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20.251.236)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9 09:30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蘇吉勝
研究生(外文):Chi-Sheng Su
論文名稱:應用多元文化教育理念於異文化跨校班際交流之探究
論文名稱(外文):Applying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concept to diverse cultural cross-school exchanges
指導教授:熊同鑫熊同鑫引用關係
指導教授(外文):Hsung Tung-Hsing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教育研究所
學門:教育學門
學類: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5
中文關鍵詞:多元文化教育跨校協同教學
外文關鍵詞:multicultural educationcross-school team teaching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29
  • 點閱點閱:722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222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21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偏遠地區不同文化族群背景學校學生,實施異文化跨校班際交流教學策略,藉由校際間同儕的交流互動,提供學生各種學習機會,讓學生了解不同族群文化內涵,培養學生具有積極的學習態度。
本研究以跨校協同方式進行,研究者與協同教師共同討論研究流程與教學策略,了解教師面臨之挑戰與因應策略的歷程。並藉由教室觀察、文件分析及訪談等方式,瞭解二個不同文化族群背景學校的學生,在活動歷程中對於學習態度的影響層面以及學生在學習面向的效益。
從研究結果發現,學生在學習歷程中態度的轉變,可分為以下五點:
1. 學童對鄉土與生活環境產生認同;
2. 對不同文化族群的認識與態度轉為積極正面;
3. 學生透過活動了解不同文化族群與生活環境的差異;
4. 交流互動促進人際關係的改善;
5. 學生在交流活動中學習態度表現積極。
最後依據研究結果,提出建議以作為偏遠地區學校實施多元文化課程的教學應用與後續研究之參考。
Abstract
The study explores the teaching strategies to implement diverse cultural cross-school exchanges for students of distinct cultural and ethnic backgrounds in distant areas, and to provide them with a variety of learning opportunities, to get them aware of cultural contents belonging to distinct ethics, and to cultivate their active attitudes in learning through mutual communications among peers from different schools.

With cross-school team work, the researcher discusses the research process and teaching strategy with cooperative teachers to discover challenges and correspondent practices for teachers. In the activity the study explores influences on learning attitudes and benefits on learning aspects for students of two different ethnic backgrounds through classroom observations, data analyses, and interview.

Finding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A. Children’s cognitions to country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B. Inclination to the active and positive states on students’ stances and understanding to distinctive races and cultures.
C. Children’s exploration of distinctions on race and living environments in the activity.
D. Enhancement of human relationship through exchanges.
E. Learning attitudes of children tend to active.
F.
Based on the findings, the research proposes suggestions as references for distant schools to realize multi-cultural teaching practices and for subsequent studies.
目 次
目次......................................................Ⅰ
表目次.................................................... Ⅲ
圖目次.................................................... Ⅳ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4
第三節 名詞釋義........................................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研究限制..............................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多元文化教育....................................8
第二節 多元文化教育實施之相關研究.....................19
第三節 跨校協同教學之探究.............................24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設計
第一節 研究設計.......................................31
第二節 研究流程.......................................32
第三節 研究者、研究對象與背景..........................37
第四節 資料蒐集與分析.................................39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異文化跨校班際交流之歷程.......................43
第二節 學生學習態度分析...............................60
第三節 學生學習效益評估...............................69
第五章 結論、建議與省思
第一節 結論與建議.....................................83
第二節 教學研究之省思.................................87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份........................................92
二、 英文部分........................................95
附錄
附錄一 學生訪談大綱..................................96
附錄二 海岸國小社區資源介紹課程教案..................97
附錄三 山地國小蝴蝶校園解說課程教案..................99
附錄四 海岸國小學生社區資源發表記錄.................101
附錄五 山地國小學生蝴蝶觀察紀錄.....................103
附錄六 山地國小班際校外教學家長同意書..............105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份
方德隆(2001)。課程理論與實務。高雄:麗文文化公司。
中國教育學會(1999)。多元文化教育。臺北市:臺灣書店。
任晟孫(1996)。從學校行政編制論國小小班小校的規劃。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文化出版社。
沈六(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意識形態與理論。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47-70)。台北:台灣書店。
李坤崇(2000)。主題統整課程之理念與設計。輯於中華民國課程與教學學會主編,課程統整與教學。台北:揚智。
李坤崇(2001)。綜合活動學習領域教材教法。台北:心理。
李春芳(1992)。協同教學法。中等教育,43(3),54-59。
李園會(1999)。協同教學法。台北:作者。
吳芝儀、李奉儒譯:(1995):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吳清山、林天祐(1996)。教育名詞─多元文化教育。教育資料與研究,11,頁62。
吳雅惠(2000)。國小教師的多元文化教學信念與運作課程之個案研究。花蓮師院學報,11,171-192。
林君穎(1998)。小學社會科多元文化之族群關係課程設計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美慧(2003)。文化回應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以一個泰雅族小學五年級社會科教教室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勇志(2003)。運用網路於國小五年級自然科學習之研究--跨校與非跨校之比較。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官孟璋(2003)。原住民班及在多元文化教育下的調適:以海星中學「原住民音樂與文化專班」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和學新(1997)。課程:教育的文化選擇-課程設計的文化學思考。教育理論與實踐,17,51-54。
邱淑敏(2002)。國小四年級社會科協同教學之研究--以台中縣一所小學為例。臺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顯忠(2003)。多元文化課程發展決定歷程之研究--以一所國小活動課程為例。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洪瑛(2002)。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問題解決之質性研究--以台北市一所小學為例。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俞懿嫻(2000)。從文化哲學論現代文化教育的困境。載於但昭偉.蘇永明主編,文化、多元文化與教育(頁1-46)。台北:五南。
夏黎明(1996)。多元的地域社會與兒童的社會學習。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文化出版社。
陳浙雲、吳財順、潘文忠主編(2003)。邁向協同教學之路。台北市:遠流。
陳麗秋(2004)。小型學校跨校協同之研究以四年及社會學習領域為例。花蓮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如(1999)。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之研究。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陳美如(2000a):多元文化課程理念與實踐。台北:師大書苑。
陳美如(2000b):多元文化課程的理念與實踐取向-從九年一貫課程談起。教育部台灣省國民學校教師研習會。2005年8月16日,取自:http://www.naer.edu.tw/announce/9teach/chapper8.htm。
陳伯璋(1990)。教育研究方法的新取向。台北:南宏。
陳伯璋(2002)。課程統整與協同教學。現代教育論壇,6,508-514。
陳枝烈(1995)。排灣族文化之田野研究及其對國小社會科課程設計之啟示。高雄師大教育所博士論文。
陳枝烈(1999)。多元文化教育。高雄:復文。
張清濱(1999)。怎樣實施協同教學。師友,387,9,43-47。
張建成(2000)。多元文化教育:我們的課題與別人的經驗。台北:師大書苑。
張俊紳(1996)。原住民教育品質的觀察研究:以台東縣原住民教育為例。偏遠地區的教育診斷理論與實務的探究研討會論文集。高雄:文化出版社。
莊采珂(1999)。多元文化課程方案的實施—學生經驗課程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教育部(1998)。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台北:教育部。
教育部(2003)。教學創新九年一貫課程問題與解答【編修版】。台北:作者。
黃政傑(1993)。多元文化教育的課程設計途徑。載於中國教育協會主編:多元文化教育(頁343-373)。台北:台灣書店。
黃政傑主譯,J.Lynch原著(1994)。多元文化課程。台北:師大書苑。
黃光雄(1988)。教學原理。台北:師大書苑。
歐用生(1996 a)。培育多元文化觀的教師。國民教育。
歐用生(1996 b)。教師專業成長。台北:師大書苑。
歐淑玲(2004)。多語教學之行動研究---以某社區小學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鴻志(2002)。國民小學教師運用主題式學習平台教學之行動研究:以自然科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小科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蔚之(1992)。一個山地學校的多元文化教育之俗民誌研究。台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博真(2001)。國民小學實施協同教學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博士論文。
Buckley,Francis.J.。Team teaching。吳麗君等譯(2003)。協同教學。嘉義市:濤石文化。
James A Banks(1998),An lntroduction to Multicultural Education。李苹綺譯。多元文化教育概述。台北:心理出版社。
M. Q. Patton(1995)。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吳芝儀、李奉儒(譯)。質的評鑑與研究。台北:桂冠。
二、英文部分
Elliot, J. (1991). Action research for educational change. Milton Keynes, UK: Open University.
Gollnick, D. M. (1980).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Viewpoints in teaching and learning, 56, 1-17.
Sleeter‚C.E.(1996). Multicultural education as socil activism. USA: Albany.
Vygotsky, L.S.(1978). Mind i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psychological processes. Cambridge, MA: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