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18.97.14.80) 您好!臺灣時間:2025/01/18 11:5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我願授權國圖
: 
twitterline
研究生:黃晴淇
研究生(外文):Ching-Chi Huang
論文名稱: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效果之研究
論文名稱(外文):A Study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Effecting on the Somatic Relaxation of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指導教授:劉美珠劉美珠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Mei-Chu Liu, Ph.D.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體育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門:民生學門
學類:運動休閒及休閒管理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5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63
中文關鍵詞:身心動作教育自我覺察身心放鬆教師工作壓力
外文關鍵詞: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awarenessrelaxationteacher’s working pressure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38
  • 點閱點閱:4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0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5
本研究旨在透過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提供國小教師認識自己的身體、開發自我覺察能力的方法,並學習身心放鬆技巧,以提昇國小教師對工作壓力的處理能力;瞭解該課程對國小教師在身心放鬆方面的效果,並針對課程編排內容與實施教學提出具體建議。為了達到研究目的,研究者以任教學校共10位教師為研究對象,實施20節(每節50分鐘)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採質化分析方式,透過觀察員的建議、學員回饋單、學員訪談記錄和教學者省思等,作為探討依據。
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學員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看法是肯定的。
二、實施課程後,國小教師身心放鬆具有正面效果。
三、在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方面,研究者透過教學歷程,在課程內容的掌握上以及引導語的使用上都有長足的領悟與成長。
本研究透過身心動作教育的實施歷程,提出課程編排內容、引導者教學方式與未來研究的建議。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help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understand their own body, develop their ability of awareness and learn the relaxing technique by means of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so as to enhance their ability of moderating the working pressure, understand that the courses would have an effect on the somatic relaxation, and provide with some suggestions for arranging these cours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objective, 10 teachers of the primary school were volunteers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to participate the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program for 20 units (50 min./unit, twice a week) with the qualitative analysis research method. The data, such as the observers’ suggestion, the feedback and interview record from participants and the reflection of the researcher, were collected and discussed to presen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The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program was highly approved by the participants.
2.After practicing, it had a good effect on relaxing the body and mind for the primary school’s teachers.
3.As to the self-reflection and personal growth in professional specialty, the researcher improved a lot in executing the contents of the course, and in applying the guiding words for the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during the process.
This study made a suggestion for arranging the somatic movement education courses, guiding the teaching method and making the suggestions for the research in the future.
中文摘要…………………………………………………………………………I
英文摘要…………………………………………………………………………II
目次………………………………………………………………………………III
表目次……………………………………………………………………………VI
圖目次……………………………………………………………………………VI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解釋……………………………………………………………5
第四節 研究之必要性………………………………………………………7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之相關研究………………………………………10
第二節 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17

第三章 研究設計
第一節 研究架構…………………………………………………………22
第二節 研究參與人員……………………………………………………24
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步驟…………………………………………………25
第四節 研究工具…………………………………………………………34
第五節 資料處理分析……………………………………………………35

第四章 研究歷程
第一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設計………………………………………37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實施歷程…………………………………42

第五章 資料整理與結果
第一節 學員對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的反應………………………………102
第二節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教師身心放鬆的實施效果…………113
第三節 自我省思與專業成長……………………………………………123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130
第二節 建議………………………………………………………………132

參考書目
中文部分……………………………………………………………………135
英文部分……………………………………………………………………138


附錄
附錄一 參與研究訪談及錄影錄音同意書………………………………140
附錄二 教學省思日誌……………………………………………………141
附錄三 課程活動回饋單…………………………………………………142
附錄四 學員訪談記錄……………………………………………………162
附錄五 觀察員記錄表……………………………………………………163


表 次

表2-2-1 教師工作壓力定義……………………………………………………18
表3-3-1 研究時程表……………………………………………………………27
表3-3-2 身心動作教育課程編排大綱…………………………………………29
表3-5-1 研究參與人員與文件資料處理表……………………………………36
表5-1-1 學員對呼吸練習和軟球練習的反應………………………………105
表5-1-2 學員對軟球影響呼吸覺察的反應…………………………………105
表5-1-3 學員對肌膜動作探索的反應………………………………………107
表5-1-4 學員在各項肌膜動作的練習效果…………………………………108
表5-1-5 學員對各種Roth律動的反應………………………………………111
表5-1-6 學員對Roth律動的整體反應………………………………………111
表5-1-7 學員對各種律動在改變心情或減輕壓力、焦慮的反應…………112
表5-1-8 學員對課程內容、情境佈置和老師引導的喜愛程度……………112
表5-3-1 觀察員的觀察記錄…………………………………………………123
表5-3-2 觀察員對課程教學的整體評價……………………………………125
一、中文部份
但昭偉(2003)。替學校老師找一個新的定位。教育研究月刊,108,32-39。
吳秀月(1994)。台南市國小教師工作壓力之相關研究。台南師院學生學刊,15,39-53。
吳宗立、林保豊(2003)。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壓力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國教學報,15,193-229。
李玉嬋(1995)。教師工作壓力的因應。測驗與輔導,130,2675-2679。
李宗芹(2002)。非常愛跳舞-創造性舞蹈的心體驗。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卓子文(2001)。形意相融的身體醫療科學—身心學簡介。表演藝術,103,90-93。
林純文(1997)。國民小學組織氣候、教師工作壓力及其因應方式之研究。屏東師院國民教育研究所論文集,1,59-102。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34(1),53-59。
林鶯 譯(1998)。給壓力一個出口。台北:張老師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邱溫 譯(1999)。肢體療法百科。台北:生命潛能出版社。
康純怡、林文郎(2001)。教師工作壓力之探討。國立台灣體育學院學報,9,277-289。
郭生玉(1994)。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郭生玉(1995)。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郭明德(2004)。教師壓力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習資訊,21(1),71-80。
郭俊賢、陳淑惠 譯(1999)。多元智慧的教與學。台北:遠流出版社。
陳怡眞(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應用於國小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明堯 譯(2003)。身心平衡-與你的身體和心理對話。台北:生命潛能出版社。
陳威逅(2001)。放鬆身心,照見明澈風光。人生雜誌,217,14-21。
陳聖芳(1999)。台東地區國小教師的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之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陳聖芳(2000)。台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現況與問題。輔導通訊,61,63-67。
傅國田(1996)。生涯規劃中處理生活壓力與焦慮的運動健康課程。萬能學報,18,515-530。
黃義良(2000)。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69-298。
黃義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國教輔導,41,6-9。
楊誌卿(1997)。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9-11。
廖月娟 譯(2004)。聽疼痛說話-神經外科的13個故事。台北:天下遠見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廖和敏 譯(2004)。身體的情緒地圖。台北:心靈工坊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
漢菊德(2002)。探索身體資源。台北:心理出版社。
劉美珠(1999)。身體自覺與放鬆。師大體育研究及發展中心成果報告,86-97。
劉美珠(2003)。身心動作教育觀點應用在體育課程之教材研究-以肌模動作探索教材之發展為例。台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225-247。
劉美珠(2003)。身體覺察(Body awareness)。大專體育,68,141-147。
劉美珠(2005)。93學年度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身心動作教育種子教師研習會。身心動作教育研習手冊。國立台東大學。
劉美珠、林大豐(2003)。身心學(Somatics)的意涵與發展之探究。台東大學體育學報(創刊號),249-272。
劉美珠、林大豐 譯(2003)。音樂家的肢體開發。桃園:原笙國際有限公司。
劉美珠、林大豐(2004)。傾聽身體的聲音-放輕鬆(VCD)。台北:財團法人董氏基金會。
蔡東利 (2002)。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的無奈與調適之道。國教輔導,41(6),48-53。
蔡琇琪(2004)。身心動作教育課程對國小三年級學童靜定、放鬆效果之行動研究-以呼吸覺察活動方案為例。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東。
謝煜廷(1999)。壓力管理和放鬆技術。父母親,180,77-81。
謝煜廷(2000)。壓力管理和放鬆技術二。父母親,181,68-70。
羅若蘋 譯(1996)。心靈體操。台北:方智出版社。

二、外文部份
Bauer, S. (1999). A body-mind approach to movement education for adolescent Part I. Somatics, 38-43.
Dorko, B. L. (1989-90, Autumn/Winter). Somatic philosophy in the practice of physical therapy. Somatics, 7(3), 12-15.
George, M. (1998). Learn to relax. Duncan Baird Publishers.
Giulini, E. (1994-95). A somatic approach to making choices in client-centered psychotherapy. Somatics, 10(1), 42-47.
Hanna, T. (1983). The body of lif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Hanna, T. (1986). What is Somatics- Part one? Somatics, 5(4), 4-9.
Johnson, D. H. (1994). The way of the flesh: A brief history of the somatic movement. Noctic Science Review, Spring, 26-30.
Keleman, S. (1981). Your body speaks its mind. Berkleye, CA: Center Press.
Kyriacou, C. (1987). Teacher stress and burout: An international review. Educational Research, 29(2), 146-152.
Kyriacou, C. & Sutcliffe, J. (1978). Teacher stress: Prevalence, sources and symptoms.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 Psychology, 48(6), 159-167.
Linden, P. (1994). Somatic literacy: Bringing somatic education into physical education. JOPERD, 65(7), 15-21.
Litt, M. D. & Turk, D. C. (1985). Sources of stress and dissatisfaction in experienced high school teacher. Journal of Education Reswarch, 78(3),178-185.
Moraacco, J. C, & Mcfadden, H. (1984). Comparison of perceived occupational stress between teachers who are contented and discontented in their career choice. 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54(1).
Needle, R. H., Griffin, T., Sevendsen, R., & Berney, C. (1980). Teacher stress:Source and consequence. The Journal of School Health, 2, 96-99.
Pohl, H. (1994). Felenkrais for psychoanalysts (Part I). Somatics ,9(4), 14-19.
Pohl, H. (1995). Felenkrais for psychoanalysts (Part II). Somatics, 10(2), 20-25.
Rintala, J. (1991). The mind-body revisited. Quest, 43, 260-279.
Spector, B. S. & Flock, N. S. (1995). Overcoming movement deficits caused by technology. Somatics, 10(2), 14-18.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
1. 黃義良(2000)。國中小初任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取向之研究。國民教育研究學報,6,269-298。
2. 傅國田(1996)。生涯規劃中處理生活壓力與焦慮的運動健康課程。萬能學報,18,515-530。
3. 歐用生(1994)。提昇教師行動研究的能力。研習資訊,11(2),2002年5月12日,取自http://www.iest.edu.tw/journal.htm。
4. 陳聖芳(2000)。台東縣國小教師工作壓力與工作滿意度的現況與問題。輔導通訊,61,63-67。
5. 程健教(2001)。九年一貫課程社會領域學習宗教活動研究初探。社會科教育研究,12,頁1-39。
6. 陳美玉(1985)。師生合作反省的教學。教育資料與研究,15期,35-41。
7. 陳威逅(2001)。放鬆身心,照見明澈風光。人生雜誌,217,14-21。
8. 蔡東利 (2002)。國民小學資深教師工作壓力的無奈與調適之道。國教輔導,41(6),48-53。
9. 郭生玉(1995)。教師的工作壓力對工作心厭的影響。測驗與輔導,130,2664-2666。
10. 郭明德(2004)。教師壓力管理的有效策略。研習資訊,21(1),71-80。
11. 劉美珠(2003)。身體覺察(Body awareness)。大專體育,68,141-147。
12. 郭生玉(1994)。影響教師工作心厭因素之分析研究。教育心理學報,27,63-79。
13. 楊誌卿(1997)。教師的工作壓力與自我調適。社教資料雜誌,225,9-11。
14. 林曉萍(2002)。教師工作壓力面面觀。國教之聲,34(1),53-59。
15. 黃義良(2001)。九年一貫課程下的教師工作壓力與調適策略。國教輔導,4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