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0.94.1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5 20:45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柳正村
研究生(外文):CHENG-TSUN LIU
論文名稱:地方發展的邊緣化與因應策略之研究-以台東市及週邊鄉鎮為例
論文名稱(外文):Marginalisation and Strategy of local development:A Case Study of Taitung area
指導教授:周志龍周志龍引用關係陳博雅陳博雅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TSU-LUNG CHOUPO-YA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都市計劃研究所
學門:建築及都市規劃學門
學類:都市規劃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5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1
中文關鍵詞:邊緣化地方發展社群組織學習型區域Marginalisation
外文關鍵詞:local developmentcommunity organizationlearning region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7
  • 點閱點閱:1691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787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7
在全球化的影響下,許多產業結構轉型,除了工業城市衰退的問題很嚴重,另一部份衰退存在於鄉村、農村型的都市。在台灣當代的發展過程中,有關鄉村區的都市結構轉型很少討論到,尤其在東部地區的研究討論更少,本研究要去探討東部鄉村地區的都市在邊緣化下的發展。本研究目的在由時間歷程上,探究戒嚴、解嚴時期台東縣被邊緣化的空間結構變化過程,尋找台東地區的相對停滯發展以及無競爭力的政策面、經濟面、社會面等原因。藉由策略規劃的方式探究出邊緣化都市的資源,並建構出地方資源網絡交流平台的機制。藉由文化導向的學習型發展模式去建構台東市及週邊鄉鎮地方再活化的策略及模式。

本研究透過學習型區域理論的觀點作為本研究的立論基礎,由相關二手資料去分析國家政策在不同年代對東部地區以及台東縣的發展影響,分析目前台東地區的文化資源存量。除此之外,利用深度訪談的方式進入地方社區,針對地方政府單位、地方社群組織、地方居民進行訪談,瞭解目前地方發展上的困境及地方在學習上的情況。

經本研究之探討可知,目前台東市及週邊鄉鎮區域中的社區有交流互動的學習機制,但在學習環境上,各個社區由於居民素質、就業結構、凝聚力、基礎建設的不同導致各社區的學習環境差異極大。區域中產生極度不均衡的發展,有成功的學習成長、也有失敗的學習成長。針對這種情況,只能透過學習交流平台的機制將文化資本慢慢轉化為文化產業的型態,進而帶動地方政府、學術單位、社區、居民的互動學習成長,以達成地方競爭力的提升。此外,透過休憩文化的觀點去進行研擬地方再活化策略,由地方草根性、民眾共識出發,政府單位、民間組織輔導 ,創造出就業機會留住人材,進而達成邊緣化都市發展的改善。

關鍵詞:邊緣化、地方發展、社群組織、學習型區域。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globalization, many industrial structures transformation, in addition to the industrial city decline, another one part in the country.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Taiwan , the country area structures transformation discuss less, the eastern region research more less, this research wants to discuss the eastern country region marginal development. This research wants to investigate the space structures variety process of the curfew and lift curfew by marginal in Taitung, look for stagnation development and no competition ability of the policy face, the economy face, the society face etc. The way by the strategy find the resource of marginal city and constructs the exchanges platform of the resource network .The learning development model by the culture construct re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e mode in Taitung area.

This research through the learning region theoretical point analytical national policy with Taitung development in different age's , analytical present cultural resource quantity. In addition, use depth interview of the way into the place community, interview local government unit, organization, residents, understanding local develop dilemma and learning.

Can know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community of Taitung area have learning communicate mechanism , but in learning environment, each community learn environment difference biggest, beside residents' character, employment structure , coagulate power, infrastructure different. Region development unbalance, have successful learning growth and also have the learning failure. Aim at this kind of condition, only can through learning exchanges platform to change cultural capital form the industry, then make local government, academic unit, community, residents interactive learn growth to promote local competition ability. In addition, through stop and culture point to draft local redevelopment strategy, is set out by the place grass nature, people's consensus, the government unit, civil organization guide, creating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to keep a talented person, then reaching the marginal city development improve.


Keywords: Marginalisation, local development ,
community organization, learning region.
第一章 緒論……………………………………………………………………1-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1-1
第二節 研究範圍與內容…………………………………………………………1-4
第三節 研究方法、研究流程與分析架構………………………………………1-8
第二章 理論與文獻回顧……………………….……………………………2-1
第一節 台東縣的發展與策略研究回顧…………………………………………2-1
第二節 後工業時代地方活化與學習型區域理論………………………………2-9
第三節 國內外衰頹地區的文化振興理論與策略………………………………2-23
第三章 台東縣發展的邊緣化………………...……………………………3-1
第一節 台東縣的開發歷程與環境特性分析……………………………………3-1
第二節 台東縣的人口與產業結構………………………………………………3-8
第三節 台東縣的社會福利與交通建設…………………………………………3-21
第四章 全球化前後國家發展政策與台東縣之發展……………….....4-1
第一節 80年代前國家政策與台東縣之關係…………………………………...4-1
第二節 90年代後國家政策與台東縣之關係…………………………………...4-19
第三節 全球化前後台東市及週邊鄉鎮的發展及關係變化過程……………....4-31
第五章 文化導向的學習型地方發展模式建構……………………......5-1
第一節 台東市及週邊鄉鎮地方草根文化資源的存量及發展困境…………....5-1
第二節 在地文化與社群組織的互動模式……………………………………....5-17
第三節 地方再活化的策略與行銷……………………………………………....5-28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6-1
第一節 結論……………………………………………………………………....6-1
第二節 建議及後續研究方向…………………………………………………....6-5
參考文獻…………………………………………………………..………………參-1
附錄………………………………………………………………..………………附-1
【圖目錄】
圖1-2-1 研究範圍圖.……………………………..………………….………...1-4
圖1-2-2 時間研究範圍……………………………………………………….. 1-5
圖1-3-1 研究流程圖…………………………………………………………...1-10
圖1-3-2 研究分析架構圖……………………………………………………...1-12
圖2-2-1 Nonaka and Takeuchi學習循環…………………...…………………2-17
圖3-1-1 台灣區域分佈圖本研究繪製………………………………………...3-3
圖3-1-2 台東縣族群分佈圖…………………………………………………...3-7
圖3-2-1 1970-1986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變化趨勢圖…………………… 3-9
圖3-2-2 1987-2002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變化趨勢圖…………………….3-10
圖3-2-3 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所佔百分比……………..3-12
圖3-2-4 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3-14
圖3-2-5 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支出………………………………………...…3-16
圖3-2-6 次級及三級行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百分比…………………...3-20
圖3-3-1 稅課收入……………………………………………………………...3-22
圖3-3-2 補助及協助收入……………………………………………………...3-24
圖3-3-3 獨立學院及大學院校數……………………………………………...3-25
圖3-3-4 每萬人西醫師數……………………………………………………...3-26
圖3-3-5 台東縣航空運輸分佈圖……………………………………………...3-28
圖3-3-6 台東縣鐵路分佈圖…………………………………………………...3-29
圖3-3-7 市內電話每百人用戶數百分比……………………………………...3-34
圖3-3-9 通信率(收寄函件/人)百分比…………………………...……………3-35
圖4-1 全球化、國家策略與台灣空間現象調節發展歷程示意圖………..4-1
圖4-1-1 國民黨政府介入對台東縣地方發展的模式圖……………………...4-18
圖4-2-1 民進黨政府介入對台東縣地方發展的模式圖……………………...4-29
圖4-3-1 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遷移過程…………………………………...4-42
圖5-2-1 地方社區學習交流模式……………………………………………...5-18
圖5-2-2 卡地布原住民落部社區學習交流模式……………………………...5-21
圖5-3-1 地方資源網絡學習交流模式………………………………………...5-31
圖5-3-2 都市行銷層次………………………………………………………...5-37
【表目錄】
表1-3-1 S.W.O.T矩陣分析表…………………………………………………1-9
表2-1-1 80年東部區域及台東縣相關研究彙整表…………………………..2-3
表2-1-2 台東縣地方相關研究彙整表………………………………………...2-5
表2-2-1 大量生產與學習型經濟的差異性…………………………………...2-16
表2-2-2 知識、因子條件架構………………………………………………...2-18
表2-3-1 文化產業對地方活化的相關研究…………………………………...2-25
表2-3-2 社區營造對地方發展的相關研究…………………………………...2-27
表3-1-1 91年底台東縣耕地面積……………………………………………..3-6
表3-2-1 1970-1986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變化趨勢表…………………….3-9
表3-2-2 1987-2002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變化趨勢表…………………….3-10
表3-2-3 15歲以上人口教育程度在高中及以上者所佔百分比……………..3-12
表3-2-4 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收入……...……………………………………3-14
表3-2-5 平均每戶全年經常性支出…………………………………….......... 3-16
表3-2-6 次級及三級行業就業人口占總就業人口百分比…………………...3-19
表3-3-1 稅課收入……………………………………………………………...3-22
表3-3-2 補助及協助收入……………………………………………………...3-23
表3-3-3 獨立學院及大學院校數……………………………………………...3-24
表3-3-4 每萬人西醫師數……………………………………………………...3-26
表3-3-5 93年台東縣著名風景點統計數據…………………………………..3-30
表3-3-6 94年旅館數量分佈表………………………………………………..3-31
表3-3-7 旅行社套裝旅遊行程………………………………………………...3-32
表3-3-8 市內電話每百人用戶數百分比……………………………………...3-33
表3-3-9 通信率(收寄函件/人)百分比………………………………………...3-35
表4-1-1 十項建設、十二項建設和十四項建設計畫預算…………………...4-7
表4-4-2 國民黨時期建設計畫表……………………………………………...4-9
表4-2-1 民進黨時期建設計畫表……………………………………………...4-23
表4-3-1 88-92年台東縣就業結構………………………………………….…4-33
表4-3-2 94年台東市與知本地區旅館比較……………………………….….4-34
表4-3-3 72-76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年齡結構………………….………4-35
表4-3-4 72-76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扶養比………………………….………4-35
表4-3-5 86-90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人口年齡結構………………….………4-36
表4-3-6 86-90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扶養比………………………….………4-37
表4-3-7 74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遷移人口數…………………….………….4-38
表4-3-8 89年台東市及週邊鄉鎮遷移人口數…………………….………….4-40
表5-1-1 台東市及週邊鄉鎮遺址表……………………………………...........5-3
表5-1-2 台東市及週邊鄉鎮重要聚落建物表………………………………...5-6
表5-1-3 台東市及週邊鄉鎮節慶祭典表……………………………………...5-7
表5-1-4 台東地區訪談單位整理表…………………………………………...5-8
表5-1-5 社團組織功能表……………………………………………………...5-9
表5-3-1 S.W.O.T對策分析……………………………………………………5-32
壹、中文部分
1.內政部營建署(1986),「中華民國七十五年國家建設研究會區域發展研究分組實錄」。台北,營建署。
2.內部政營建署市鄉規劃局(2000),「都市發展策略之研究-以楊梅都市計畫區為例」,委託中國文化大學。
3.內政部營建署市鄉規劃局 (2001),「中興新村公有土地利用與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 」,委託中華大學。
4.王振寰(1996),「誰統治台灣-轉型中的國家機器與權力結構」。台北,巨流出版。
5.王振寰(1999),「全球化、在地化與學習型區域:理論反省與重建」。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4:pp.69~112。
6.王惠君譯(1997),西村幸夫著,「故鄉魅力俱樂部:日本十七個社區營造故事」。台北,遠流出版。
7.尤來寅等譯(1998),伊曼紐爾.沃勒斯坦(Immanuel Wallerstein)著,「現代世界體系」。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8.文超順、林信峰、張志明(2003),「東部地區國民教育現況、願景與行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08:pp.5~15。
9.古宜靈、吳慶烜、辛晚教(1996),「台灣東部地區土地利用之研究」。台灣銀行季刊47:pp.257~272。
10.古宜靈、廖淑容(2003),「文化產業專區與地方再生」。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11.古宜靈(2005),「淺論文化產業的區位與學習型環境特性」。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12.江炳倫等同譯(1981),杭廷頓(Huntington, Samuel P.)著,「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
13.台東縣政府(1997),「台東縣觀光發展網要計畫通盤檢討」,委託財團法人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規劃。
14.台東縣政府(1998),「台東縣綜合發展計畫」,委託台灣大學城鄉發展研究所。
15.台東縣政府文化局(1999),「台東縣史地理篇」,委託中央研究院台灣研究所籌備處。
16.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部門計劃處(2001),「台灣東部地區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生物科技、軟體科技、國際物流為例」,委託東華大學台灣東部產業發展研究中心。
17.安東尼.紀登斯(Anthony Giddens)著-陳其邁譯,(2001),「失控的世界:全球化與知識經濟時代的省思」。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18.任靜嫻、唐乾玲(2002),「如何利用有機農業永續發展生態旅遊產業-以台東縣池上鄉為例」。旅遊健康學刊2:pp.93~98。
19.李晴暉、丁連財譯(1989)田弘茂著,「大轉型-中華民國的政治和社會變遷」。台北,時報文化出版。
20.李富美、林榮章(1997),「阿美族豐年祭的巡禮-台東縣東河鄉阿美族豐年祭的觀察報告」。原住民教育季刊8:pp.99~116。
21.李永展(2002),「全球化與社區產業經營:以南投水里上安社區為例」。台北,建築與規劃學報3(1):pp.1~14。
22.何小松等(1994),「發展東部經濟力促東西平衡」。工商雜誌42:pp.79~105。
23.汪明生(1998),「地方發展與地方政治」。人力發展月刊54: pp.7~9。
24.貝克 (Ulrich Beck)著,孫治本譯(1999),「全球化危機」。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
25.沈方正(2002),「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現況上」。研習論壇月刊24:pp.6~9。
26.沈方正(2002),「台灣觀光產業發展現況下」。研習論壇月刊25:pp.8~18。
27.余政龍(2005),「農村文化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屏東高樹鄉為例」。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28.周志龍(2001),「全球化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劃,28(4): pp.387~389。
29.周志龍(2002),「全球化、國土策略與台灣都市系統變遷」。都市與計畫29(4):pp.491-512。
30.周志龍、辛晚教(2003),「台灣的新市都市主義與規劃專業挑戰」。台北,規劃體制課講義。
31.周志龍(2002),「全球化、台灣國土再結構與制度」。台北,詹氏書局出版。
32.周志龍(2002),「全球化、知識與區域」。台北,詹氏書局出版。
33.周志龍、辛晚教(2003),「都市文化與空間規劃」。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34.林英彥(1999),「鄉村都市化、都市鄉村化之省思」。台北,現代化研究20:pp.37-50。
35.林學詩等(2003),「東部地區休閒農業資源之開發與利用」。農政與農情138:pp.55-59。
36.林彣鴻(2004),「宜蘭縣蘇澳鎮空間層級化與再結構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所碩士論文。
37.周芷如、古宜靈(2005),「第三部門在社區營造的角色伴演」。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38.胡南輝、林源盛(1997),「台東地區農村社區實質環境改善之成果與檢討」。台東區農業專訊:pp.18-20。
39.胡南輝(1998),「台東地區農村產業文化之發展途徑」。台東區農業專訊:pp.19-20。
40.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1998),「台灣東部設置科學園區可行性之研究」,委託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41.范淑敏(2005),「以地方產業交流中心作為地方治理之策略性工具」。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42.徐正光、蕭新煌(1995),「台灣的國家與社會」。台北,東大圖書出版。
43.郭彩真(1997),「由觀光旅客統計分析看台灣東部地區觀光旅遊現象」。觀光教育15:pp.23~32。
44.郭正亮(1998),「民進黨轉型之痛」。台北,天下遠見出版。
45.郭昱瑩(2002),「地方發展之困境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6(3): pp.57~65。
46.郭百修(2000),「地方文化產業機制之研究-以美濃鎮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所碩士論文。
47.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文化出版。
48.章英華(1995),「臺灣都市的內部結構」。台北,巨流出版。
49.夏鑄九(1995),「空間形式演變中之依賴與發展-台灣彰化平原的個案」收錄於空間,歷史與社會論文選1987-1992。唐山,台灣社會研究叢刊,pp.165-232。
50.夏鑄九(1998),「全球經濟再結構過程中的台灣區域空間結構變遷」。台灣社會研究季刊 1(2/3):pp.263-338。
51.夏學理(2003),「文化資產之維護與活化對提振地方經濟發展之影響性解析」。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52.黃裕美等同譯(1997),杭廷頓(Huntington, Samuel P.)著,「文明衝突與世界秩序的重建」。台北,聯經出版。
53.莊淑姿(2001),「台灣鄉村發展類型之研究」。台灣大學農業推廣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54.莊翰華、陳育暄(2005),「社會資本與社區營造」。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55.陳毓璟、黃松元(2003),「台東縣社區健康營造推動的現況與困難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0:pp.171~200。
56.陳政均(2004),「地方產業結構變遷與創新學習能力之研究─以鶯歌藝術陶瓷產業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所碩士論文。
57.陳思揚、莊翰華(2005),「全球化、文化資本與地方文化產業」。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58.彭懷恩(2000),「台灣政治發展的反思」。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出版。
59.曽聖元(2002),「最後的福爾摩莎-談台東縣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上」。台東文獻復刊7:pp.4~39。
60.曽聖元(2003),「最後的福爾摩莎-談台東縣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大」。台東文獻復刊8:pp.62~88。
61.曽聖元(2004),「最後的福爾摩莎-談台東縣的自然與人文資源特色下」。台東文獻復刊10:pp.96~126。
62.曾梓峰(2003),「學習型區域作為新故鄉地方營造的一種模式-地方產業交流中心的發展策略」。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63.楊裕富(1991),「臺灣住宅政策、立法與都市住宅用」。台灣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博士論文。
64.傳君(1997),「台東縣卑南鄉東興村生活圈魯凱人的社會與文化-一個初步的調查報告」。東台灣研究2:pp.217~228。
65.趙川明(1998),「台東原住民部落遷移初探1896至1960」。歷史月刊131:pp.89~95。
66.楊敏芝(2002),「地方文化產業與地域活化互動模式研究-以埔里酒文化產業為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所博士論文。
67.楊敏芝、郭品妤(2003),「創意產業與地方行銷」。地區活力與新故鄉發展研討會論文集。
68.楊敏芝(2005),「文化創意產業政策的新思維」。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69.楊美維、張育銘(2002),「台東太麻里地區農特產品包裝設計與產業文化開發之研究」。台南女子技術學院報21:pp.151~169。
70.新竹科學工業園區管理局(2002),「東台灣設置科學園區之可行性分析」,委託台北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
71.廖淑容、古宜靈、周志龍(1999),「東部區域科學網絡空間發展構想與策略」。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7:pp.105~134。
72.廖淑容、周志龍(2000),「全球化與台灣地方再發展的競爭策略」。台北,都市與計劃27(2):pp.191~209。
73.廖淑容(2002),「地方發展調節與制度形式之研究」。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所博士論文。
74.廖淑容、陳怡萍(2005),「台南鹽水蜂炮地域符號?再發展策略?」。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75.廖敦如(2004),「原住民部落的社區重建-以台東縣建和社區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34:pp.5~26。
76.鄭博文(1982),「都市體系之研究-以台灣地區為例」。中興大學都研所論文。
77.蔡明哲(1987),「社會發展理論-人性與鄉村發展取向」。台北,巨流出版。
78.蔡勇美, 章英華主編(1997),「臺灣的都市社會」。台北,巨流出版。
79.蔡亮(1999),「全球化過程中的新竹區域空間結構之變遷」。台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
80.蔡佩雯(2001),「部落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以嘉義阿里山鄉山美村為例」。朝陽科技大學建築及都市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81.蔡翼如(2003),「社會資本、地方發展網絡與空間組織之研究-以烏來鄉為例」。台北大學都都市計畫研碩士論文。
82.劉國琛(1999),「促進東部地區高科技產業發展策略之研究」。台灣金融月刊35:pp.71~83。
83.劉立偉(2005),「社區營造的空間經理策略與地方文化再現-以台中都會區的社區為例」。社區營造與聚落文化振興研討會論文集。
84.簡博秀(2000),「空間再層級化、國家和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空間發展策略」。台北,都市計劃年會論文研討會論文。
85.龐建國(1993),「國家發展理論-兼論台灣發展經濟」。台北,巨流出版。
86.龔文廣(2000),「東部地區產業發展與人力資源」。勞工行政148:pp.2-8。
87.Manuel、Castells(1997),「流動空間:資訊化社會的空間理論」。台北,城市與設計1:pp.1~15。
貳、統計資料與其他資訊
1.內政部(1982-2001),「中華民國臺閩地區人口統計」。
2.台東縣縣政府(1971-2003),「台東縣統計要覽」。
3.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1971-2003),「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
4.內政部營建署網站http://www.cpami.gov.tw
5.卡地布部落文化資訊網站http://www.katatipul.org.tw
6.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網站http://www.cepd.gov.tw
7.台東縣政府全球資訊網站http://www.taitung.gov.tw
8.促進東部地區產業發展計畫網站http://www.cepd.gov.tw
9.綠色新都台東是我家網站http://www.taitungcity.gov.tw
10.台東縣南島社區大學發展協會網站http://www.ancc.org.tw
參、西文期刊
1.Batten, F. (1995) “Network cities: creative urban agglomerations for the 21st century.” Urban Studies 32:313-327.
2.Banks, M., Lovatt, A., O,Conn0r, J. and Raffo, C.(2000)“Risk and trust in the cultural industries.” Geoforum 31:453-464.
3.Bassett, K., R. Griffiths, and I. Smith.(2002)“Cultural industries, cultural clusters and the city: the example of natural history film-making in Bristol.” Geoforum 33:165-177.
4.Friedrichs, Jurgen.(1993) “A theory of urban decline: economy, demography and political elites.” Urban Studies 30:901-917.
5.Florida, R.(1995)“Toward the learning region.” Future 27(5):527-536.
6.Keane, Julie and Allison, Janelle.(1999)“The intersection of the learning region and local and reg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nalyzing the role of higher education.” Regional Studies 33:896-902.
7.Kostiainen, j.(2002) “Learning and the‘Ba’in the development network of an urban region.” 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 10(5):613-631.
8.Morgan, K.(1997)“The learning region: instituations, innovation and regional renewal.” Regional Studies 31(5):491-593.
9.Mccarthy, John.(2002) “Entertainment-led regeneration: the case of Detroit.” Cities 19(2):105-111.
肆、西文書籍
1.Amin, A. and Thrift, N.(1995),Globalisation, Instituional “Thickness” and the Local economy.In mangaging cities:The new urban context.
2.Bianchini, F. and Parkinson, M(eds).(1993) ,Cultural Policy and Urban Regeneration:The West European experience .Manchester University Press, Manchester.
3.Geenhuizen, M. and P. Nijkamp.(2000) ,The Learning Capabilities of Regions: Conceptual Policies and Patterns. In Boekema, F.et al(eds) ,Knowledge, Innovation and Economic Growth,pp.38-56.UK:Edward Elger Publishing Limited.
4.OECD,(2001), Cities and Regional in the New Learning Economy.Paris:OECD Publish.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28.周志龍(2001),「全球化與地方發展」。都市與計劃,28(4): pp.387~389。
2. 23.汪明生(1998),「地方發展與地方政治」。人力發展月刊54: pp.7~9。
3. 21.李永展(2002),「全球化與社區產業經營:以南投水里上安社區為例」。台北,建築與規劃學報3(1):pp.1~14。
4. 20.李富美、林榮章(1997),「阿美族豐年祭的巡禮-台東縣東河鄉阿美族豐年祭的觀察報告」。原住民教育季刊8:pp.99~116。
5. 18.任靜嫻、唐乾玲(2002),「如何利用有機農業永續發展生態旅遊產業-以台東縣池上鄉為例」。旅遊健康學刊2:pp.93~98。
6. 8.文超順、林信峰、張志明(2003),「東部地區國民教育現況、願景與行動策略」。教育研究月刊108:pp.5~15。
7. 34.林英彥(1999),「鄉村都市化、都市鄉村化之省思」。台北,現代化研究20:pp.37-50。
8. 43.郭彩真(1997),「由觀光旅客統計分析看台灣東部地區觀光旅遊現象」。觀光教育15:pp.23~32。
9. 45.郭昱瑩(2002),「地方發展之困境與展望」。研考雙月刊,26(3): pp.57~65。
10. 55.陳毓璟、黃松元(2003),「台東縣社區健康營造推動的現況與困難之研究」。衛生教育學報20:pp.171~200。
11. 71.廖淑容、古宜靈、周志龍(1999),「東部區域科學網絡空間發展構想與策略」。中國地理學會會刊27:pp.105~134。
12. 72.廖淑容、周志龍(2000),「全球化與台灣地方再發展的競爭策略」。台北,都市與計劃27(2):pp.191~209。
13. 75.廖敦如(2004),「原住民部落的社區重建-以台東縣建和社區為例」。原住民教育季刊34:pp.5~26。
14. 86.龔文廣(2000),「東部地區產業發展與人力資源」。勞工行政148:pp.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