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7)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3 04:24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陳垣翰
研究生(外文):Yuan-han Chen
論文名稱: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教學在國小巧固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The Study on Comparison of The Teaching Effect among Mosston’s Command and Practice and Reciprocal Style in Tchoukball Teaching in Elementary
指導教授:陳玉枝陳玉枝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Yuh-chih Chen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45
中文關鍵詞: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巧固球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教學效果
外文關鍵詞:Mosston physical education teaching spectrumtchoukballthe command stylethe practice stylethe reciprocal styleteaching effect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0
  • 點閱點閱:63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6
本研究旨在探討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中的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的教學效果,並探討其不同教學形式對男女生性別教學效果中主觀技能、認知發展及情意發展之差異情形。本研究採用準實驗研究法,以屏東縣某國小六年級學生89名為受試對象,實施三週六節課的巧固球教學實驗,紀錄前測及後測資料,以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ANOVA)為統計方法,經分析結果如下:一、國小六年級學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固球射網教學後,在認知評量和情意態度評量上沒有差異存在,但在主觀技能評量上則有差異存在,練習式的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二、國小六年級男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固球射網教學後,在認知評量和情意態度評量上沒有差異存在,在主觀技能評量則有差異存在,練習式的教學效果優於命令式;三、國小六年級女生在接受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三種不同教學形式之巧固球射網教學後,在主觀技能評量、認知評量及情意態度評量上都沒有差異存在。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compare the teaching effects on Mosston’s three teaching styles(the command style, the practice style and the reciprocal style),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on the skill evaluation of participants,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to the male and female pupils of elementary school. The study was conducted with the quasi-experimental method. The participants consisted of 89 students in three classes in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in Pingtung County. Perform 6 classes tchoukball teaching during three weeks, record data of pretest and posttest. The statistics methods used the one-way ANOVA .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the participan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kill evaluation of participants,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actice style was superior to the command style. 2.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the male of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the subjec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 the subject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ive skill evaluation. the teaching effect of practice style was superior to the command style. 3. After the three different teaching styles of tchoukball teaching in the female of sixth grade of the elementary school. All subject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the subjective skill evaluation, cognitive development and affective development .
目 次
中文摘要 i
英文摘要 ii
目 次 iii
表 次 vi
圖 次 vi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5
第三節 研究問題 5
第四節 研究假設 6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6
第六節 名詞解釋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基礎 11
第二節 命令式的理論與評析 18
第三節 練習式的理論與評析 20
第四節 互惠式的理論與評析 23
第五節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之C.S.W.O.T分析 27
第六節 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之相關研究 29
第七節 巧固球運動與學生身心發展之相關研究 36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對象 43
第三節 研究方法 43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4
第五節 實施過程 54
第六節 資料處理 58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59
第一節 不同教學形式在巧固球教學效果之差異比較 59
第二節 男生接受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之差異比較 64
第三節 女生接受三種不同教學形式教學效果之差異比較 70
第四節 綜合討論 7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80
第一節 結論 80
第二節 建議 80
引用文獻 84
一、中文部分 84
二、英文部分 89
附錄 91
附錄一 研究參與者同意書 91
附錄二 巧固球教學主觀技能評量評分表 92
附錄三 巧固球教學認知發展評量預試試卷 93
附錄四 巧固球教學認知發展評量正式試卷 94
附錄五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 95
附錄六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正式量表 97
附錄七 命令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98
附錄八 練習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99
附錄九 互惠式教學教師行為檢核表 100
附錄十 命令式(A)教學節課教案 101
附錄十一 命令式(A)教學時敘教案 107
附錄十二 練習式(B)教學節課教案 113
附錄十三 練習式(B)教學時敘教案 119
附錄十四 練習式(B)教學作業表 125
附錄十五 互惠式(C)教學節課教案 128
附錄十六 互惠式(C)教學時敘教案 134
附錄十七 互惠式(C)教學標準卡 140


表 次
表2-1 Mosston的教學群集表 16
表2-2 教學光譜兩大群集之差異比較表 17
表2-3 命令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19
表2-4 練習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22
表2-5 互惠式教學形式時敘表 25
表2-6 命令式、練習式和互惠式之C.S.W.O.T分析表 27
表2-7 國小學生身心發展與因應措施表…………………………….37
表2-8 國小學童身心發展特徵與體育關係表……………………… 38
表2-9 人體生長與發展在心理與生理方面分析表………………….39

表3-1 學生參加實驗教學人數描述表 43
表3-2 教師行為檢核分析摘要表 45
表3-3 Ebel題目鑑別能力指標 48
表3-4 認知評量預試卷難度鑑別度分析表 49
表3-5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51
表3-6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效度分析摘要表 52
表3-7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預試量表之信度分析表 53
表3-8 主觀技能評量教師簡歷一覽表 56
表3-9 巧固球實驗教學節課編排表 57

表4-1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59
表4-2 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0
表4-3 各組學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0
表4-4 各組學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0
表4-5 各組學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61
表4-6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1
表4-7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2
表4-8 各組學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2
表4-9 各組學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2

表次(續)
表4-10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3
表4-11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3
表4-12 各組學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4
表4-13 各組學生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4
表4-14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5
表4-15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5
表4-16 各組男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6
表4-17 各組男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4-18 各組男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事後比較分析摘要表 66
表4-19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7
表4-20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7
表4-21 各組男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7
表4-22 各組男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8
表4-23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8
表4-24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68
表4-25 各組男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69
表4-26 各組男生情意態度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9
表4-27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0
表4-28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70
表4-29 各組女生巧固球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1
表4-30 各組女生主觀技能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1
表4-31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2
表4-32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72
表4-33 各組女生巧固球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2
表4-34 各組女生認知發展評量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3
表4-35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前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3
表4-36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前測均質性考驗摘要表 73
表4-37 各組女生巧固球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描述性統計 74
表4-38 各組女生認情意態度發展後測成績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74


圖 次
圖2-1 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架構圖 12
圖2-2 命令式目標、教師與學習者間之關係圖 19
圖2-3 Fitts和Posner學習階段模式 21
圖2-4 練習式教師、目標與學習者三者間之關係圖 21
圖2-5 教師、觀察者、動作者三元素間互動關係圖 24

圖3-1 研究架構圖 42
圖3-2 技能主觀評量表編製流程圖 46
圖3-3 主觀技能評量場地平面圖…………………………………….47
圖3-4 認知評量試卷編製流程圖…………………………………….49
圖3-5 體育課情意態度發展量表編製流程圖……………………….50
圖3-6 節課教案編製流程圖………………………………………….54
圖3-7 研究流程圖…………………………………………………….55
一、中文部分
方慈惠(1998)。體育教學形式。載於運動教育與人文關懷-課程與教學篇(下)。139-165。台北:師大書苑。

王文科(1995)。教育研究法。台北:五南。

王宗進(1995)。Mosston’s三種教學形式之教學效果比較研究-以羽球反手發短球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王宗進(2000)。建立有效的體育認知測驗題庫-以興趣選項羽球課為例。台灣體育雙月刊,107,9-13。

王敏男(1999)。體育教學研究-談體育教師於體育課中各項活動時間之分配。台灣省學校體育,9(3),15-17。

石昌益(1998)。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與互惠式對羽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向薇潔、張博能(2004)。體育課程教學正常化之探討。休閒運動期刊,3,130-136。

江良規(1984)。體育學原理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發行。

沈易利(2004)。Mosston教學光譜應用於國中籃球育樂營教學效果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余攸寧(1998)。舞蹈教學中創造式與命令式教學法對國小學童創造力之影響。大專院校八十七學年度體育學術研討會專刊(下),1081-1093。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吳 蘇(1999)。不同教學方式在摩斯登練習式教學結果之比較研究。大專體育,41,37-47。

吳萬福(1992)。體育教學的心理。台北:台灣學生書局。
吳淑靜、黃泰源(2003)。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在國小五年級排球教學之應用。竹師體育,1,48-60。

李孟印、陳全壽(1998)。巧固球訓練動國小學生大、小肌肉活動能力之影響。體育學報,26,273-280。

李勝雄(2000)。體育教學法的Mosston教學光譜理論。屏師體育,4,17-24。

李勝雄(1996)。以有效教學論點探討不同教學法對標槍學習成就之影響。八十五學年度師範學院教育學術論文發表會專刊。台東市:國立台東師範學院。

李黛芬(2000)。從合作學習談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之互惠式在體育教學上的應用。台灣體育雙月刊,108,78-83。

周宏室(1994)。Mosston(摩斯登)體育教學光譜的理論與應用。台北市:師大書苑。

房瑞文(1997)。Mosston(摩斯登)練習式、互惠式教學效果的比較-以國小籃球教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恭揮(2004)。不同運動項目對國民小學學童身體適能影響之探討。屏東師範學院未出版碩士論文。

林清和(1996)。運動學習程式學。台北市:文史哲出版社。

林寶山(1990)。教學原理。台北:五南圖書。

邱秀霞(2002)。Mosston互惠式教學理論於「體育運動舞蹈」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61,10-16。

施登堯(2000)。準實驗設計。載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主編:學校體育教學研究方法。台北市:教育部。

洪國祥(2004)。台灣巧固球運動發展之研究(1977-2000)。2004年巧固球運動科學學術研討會,79。屏東市: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胡天玫(1994)。體育教學的意義。國民體育季刊,23(3),28-39。

高志強(2003)。摩斯登教學光譜中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教學效果之比較分析。台北市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至滿(1986)。體育測量與評價。台北市:水牛。

張定忠(1998)。Mosston(A-B)式和傳統式教學效果之比較-以國小二年級球類遊戲教學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張春秀(1998)。學校本位的體育課程改革。學校體育雙月刊,8(1),12-19。

張晉忠(2003)。體育教學的迷失。學校體育雙月刊,13(1),101-107。

張銘羽(1996)。不同認知教學方式在摩斯登練習式教學效果之比較。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遠景。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1997)。學校體育教材教法與評量。台北市: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學校體育研究與發展中心。

教育部(2003)。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台北市:教育部。

許義雄(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課程之發展與願景。學校體育雙月刊,10(1),10-18。

陳文榮(2002)。Mosston教學光譜應用於羽球教學之探討-以台南市國小資源班為例。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文榮、陳 沅(2003)。國小桌球班應用Mosston教學光譜羽球教學之探討。國立體育學院論叢,1,67-78。

陳美卿(2005)。Mosston包含式教學對國小五年級學童羽球學習效果之影響。國立臺北教育大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玉枝(1994)。體育課學生行為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0,111-122。

陳則賢(1995)。Mosston命令式與練習式教學在國中體育教學效果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陳昭宇(2004)。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練習式在蛙泳教學上之應用。學校體育,14(3),67-78。

陳春蓮(2003)。有效體育教學行為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12,141-157。

陳英豪、吳裕益(1995)。測驗與評量。高雄:復文。

陳偉瑀、張宏明(1997)。傳統體育教學的革新-談Mosston練習式教學法。大
專體育,33,122~128。

焦嘉誥(1973)。體育分科教材教法。台北市:台灣開明書局。

黃榮達(1996)。巧固球。國立體育學院教練研究所未出版技術報告書。

楊進益(2001)。Mosston命令式、練習式、互惠式教學形式對高職學生排球低手發球教學效果之比較研究。國立體育學院研究所未出版碩士論文。

葉憲清(1993)。四所城鄉小學體育經營現況之研究。國立體育學院論叢,4(1),95-121。

雷小娟、王誼邦(200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體育教學遊戲設計。淡江體育,5,106-110。

閩 湘(1988)。巧固球精神與體育教育。教師之友,29(4),32-35。

劉秀慧(2001)。不同教學形式學生反應之探討。大專體育,56,9-18。

歐宗明(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問題之探討。學校體育雙月刊,10(1),28-32。

歐淑芬(1999)。Mosston自測式應用在游泳捷泳划水之教學。學校體育雙月刊,9(6),65-69。

蔡貞雄(1994)。國小體育教學研究。台北;五南。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頁42-51。

鄧正忠(1999)。Mosston’s直接教學形式對網球技術教學效果之研究。宜蘭技術學報,2,83-98。

謝天助(1983)。巧固球運動季節與運動訓練。國民體育季刊,12(1),22-25。

謝天助(1994)。運動技能測驗給分量表之編製。國民體育季刊,23(2),12-18。

謝文全(1991)。教育行政-理論與實務。台北:文景書局。

闕維正、劉素娟(2003)。Mosston互惠式、自測式教學理論之比較與討論。國教之聲,34(4),12-18。

羅徵祥、周宏室(2000)。體育情意觀察評量電腦程式之研發。大專體育,49,54-63。














二、英文部分
Beckett, K. D. (1990). The effects of two teaching styles on college students’ achievement of selected physical education outcomes.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0, 153-169.

Boyce, B. A. (1992). The effects of three styles of teaching on university students’ motor performance.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1(4), 389-401.

Byra, M., & Marks, M. C. (1993). The effect of two pairing techniques on specific feedback and comfort levels of learners in the reciprocal style of teaching. Journal of Teaching in Physical Education. 12(3), 286-300.

Franks, B. D. (1992).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A silver anniversary in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3(3), 25-26.

Goldberger, M., & Gerney, P. (1982). The Effects of Three Styles of Teaching on the Psychomotor Performance And Social Skill Development of Fifth Grad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c And Sport. 53(2), 116-124.

Goldberger, M., & Gerney, P. (1986). The effects of direct teaching styles on motor skill acquisition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c And Sport.57(3), 215-219.

Goldberger, M., & Gerney, P. (1990). Effects of learner use of practice time on skill acquisition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Research Quarterly For Exercisc And Sport.10(11), 84-95.

Goldberger, M. (1992).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A Perspective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3(1), 42-46.

Gerney, P., & Dort, A. (1992). The Spectrum applied: Letters from the trenches.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Vol. 63,(1), 36-39.


Mosston, M., & Ashworth, S. (1994). Teaching Physical Education(4th). Merrill Publishing Company.

Mosston. M. (1992). Tug-O-War, No more: meeting teaching learning objectives using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Journal of Physicaal Education, Recrention & Dance. 63(1), 27-31.

Mueller, R., & Mueller, S. (1992). The spectrum of teaching styles and its role in conscious deliberate teaching. Journal of Physical Education, Recreation & Dance. 63(1), 48-53.

Siedentop, D. (1991). Developing teaching skills in physical education. CA: Mayfield Publishung Company.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羅徵祥、周宏室(2000)。體育情意觀察評量電腦程式之研發。大專體育,49,54-63。
2. 闕維正、劉素娟(2003)。Mosston互惠式、自測式教學理論之比較與討論。國教之聲,34(4),12-18。
3. 謝天助(1994)。運動技能測驗給分量表之編製。國民體育季刊,23(2),12-18。
4. 謝天助(1983)。巧固球運動季節與運動訓練。國民體育季刊,12(1),22-25。
5. 鄧正忠(1999)。Mosston’s直接教學形式對網球技術教學效果之研究。宜蘭技術學報,2,83-98。
6. 蔡貞雄(2000)。體育教師的教學效能。國民體育季刊,29(4),頁42-51。
7. 歐淑芬(1999)。Mosston自測式應用在游泳捷泳划水之教學。學校體育雙月刊,9(6),65-69。
8. 歐宗明(2000)。九年一貫「健康與體育領域」課程問題之探討。學校體育雙月刊,10(1),28-32。
9. 劉秀慧(2001)。不同教學形式學生反應之探討。大專體育,56,9-18。
10. 雷小娟、王誼邦(2002)。健康與體育學習領域之體育教學遊戲設計。淡江體育,5,106-110。
11. 陳昭宇(2004)。Mosston體育教學光譜練習式在蛙泳教學上之應用。學校體育,14(3),67-78。
12. 陳玉枝(1994)。體育課學生行為分析。中華民國體育學會體育學報,20,111-122。
13. 張晉忠(2003)。體育教學的迷失。學校體育雙月刊,13(1),101-107。
14. 胡天玫(1994)。體育教學的意義。國民體育季刊,23(3),28-39。
15. 邱秀霞(2002)。Mosston互惠式教學理論於「體育運動舞蹈」教學之應用。大專體育,61,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