯,《第二性》(Le deuxieme sexe),貓頭鷹出版,1999年。
Sophia Phoca著,謝小芩譯,《後女性主義》(Post-feminism),立緒文化出版,1999年10月。
Vivien Burr著,楊宜憓、高之梅譯,《性別與社會心理學》(Gender and Social Psychology),五南出版,2002年。
Will Kymlicka著,劉莘譯,《當代政治哲學導論》(Contemporary Political Philosophy),聯經出版,2003年。
上野千鶴子著,劉靜貞、洪金珠譯,《父權體制與資本主義》,時報文化出版,1997年。
〈三〉學位論文
施智婷撰,《台灣男女薪資趨勢之比較-以民國70、75、80、85年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年。
張國書撰,《工作與家庭:天平的兩端:必然的兩難?─婦女勞動困境之國際人權法及比較法對策初探》,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7年。
詹文凱撰,《隱私權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博士論文,1997年。
謝鳳儀撰,《論自由領域的公私領域劃分》,國立臺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姜漢儀撰,《游移在飛翔與駐足之間:現代未婚女性的母職觀》,國立臺北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四〉期刊論文
尤美女著,《我與婦女運動的半生緣》,全國律師,2005年8月。
尤美女著,《從婦女團體的民法親屬編修法運動談女性主義法學的本土實踐》,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年10月。尤美女著,《從婦女在婚姻中之法律地位看婦女人權之發展》,臺灣法學會學報,第20期,1999年11月。李立如著,《法不入家門?家事法演變的法律社會學分析》,中原財經法學,第10期,2003年6月。李震山著,《憲法意義下之「家庭權」》,中正大學法律集刊,第16期,2004年7月。
林慧芬著,《從我國法定夫妻財產制修正案談家務有價意義》,國家政策論壇,第2卷第7期,2002年7月。施慧玲著,《從男女平等原則談新修正之法定夫妻財產制》,月旦法學教室,第2期,2002年12月。周安平著,《解構婚姻的性別基礎》,北大法律評論,第6卷第1輯,2005年1月1日。
徐振雄著,《從「典範移轉」觀點論中國傳統法律文化與現代法律價值》,月旦法學雜誌,第53期,1999年10月。涂懷瑩著,《我國憲法關於平等權規定之法理解析(上)》,軍法專刊,第29卷第5期,1983年5月。涂懷瑩著,《我國憲法關於平等權規定之法理解析(下)》,軍法專刊,第29卷第6期,1983年6月。莊明真著,《後現代主義、女性主義與教育實踐》,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48期,1998年9月。
郭夏娟著,《正義的領域及其缺陷─女性主義對羅爾斯正義論的批評》,浙江學刊,2004年2月。
陳妙芬著,《當代法學的女性主義運動:一個法哲學史的分析》,臺大法學論叢,第33卷第1期,2003年4月,第33卷第1期。
陳妙芬著,《探尋女性主義法哲學研究的意義─以「公、私領域」的分化為例》,婦女與兩性研究通訊,第60期,2001年9月。陳妙芬著,《Geschlechterdifferenz:「性別差異」,一個公/私領域分化歷史中的特殊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76期,2001年9月。
陳妙芬著,《Die Öffentlichkeit:「公共性」、「公眾」與「公共領域」(一)》,月旦法學雜誌,第68期,2001年1月。
陳妙芬著,《Die Öffentlichkeit:「公共性」、「公眾」與「公共領域」(二)》,月旦法學雜誌,第70期,2001年3月。
陳宜倩著,《複數的「家」,多元的「愛」─與法律何干?》,文化研究月報,第34期,2003年。
陳宜倩著,《以人民需求為量─邁向對種族、性別、階級等社會差異敏感的司法改革》,月旦法學雜誌,第123期,2006年5月。陳宜倩著,《以家庭之名強化父權的社會控制》,月旦法學雜誌,第120期,2005年5月。
陳昭如著,《女性主義法學的理論與實踐:一個初步的介紹》,近代中國婦女史研究,第6期,1998年8月。陳昭如著,《權利、法律改革與本土婦運─以臺灣離婚權的發展為例》,政大法學評論,第62期,1999年。陳昭如著,《創造性別平等、抑或與父權共謀?關於台灣法律近代西方法化的女性主義考察》,思與言,第44卷第1期,2002年。陳昭如著,《有拜有保佑?》,月旦法學雜誌,第115期,2004年12月。
陳昭如著,《在法律中看見性別,在比較中發現權力─從比較法的性別政治談女性主義法學》,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年10月。陳惠娟、郭丁熒著,《「母職」概念的內涵之探討─女性主義觀點》,教育研究集刊,第41輯,1998年7月。陳惠馨著,《女性主義法學與性別主流化》,律師雜誌,第313期,2005年10月。陳惠馨著,《從「男尊女卑」走向「性別平等」的人倫關係─談「法規範典範」的轉移》,當代,第220期,2005年12月。郭玲惠著,《民法新修正條文關於自由處分金之初探》,全國律師,第6卷第10期,2002年10月。黃競涓著,《性別、公民與公私領域》,政治學報,第34期,2002年12月。張娟芬著,《女性與母職─一個嚴肅的女性思考》,當代雜誌,第62期,1991年。
張維安著,《從生活領域論兩性之不平等》,國家科學委員會研究彙刊:人文及社會科學,第2卷第2期,1992年7月。
張瀞文著,《女性的母職:社會學觀點的批判分析》,社教雙月刊,第77期,1997年2月。熊躍根著,《公/私二分法與福利國家的性別化—西方社會工作的現代性思考》,收錄於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4期,2002年。
蔡維音著,《論家庭之制度保障─評釋字第五○二號解釋》,月旦法學雜誌,第63期,2000年8月。魏大喨著,《自由處分金之法律疑義》,月旦法學雜誌,第89期,2002年10月。魏千峰著,《性別與法學─美國女性主義法學介紹》,月旦法學雜誌,1995年3月。Catharine A. MacKinnon著,陳昭如譯,《後現代主義的質疑與反駁》,當代雜誌,第46期,2001年4月。
〈五〉專書論文
王曉丹著,《女性主義與臺灣家事法的發展:一個新的契機》,收錄於第六屆東亞法哲學研討會論文集,2006年3月26-27日。
王麗容著,《性別化政策:論工作平衡與家庭的國家角色》,性別主流化 : 2003國際婦女論壇會議實錄,婦女權益促進發展基金會出版,2003年。
陳昭如著,《「重組」家庭─從父系家庭到中性的新夥伴關係?》,部門憲法,元照出版,2006年2月。
陳惠馨著,《憲法解釋對身分法制發展之影響》,司法院大法官九十四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法制發展。
郭振恭著,《憲法解釋對身分法制發展之影響》,司法院大法官九十四年度學術研討會─憲法解釋與法制發展。
雷文玫著,《性別平等的違憲審查─從美國女性主義法學看我國大法官幾則有關男女實質平等的解釋》,收錄於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二輯,2000年8月。
楊慧英著,《司法院大法官關於男女平等之解釋》,收錄於司法院大法官釋憲五十週年紀念論文集。
戴育賢著,《重返公共領域:哈伯瑪斯、女性主義、羅狄、文化研究》,一九九九年中華傳播學會論文研討會。
一、外文部分
Adrienne Rich,《Of Woman Born》, Norton,1986.
Barbara Arneil,《Politics and Feminism》, Blackwell Publishing Ltd,Oxford,1999.
Catharine A. MacKinnon,《Feminism unmodified :discourses on life and law》,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7.
Jean Bethke Elshtain,《Public man, private woman :women in social and political thought》, 2nd ed,Princeton,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1993.
Nancy Chodorow,《The reproduction of mothering :psychoanalysis and the sociology of gender》,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c1978.
Okin, Susan Moller,《Justice, Gender and the Family》, New York :Basic Books,1989.
Scott Coltrane,《Gender and families》, Thousand Oaks :Pine Forge Press,c1998.
Tracy E. Higgins,《Reviving The Public/Private Distinction In Feminist Theorizing》,Chicago-Kent Law Review,Vol.75:847.
Claire Pomeroy,《Redefining Public and Private in the Framework of a Gendered Equality》,資料來源:http://serendip.brynmawr.edu/sci_cult/courses/knowbody/f04/web3/cpomeroy.html
三、網站資料
臺灣婦女資訊網,網址:http://taiwan.yam.org.tw/womenweb/outmov_2.htm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jirs.judicial.gov.tw/FJUD/index.htm
行政院內政部統計資訊服務網,網址:http://www.moi.gov.tw/stat/
日本法律檢索系統,網址:http://law.e-gov.go.jp/cgi-bin/idxsearch.cgi
西班牙民事法律檢索系統,網址:http://civil.udg.es/normacivil/estatal/CC/INDEXCC.htm
四、報紙資料
《西班牙立法,男人也得做家事》,中國時報A11國際新聞,2005年6月19日。
《從小S冠夫姓看台灣的性別文化》,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2005年8月7日。
《陽盛陰衰,新生兒性比例空前失衡》,中國時報A1頭版,2006年3月7日。
《除了課業,也請重視兩性教育》,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2006年3月17日。
《坐視人口買賣,丟臉!》,中國時報A15時論廣場,2006年3月21日。
《家事負擔加重,職業女性犧牲事業》,聯合報C7教育版,2006年3月23日。
《不結婚,不同居,只做戀人》,聯合報A14國際版,2006年5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