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9.17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2/03 12:43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顏瑞成
研究生(外文):YAN,JUI-CHENG
論文名稱:肇事逃逸罪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Research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指導教授:甘添貴甘添貴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GAN,TIAN-GUEY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法學系
學門:法律學門
學類:一般法律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256
中文關鍵詞:保護法益肇事逃逸罪本體論動力交工工具公共安全
外文關鍵詞:Research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protected legal interestsaffirmation of public safetyco-opetitive complicitieslegal-economic analysisconstitutional judicial revi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2
  • 點閱點閱:2783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411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
自民國88年制訂通過肇事逃逸罪以來,其相關議題即迭為學理上及實務上所爭執不休。為了解決因此衍申的諸多爭論,本文擬將重心置於保護法益的論證上,同時著墨分析肇事逃逸罪的性質與構成要件要素內容。接下來,並論及肇事逃逸罪的適用時機與競合關係等爭議。另外,關於各國處罰逃逸行為的立法例,亦同為本文的研究範疇所在。
觀諸第二章,其係在介紹九個國家對於逃逸行為的規範方式,並列舉十三個構成要件作為討論對象。這是藉由比較法的觀點,來對照我國肇事逃逸罪的規範方式。
關於第三章,其實係貫穿全文脈絡之主軸,為本論文的「核心部分」。其內容在介紹學界對於保護法益所提出的三種見解及其批評:「公共安全之維護」、「民事財產請求權之保障」及「被害人生命、身體安全之保障」。其中,本文即試著從「合憲性審查」及「法律經濟分析」之角度分析比較保護法益三說的優劣;最後,復提出為本文認為較為妥適的「解釋論上的處理」與「立法論上的處理」,為肇事逃逸罪的現況與未來,提供一點建議。其次,本論文第四章係在探討肇事逃逸罪之性質,本文以為,肇事逃逸罪係僅能以不作為方式實現構成要件的「純正不作為犯」,同時也是不待結果發生即可成罪的「舉動犯」;另外,成立本罪亦必須限於動力交通工具之「駕駛人」,故為「純正身份犯」;最後,本罪條文中並不以「一定危險狀態之發生」為必要,故為「抽象危險犯」。接下來,關於第五章,本文基於前開「解釋論上的處理」的建議,故逐一對於「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致人死傷」,以及構成要件行為的「逃逸」,做出儘可能切合法規意旨的解釋。關於第三章、第四章及第五章,本文名之為肇事逃逸罪的「本體論」。
由於刑法中尚有其他保護同質性法益的構成要件,此時實有進一步判斷「肇事逃逸罪」的適用時機,及其與其他犯罪間的「競合關係」之必要。首先,第六章係從「客觀不法」與「法定主觀不法型態」間的對應落差,討論肇事逃逸罪的填補功能,並且儘可能去明確界分「肇事逃逸罪」、「有義務者之遺棄罪」與「不作為殺人罪」的適用範圍,以期為肇事逃逸罪求得獨立適用的空間。其次,由於肇事逃逸行為發生時,往往亦伴隨著其他犯罪行為的發生(如肇事行為、酒醉駕車行為等),於是第七章即試圖將這些伴隨逃逸行為而生而具有不可分割性的犯罪事實,分成「垂直競合關係」與「水平競合關係」,並分別論斷具體個案中所發生的競合關係。關於第六章與第七章,本文則名之為肇事逃逸罪的「互動論」。
The topics associated with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have been heatedly debated for scholarly interest or practical questions since the enactment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in 1999. In order to solve the controversies deriving from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this paper places emphasis on the contention of protected legal interests, followed by an analysis of the nature, elements and factors that constitute the context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The paper then proceeds and explains the crime’s range of applicability and co-opetitive complicities.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lso covers a research on the foreign precedents in the penalty cases of hit and run.
Chapter 2 is devoted to introducing the methods of control over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in nine countries, listing 13 elements as the focus of discussion. Inclusion of foreign precedents enables a comparison to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legislation in Taiwan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comparative laws.
Chapter 3 lays the ground work that bolsters the presented arguments, comprising the “primary contention” of this essay. The paragraphs introduce three theories and relevant criticisms proposed by the academia of jurisprudence: “affirmation of public safety”, “protection of the right to civil claims” and “protection of the victim’s life and physical safety”. This paper attempts to analyze and compare the pros and cons of these three legal interest theories through the perspective of “constitutional judicial review” and “legal-economic analysis”, finally leading to discussion of the more appropriate “interpretivist solutions” or “non-interpretive solutions” proposed by this paper. Chapter 4 of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nature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The stance of this paper proposes that the hit and run is constituted on the basis of “failure to act”, a crime of omission, as well as on the basis of “action offense”, an offense that constitutes a crime before damage is inflicted. In addition,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is applicable only to drivers of motor vehicles, hence a “status crime”. Finally, the provisions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were enunciated not on the basis of the “occurrence of a dangerous situation”, hence an “abstract potential damage offense”. As for Chapter 5,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respective concepts of “driver”, “motor vehicle”, “traffic violation”, “assault and manslaughter” as well as “run” as an element of this criminal offense. Based on the aforementioned recommendation of “interpretive solutions”, the paper interprets the concepts as closely to the original intention of the law at the time of making. Chapter 3, 4 and 5 in this paper contain full elaboration of the “essential arguments” of hit-and-run.
As the criminal law contains other elements that protect legal interests of the same nature, it is of paramount importance to determine the applicability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and its co-opetitive relations with other crimes. First, Chapter 6 deciphers the problem of differentiating “objective offense” from “subjective offense”, discussing the possibility of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to fill the gap. The chapter also tries to the best of its capability to distinguish applicable limitations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criminal negligence of an individual with duty to act” and “involuntary manslaughter due to omission” in the hope to uncover an applicable area appropriate for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Secondly, as the act of hit and run often coincides with other crimes (e.g. traffic violation, drunk-and-drive), Chapter 7 attempts to categorize these criminal acts indispensable with the occurrence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into two types: “perpendicular co-opetitive relation” and “parallel co-opetitive relation”, discussing the co-opetitive relations found in real cases. Chapter 6 and 7 are devoted to the full elaboration of “interactionism” in the act of the Crime of Fleeing after Accident.
第一章 序 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研究脈絡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方法
第二章 比較法上之考察
第三章 肇事逃逸罪之保護法益
第一節 立法背景與立法理由
第一項 肇事逃逸罪增訂前之處理
第二項 立法過程草介
第二節 保護法益諸說
第一項 公共安全之維護
第二項 民事財產請求權之保障
第三項 被害人生命、身體安全之保障
第四項 司法實務立場
第五項 對於諸說保護法益立場質疑
第三節 從「合憲性審查」之角度探討保護法益
第一項 概說
第二項 合憲性審查
第三項 肇事逃逸罪與「不自證己罪原則」之關係
第四項 肇事逃逸罪與「自我庇護不罰原則」之關係
第四節 從「法律經濟分析」角度探討保護法益
第一項 前言
第二項 假設前提
第三項 公式之提出
第四項 各種法益立場檢驗
第五節 本文見解
第四章 肇事逃逸罪性質
第一節 純正不作為犯
第二節 舉動犯
第三節 身分犯
第四節 危險犯
第一項 危險犯構成要件的刑事政策功能
第二項 危險犯的分類及意涵
第三項 交通犯罪之危險犯
第四項 本罪係屬抽象危險犯
第五章 肇事逃逸罪的構成要件
第一節 客觀構成要件要素
第一項 駕駛動力交通工具
第二項 肇事與致人死傷
第三項 逃逸
第二節 主觀構成要件要素
第六章 肇事逃逸罪的適用時機
第一節 妾身不明的肇事逃逸罪
第二節 填補法益保護空隙功能的構成要件
第一項 客觀與主觀之間的落差
第二項 加重結果犯與危險犯的填補功能
第三節 肇事逃逸罪、遺棄罪與不作為殺人罪的適用時機
第一項 「肇事逃逸三罪」之區別
第二項 「肇事逃逸三罪」之適用時機
第七章 肇事逃逸罪之競合問題
第一節 結構分析
第二節 垂直競合關係之解決
第一項 酒醉駕車行為與肇事行為關係
第二項 肇事行為與逃逸行為之關係
第三項 酒醉駕車行為、肇事行為與逃逸行為之關係
第三節 水平競合關係之解決
第一項 實務見解
第二項 學說爭論
第三項 本文見解
第八章 結 論
第一節 保護法益的選擇
第二節 性質與構成要件分析
第一項 肇事逃逸罪之性質
第二項 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分析
第三節 適用與競合關係
第一項 肇事逃逸罪的適用
第二項 肇事逃逸罪的競合關係
第四節 實例的解決
【中文文獻】
※教科書
1、王振興,刑法增修條文實用補述,台灣高等法院暨所屬法院89年度法律座談會決議第一則法律問題研究,2001年10月版。
2、王澤鑑,侵權行為法(一),1999年初版,作者自版。
3、甘添貴,刑法之重要理念,民國85年6月初版,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4、甘添貴,刑法案例解評,1999年元月初版,作者自版。
5、甘添貴,刑法總論講義,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1年9月再版。
6、甘添貴,體系刑法各罪論,第一卷-侵害個人專屬法益之犯罪,瑞興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9年9月初版。
7、甘添貴、謝庭晃,捷徑刑法總論,甘添貴自版,民國93年4月初版。
8、李念祖,案例憲法II-人權保障的程序,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一刷。
9、李惠宗,行政法要義,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0月二版一刷。
10、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9月二版。
11、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三民書局,民國90年8月增訂七版。
12、吳景芳,刑事被告緘默權之研究,中興法學第43期,民國86年12月。
13、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上冊),作者自版,西元1999年9月增訂二版。
14、林山田,刑法各罪論(下冊),作者自版,西元1999年9月增訂二版。
15、林山田,刑法通論(上冊),2002年11月增訂八版一刷,作者自版。
16、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2002年12月增訂八版一刷,作者自版。
17、林東茂,一個知識論上的刑法學思考,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0年7月二版一刷。
18、林東茂,危險犯與經濟刑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91年11月初版三刷。
19、林鈺雄,刑事訴訟法-上冊-總論篇,作者自版,2000年12月初版二刷。
20、法治斌、董保城合著,中華民國憲法,國立空中大學印行,2001年2月修訂三版。
21、城仲謨編,行政法之一般法律原則,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83年8月初版。
22、柯耀程,變動中的刑法思想,1999年9月初版,作者自版。
23、柯耀程,刑法競合論,2000年12月,作者自版。
24、翁岳生,法治國家之行政法與司法,作者自版,民國83年6月初版。
25、許玉秀,保證人地位的法理基礎-危險前行為是構成保證人地位的唯一理由?,刑法的問題與對策,1999年版。
26、許玉秀,客觀歸責理論的回顧與前瞻,刑事思潮之奔騰-韓忠謨教授紀念論文集,2000年。
27、陳志龍,人性尊嚴與刑法體系入門,作者自版,民國87年修訂五版。
28、陳志龍,法益與刑事立法,刑法理論與社會法學專論叢書(一),作者自版,民國86年三版。
29、黃東熊、吳景芳,刑事訴訟法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民國90年10月。
30、黃朝義,刑事訴訟法(證據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11月初版1刷。
31、黃榮堅,刑罰的極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1999年4月初版第一刷。
32、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6月二版一刷。
33、黃榮堅,基礎刑法學(下),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4年6月二版一刷。
34、許慶雄,憲法入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出版,2000年9月初版第一刷。
35、張麗卿,交通刑法,2002年12月,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36、湯德宗,權力分立新論,元照出版公司出版,2000年12月增訂二版。
37、鄭逸哲,法學三段論法下的刑法與刑法基本句型,作者自版,2003年9月增訂二版。
38、蔡墩銘,中國刑法精義,漢林出版社印行,民國86年9月九版。
39、蔡震榮,行政法理論與基本人權之保障,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8年5月二版一刷。
40、韓忠謨、吳景芳,刑法各論,89年增補一版。
41、蘇永欽,違憲審查,學林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9年1月一版。
42、蘇俊雄,刑法總論(二),作者自版,1998年12月修正版。



※學位論文
1、吳柏蒼,危險犯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4年12月。
2、何斐萍,論交通犯罪---以二○○一年日本刑法之相關修正為中心,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3、蔡建興,論駕車肇事逃逸行為之可罰性,國立政治大學法律係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0年6月。
4、蔡偉杰,從危險概念論酒後駕車之刑事責任-併淺論車禍肇事逃逸罪與原因自由行為,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年7月。



※期刊論文
1、方文宗,肇事逃逸罪問題之研究,軍法專刊第55卷第5期,民國93年5月。
2、甘添貴,酒醉駕車與肇事逃逸,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0期,民國91年1月。
3、甘添貴,駕駛動力交通工具逃逸罪,刑事法律專題研究第17輯,2000年版。
4、王富仙,酒醉無照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肇事逃逸之刑事責任,軍法專刊第49卷第6期,民國92年6月。
5、余信達,酒醉駕車與肇事逃逸之法律適用評析,軍法專刊第47卷第12期,民國90年12月。
6、余信達,從容許風險與法益侵害淺論交通刑法--以醉態駕車與肇事逃逸為中心,刑事法雜誌第46卷第3期,民國91年6月。
7、李震山,基本權利之衝突,月旦法學雜誌第1期,民國84年6月。
8、林山田,評1999年的刑法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民國88年8月。
9、林東茂,肇事逃逸--高等法院89年度交上訴字第9號判決評釋,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6期,民國89年11月。
10、林鈺雄,刑法總則第十一講-不法與罪責以外之犯罪成立要件,月旦法學教室第28期,2005年5月。
11、林鈺雄,肇事逃逸罪之成立要件,法學講座第十期,民國91年10月。
12、林鈺雄,從肇事逃逸罪看實體法與訴訟法的連動性--評最高法院89年度臺上字第7622號、91年度臺上字第137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94期,民國92年3月。
13、高金桂,有義務遺棄罪與肇事逃逸罪之犯罪競合問題—以台灣高等法院89年度交上訴字第8號刑事判決為基礎,兼論刑法第2條之適用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21期,民國94年6月。
14、陳子平,打擊錯誤與過失共同正犯之關連性--肇事逃逸罪與不作為殺人罪、違背義務遺棄罪之關連性,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8期,民國90年1月。
15、陳志輝,肇事逃逸罪與遺棄罪之競合關係—簡評最高法院93年度台上字第6531號判決,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0期,民國94年5月。
16、陳愛娥,立法機關之社會政策形成自由與平等原則,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4期,民國89年9月。
17、許玉秀,無用的抽象具體危險犯,本土法學雜誌第8期,民國89年3月。
18、許玉秀,擇一故意與所知所犯--兼論違憲的肇事逃逸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13期,民國89年8月。
19、許宗力,比例原則與法規違憲審查—收錄於戰鬥的法律人-林山田教授退休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總經銷,2004年初版。
20、黃常仁,「困頓新法」-論刑法第一百八十五條之四,東吳大學百年校慶法學紀念論文集,2000年。
21、黃國鐘,刑法分則公共危險罪章立法重要內容及過程簡述,律師雜誌第242期,民國88年11月。
22、黃榮堅,不能駕駛與肇事逃逸,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期,民國89年2月。
23、黃榮堅,刑法增修概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民國88年9月。
24、黃榮堅,駕車肇事逃逸之刑事責任,刑法爭議問題研究,民國88年8月初版二刷。
25、張麗卿,交通刑法中之抽象危險犯,罪與刑—林山田教授六十歲生日祝賀論文集,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7年10月初版一刷。
26、張麗卿,論刑法公共危險罪章之新增訂,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民國88年8月。
27、曾平毅、黃健星,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之基本認知,都市交通季刊第15卷第4期,民國89年12月。
28、潘天蔚,肇事逃逸罪的現在與未來,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6期,民國89年12月。
29、蔡建興,論遺棄罪、消極殺人罪與駕車肇事逃逸罪之競合,憲兵學術季刊第48期,民國89年2月。
30、蔡碧玉,刑法部分修正條文重點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民國88年8月。
31、蔡墩銘,論駕駛交通工具肇事逃逸罪之適用,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民國91年5月。
32、鄭逸哲,駕車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乃純粹處罰不服從的隱性不作為構成要件-評析嘉義地院91年交訴字第3號判決和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1年度交上訴字第954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西元2006年2月。
33、鄭善印,違背義務遺棄罪與肇事逃逸罪之研究,刑事法學之理想與探索(二)--甘添貴教授祝壽論文集,西元2002年3月。
34、盧映潔,論刑法第一八五條之四「肇事致人死傷逃逸罪」的法益保護--兼評最高法院92年度臺上字第5372號、92年度臺上字第4552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民國93年4月。
35、薛智仁,論肇事逃逸罪之致人死傷要素--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1年度交上訴字第954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民國92年11月。
36、謝煜偉,肇事逃逸罪之經濟分析,刑事法雜誌第46卷第6期,民國91年12月。





※其他資料
1、Bernd Schünemann著、陳志輝譯,交通刑法之憲法界限與刑事政策問題,司法週刊第1006~1008期。
2、立法院委託「刑法分則草案評估報告」,1995年12月,??
3、司法行政部研究室,德國、瑞士刑法,司法行政部印行,民國53年4月初版。
4、司法院第46期司法業務研究會,刑事法律專題研究(十七)(2000年6月版)。
5、法務部刑法修正委員會,刑法分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三)(87年版),法務部編印,民國87年3月出版。
6、法務部刑法修正委員會,刑法分則研究修正資料彙編(四)(87年版),法務部編印,民國87年3月出版。
7、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一),法務通訊第2159期,民國92年10月30日。
8、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二),法務通訊第2160期,民國92年11月6日。
9、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三),法務通訊第2161期,民國92年11月13日。
10、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四),法務通訊第2162期,民國92年11月20日。
11、楊永芳,肇事逃逸相關問題與實務見解之檢討,國立台北大學法學系研究所學期報告,民國92年12月31日。




※翻譯書籍:
1、肖怡譯,盧建平審校,芬蘭刑法典,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3月第一刷。
2、徐久生 譯,von Hans-Heinrich Jescheck und Thomas Weigend ,Lehrbuch des Strafrechts Allgemeiner Teul, 5 Aufl.1996,中國法制出版社出版,2003年3月北京第1版。
3、孫孝福主編,罪名辭典,長征出版社,1999年7月第1版-1999年7月北京第1印刷。
4、黃道秀 譯,俄羅斯聯邦刑法典釋義,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0年1月第1次印刷。
5、蔡墩銘 譯,德、日刑法典,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民國82年12月初版一刷。
6、羅結珍 譯,法國新刑法典,中國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第一刷。



※網路資料
1、S-link電子六法全書,網址:http://www.6law.idv.tw/aa.htm。
2、Yahoo !奇摩新聞,http://tw.news.yahoo.com/060706/195/3br89.html
3、內政部警政署,網址: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mp?mp=1。
4、中時新聞資料庫,網址:http://www.tol.com.tw/。
5、中國法律法規信息系統,網址:http://law.npc.gov.cn:87/home/ begin1.cbs。
6、北大法律信息網,網址:http://www.chinalawinfo.com/index.asp。
7、司法院-司法最新資訊,網址:http://www.judicial.gov.tw/。
8、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網址:http://nwjirs.judicial.gov.tw/ FJUD/index.htm。
9、台灣日報daily,網址:http://taiwandaily.com.tw/。
10、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5/new/aug/ 2/today-north4.htm。
11、交通部,交通統計資料,網址:http://www.motc.gov.tw/hypage. cgi?HYPAGE=stat01.asp。
12、法源法律網,網址:http://db.lawbank.com.tw/FINT/FINTQRY01.asp。
13、<刑事裁判研討會一>從肇事逃逸罪談實體法與訴訟法的連動性-兼評數則最高法院相關裁判,會議記錄,網址:http://www.angle.com.tw/p-workshop03.htm。
14、聯合新聞網,網址:http://udn.com/NEWS/NATIONAL/NAT2/3163195. shtml。
15、澳門特別行政區印務局,網址:http://www.imprensa.macau.gov.mo/bo/i/95/46/ codpencn/codpen0001.asp。



【日文文獻】
1、山口 厚,危險犯の研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出版,昭和57年(1982年)9月10日初版。
2、大谷 實,刑法講義各論,(東京)成文堂發行,2002年2版。
3、大谷 實,刑法講義總論(上),(東京)成文堂發行,昭和59年(1984年)初版第一刷。
4、大谷 實,刑事政策講義,(東京)弘文堂發行,平成11年(1999年)6月第四版二刷。
5、小野清一郎,刑法概論,(東京)法文社發行,昭和27年(1952年)初版。
6、小野清一郎,刑法講義,(東京)有斐閣發行, 昭和30年(1955年)出版。
7、大塚 仁,刑法概論(各論),(東京)有斐閣發行,1977年改定版。
8、中山研一,刑法各論,(東京)成文堂發行,昭和59年(1984年)出版。
9、平野龍一,刑法總論,(東京)有斐閣發行,昭和54年(1979年)出版。
10、西原春夫,刑法總論改訂版(上卷),(東京)成文堂發行,平成7年(1995年)3月改訂版上卷第三刷。
11、前田雅英著、董璠輿譯,日本刑法各論,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出版,民國89年5月初版一刷。
12、團藤重光,刑法綱要各論,(東京)創文社發行,1985年改訂版。
13、瀧川幸辰,增補刑法各論,(東京)世界思想社發行,昭和43年(1968年)。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10、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四),法務通訊第2162期,民國92年11月20日。
2. 9、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三),法務通訊第2161期,民國92年11月13日。
3. 8、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二),法務通訊第2160期,民國92年11月6日。
4. 7、郭棋湧,論駕車肇事逃逸罪之構成要件(一),法務通訊第2159期,民國92年10月30日。
5. 36、謝煜偉,肇事逃逸罪之經濟分析,刑事法雜誌第46卷第6期,民國91年12月。
6. 35、薛智仁,論肇事逃逸罪之致人死傷要素--評臺灣高等法院臺南分院91年度交上訴字第954號判決,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52期,民國92年11月。
7. 34、盧映潔,論刑法第一八五條之四「肇事致人死傷逃逸罪」的法益保護--兼評最高法院92年度臺上字第5372號、92年度臺上字第4552號刑事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12期,民國93年4月。
8. 32、鄭逸哲,駕車肇事逃逸構成要件乃純粹處罰不服從的隱性不作為構成要件-評析嘉義地院91年交訴字第3號判決和高等法院台南分院91年度交上訴字第954號判決,月旦法學雜誌第129期,西元2006年2月。
9. 31、蔡墩銘,論駕駛交通工具肇事逃逸罪之適用,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4期,民國91年5月。
10. 30、蔡碧玉,刑法部分修正條文重點簡介,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民國88年8月。
11. 29、蔡建興,論遺棄罪、消極殺人罪與駕車肇事逃逸罪之競合,憲兵學術季刊第48期,民國89年2月。
12. 28、潘天蔚,肇事逃逸罪的現在與未來,刑事法雜誌第44卷第6期,民國89年12月。
13. 27、曾平毅、黃健星,對交通肇事逃逸案件之基本認知,都市交通季刊第15卷第4期,民國89年12月。
14. 26、張麗卿,論刑法公共危險罪章之新增訂,月旦法學雜誌第51期,民國88年8月。
15. 23、黃榮堅,刑法增修概說,臺灣本土法學雜誌第2期,民國8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