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97.138) 您好!臺灣時間:2024/09/16 00:5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錦坤
研究生(外文):CHEN,CHIN-KUEN
論文名稱:影響面談裁量國人與大陸配偶婚姻真偽決策之資訊整合模式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ODEL TO THE EFFECT ON THE STRATEGY : DISCRETION ON THE REALITY OF TAIWANESE AND MANDARIN
指導教授:翁興利翁興利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WONG,SENG-LEE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北大學
系所名稱: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社會及行為科學學門
學類:公共行政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4
中文關鍵詞:面談裁量資訊整合模式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7
  • 點閱點閱:620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13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92年8月26日苗栗通霄海域發生大陸偷渡女子6人溺斃、2人重傷事件後,警政及海巡等單位,加強各項查緝作為,人蛇集團見偷渡風險升高,轉向以合法結婚名義入境,再從事色情賣淫或其他非法工作。為嚇阻假結婚入境,境管局自92年12月起全面對大陸配偶於入境時實施面談,並已達到防制效果。
面談機制是為了防制假結婚入境,但僅憑面談人員短暫的面談,即裁量婚姻之真假,倘若判斷錯誤,除了無法達到立法目的外,對於真正結婚的兩岸人民將造成傷害。本研究以資訊整合理論中的資訊整合模式作為研究的主要工具,探討面談人員於裁量婚姻真偽決策時所考慮的重要變數,是否有同、異的模式,藉以比較並瞭解其差異。期能達到保障兩岸合法婚姻及對不法人蛇集團仲介大陸人民以假借結婚方式來臺之犯罪防制有所助益。
本研究設計分為文獻分析、深度訪談及資訊整合理論實驗三階段。先整理出影響面談人員判斷裁量婚姻真偽決策的重要因素,以作為資訊整合理論實驗之構面。本研究先採用Excel建檔及繪製因子圖形,另外採用SPSS 10.0軟體執行變異數分析,辨別其資訊整合模式。經實證後,得到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全體在情境一、二皆採用相加模式。
二、男生在情境一、二皆採用相加模式;女生在情境一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採用相加模式。
三、「21~30歲」在情境一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採用相加模式。「31~40歲」在情境一、二皆採用相加模式。「41~50歲」在情境一採用相加模式、在情境二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51~60歲」在情境一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採相加模式。
四、大學(專)學歷在情境一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採用相加模式;研究所學歷在情境一、二皆採用相加模式。
五、面談主管與非主管在情境一皆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皆採用相加模式。
六、服務年資在情境一:5年以下採用單因子模式、6~10年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另11~15、16~20、21~25、26~30及31年以上皆採用相加模式。在情境二:服務年資5年以下、6~10、16~20、26~30及31年以上皆採用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另11~15及21~25年皆採用相加模式。
七、面談年資在情境一:1年以下採不等權重平均模式、1~2及2年以上皆採相加模式。在情境二:面談年資1年以下及1~2年皆採相加模式、2年以上採不等權重平均模式。
八、人事編制在情境一:隸屬境管局採相加模式、警察局支援採不等權重平均模式。在情境二:隸屬境管局及警察局支援皆採相加模式。
九、個體在情境一:採不等權重平均模式38人、相加模式23人、單因子模式7人、等權重平均模式3人、無法判斷者2人。在情境二:採相加模式35人、不等權重平均模式2人、單因子模式5人、無法判斷者5人、等權重平均模式:3人。
Blockade runners from Mainland China, six of those have drowned and two have seriously injured in the Tongxiao waters, Miaoli on August 26, 2003. After that casualty, National Police Administration and Coast Guard Administration both intensify to enforce investigation and seize to curb stowaway. However, seeing the rising risk of smuggling, human smugglers turn to smuggle Mainland’s female to Taiwan by shame marriage to commit prostitution or illegal affairs. To curb those entering by fake marriages, Immigration Office comprehensively enforces interviews with the Mainland’s female entry to Taiwan and they have achieved certain effect.
Interview mechanism is to curb fake marriages, however, to measure the reality of a marriage only by a short-time interview is not sufficient to legislation, and will do harm to those Cross-Strait people who really want to marry as well. This study is to manipulat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odel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as a tool to probe into the vital variables of strategy while considering measuring the reality of a marriage. If there are same or different modes, then researchers can make a comparison to see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Hope to guarantee the legal marriages of Cross-Strait people, and to curb illegal human smugglers to smuggle Mandarin people into Taiwan by shame marriage to commit a crime.
This study is divided into three phases: literature analysis, depth interview, and experiment on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Firstly, to get together all those vital factors effecting discretion strategy on the reality of a marriage, then use them as a formation of an experiment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After that, design questionnaires for interviewees to fill in. This study adopts Excel to create files and draw factor figures. Besides, SPSS 10.0 software is taken to do the analysis of the variables to differentiate the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Models. After an empirical study, our conclusions are as follows.
1. Entire body adopts Adding Model in both Situation 1 and Situation 2.
2. Male adopt Adding Model in both Situation 1 and Situation 2; Female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3. “Age 21-30 ”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Age 31-40 ” adopt Adding Model in both Situation 1 and Situation 2. “Age 41-50 ”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Age 51-60 ”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4. People with university (college) degrees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those with master degrees adopt Adding Model in both Situation 1 and Situation 2.
5. Interviewers with a chief position or without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1 and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6. Service seniority in Situation 1: under 5 years adopt Single-Factor Model, 6-10 years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and 11-15 years, 16-20 years, 21-25 years, 26-30 years, and over 31 years all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service seniority under 5 years, 6-10 years, 16-20 years, 26-30 years, 26-30 years and over 31 years all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Another 11-15 years and 21-25 years both adopt Adding Model.
7. Interview seniority in Situation 1: under 1 year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1-2 year and over 2 years both adopt Add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interview seniority under 1 year and 1-2 year both adopt Adding Model, over 2 years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8. Personnel arrangement in Situation 1: subordinate to Immigration Office adopt Adding Model; assistant to Police Bureau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In Situation 2: subordinate to Immigration Office and assistant to Police Bureau both adopt Adding Model.
9. Individual in Situation 1: 38 people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22 people adopt Adding model; 8 people adopt Single Factor Model; 3 people adopt Equal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2 people are unable to determine. In Situation 2: 34 people adopt Adding Model; 25 people adopt Different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Model; 6 people adopt Single Factor Model; 5 people are unable to determine; 3 people adopt Equal – Weight Averaging Model.
目 錄
頁次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 ………………………………………………………… 9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 ………………………………………………………… 10
第四節 研究流程與架構 …………………………………………………………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15
第一節 犯罪學相關理論 ………………………………………………………… 15
第二節 行政裁量權 ……………………………………………………………… 26
第三節 決策與判斷理論 ………………………………………………………… 30
第四節 資訊整合理論 …………………………………………………………… 32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55
第一節 文獻分析法 ……………………………………………………………… 55
第二節 質的研究-深度訪談……………………………………………………… 56
第三節 資訊整合理論實驗設計 ………………………………………………… 57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分析探……………………………………………………… 61
第一節 資訊整合理論實驗研究結果 …………………………………………… 61
第二節 資訊整合理論實驗研究結果驗證 ……………………………………… 91
第三節 資訊整合理論實驗研究結果探討 ……………………………………… 93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97
第一節 結論 ……………………………………………………………………… 97
第二節
實務策進作為 …………………………………………………………… 98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後續研究建議 ……………………………………………… 101

參考文獻 ……………………………………………………………………………… 103

附錄 ……………………………………………………………………………………
……………………………………………………………………… 109
附錄一 面談人員訪談大綱 ……………………………………………………… 109
附錄二 面談人員訪談記錄 ……………………………………………………… 111
附錄三 IIT實驗問卷內容 ……………………………………………………… 122
附錄四 宜蘭靖廬訪談同意書、大綱……………………………………………… 130
附錄五四 宜蘭靖廬訪談記錄 ……………………………………………………… 133



表 目 錄
頁次
表 1-1 海基會辦理大陸地區「婚姻類」公證書統計表………………………… 2
表 1-2 內政部警政署查緝大陸偷渡犯績效表…………………………………… 3
表 1-3 內政部警政署查緝大陸偷渡犯從事色情賣淫、非法工作績效表……… 3
表 1-4 內政部警政署查緝大陸人民合法入境從事色情賣淫、非法工作績效表 3
表 1-5 92年9月1日至94年面談人數統計表 ………………………………… 5
表 1-6 92年9月1日至94年面談訴願狀況統計表……………………………… 6
表 2-1 情境犯罪預防16種策略表………………………………………………… 19
表 2-2 大陸地區人民來臺從事色情賣淫或非法工作相關文獻彙整表………… 22
表 2-3 不同資訊整合模式之策略涵意…………………………………………… 45
表 2-4 國內有關資訊整合理論之研究…………………………………………… 46
表 3-1 實驗問卷設計之變項組合………………………………………………… 59
表 4-1 受試者基本資料表………………………………………………………… 61
表 4-2 全體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64
表 4-3 不同群體(性別)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65
表 4-4 不同群體(年齡)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67
表 4-5 不同群體(學歷)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68
表 4-6 不同群體(職務別)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69
表 4-7 不同群體(服務年資)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70
表 4-8 不同群體(面談年資)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71
表 4-9 不同群體(面談人員人事編制)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 72
表 4-10 受試者於情境一與情境二之資訊整合模式彙整表……………………… 75
表 4-11 個體受試者之資訊整合模式表…………………………………………… 76


圖 目 錄
頁次
圖 1-1 研究流程圖………………………………………………………………… 13
圖 1-2 研究架構圖………………………………………………………………… 14
圖 2-1 資訊整合理論基本架構圖………………………………………………… 35
圖 2-2 相加模型因子圖形………………………………………………………… 37
圖 2-3 相乘模型因子圖形………………………………………………………… 38
圖 2-4 平均模型因子圖形………………………………………………………… 40
圖 3-1 實驗評估架構圖…………………………………………………………… 68
圖 3-2 資訊整合模式辨別步驟圖………………………………………………… 60
圖 4-1 全體受試者於情境一之因子圖…………………………………………… 63
圖 4-2 全體受試者於情境二之因子圖…………………………………………… 6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古永嘉(1996),《企業研究方法》。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青芬、李雅婷、趙慕芬編譯,Stephen P. Robbins 原著(2001),《組織行為學》。台北:華泰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李震山(2003),《行政法導論》。台北:三民書局,頁76-82。
吳定(2002),《公共政策辭典》。台北:五南書局。
吳庚(2003),《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台北:三民書局。
林惠玲、陳正蒼(2002),《應用統計學》。台北:雙葉書廊有限公司,頁475-518。
周文賢(2002),《多變量分析》。台北:智勝出版社。
翁興利(2004),《政策規劃與行銷》。台北:華泰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頁26-104。
翁岳生(1990),〈論「不確定法律概念」與行政裁量之關係〉,《行政法與現代法治國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法學叢書編輯委員會,頁37-40。
許春金(2003),《犯罪學》。台北:三民書局,頁231、241-245。
張家洋(1986),《行政法》。台北:三民書局。
張世賢、陳恆鈞(1997),《公共政策-市場及政府觀點》。台北:商鼎出版社,頁181-182。
陳 敏(2004),《行政法總論》。台北:神州圖書出版有限公司,頁177-191。
陳慈陽,台灣行政法學會編(2000),〈行政裁量及不確定法律概念〉,《行政法爭議問題研究(上)》。台北:五南書局,頁460。
陳向明(2002),《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五南書局,頁221-227。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2006),《犯罪學概論(修訂三版)》。台北:三民書局,頁155-158。
鄭玉波等(2005),《新編六法全書》,五南圖書出版社。
《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人民關係條例暨相關許可辦法》(2004),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編印。
《「安偶專案」工作記實》(2004),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警察實用法令》(2005),內政部警政署編印。
二、期刊
朱金池(2004),〈警察與法治:裁量行為與課責機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1期,頁15-26。
沈學侃(2004),〈跨境犯罪問題之研究-大陸地區人民偷渡來臺成因之初探〉,《警學叢刊》。
汪銘生、黃國良(1991),〈高雄市製造業勞動條件之研究—社會判斷理論之應用〉,《管理評論》,頁1-22。
孟維德(2004),〈海峽兩岸人口走私活動之實證研究〉,《犯罪學期刊》。
侯夙芳(2005),〈大陸配偶面談機制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6卷1期,頁137-158。
柯三吉(1985),〈社會福利政策之執行:高雄市就業服務執行的個案分析〉,《公共政策學報》,第8期,頁211-213。
張增樑(2002),〈大陸偷渡客收容遣返及相關問題研究〉,《警學叢刊》。
張增樑(2002),〈兩岸人民假結婚問題之研究-以假結婚、真賣淫為中心〉,《警學叢刊》。
張增樑(1994),〈仲介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人蛇集團之研究〉,《 警專學報》。
張宮熊(1992),〈涉入情境與多元屬性決策:資訊整合理論在消費者行為上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預售屋市場為例〉,《高苑技術學報》,第1期,頁19-24。
張宮熊、王艷玲(1992),〈專科學生選課行為模式之研究-多元屬性決策:資訊整合理論之實證〉,《高苑技術學報》,第1期,頁76-83。
曾冠球(2004),〈基層官僚人員裁量行為之初探:以臺北市區公所組織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8期,頁95-140。
蔡庭榕(2005),〈論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臺灣地區面談規定〉,《警學叢刊》,第35卷第4期,頁97-116。

三、論文
于長進(民81),《公共決策中資訊整合之研究:以高雄市垃圾焚化廠廠址選擇為例》,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方之光(民84),《風險與利益知覺調整之實驗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博士論文。
王鳳蘭(民89),《都市行銷招商之資訊整合實驗-公私部門決策認知之比較》,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汪銘生(民80),《認知衝突管理之準實驗〈二〉資訊整合理論之應用》。國科會研究報告。
汪銘生(民87),《中產白領人口結構之區域均衡分布策略與永續發展願景之研究》。國科會研究報告。
何玉鳳(民84),《資訊整合理論於判斷行為之研究---以學生為研究對象》,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金 鈴(民92),《大陸女子來臺從事性交易及其經驗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財榮(民93),《兩岸人民通婚問題之研究-以花蓮縣境內大陸配偶為對象》,國立東華大學公行究所碩士論文。
林福榮(民90),《消費者衝動性購買之資訊整合模式研究》,國立高雄第一科大行銷與流通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英顏(民88),《國際觀光旅館員工訓練與離職傾向關係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休閒事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秉恩(民81),《企業策略與人力發展》,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
周郭傑(民83),《工作資訊與房價資訊對個人遷移意願的影響-資訊整合理論的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周利貞(民84),《資訊整合理論於審計行為之研究---以審計人員為研究對象》,國立台灣大學會計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俊介(民84),《離職行為之成因探討-以一家大型民營製造業為例》,輔仁大學應用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岳瀛宗(民91),《大陸人民偷渡之經濟分析-以人蛇集團為中心》,國立中央警察大學外事警察研究所碩士論文。
孫忠立(民93),《大陸女子偷渡從事色情活動警政管理之探討》,私立逢甲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國強(民93),《大陸地區人民假結婚來臺問題之研究》,私立淡江大學中國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金鐘(民85),《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偷渡問題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大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小紅(民88),《大陸配偶來臺生活狀況案訪視》,行政院大陸委員會委託研究。
陳碧珍(民84),《科技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 以石化業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寧(民84),《量刑因素的資訊整合模式-以犯罪所生之損害與犯罪後之態度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嘉玲(民90),《大眾運輸需求模式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文俊(民89),《酒後駕車風險知覺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鏡琴(民90),《大陸地區人民來臺非法行為後收容作業問題之研究》,私立中華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瓅輝(民83),《序列資訊對機率判斷影響之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裕雲(民92),《中國籍婦女在臺從事性交易之調查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育琇(民86),《知識系統與地方發展公眾認知之實驗研究-資訊整合理論的應用》,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伯壎等(民91),〈台灣的組織行為研究:過去、現在及未來〉,《組織行為在台灣:三十年回顧與展望學術研討會》。
閻振龍(民83),《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台灣地區問題之協商與處理研究》,國立海洋大學海洋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盧逸璇(民92),《全球化下的人口販賣研究:大陸女子來臺從事性產業之政治結構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建國(民92),《國家安全基本人權與兩岸婚姻-以台中縣大雅鄉忠義村老榮 民為例》,國立中興大學國際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簡宏懋(民90),《人口遷移決策與生活品質要素之資訊整合實驗》,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武盛(民93),《基層官員政策執行與政策順服之研究:以大台北地區違反道路交通管理事件處罰為例》,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學系。

四、網站
內政部,〈警政署警政治安全球資訊網〉,網址:http://www.npa.gov.tw/



貳、西文部分
(I)Books
Anderson, N. H. (1991), Contributions to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Hillsdale, New Jersey.
Anderson, N. H. (1981), Foundation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New York:cadamic Press.
Anderson, N. H. (1982), Methods of Information Integration Theory, New York:Acadamic Press.
Clarke,Ronald ed.(1997).Situational Crime Prevention: Successful Case Studies,New York:Harrow and Heston.
Hammond, K. R., McClelland, G.H., & Mumpower, J. (1980), Human Judgment and Decision Making: Theories, method and procedures, New York: Praeger Scientific.
Jeffery, C. Ray(1971).Crime Prevention Through Environmental Design,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Louviere, J. Jordan (1988), Analyzing Decision Making- Metric Conjoint Analysis, Sage Publications, Inc.
Michael D. Reagan (1987), “ Regulation:The Politics of Policy”, 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Reagan,Michael D(1987), Regulation:the politics of policy,Boston: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Rosebloom,David H. & Kravchuk,Robert S.(2002), Public Administration,New York:McGraw-Hill company,pp. 442- 446.
(II)、Periodicals
Abelson, M. A., (1987). “Examination of voidable and Unavoidable Turnover”,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Vol. 72, No. 3, pp. 382-386.
Anderson, N. H. (1974), “Performance = Motivation * Ability: an integration theoret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Vol. 30, pp. 598-604.
Becker,Gary (1968),Crime and Punish:An Economic Approach.
Baysinger, B. D. & Mobley, W. H. (1983), “Employee Turnover: Individual and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Res. Person. Hum. Resou. Manage. Vol. 1, pp. 269-319.
Cohn,L.,& Felson,M.(1979).Social Change and Crime Rate Trends:A Routine Activity Approach.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44:588-608.
Lynch,J.P.(1987).“Routine Activity and Victimization at Work”,Journal of Quantitative Criminology, 3(4): 283-300.
Mobley, W. H., Griffeth, R. W., Hand, H. H., and Meglino, B. M., (1979), “Review and Conceptual Analysis of the Employee Turnover”, Psychological Bulletin, Vol.86, No. 3. pp. 493-522.
Tversky, A. & Kahnemen, D. (2001), “Rational Choice and the Framing of Decis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 59, No. 4, pp. 2.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張增樑(2002),〈大陸偷渡客收容遣返及相關問題研究〉,《警學叢刊》。
2. 柯三吉(1985),〈社會福利政策之執行:高雄市就業服務執行的個案分析〉,《公共政策學報》,第8期,頁211-213。
3. 侯夙芳(2005),〈大陸配偶面談機制之研究〉,《警學叢刊》,第36卷1期,頁137-158。
4. 孟維德(2004),〈海峽兩岸人口走私活動之實證研究〉,《犯罪學期刊》。
5. 汪銘生、黃國良(1991),〈高雄市製造業勞動條件之研究—社會判斷理論之應用〉,《管理評論》,頁1-22。
6. 朱金池(2004),〈警察與法治:裁量行為與課責機制〉,《中央警察大學學報》,第41期,頁15-26。
7. 張增樑(2002),〈兩岸人民假結婚問題之研究-以假結婚、真賣淫為中心〉,《警學叢刊》。
8. 張增樑(1994),〈仲介大陸地區人民非法入境-人蛇集團之研究〉,《 警專學報》。
9. 張宮熊(1992),〈涉入情境與多元屬性決策:資訊整合理論在消費者行為上之研究-以台灣地區預售屋市場為例〉,《高苑技術學報》,第1期,頁19-24。
10. 張宮熊、王艷玲(1992),〈專科學生選課行為模式之研究-多元屬性決策:資訊整合理論之實證〉,《高苑技術學報》,第1期,頁76-83。
11. 曾冠球(2004),〈基層官僚人員裁量行為之初探:以臺北市區公所組織為例〉,《行政暨政策學報》,第38期,頁95-140。
12. 蔡庭榕(2005),〈論大陸地區人民申請進入臺灣地區面談規定〉,《警學叢刊》,第35卷第4期,頁97-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