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2)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21 04:09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王雅婷
研究生(外文):WANG,YA-TING
論文名稱:從英國監理制度論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法制
論文名稱(外文):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ngle-regulat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Framework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aiwan
指導教授:劉連煜劉連煜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LIU, LEN-YU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03
中文關鍵詞:金融監理一元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英國金融監理金融服務監理局金融服務暨市場法
外文關鍵詞:single mega-financial regulator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FSA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2000financial supervis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5
  • 點閱點閱:1115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金融監理機制的整合,近年來在世界各國間形成了一種趨勢。雖然英國並非第一個採取一元化監理機構的國家,然而英國的金融監理一元化改革,卻是最引人矚目的。主要原因在於,英國不但成功地將原本分散、自律的監理組織整合並轉型為現今單一金融監理機構之模式;更進一步完成金融服務暨市場法(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FSMA2000)之立法,徹底打破銀行業、證券市場、保險公司等各領域間之藩籬,帶領倫敦金融市場(the City)正式邁入金融法規範一元化時代。

隨著大型金融集團興起、金融商品的日新月異,我國為因應金融市場的本質、世界各國發展趨勢,於民國92年7月10日三讀通過行政院金融服務暨市場法之立法,93年7月1日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正式成立運作,自此我國金融監理制度改革也從多元監理邁入一元化監理的新紀元。不論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成立之前、後,我國與英國一元化金融監理機構---金融服務監理局(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一直有著密切的聯繫,例如:定期雙邊金融會談、簽署雙邊金融監理合作備忘錄、派員前往英國金融服務監理局工作見習等合作機制。從雙方互動的密切,也說明英國一元化的發展與成就一直是我國從事金融監理一元化改革時,重要的參考觀摩對象。

因此本文以此為研究動機,試圖從英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發展論述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之法制。透過國內外文獻資料、網路資源的蒐集與整理,並透過分析與比較方法,本研究內容首先從英國金融監理一元化改革出發,探討英國監理制度之發展沿革、金融服務監理局的組織架構與運作模式,並介紹金融服務暨市場法的特色與重要內容;其次介紹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發展與現行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運作;接著從「監理機關獨立性」之角度切入,對英國與我國一元化監理機關其組織定位、獨立性的表現有何不同加以分析與比較,並探討我國應如何建構一套完善的機制,在制度設計上力求一個「獨立超然」監理機構的實現;由於英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經驗,為我國監理制度設計與改良提供一種思考上的新思維,而我國金融監理的改革仍應持續進行,因此本文最後試圖擷取並吸收英國的經驗,對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改革提出建議,並且對於我國逐步邁向金融法規範的一元化時代提出未來立法的努力方向。
In recent years, there has been a trend towards unification of responsibility for the regulation of banks, securities markets, and insurance companies in countries such as UK, Japan, Korea, Taiwan, etc. Although the United Kingdom was apparently not the first country to introduce a single mega-financial regulator, the financial reform in UK, indeed, has caught the most attention among all these countries.

The main reason is that, different from some other countries which simply stitch together the previous regulators and still run on sectoral lines for the time being, the UK Government ambitiously drafted a single piece of legislation, the Financial Services & Markets Act 2000, to replace the old acts and create a common statutory framework for all financial regulation.

Realizing that there has been a blurring of distinctions between different kinds of financial services, to match the nature of the financial markets and catch up on other developed countries’ paces, Taiwan government established the Financial Supervisory Commission (FSC) on July 1, 2004. From then on, the former system of sectoral regulation has been replaced by a single unified system under the FSC.

Since the FSC was set up in 2004, it has been interacting closely and frequently with FSA, including holding substantive dialogue regularly, signing a 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the FSC and FSA for supervisory cooperation, and dispatching the FSC’ s personnel to FSA for professional training or advanced study. It reveals that UK model has been an object of observation and emulation for Taiwan while carrying on financial supervision reform. Therefore, it is meaningful to make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single-regulator financial supervision framework in the United Kingdom and that in Taiwan.

Chapter Ⅱ of this essay depicts the United Kingdom’s experience in adopting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 Chapter Ⅲ describes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supervision in Taiwan. Chapter Ⅳ puts emphasis on how to make the single mega-regulator independent and accountable. Finally, the essay provides some observations and recommendations regarding how to improve structure and functions of the FSC; meanwhile, it points out some legislative suggestions about the future “Financial Services Act” of Taiwan.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方法 3
第三節 論文架構 4
第二章 英國金融監理制度 7
第一節 金融監理一元化的發展背景與立法過程 7
第一項 分散的監理制度 7
第一款 銀行業的監理背景 7
第一目 英格蘭銀行之歷史與銀行監理 7
第二目 弊案頻傳 8
第二款 證券業的監理背景 10
第一目 監理的分散與紊亂 10
第二目 金融服務法的誕生—自律與他律之妥協 10
第三目 二階層式之監理架構 11
第四目 妥協制度下之失敗監理 11
第三款 保險業的監理背景 12
第二項 監理組織一元化 13
第一款 新政府的改革政策 13
第二款 邁向金融監理一元化時代 14
第一目 整合計畫之確立 14
第二目 積極整合各監理機關 15
第三項 英國金融監理一元化的主要理由 16
第一款 真實反應金融服務市場與商品之本質 16
第二款 一元化金融監理組織架構清晰 16
第三款 業者所需支出的監理成本減少 17
第四款 較有利於消費者 17
第五款 監理效能提升 17
第一目 適當的分配監理資源 17
第二目 有利衝突的解決 17
第六款 英國當時之政治實力 18
第二節 英國金融服務監理局 19
第一項 金融服務市場惟一的監督者 19
第一款 概說 19
第二款 定位---非政府組織 20
第三款 設立宗旨 22
第四款 資金來源 23
第五款 組織結構 24
第一目 大改組前的架構 24
第二目 大改組後的架構 26
第六款 人力資源 29
第七款 管理階層之業務執掌 29
第一目 董事會主席 29
第二目 執行長 30
第三目 執行董事 30
(一)管理服務局(Regulatory Services Business Unit) 31
(二)零售市場業務局(Retail Markets Business Unit) 31
(三)批發及機構投資市場業務局(Wholesale & Institutional Markets Business Unit) 32
第四目 部門團隊(Sectoral teams) 32
(一)會計查核部門(Accounting & Audit) 32
(二)資產管理部門(Asset Management) 33
(三)銀行部門(Banking) 33
(四)資本市場部門(Capital Markets) 33
(五)消費者部門(Consumers) 33
(六)金融犯罪部門(Financial Crime) 33
(七)保險部門(Insurance) 34
(八)零售仲介部門(Retail Intermediaries) 34
(九)金融穩定部門(Financial Stability) 34
第三節 金融服務監理局與其他機關組織的關係 35
第一項 金融服務監理局、財政部與英格蘭銀行之角色 35
第一款 明確界定三者之職權 35
第一目 英格蘭銀行之權責 35
第二目 金融服務監理局之權責 36
第三目 財政部之權責 36
第二款 建立暢通之溝通管道 37
第一目 常設會議的建立 38
第二目 緊密的合作關係 38
(一)英格蘭銀行與金融服務監理局互派董事 38
(二)資訊交流 38
(三)政策意見交換 39
(四)參與國際委員會議 39
第二項 金融服務監理局與財政部、國會與利益團體之責任關係 39
第一款 與財政部之責任關係 39
第二款 與國會的責任關係 40
第三款 與利益團體之責任關係 40
第一目 消費者代表小組 40
第二目 企業界代表小組 41
第三目 小型金融機構代表小組 41
第四節 金融服務管理局的運作 43
第一項 以四大法定監理目標為中心 43
第一款 三大業務目標 43
第二款 監理原則 43
第一目 效率與經濟 43
第二目 經營者的角色 44
第三目 比例性 44
第四目 創新性 44
第五目 金融服務市場全球化特徵 44
第六目 競爭力 44
第三款 新監理措施 45
第一目 使消費者獲得公平之交易 45
第二目 改善提升企業經營績效 45
第三目 彈性機警的監理措施 45
第四目 效率極大化 45
第四款 監理業務 46
第二項 以風險為基礎的監理模式 46
第一款 非零失敗之監理 46
第二款 以風險為基礎之監理模式 47
第一目 從RATE到ARROW 47
第二目 ARROW監理模式的目標 49
第三目 選擇以風險為基礎的理由 49
第四目 操作步驟 50
第三款 對金融機構風險判定與操作 51
第一目 風險評估分類 52
第二目 風險彙整與企業影響力等級的劃分 55
第四款 以風險為基礎監理模式之優勢 56
第五節 金融服務暨市場法 58
第一項 法規範一元化 58
第一款 概說 58
第二款 立法過程 58
第一目 起始階段 58
第二目 諮詢程序 59
第三目 歷經多年的立法 60
第二項 金融服務暨市場法之概說 62
第一款 金融監理規範的完全整合 62
第二款 本法各篇規定 62
第三款 本法特色 64
第一目 僅規範整體制度的基本架構 64
第二目 一體適用於銀行、證券、保險等領域 64
第三目 監理的界線為何未直接明文界定 65
第三項 金融服務暨市場法之分析 66
第一款 概說 66
第二款 廣泛的強制權限(Enforcement Power) 66
第一目 種類 66
第二目 應遵守的程序 67
第三目 準司法權限 68
第四目 行政處分權 69
第三款 消費者保護機制 70
第一目 申訴調解制度(The Ombudsman Scheme) 70
第二目 金融服務賠償機制(The Financial Services Compensation Scheme ) 71
第四款 行政規範發佈權 73
第一目 命令與指導原則(Rules and Guidance) 73
第二目 命令及指導手冊(FSA Handbook) 74
第五款 金融服務市場專業法庭(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Tribunal) 77
第一目 受理案件類型 77
第二目 特別法庭成員 78
第三目 審判 78
第四目 費用 78
第五目 判決與效力 78
第六目 上訴 79
第六款 市場濫用(Market Abuse) 79
第一目 創新的制度 80
第二目 與刑事訴追平行的管道 81
第三目 市場濫用行為 81
第四目 市場行為規範 82
第五目 處罰措施 83
第六目 成效 84
第五節 小結 85
(一)成功整合監理機關 85
(二)有效幫助金融穩定並提升金融監理效率 85
(三)金融法規範一元化 85
第三章 我國金融監理制度 87
第一節 金融監理 87
第一項 金融監理的意義 87
第一款 金融機構之內部自律 87
第二款 市場力量之監理 87
第三款 外在之監理 88
第二項 金融監理之範圍或方法 88
第一款 金融檢查 88
第二款 銀行法及其他法令所賦予以金融行政管理 88
第三款 營業期間之金融業務管理 88
第三項 有效監理的要件 89
第一款 清晰明確的監理目標 89
第二款 具獨立性及明確的責任歸屬 89
第三款 充足的資源 90
第四款 有效的強制處分權能 90
第五款 監理的廣延性 90
第六款 成本效益監理 91
第七款 有效反應產業結構 91
第二節 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之發展 92
第一項 我國金融監理改革背景 92
第一款 多頭馬車的監理狀況 92
第一目 財政部 93
(一)財政部金融局 93
(二)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 94
(三)保險司 95
第二目 中央銀行 95
第三目 中央存款保險公司 95
第二款 金融弊案頻傳 96
第一目 銀行過度競爭 96
第二目 彰化四信案 96
第三目 金融危機接連出現 97
第二項 金融弊案所凸顯的缺失 97
第一款 金融機構內部監控機制不健全 98
第二款 基層金融金融機構與地方派系、民意代表或財團關係過切 98
第三款 金融監理權責分歧導致協調性不足 98
第四款 金融檢查人力與素質不足 98
第三項 金融監理的檢討聲浪 99
第一款 金融監督管理改革方案 99
第二款 金融機構再造 100
第三節 邁向金融監理一元化 103
第一項 我國金融監理一元化之主要理由 103
第一款 因應金融市場的本質 103
第一目 金融集團成形 103
第二目 新興金融商品 104
第二款 世界各國發展趨勢 105
第二項 金融監理一元化版本比較 105
第三項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立法 107
第一款 立法經過 107
第二款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簡介 109
第四節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 111
第一項 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組織與運作 111
第一款 設立宗旨 111
第二款 組織架構 111
第一目 委員會制 111
第二目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設四處、四室與四局 112
第三款 服務範圍 113
第四款 業務及執掌事項 113
第一目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掌理事項 113
第二目 委員會決議事項 114
第三目 附屬業務機關的執掌 114
(一)銀行局 115
(二)證券期貨局 116
(三)保險局 118
(四)檢查局 120
第四目 各處業務執掌 121
第五目 各室業務執掌 122
第五款 人力資源 122
第一目 員額 122
第二目 專業人才 123
第二項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特色 123
第一款 組織功能獨立 123
第二款 制度運作透明化 124
第三款 賦予調查權職能、檢肅不法 125
第一目 準司法調查權 125
第二目 準司法調查權之行使 125
第三目 與法務部緊密合作有效打擊金融犯罪 126
第四款 委員會採公費預算,另成立金融監督管理基金,充實金融監理經費,提高金融監理效能 127
第五節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與中央銀行及財政部之關係 128
第一項 與中央銀行關係 128
第一款 中央銀行於金融監理中扮演之角色 128
第一目 應參與金融監理說 128
第二目 應專責貨幣政策說 128
第二款 中央銀行現階段之角色 129
第三款 中央銀行擴權之疑慮 129
第二項 與財政部關係 130
第一款 財政部權限的移轉 130
第二款 兩者並無隸屬關係 130
第三款 缺乏良好的溝通 131
第四節 小結 133
第四章 英國與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之比較---側重獨立性之分析 135
第一節 概論 135
第二節 英國金融服務監理局的獨立性 136
第一項 組織定位 136
第一款 公法人之概念與共通點 136
第二款 公法人種類 137
第二項 英國的公法人制度 139
第一款 概說 139
第二款 金融服務監理局特殊公法人特色 140
第一目 特殊公法人組織型態之特殊之處 140
第二目 特殊的歷史因素考量 141
第三項 金融服務監理局獨立性之表現 142
第一款 經費完全自主獨立 142
第二款 人員派任 142
第三款 法律豁免權 143
第四款 廣泛的強制權限 143
第五款 獨立的救濟程序 143
第四項 針對獨立性之制衡機制 144
第一款 董事會型態之決策高層 144
第二款 財政部任免權 144
第三款 年度報告交付審閱並召開年度公開會議 144
第四款 消費者與企業代表之參與 145
第五款 輿論的監督制裁力量 145
第三節 我國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獨立性 146
第一項 我國金融監理機關模式之選定 146
第一款 組織定位之考量與難處 146
第一目 金融監理背景不同 146
第二目 公法人法制面尚未完備 147
第二項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組織定位 148
第一款 現階段採公平會模式 148
第二款 未來正式定位為獨立機關 148
第一目 獨立機關定義 148
第二目 獨立機關建制原則 149
第三項 我國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獨立性探討 151
第一款 概說 151
第二款 委員中立性問題 152
第一目 就合議制觀點 152
第二目 委員產生之方式 153
(一)現行制度任命---不須經過國會同意之設計 153
(二)未來法制 153
第三目 就身份之保障 155
第三款 經費獨立性問題 155
第四款 尚無獨立之救濟程序規定 156
第一目 現階段--訴願前置主義 156
第二目 未來--逕行行政訴訟 157
第五款 職權行使---金融政策制訂與執行權歸屬之爭議 157
第一目 爭議的開端 157
第二目 主張金融政策權回歸財政部之理由 158
第三目 主張金融政策權歸屬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之理由 159
第四目 本文見解 159
(一)在機關定位上 159
(二)就效率的觀點 160
(三)從權責分配的觀點 160
(四)「獨立機關」一詞之真意 161
第四項 針對獨立性之制衡機制 161
第一款 獨立機關首長退場機制之建立與否 161
第二款 立法院的監督權 163
第一目 人事同意權 163
第二目 預算審議權 163
第三款 落實委員合議制 164
第四款 溝通平台之建立 164
第五款 增加企業界與消費者的監督參與度 165
第四節 小結 166
第五章 我國金融監理制度之檢討及展望未來 167
第一節 我國與英國金融監理的綜合比較 167
第二節 我國金融監理現況之檢討與建議 171
第一項 概說 171
第二項 應強化以風險為基礎之監理模式 171
第一款 分業監理不易發揮綜合監理效益 171
第二款 強化以風險為基礎之監理模式 172
第三項 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下之各局不應再受制於個別之組織法 173
第一款 現行組織彈性不足 173
第二款 組織穩定與彈性的平衡 173
第四項 應建立良好的溝通協調平台 175
第一款 與金融安全網成員的互動 175
第二款 與行政院的互動 176
第五項 專業金融財經人才之募集與培養 176
第六項 金管會應展現打擊金融犯罪之決心 177
第一款 法規範上的補強 177
第二款 應強化金管會準司法權限 179
第三款 執法態度更嚴明 179
第七款 加強金融消費者之保護 180
第一目 重視消費者教育 180
第二目 消費者保護應列為金融監理的目標 181
第三節 我國金融服務法之擘劃 183
第一項 現行金融法規標準不一 183
第二項 全盤檢視金融法令 183
第三項 我國金融法規一元化 183
第一款 積極籌備金融服務法之立法 183
第二款 法規一元化的理想模式---英國金融服務暨市場法 184
第三款 我國金融服務法之方向 185
第一目 英國金融服務暨市場法立法模式在我國之可行性 185
第二目 循序漸進的立法 187
第六章 結論 189
【參考文獻】 193
一、中文資料 193
(一)書籍專論 193
(二)期刊論文 193
(三)其他 195
(四)電子資料 196
二、外文資料 198
(一)書籍 198
(二)期刊 199
(三)其他 (年報、工作報告、官方文件等) 200
(四)電子資料 201
一、中文資料
(一)書籍專論
1、王耀興等人,金融集團監理之比較研究,儲委會金融研究叢書(041),2001年10月。
2、王名揚,英國行政法,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1987 年初版。
3、中央銀行外匯局國外聯行科編譯,英格蘭銀行調查霸菱公司倒閉案件報告,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訓練中心,1999年6月3版。
4、李建良等人合著,行政法入門,元照出版,2004年5月2版。
5、林騰鷂,行政法總論,三民書局,1999年11 月。
6、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2003年增訂8版。
7、洪櫻芬,英國金融監理機關對金融機構辦理衍生性金融商品資訊揭露之監理,行政院所屬各機關因公出國人員出國報告書,2004年9月。
8、胡鐸清,金融監理與金融檢查實務,財團法人金融人員研究中心,1991年6月初版。
9、蔡震榮等人合著,當代公法理論--翁岳生教授六秩誕辰祝壽論文集,元照出版公司,1993年5月初版。
10、陳敏,行政法總論,新學林出版,2004年11月4版。
11、陳新民,行政法學總論,著者發行,2000年修訂7版。
12、廖大林,國票風雲,商田出版社,1996年8月出版。
13、賴英照,台灣金融版圖之回顧與前瞻,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97年2月初版。
14、賴英照,股市遊戲規則---最新證券交易法解析,著者自行出版,2006年3月初版2刷。
(二)期刊論文
1、王文宇,論金融政策與金融監理法制,本土法學雜誌,第65期,2004年12月。
2、李紀珠,台灣金融體系之改革與建制-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一元化,台灣銀行季刊,第54卷第4期,2003年12月。
3、李智仁,談金融監理制度未來所面臨之幾點挑戰,今日合庫,第31卷第4期,1995年4月。
4、李桐豪,從功能性管制觀點探討我國金融監理制度的改革方向,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9卷第2期,1995年12月。
5、杜偉丞,論金融監理一元化的迷思---以銀行法與證券法為中心,中原大學財經法律學系,2005年7月。
6、林正芳,論金融監理權之歸屬,存款保險季刊,第15卷第1期,2001年9月。
7、林維義,金融控股公司監理機制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3期,2003年3月
8、范祥偉,行政法人之政策理念與實務研究,人事行政,2003年12月。
9、周志宏,國立大學公法人化的質變與隱憂,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49期,2003年8月。
10、華科,英國金融監理制度一元化之探討,台灣經濟金融月刊,2004年6月。
11、殷乃平,金融監理制度之檢討與建議,台北銀行月刊,第二十七卷第十期,1997年10月。
12、曾宛如,英國從SIB到FSA管理之變革,「金融控股公司與跨業合併法制」學術研討會,2001年2月。
13、梁成金,我國金融監理之檢討與展望,台研金融與投資,1998年10月。
14、梁秀芳,金融監理,證交資料,第502期,2004年2月。
15、許家棟,「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專輯三--從金融風暴診斷台灣經濟,國策期刊,1995年12月31日。
16、陳冲,金融監理法規探源與改革方向,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62期,2004年9月。
17、陳新民,新創「行政法人」制度—行政住之精簡之萬靈丹?,國政研究報告,2003年3月。
18、陳上程,金融市場安定之支柱—中央銀行之金融監理,農訓,2003年7月。
19、陳依秀,二次金改三頭馬車怎麼開動,新新聞週報,第971期,2005年。
20、陳依秀,十問金管會把話說清楚,新新聞雜誌,第974期,2005年11月。
21、陳建文等合著,行政法變革對金融行政及金融監理影響之研究,儲委會金融研究叢書(036),2001年6月。
22、陳春山,金融市場及資本市場發展策略(上),證券暨期貨月刊,
23、陳春山,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之立法意義與影響,台灣經濟論衡,2003年7月。
24、陳戰勝,金融安全網,國家政策季刊,第3卷第4期,2004年12月。
25、商景明,我國金融監理體制改革之探討(上),實用稅務,第347期,2003年11月。
26、郭佩姍,論我國金融監理之統合-有效發展監理一元化之建議,世新大學法學院碩士論文,2005年6月。
27、黃業達,我國金融監理機構之設計與各種可行方案之比較,國家政策季刊,創刊號,2002年9月。
28、黃達業,金融監理委員會與財主機關組織調整,貨幣市場,第7卷第2期,2003年4月。
29、游雅淑,中央銀行與金融監理,中央銀行季刊,第23卷2期,2001年6月。
30、楊雅惠,台灣金融監理制度之回顧與檢討,貨幣市場,第4卷第6期,2000年12月。
31、滑明曙,金融危機事件處理之探討,經濟情勢暨評論月刊,第一卷第三期,1995年11月。
32、蔡進財,我國金融安全網建構之歷程與挑戰,建華金融季刊,第28期,2005年3月。
33、劉孔中,聯合行為相關問題之探討,台大法學論叢,第26卷第3期,1998年4月。
34、謝人俊,參加英國金融監管局舉辦之2003年國際金融監理研討會,公務員出國報告,2004年2月。
35、謝憲昭,我國金融監理架構與制度設計初探,台研金融與投資,第20期,1999年11月。
36、樓偉亮,簡介英國金融服務賠付機制,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8卷第3期,2005年9月。
37、蕭文生,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評析,法令月刊,第53卷第2期,2002年2月,頁51-54。
(三)其他
1、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總說明,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院總第656號,2002年5月17日。
2、行政院,獨立機關建制原則,94.1.3院臺規字第0930092748號書函。
3、詹庭禎,政大「金管與生活」課程---金融服務法簡報,2005年6月。
4、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93年年報,2005年6月。
5、行政院人事行政局,行政法人實例及法規彙編參考手冊--行政法人草案說帖, 2005年9月28日。
6、經濟日報,<財政部主導政策 閣揆才能負責>,關於經建會胡正勝主委發言之部分,2004年9月17日,A2版。
7、聯合報,<綠委擬修法 訂龔照勝條款>,2006年5月15日,A2版。
(四)電子資料
1、中央存款保險公司,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韓國等五國金融監理分工彙整,2005年11 月,http://www.cdic.gov.tw/public/Attachment/511281504471.pdf
2、中華資訊網,<七月才成立金管會金融政策權回歸財部>,2004年9月16日,http://www.ttnn.com/cna/news.cfm/040916/55
3、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向英國學習 重罰不手軟>,2006年2月6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6/today-e7.htm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6/new/feb/6/today-e7.htm#
4、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金管會遭刪權?張秀蓮:造成困擾 >,2004年12月28日,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dec/28/today-e6.htm
5、自由時報電子新聞網,<社論---金融政策權責歸屬應兼顧效率與公正>,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4/new/sep/21/today-s1.htm
6、行政院組織法修正草案總說明(2005年3月8日),http://reform.rdec.gov.tw/ct.asp?xItem=485&ctNode=58
7、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金融政策回歸財政部之組織調整說明,2005年3月21日, http://www.rdec.gov.tw/fp.asp?xItem=15770&ctNode=5833
8、李紀珠,金監會影響力極大獨立性不足,國政論壇,財金(評)093-088號,2004年6月23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3/FM-C-093-088.htm
9、李紀珠,政府應提昇我國金監會的獨立性與效能,國政評論,財金(評)093-097號,2004年7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3/FM-C-093-097.htm
10、李紀珠,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草案之分析,國政分析,財經(析) 091-026號,2002年12月17日,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FM/091/FM-B-091-026.htm
11、金管會網站,<關於本會--組織架構>,http://www.fscey.gov.tw/ct.asp?xItem=1688056&CtNode=2120&mp=2
12、金管會網站,<銀行百寶箱---消費者園地>,http://www.banking.gov.tw/dp.asp?mp=7
13、金管會銀行局,<認識銀行局-組織架構>,http://www.banking.gov.tw/ct.asp?xItem=30808&ctNode=573&mp=7
14、金管員會證期局,<證期局簡介--組織>,http://www.sfb.gov.tw/1.asp
15、金管會保險局,<認識保險局--機關組織>,http://www.ib.gov.tw/ct.asp?xItem=29815&ctNode=66&mp=1
16、金管會檢查局,<認識檢查局—機關組織架構圖>,http://www.feb.gov.tw/ct.asp?xItem=29808&CtNode=266&mp=3#
17、金管會檢查局,<認識檢查局—各組室業務>,http://www.feb.gov.tw/ct.asp?xItem=29994&CtNode=1959&mp=3
18、金管會檢查局,<常見問答--何謂準司法調查權?金管會如何執行?>,http://www.feb.gov.tw/ct.asp?xItem=659832&ctNode=1955&mp=3
19、金管會檢查局,<新聞稿--訂定行政院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組織法第五條職權行使之相關規範>, http://www.feb.gov.tw/ct.asp?xItem=29993&ctNode=272&mp=3
20、東森新聞報,<金管一元變多元 央行搶權?! 將財金公司納入管理>,2004年9月16日,http://www.ettoday.com/2004/09/16/320-1686804.htm
21、法源法律網,<法訊報導---金融檢查對象採正面表列 無適法性的疑慮>,2004年7月5日,http://www.lawbank.com.tw/fnews/pnews.php?nid=24209.00
22、法源法律網,<法律新聞,聯電案違反證交法部分 金管會:罰300萬>, http://www.lawbank.com.tw/fnews/news.php?nid=31154.00
23、范祥偉,行政法人之政策理念與實務研究,人事行政,2003年12月,http://www.nmp.gov.tw/main/07/7-3/3-2/2-4/3.pdf
24、許家棟,「台灣經濟何去何從」專輯三--從金融風暴診斷台灣經濟,國策期刊,1995年12月31日,http://www.inpr.org.tw/publish/pdf/124_3.pdf
25、陳偉龍,國際性保險市場勞合社,中遠香港季刊第七期,2003年1月, http://www.cosco.com.hk/ebook/007/home.asp
26、陳新民,新創「行政法人」制度—行政住之精簡之萬靈丹?,國政研究報告,2003年3月,http://www.npf.org.tw/publication/cl/092/cl-r-092-010.htm
27、區域金融中心推動小組,<區域金融服務中心推動小組>,2004年11月10日,頁6-8,http://www.banking.gov.tw/public/Attachment/4121417263771.pdf
28、經濟日報,<財部:金融政策權歸屬 尊重立院決定> ,2006年1月12日, http://pro.udnjob.com/mag/fn/storypage.jsp?f_MAIN_ID=102&f_SUB_ID=349&f_ART_ID=20382
29、電子化政府入口網,<新聞中心---金管會國際化業務推動具體成效>, http://www.gov.tw/PUBLIC/view.php3?id=127006&main=GOVNEWS&sub=52
30、電子化政府入口網,<新聞中心---獨立機關設首長退場機制 學者持反對意見>,2005年10月30日,http://www.gov.tw/news/cna/fn/news/200510/20051030498564.html
31、電子化政府入口網站,<2005年台灣年鑑 台灣積極邁向區域金融中心>,http://www.gov.tw/EBOOKS/TWANNUAL/show_book.php?path=3_006_016
32、蔡英文,於民國94年3月21日立法院財委會會後表示的意見, http://ednsmt.com/yamnews/daily/2574789.shtml
33、聯合新聞網,<金融服務法 明年9月完成>,2005年6月14日,http://pro.udnjob.com/mag/fn/storypage.jsp?f_ART_ID=11698
二、外文資料
(一)書籍
1、Charles Goodhart et al., Financial Regulation: Why, How and Where Now?, first Ed. 1998, Routledge.
2、Eilis Ferran & Charles A.E. Goodhart eds., Regulating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in the 21st Century, 2001, Hart Publishing.
3、Eva Lomnicka,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An Annotated Guide, 2002, Sweet & Maxwell.
4、James Perry, The Financial Service and Markets Act: A Practical Legal Guide, 2001, Sweet & Maxell.
5、L.C.B. Gower, Gower’s Principles of Modern Company Law, 5th ed. 1997, Sweet & Maxell.
6、Michael Blair et al., Blackstone’s Guide to Financial Services & Markets Act 2000, 1Ed.2001, Blackstone Press.
7、Michael Blair et al., Blackstone’s Guide to the Bank of England Act 1998, 1998, Blackstone Press.
(二)期刊
1、Alistair Alcock, Market Abuse, 23 Comp. Law. 142 (2002).
2、Andrew Whittaker, A New Approach to Regulating International Markets, 2 J.I.F.M. 95 (2000).
3、Clive Briault, The Rationale for a Single 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 1 J.I.F.M. 249 (1999)
4、David Gittings, Lloyd’s of London: The Regulation of an International Insurance Markets, 1 J.I.F.M. 72 (1999).
5、David Scott & Jonathan Herbst, The Financial and Markets Bill – Regulation and the 21st Century, 1 J.I.F.M. 33 (1999).
6、Duncan E. Alford, Core Principles For Effective Banking Supervision: An Enforceabl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tandard?, 28 B.C. Int’l &Comp. L.Rev. 237 (2005).
7、Eilis Ferran, Examing the United Kingdom’s Experience in Adopting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 Model, 28 Brook. J. Int'l L. 257.
8、Eva Z. Lomnicka, Reforming U.K.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ion: The Creation of a Single Regulator, J.B.L. SEP, 480-489.
9、Eva Z. Lomnika, Making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Accountable, J.B.L. 65 (Jan. 2000).
10、Hamish Ramsay, Banking Supervision after Barings, 14 I.B.F.L. 38 (1995).
11、Heidi Mandanis Schooner, The Role of Central Banks in Bank Supervis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United Kingdom, 28 Brook. J. Int'l L. 411 (2003).
12、Heidi Mandanis Schooner & Michael Taylor, United Kingdom and United States Response to the Regulatory Challenges of Modern Financial Markets, 38 Tex Int’l L. J 317 (2003).
13、Howard Davies, Law and Regulation, 3 J.I.F.M. 169 (2001)
14、James Bagge, The Future for Enforcement under the New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19 Comp. Law. 194 (1998).
15、Jerry W. Markham, Super Regulator: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Securities and Derivatives Regul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the United Kingdom, and Japan, 28 Brook. J. Int'l L. 319 (2003).
16、Joseph J. Norton, Global Financial Sector Reform: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 Model Based on the United Kingdom FSA Experience--- A Critical Reevaluation, 39 Int’l Law. 15 (2005).
17、Julia Black & Richard Nobles, Personal Pensions Misselling: The Causes and Lessons of Regulatory Failure, 61 Mod. L. Rev.789 (1998)
18、Julia Bracewell, Neil Foster, A View from the United Kingdom: New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Takes Effect, 119 Banking L.J. 364 (2002).
19、Michael Filby, Part Ⅷ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Act: Filling Insider Dealing’s Regulatory Gaps, 25 Comp. Law. 363 (2004).
20、William Blair, The Reform of Financial Regulation in the U.K, 13 J.I.B.L. 43 (1998).
(三)其他 (年報、工作報告、官方文件等)
1、Clive Briault, The Rational for a Single 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 FSA Occasional Series Paper 2 ,May 1999.
2、FSMA 2000 (Regulated Activities) Order 2001 No. 544.
3、Explanatory Memorandum to the Merits Committee of the House of Lords and Joint Committee on Statutory instruments, FSMA 2000(Regulated Activities)(Amendment) Order 2004 No. 1610.
4、Abrams, Richard K. & Taylor, Michael, Issues in the Unification of Financial Sector Supervision, IMF Working Papers 00/213, 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2000).
5、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Annual Report 2004/05, 2005.
6、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Business Plan 2005/06, 2005.
7、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Business Plan 2006/07, 2006.
8、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an outline, Oct. 1997.
9、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A new regulator for the new millennium, Jan. 2000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Building the new regulator: Progress report 1, Dec. 2000.
10、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Building the New Regulator: Progress report 2, Feb. 2002.
11、Financial Services and Authority, Designing the FSA handbook of rules and guidance—consultation, April 1998.
12、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FSA Enforcement Information Guide, Oct. 2005.
13、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Meeting Our Responsibility, Aug. 1998.
14、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Reasonable Expectations: Regulation in a non-zero failure world, Sep. 2003.
15、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The Firm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eb 2003.
16、HM Treasury, "Financial Services and Markets Bill: A Consultation Document. Part One. Overview of Financial Regulatory Reform", London, July 1998.
17、HM Treasury, The Chancellor’s Statement to the House of Commons on the Bank of England, London, May 20, 1997.
18、Memorandum of Understanding between HM Treasury, the Bank of England and the FSA, Oct. 1997.
19、HM stationary Office, Report of the Board of Banking Supervision inquiry into the Circumstances of the Collapse of Barings , 1995.
(四)電子資料
1、Bank of England, , available at http://www.bankofengland.co.uk/about/index.htm
2、Clive Briault, The Rationale for a Single National Financial Services Regulator ,FSA Occasional Paper 2 (1999), available at
http:// www.fsa.gov.uk/pubs/occpapers/index-1999.html
3、Consumer Information from the 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consumer/
4、Gordan Brown, The Chancellor’s Statement to the House of Commoms on the Bank of England (May 20,1997), available at http://www.hm-treasury.gov.uk/Newsroom
5、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Who/board/index.shtml
6、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at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Who/Funded/index.shtml
7、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Who/Management/Chairman.shtml
8、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Teams/index.shtml
9、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Who/Management/Services/index.shtml
10、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About/Teams/index.shtml
11、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doing/regulated/law/focus/tribunal.shtml
12、Financial Services Authority, Arrow Risk Assessment Framework, Feb.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banking.gov.tw/public/Attachment/56219554271.ppt
13、Financial Ombudsman Scheme, , available at http://www.financial-ombudsman.org.uk/about/index.html
14、FSA Handbook, , available at http://fsahandbook.info/FSA/index.jsp
15、Howard Davies, The Coming of the Single Financial Regulator, Fin. Times (London), July 16, 2001, at 2, available at http://specials.ft.com/masteringinvestment/FT34M8AE2PC.html
16、Howard Davies, Managing Financial Crises, CASS/IEA Lecture Series in Financial Regulation, Speech at City University, 26 Feb. 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Speeches/2003/sp115.shtml
17、John Tiner, , FSA/PN/116/2003, March 11,2003, available at http://www.fsa.gov.uk/Pages/Library/Communication/PR/2003/116.shtml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清濱(1996)。教學視導的模式與應用。研習資訊,13(1),頁5-13。
2. 林素卿(1999)。行動研究與教育實習。教育實習輔導,5(1),25-30。
3. 李珀(1999)。利用教學視導系統提昇教師之教學品質。課程與教學季刊,(2),58-70。
4. 張添雄(2003)。如何進行「社會領域」有效教學。國教輔導,8-14。
5. 歐用生(1993)。落實課程和教學視導。研習資訊,10(6),頁1-6。
6. 鄧天德(1997)。對國小社會科教育之評述與建言。人文及社會學科教學通訊,7(6),185-195。
7. 莊明貞(1995)。在國小課程的改進與發展-真實性評量。教師天地,79,21-25。
8. 陳添球(2002)。國小鄉土教學融入九年一貫課程七大學習領域課程綱要之內容分析。花蓮師院學報,15,53-81。
9. 歐用生(1999)。行動研究與學校教育革新。國民教育,39(5),頁2-12。
10. 謝文全(1999)。教學視導的意義與原則-並以英國教學視導為例。課程與教學季刊,2(2),頁1-14。
11. 3、李智仁,談金融監理制度未來所面臨之幾點挑戰,今日合庫,第31卷第4期,1995年4月。
12. 4、李桐豪,從功能性管制觀點探討我國金融監理制度的改革方向,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9卷第2期,1995年12月。
13. 7、林維義,金融控股公司監理機制之探討,存款保險資訊季刊,第16卷第3期,2003年3月
14. 14、梁秀芳,金融監理,證交資料,第502期,2004年2月。
15. 22、陳春山,金融市場及資本市場發展策略(上),證券暨期貨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