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參考文本
黄武忠、阮美慧編訂。《洪醒夫全集—小說卷》1-5集。彰化:彰縣文化。2001。
二、專書
王世德主編。《美學辭典》。台北:木鐸。1987。
王嘉良等。《中國新文學現實主義形態學》。北京:文化藝術。2002。
王夢鷗。《文藝美學》。台北:遠行。1976。
方祖燊。《小說結構》。台北:東大。1995。
白沙編著。《文學批評研究》,台北:巨人。1970。
石雲龍、蔡咏春主編。《二十世紀英美文學辭典》。中國:福建教育。1992。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開明。1980。
―――。《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1988。
李喬。《小說入門》。台北:時報。1986。
李漢偉。《台灣小說的三種悲情》。台南市:南市文化。1996。
李筱峰。《快讀台灣史》。台北:玉山社。2003。
李銘愛。《寫作縱橫談¬—小說》。台北:台北文藝。1998。
何欣。《當代台灣作家論》。台北:東大。1999。
何珮琪、陳婉箐、許豐明劇本編寫,劉素珍、劉昭淵漫畫繪製,蘇瑛珣英譯。《認識台灣歷史(10)》。台北市:新自然主義。2005。
沈謙。《期待批評時代的來臨》。台北:時報。1979。
沈謙。《文學概論》。台北:五南。2002。
吳密察監修,遠流台灣館編著。《台灣史小事典》。台北:遠流。2000。
呂正惠。《小說與社會》。台北:聯經。1988。
―――。《文學經驗與文化認同》。台北:九歌。1995a。
―――。《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台北:新地文學。1995b。
呂昱。《在分裂的年代裡》。台北:蘭亭。1984。
林鐘雄。《台灣經濟發展四十年》。台北:自立時報。1987。
林武憲編。《洪醒夫研究專集》。彰化:彰縣文化。1994。
周慶華。《秩序的探索—當代文學論述的省察》。台北:五南。1994。
―――。《思維與寫作》。台北:五南。1999。
―――。《作文指導》。台北:五南。2001。
―――。《故事學》。台北:五南。2002。
洪醒夫主編。《六十四年短篇小說選》。台北:《書評書目》月刊。1976。
胡菊人。《小說技巧》。台北:遠景。1981。
施懿琳、中島利郎、下村作次郎、黃英哲、黃武忠、應鳳凰、彭瑞金合著。《台灣文學百年顯影》。台北:玉山社。2003。
高爾基。《論文學》。廣西:廣西人民。1980。
尉天聰主編。《鄉土文學討論集》。台北:遠景。1980。
―――。《眾神》。台北:遠行。1976。
陳芳明。《典範的追求》。台北:聯合文學。1994。
陳昭瑛。《台灣文學與本土化運動》。台北:正中。1998。
陳義芝編。《台灣現代小說史綜論》。台北:聯經。1998。
陳水源。《台灣歷史的軌跡(下)》。台中:晨星。2000。
陸志平、吳功正著。《小說美學》。台北:五南。1993。
許琇禎。《台灣當代小說縱論—解嚴前後(1977-1997)》。台北:五南。2001。
黃武忠。《台灣作家印象記》。台北:眾文。1984。
―――。《小說經驗》。台北:富春文化。1990。
―――。《親近台灣文學》。台北:九歌。1995。
―――。《洪醒夫評傳》。台北:聯合文學。2004。
黃武忠、阮美慧主編。《洪醒夫全集—散文卷》。彰化:彰縣文化。2001。
―――――――――。《洪醒夫全集—評論卷》。彰化:彰縣文化。2001。
―――――――――。《洪醒夫全集—書簡卷》。彰化:彰縣文化。2001。
游勝冠。《當前台灣文學本土論的興起與發展》。台北:前衛。1996。
葉石濤。《小說筆記》。台北:前衛。1983。
―――。《台灣文學的悲情》。高雄:派色文化。1990。
―――。《台灣文學的困境》。高雄:派色文化。1992。
―――。《台灣文學入門》。高雄:春暉。1997。
―――。《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春暉。2000再版。
―――。《台灣文學回顧》。台北:九歌。2004。
彭瑞金。《台灣文學探索》。台北:前衛。1995。
鄭明娳、林燿德著。《時代之風—當代文學入門》。台北:幼獅。1991。
劉世劍。《小說概說》。高雄:麗文文化。1994。
羅盤。《小說創作論》。台北:東大。1990。
龔鵬程。《文學與美學》。台北:業強。1987。
三、翻譯專書
Robert Escarpit著(羅․埃斯卡皮),顏美婷編譯。《文藝社會學》。台北:南方叢書。1988。
E.M. Forster著(佛斯特),李文彬譯。《小說面面觀》(Aspects of the Novel)。台北:志文。2002。
Henry James著(亨利․詹姆斯),朱乃長等譯。《小說的藝術》(The Art of Fiction)。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01。
四、單篇文章
(一)專書中的單篇文章
宋澤萊。〈呼喚台灣黎明的喇叭手—試介台灣新一代小說家林雙不並檢討台灣的老弱文學〉。《誰怕宋澤萊》。台北:前衛。1986。
周作人。〈人的文學〉。趙家璧主編《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良友。1935。
李喬。〈大地之子—洪醒夫〉。收於《洪醒夫研究專集》。彰化:彰縣文化。1994。
康原。〈田莊作家〉。《文學的彰化—彰化縣新文學作家小傳》。彰化:彰縣文化。1992。
洪醒夫。〈黑面慶仔自序〉。《黑面慶仔》。台北:爾雅。1978。
彭瑞金。〈趕不上時代腳步的小人物—洪醒夫「散戲」〉。《1978台灣小說選》。1979年5月。
(二)期刊、報紙、雜誌論文
丁琬。〈與「黑面慶仔」聊天—訪洪醒夫先生〉。《明道文藝》。1981年4月。王世勛整理,洪醒夫演講。〈談小說創作〉。台中:中山醫學院演講。1982。
王世勛。〈七月的最後三天〉。《文學界》第四期。1982年10月。
―――。〈鑼聲若響—「懷念那聲鑼」前言〉。《聯合報》。1983年8月4日。
尤增輝。〈洪醒夫「黑面慶仔」及其他〉。《台灣日報》。1979年2月7日。
司馬中原。〈「散戲」淺評—聯合報第三屆小說奬評選委員〉。《聯合報》。1978年9月16日。
李國躍。〈你為何消逝得這樣倉促〉。《詩人季刊》第十六期。1983年11月。
呂正惠。〈鄉土文學與台灣現代文學(下)〉。《國文新天地》第3期。台北:龍騰。2003。頁27。
呂興忠。〈從賴和到洪醒夫—談台灣新文學的原鄉〉。《鄉土與文學》。台北:文訊雜誌。1994。
吳晟。〈如你還在〉。《彰化人雜誌》。1991年7月15日。
吳念真。〈看不見,他依舊在—懷念那鑼聲〉第一五九期。1982年9月。
吳建忠。〈析洪醒夫「散戲」〉。《中外文學》。1979。
武寒青。〈洪醒夫小說藝術散論〉。《台灣研究集刊》第二期。1985。
林雙不。〈黑面慶仔—和中學生談書之二十一〉。《中央日報》。1981年8月16日。
―――。〈點滴憶洪醒夫〉。《台灣日報》。1982年8月9日。
洪醒夫。〈論彩虹的變貌〉。《書評書目》第十一期。1974年3月。
―――。〈童年印象〉。《台灣新生報》。1975年7月10、11日。
―――。〈從拒絕聯考到當作家〉。《明道文藝》第十二期。1977年3月1日。
―――。〈當中所有、筆下所無—琦君《桂花雨》讀後雜感〉。《明道文藝》第十五期。1977年6月。
―――。〈從社會的悲憫到社會的關切—黄春明印象記〉。《台灣文藝》第六十期。1978年10月。
―――。〈從「黑面慶仔」到「田莊印象」—「田莊人」的告白․報告作者處理此類題材的心及態度〉。《台灣日報》。1979年3月5日。
―――。〈從關懷到放棄—我讀王文興小說作品的經過與感想〉。《台灣日報》。1980年12月18日。
―――。〈陳雨航的小說藝術〉。《明道文藝》第十一期。1997年12月。
高天生。〈從鄉土素描到市井傳奇—論洪醒夫的小說〉。《自立時報》。1982年8月3日。
渡也。〈散戲—懷念洪醒夫〉。《聯合報》。1983年8月4日。
陳亞南。〈我的同學洪醒夫〉。《文學界》第四期。1982年10月。
陳恆嘉。〈不許人間見白頭—懷洪醒夫兼介其遺著《懷念那聲鑼》〉。《文訊月刊》。1973年8月。
陳嘉宗。〈評《黑面慶仔》兼論台灣文學〉。《出版與研究》。1979年3月。
郭明福。〈吾土吾民—談洪醒夫的「田莊人」〉。《新生報》。1982年11月27日。
黃武忠。〈市井人物的擁抱者—洪醒夫印象記〉。《聯合報》副刊。1982年8月9 日。
―――。〈論洪醒夫的小說〉,《文學界》冬季號,1982年10月。
葉石濤。〈獻給洪醒夫的花環〉。《中國時報》人間副刊。1983年7月27日。
楊翠。〈懷念那鑼聲—訪利錦祥、王世勛〉。《自由時報》。1993年8月1日。
廖炳惠。〈寫實文學觀的洞見與不見—簡評《戰後台灣文學經驗》〉。原刊《文學台灣》第七期。1993年7月。
劉伯顯。〈文學之外的洪醒夫〉。《彰化人雜誌》第五期。1991年7月。
劉滌凡。〈一朶萎逝的鄉土奇葩—兼評洪醒夫小說世界裡的悲苦情調〉。《台灣時報》。1983年7月30日。
鄭清文。〈認真、辛苦、匆促的腳步—悼洪醒夫〉。《聯合報》1982年8月1日。
鄭源發。〈散戲之後—論洪醒〈散戲〉之敘述結構、人物塑造與象徵〉。《國文天地》十五卷六期。1999年11月。隱地。〈田莊人洪醒夫〉。《中國時報》。1982年8月1日。
應鳳凰。〈懷念洪醒夫的小說〉。《幼獅文藝》。1986年4月。蕭蕭。〈洪醒夫小說裡的一個象徵結構〉。《書評書目》。1979年5月1日。
――。〈懷念洪醒夫—一個充滿農夫性格的田莊人〉。《台灣日報》。1982年8月9 日。
(三)研討會論文
呂國興。〈悲憫與超越—論洪醒夫小說的人道關懷〉。發表於洪醒夫學術研討會,後收錄《洪醒夫研究專集》。彰縣文化。1994。
康原。〈卑微人物的高貴心靈—淺談洪醒夫的小說人物〉。《洪醒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縣文化。1993年10月。
許俊雅。〈戰後台灣小說的階段性變化〉。「50年來台灣文學研討會」第三場:〈台灣文學發展現象〉研討會論文。文建會策劃,靜宜大學中文系主辦。1995.12.16-17,頁23。
陳建忠。〈受難圖~洪醒夫鄉土世界中的苦難與神聖〉。《洪醒夫作品學術研討會論
文集》。彰化:彰縣文化。2002。
陳萬益。〈黯然的歲月 誠懇的人生—初論洪醒夫小說的人物〉。《洪醒夫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彰化:彰縣文化。1993年10月。
黃武忠。〈弱者,需要保護?—洪醒夫人物刻劃技巧與女性形象塑造〉。台中縣作家與作品研討會論文。2000年3 月25日。
五、學位論文(按出版先後排序)
周永芳。《七十年代台灣鄉土文學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2年6月。陳錦玉。《紮根泥土的青年作家—洪醒夫及其文學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石弘毅。《台灣農民小說的歷史考察》。國立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7月。
黃武忠。《洪醒夫文學觀與人物圖像之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國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4月。李佩芬。《洪醒夫的鄉土人物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6月。
王菁琰。《洪醒夫及其小說人物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論文,2003年9月。陳忠偉。《洪醒夫小說中的原鄉意識》。靜宜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6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