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載入處理中...
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
網站導覽
|
首頁
|
關於本站
|
聯絡我們
|
國圖首頁
|
常見問題
|
操作說明
English
|
FB 專頁
|
Mobile
免費會員
登入
|
註冊
切換版面粉紅色
切換版面綠色
切換版面橘色
切換版面淡藍色
切換版面黃色
切換版面藍色
功能切換導覽列
(44.200.94.150) 您好!臺灣時間:2024/10/05 21:37
字體大小:
字級大小SCRIPT,如您的瀏覽器不支援,IE6請利用鍵盤按住ALT鍵 + V → X → (G)最大(L)較大(M)中(S)較小(A)小,來選擇適合您的文字大小,如為IE7或Firefoxy瀏覽器則可利用鍵盤 Ctrl + (+)放大 (-)縮小來改變字型大小。
字體大小變更功能,需開啟瀏覽器的JAVASCRIPT功能
:::
詳目顯示
recordfocus
第 1 筆 / 共 1 筆
/1
頁
論文基本資料
摘要
外文摘要
目次
參考文獻
電子全文
紙本論文
QR Code
本論文永久網址
:
複製永久網址
Twitter
研究生:
徐永昌
研究生(外文):
Yung-Chang,Hsu
論文名稱:
一個單親原住民學童的生活圖像
論文名稱(外文):
The Life Picture of A Single Parent Aboriginal Student
指導教授:
何俊青
指導教授(外文):
chun-ching,He
學位類別:
碩士
校院名稱:
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
教育研究所
學門:
教育學門
學類:
綜合教育學類
論文種類:
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
2006
畢業學年度:
94
語文別:
中文
論文頁數:
235
中文關鍵詞:
女性單親家庭
、
原住民學童
、
家庭生活圖像
、
學校生活圖像
外文關鍵詞:
Single Mothers Family
、
Aboriginal Student
、
The Family Life Picture
、
The School Life Picture
相關次數:
被引用:
7
點閱:1108
評分:
下載:271
書目收藏:25
單親原住民兒童是本研究選取的個案類型。因研究者欲了解其整體的家庭生活圖像及學校生活圖像,所以需要對生活的情境脈絡(context)有深入的瞭解及熟悉。所以決定採用注重過程和情境脈絡且能與經驗理解相結合之質性個案研究方法,希望籍此達到欲想建立之研究目的。
於研究過程中,研究者以參與者觀察(participant-as-observer)之角度,配合著訪談(interviews)、觀察(observation)、文件分析(documents)等方式和策略,來蒐集生活圖像之資訊。並於其中利用長期投入、三角驗證(triangulation)、人員檢核(examination)及厚實描述(thick deseription)等方法,來增進資料之嚴謹性。最後再以凡事新奇之無成見觀念及人入情境(person in context)的微觀角度切入,並配合著文字描述及顏色運用來建構生活圖像。
經過研究後家庭生活圖像有:複雜人員及簡單房舍的生活、獨立早熟、適應力強之生活表現、經濟窘迫之能省就省的生活信念、專制權威的家庭管教氣氛、跨越無奈之堅強行為表現、非預期的傷害行為及需要被關心的Panay等七個重要圖像。另於學校生活圖像中呈現的有:缺席率高的校園表現、穩定發展之課業成績、校園活動的高參與表現、穩固情誼展現之漸入佳境的生活及認同Amis身分的積極表現等五個圖像。
希望能藉由此研究,讓讀者在心中形塑描繪出單親原住民學童(aboriginal student)的生活圖像。當然更希望的是,能經由這樣的研究,讓在不知名世界角落中關心著單親學童處境的你,也如同和我一樣親見Panay,並能對原住民單親的學童世界有更深的一層了解。
The case family chosen by this study is a pattern of Aboriginal Single Mothers’ Family. Because the researcher wants to know the whole pictures of her family life and school life, he must have a deep knowledge of the whole scenario of life. Therefore,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decides to do the research by the qualitative case study which emphasizes on the whole process and enables to combine with experience .
In the process of the study, the researcher takes himself as a participant-as-observer and gets information or data by interviewing, observing, and documenting in order to collect the information of the life picture. In the research, long period of devotion, triangulation, examination, and thick description are involved to increase the exactitude of the data. Eventually, put the person in context without any preconceived ideas and also match with the writing description and the color usage to construct a living picture.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there are seven important pictures to stand for the family life picture, including the life of the complicated personnel and simple house, being independent and early-maturing, adaptable life performance, living conviction of being abstemious as possible, absolute and authoritative way of teaching, hardy behavior performance to cross over helpless, unexpected injury behavior, and Panay that need to be concerned. As for the school life picture, the results are as follow: campus performance of high absence rate, stable achievement, high frequency of participating in school activities, getting better and better life of developing stable friendship, and positiv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aracter of Amis.
Hope readers be able to construct the life picture of the aboriginal students through this research. The most important is that through the research, people from all corners of the world, like yourself, who also care about those aboriginal students.
摘 要 I
目 次 III
表目次 VII
圖目次 VIII
第一章 緣「起」~偶入PANAY的單親生活 1
第一節 因為「緣」 1
一、 「啟」緣~於我心有戚戚焉之感 1
二、 「定」緣~無心插柳之語 2
第二節 研究主題聚焦 3
一、 建構Panay的家庭生活圖像 5
二、 建構Panay的學校生活圖像 6
第三節 名詞詮釋解說 7
一、 單親家庭 7
二、 原住民學童 8
三、 生活圖像 8
第二章 緣「訂」~進入一個單親原住民女孩生活前 10
第一節 單親議題 10
一、 單親現況 10
二、 單親影響 12
三、 單親型態與貧窮 14
第二節 管教議題 16
一、 管教態度 16
二、 管教的適切性 18
三、 管教形式與影響 22
四、 單親家庭管教模式 26
五、 原住民家庭管教模式 27
第三節 人際議題 29
一、 師生關係 29
二、 同儕關係 30
第三章 研究方法與歷程 34
第一節 為何選擇「ㄊㄚ」 34
一、 為何是它-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格式 34
二、 為何選擇它-質性個案研究 35
三、 為什麼是她-Panay 36
第二節 研究大小事 37
一、 研究進出時間 37
二、 研究工具 38
三、 資料蒐集和整理 40
四、 資料的嚴謹性 48
五、 如何增進研究之嚴謹性 50
六、 研究倫理 53
第三節 田野歷程 55
一、 研究主題之變動歷程 55
二、 研究步驟流程 57
三、 研究進度 58
四、 研究限制 59
五、 進入現場前與後 60
第四節 研究價值 64
第四章 緣進~初識PANAY生活 66
第一節 「ㄊㄚ」是誰 67
一、 堅強獨立Panay母親 67
二、 有極端表現之Panay 71
三、 新出生的Panay弟弟 75
第二節 PANAY的家 77
一、 複雜眾多的家庭成員 77
二、 亂中有序之家庭結構 78
三、 簡單實用呈現的家屋樣貌 80
四、 單親歷程之難「得」的爸爸 83
第三節 PANAY的學校~希望國小 87
一、 便利、新穎、以「秀」出名之學校環境 87
二、 Panay之班級環境 89
第五章 緣分~深入PANAY的生活世界 95
第一節 家庭生活描述 96
一、 日常生活之不平凡的一天 96
二、 清寒窘困之家庭經濟 105
三、 專制權威之管教型態 113
四、 轉化無奈的堅強表現 118
五、 Panay順應生活的多元化角色 130
第二節 學校生活描繪 134
一、 平時校園時間的特殊的時段 134
二、 漸入佳境的友情世界 138
三、 活潑愛現的行為表現 145
四、 優秀表現的活動競賽 146
五、 平實穩定的課業成績 149
六、 因「原」而「異」的生活情形 153
第三節 綜合討論 156
一、 家庭生活圖像 157
二、 學校生活圖像 165
三、 原住民角色的深層探究 170
第六章 PANAY之生活圖像 176
第一節 研究結論 176
一、 Panay的家庭生活圖像 177
二、 Panay的學校生活圖像 180
第二節 研究建議 184
一、 給照顧者的話 184
二、 給老師的話 186
三、 給後續研究者的話 187
四、 給永昌的話 188
第三節 研究歷程的省思 190
一、 進入研究前 190
二、 研究中… 191
三、 退出研究後 192
~後 記~ 193
參考書目 194
附錄 1 生活重要記事 210
附錄 2 觀看PANAY跳舞影片觀察記錄2 215
附錄 3 研究手記 218
附錄 4 訪問時間及次數 219
附錄 5 訪談大綱 220
附錄 6 人員訪談資料檢核紀錄 223
附錄7 PANAY校刊作文 226
附錄8 PANAY 的出席狀況 227
附錄9 各種學習單 229
附錄10 輔導紀錄資料 232
附錄11 94學年度上學期原住民學生名單 233
表目次
表 1 主要國家離婚率 13
表 2 進出PANAY生活之時間預定表 38
表 3 符號意義參考表 44
表 4 對色彩的感覺和象徵 48
表 5 研究甘特圖 58
表 6 希望國小94學年度下學期全校人數統計表 88
表 7 PANAY參加過什麼 147
圖目次
圖 1 三角資料驗證法 51
圖 2 研究主題之變動歷程圖 55
圖 3 研究流程圖 58
圖 4 入場角色及時間 63
圖 6 一、二樓平面圖及拍攝方向和範圍 82
圖 7 拍攝方向1照片 82
圖 8 拍攝方向2照片 82
圖 9 單親歷程圖 83
圖 10 四年級班級平面圖 91
圖 11 五年級班級平面圖 92
圖 12 PANAY的生活世界 96
圖 13 台東縣94年度故事小精靈比賽獎狀 148
圖 14 台東縣93學年度英語演說比賽獎狀 148
圖 15 台東縣94年度故事小精靈比賽實況 149
圖 16 台東縣93學年度英語演說比賽實況 149
圖 17 台東縣94年度阿美語比賽實況1 149
圖 18 台東縣94年度阿美語比賽實況2 149
圖 19 PANAY的家庭生活圖像 181
圖 20 PANAY的學校生活圖像 184
一、中文部分
(一)圖書
大山正
1998 色彩心理學,台北:牧村圖書。
王文科
2002 教育研究法(第七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 414。
王鍾和
2000 單親家庭的親職教育 載於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
王鍾和
1995 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子女滿意與青少年行為表現。教育部訓委會專案 研究計畫。
王禮國
1997 原住民社會與文化(山地社會與文化)。教育部技術及職業教育司印製。
台東縣阿美建設協會
1998 台灣原住民--阿美族文化。
朱巽傑
2002 離婚 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婚姻與家庭373-414頁。嘉義市:濤石文化
邱連煌
1998 兒童‧家庭‧學校。台北:文景。
余漢儀
1995 兒童虐待—現象檢視與問題反思。台北市:巨流。
阮昌銳
1994 台東麻老漏阿美族的社會與文化。台北:龍岡。
林萬億、秦文力
1992 台北市單親家庭問題及其果應策略之研究。台北市政府研考會委託專題研究。
林昆輝
2005 婚姻與家庭。台北:華杏。
林建成
1992 頭目出巡。台中:晨星。
林生傳
1996 教育社會學。高雄市:復文書局。
1999 教育心理學。台北:五南。
吳秀碧
2000 單親家庭自我調適與成長 載於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
周麗端、吳明樺、唐先梅、李淑娟
1999 婚姻與家人關係。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胡幼慧主編
1996 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洪英聖
1993 原住民腳印:十族文化傳奇。台北:時報。
范純甫
1996 台灣傳奇原住民風情(上)。台北:華嚴。
涂信中
2002 多元文化的家庭類型 載於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婚姻與家庭301-319頁。嘉義市:濤石文化
許木柱
1997 阿美族的社會文化變遷與青少年適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陳慶福
2000 單親家庭的人際與休閒問題 載於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
陳向明
2005 社會科學質的研究。台北市:五南。
陳雪玉
1987 個案法之研究。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編,教育研究法之介紹頁27-58。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頁 30~51。
張如慧
2002 民族與性別之潛在課程-以原住民女學生為例。台北市:師大書苑。
張玉珠、楊嘉琳
2002 原住民族人口概況之研析結果摘要。行政院主計處。
張清富,薛承泰,周月清
1995 單親家庭現況及其因應對策之探討。台北: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案研究。
黃貴應 主編
1986 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台北:聯經。
黃東秋
1992 東部海岸風景特定區阿美族民俗風情。交通部觀光局東海岸風景特定區管理委託,中華民國岱原人社會福利協會辦理。
黃迺毓
1992 家庭教育。台北:五南。
黃瑞琴
2004質的教育研究方法。台北:心理。
彭懷真
1998 婚姻與家庭。台北:巨流。
2001 婚姻與家庭。台北:三民。
楊瑞珠、林秀娟、李玉卿
2000 單親兒童的生活適應與輔導 載於單親家庭之教育與輔導。台北市:心理出版。
齊藤學
1997 成年兒童與家庭危機。章蓓蕾譯。台北,商業周刊。
葉重新
2001 教育研究法。台北:心理出版社。頁. 197。
詹棟樑
1994 兒童人類學—兒童發展。台北:五南
廖永靜
2000a 社會變遷、家庭變遷與家庭教育需求。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35-78。台北:師大書苑。
2000b 單親家庭:挑戰、改變與新契機。載於中華民國家庭教育學會主編:家庭教育學,頁155-191。台北:師大書苑。
廖守臣、李景崇
1998 阿美族的歷史。台北:師大書苑。
劉仲冬
1996 民族誌研究法及實例。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73-192。
蔡文輝
1987 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出版。
鄭世仁
2004 教育社會學導論。台北:五南出版。
龍冠海 主編
1971 雲五社會科學大辭典(第一冊):社會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頁.142。
藍采風
1996 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
簡春安、鄒平儀
1998 社會工作研究方法。台北:巨流。
謝高橋
1991 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台北:行政院研考會。
簡文元
1998 原住民家庭教育現況探討。臺灣教育576:45-49。
簡春安
1997 婚姻與家庭。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蕭新煌
1971 山胞現代化的若干問題。思與言。
蘇建文、林美珍、程小危、林惠雅、幸曼玲、陳李綢、吳敏而、柯華葳、陳淑美
1991 發展心理學。台北:心理出版社。
蘇建文
1997 對父母及對友伴的依附關係與青少年的內在運作模式及個人適應之研究。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專題研究計劃報告﹐NSC 86-2413-H-003-009-G10。
嚴祥鸞
1996 參與觀察法。載於胡幼慧主編質性研究,台北:巨流195-220。
(二)期刊論文
王珮玲
1994 父母教師知覺之幼兒氣質與父母教養方式關係之探討。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25:317-342。
王齡慶
1992 少數族群青少年學校生活適應之相關因素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王柏元
1999 台中縣國小原住民學童家庭因素與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台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蘭君
2002 責任與家庭--東部地區原住民婦女婚姻維繫過程探討。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美瑤
2001 國中生家庭結構學業成就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淑容
1999 單親家庭與貧窮-兼談其因應對策。社會福利139:33-46
李蕙美
1992 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有村
1998 庭的親職教育。測驗與輔導151:3147-3149.
李亦園
1979 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台灣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五個部落的初步比較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所集刊48:1-29。
李雯雯
1997 親家長的社會適應與支持網絡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系碩士論文。
李貴英
1995 台灣近年來兒童虐待問題之研究。社會科教育學刊5:85-111。
李雅芬
2003 受歡迎與被拒絕兒童社交技巧、生活適應之比較研究。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呂朝賢、鄭清霞
2004 單親家庭與貧窮。台灣銀行季刊55(2):120-132。
林慶信
2003 原漢學童學習行為與學業成就之族群、性格因素的比較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林士翔
2003 國小低收入戶與非低收入戶學生成就動機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淑華
1997 原住民與非原住民學童父母管教態度與社會適應之比較研究。國立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忠信
2003 國小原住民學生學習適應之調查研究-以南投縣原住民學生為例
。臺中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萬億
1993 單親家庭之親子關係。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單親家庭輔導個案研究報告-第五輯,頁6-16。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林梅蓉
2005 國小單親家庭學童學校生活適應之研究。國立台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社會教學碩士論文。
吳虹妮
1999 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彰化師大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季芳
1993 男女單親家長生活適應及其相關社會政策之探討。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永裕
1996 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麗君
2000 解讀英國小學的文化圖像。國立台北師範學校學報13:33-64。
吳新華
1993 國小學童生活適應問題之研究。國教之友,44(3):22-36。
吳美玲
2000 國小學童父母管教方式、教師期望與習得無助感相關之研究。國立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束鍾
2003 擺渡人生--從優勢觀點看都市原住民單親婦女的生活世界(以台北縣市阿美族為例)。國立臺灣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
翁雅屏
2004 國小學童家庭價值觀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政研究所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良熙、林忠正
1984 家庭結構與社會變遷:中美單親家庭之比較。中國社會學刊8:1-22。
徐佩君
2000 父母管教方式、解釋風格、負向家庭生活經驗與兒童解釋風格之相關分析。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系碩士論文。
徐麗湘
1994 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替能力發展之影響研究。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高淑芳、何秀珠
1997 桃竹苗地區山地國小學童之家庭環境、學習概況、行為困擾調查研究-訪視當地資深老師。原住民教育季刊5:17-37。
郭丁熒
1990 從學生次級文化:談國中生之同儕關係。國教研究雙月刊12:54-58。
陳枝烈
2002 文化差異在教室中師生互動的意義。刊於91原住民教育學術研討會,陳枝烈主編,頁121-138。國立屏東師範學院。
陳喜水
2003 原住民國中生偏差行為與家庭氣份及父母的管教態度之相關研究-以台東為例。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秀蓉
1986 父母親管教子女的行為:認知互動模式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德興
2000 單親家庭的困境與因應。師友41(1):70-74。
陳俊雄
2002 高學業成就之平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親師互動之研究。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多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如慧
2001 原住民女學生學校生活經驗中之潛在課程研究-以山海中學原住民藝能班為例。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張齡友
1994 父權體制下的女性單親家庭致貧窮因素之探討。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高賓
1998 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碩士論文。
2001 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院學報第14期,頁 465-504。
張英陣、彭淑華
1996 從優勢觀點論單親家庭。東吳社會工作學報2:227-272。
張耐、魏春枝
2000 都市原住民親職態度與子女管教之探討。師友391:50-53。
童小珠
1991 台灣省女性單親家庭經濟困境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秀美
1999 阿美族家長教育觀:以一個部落的日常生活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純敏
2000 教育民族誌寫作。教育研究資訊雙月刊8(5):80-90。
黃乃凡
1995 臺灣貧窮女性化的探討---女性戶長家戶貧窮現象之貫時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斐莉
1993 台北市單親家庭子女照顧之研究。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森泉
1997 原住民兒童族群社會化之探討--國小族群教育之策略。國教輔導36:18-22。
黃玉珍
2003 高市國中學生人格依附類型生活適應與師生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美英
1994 貧窮與歧視間的掙扎-台灣原住民婦女的都市經驗。載於原住民文化會議論文集201-218。
黃德祥
1988 國中與國小班級中影響學生社會行為與社會關係之相關因素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偉峰
2004 國小高年級學童人格特質、父母管教方式對生活壓力影響之研究- 以中部地區為例。台中師範學院諮商與教育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聖薇
2002 中輟與家庭-台東市三個原住民國中女生的個案研究。台東師範學院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國樞
1986 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理學刊28(1):7-28。
楊妙芬
1995 單親兒童非理性信念、父母管教態度、自我概念與人際關係之研究。屏東師院學報8:71-110。
楊文貴
2001 描繪一幅自主學習的圖像 ~ 種籽學苑六年級畢業製作課程之研究。國立台北師範學院課程與教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彭淑華
1997 暫時性疼痛— 論家庭內體罰與身體虐待之關係。青少年兒童福利學刊19:61-68。中華民國青少年兒童福利學會暨台北市分會。
趙小玲
1998 國小學童所知覺的家庭暴力與行為問題的關連之研究。台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仁藝
2001 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惕君
2001 國小單親學童對父母離異經驗之敘說-現實與繪本之間。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美惠
2000 台灣的單親家庭與其貧窮原因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斌雄、丘其謙、石磊、陳清清
1965 秀姑巒阿美族的社會組識。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8。台北:中研院。
劉寶
2003 桃園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管教態度、成就動機與學習壓力相關之研究。國立新竹師範學院輔導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
歐陽誠
2002 高雄市單親家庭住宅相關社會福利需求之調查研究。國立中山大學公共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俊傑
1993 小琉球假性單親與隔代教養。國教天地10(154):86-90
蔡淑霞
2003 單親父母共依附對其青少年子女教養態度及共依附影響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碩士論文。
蔡惠華
2000年台閩地區戶口及住宅普查之弱勢族群探究-單親家庭、原住民族群及老年人口概況。國立政治大學統計學系碩士論文。
蔡敏玲
2001 教育質性研究報告的書寫:我在紀實與虛構之間的認真與想像。國立台北師範學院學報14:233-260。
蔡典謨
1996 資優生親職教育—透過家庭影響提高孩子的成就。國立教育資料館教育資料集刊21:301-317。
鄭麗珍
1988 低收入戶單親女性家長的角色負荷和社會支持網路之相關研究。東吳大學社會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女性單親家庭的資產累積與世代傳遞過程,台大社會工作學刊1:111-148
鄭玉秀
2004 從婆媳互動看台灣中產階層婦女覺知的家庭圖像。高雄醫學大學護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宏昇
2000 國小學童因應父母不當管教之歷程研究 。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玉粉
1994 花蓮縣原住民、非原住民國小學童學適應與自我觀念之比較研究。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薛承泰、劉美惠
1998 單親家庭研究在台灣。社區發展季刊84:31-38。
薛承泰
1996 台灣地區單親戶的數量、分布與特性:以1990年普查為例。人口學刊17:1-30。
謝佩均
2001 原住民國小高低學業成就生學習適應之比較。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品蘭
1992 單親家庭親子關係與生活適應之分析研究--以離婚分居家庭為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
謝麗紅
1990 多重模式團體諮商對父母離兒童家庭關係信念、自觀念及行為困擾輔導效果之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文。
藍三印
1993 單親家庭定義與類型。載於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編,單親家庭輔導個案研究報告5:1-5。台北:台北市教師研習中心。
簡文元
1998 原住民家庭教育現況探討。臺灣教育576:45-49。
羅一萍
1996 父母的傳統性、現代性、管教方式與兒童的創造力相關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初等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譚光鼎
1998 族群關係與教育:花蓮師院學報7: 256-288。
2002 原住民學生適應與流失問題~新竹縣原住民學生的探究。原住民教育季刊27:45-67。
饒志堅、賴秀玲、蔡惠華、王玉珍
2003 我國性別統計及婦女生活地位之國際比較研究。統計專題研究報告:行政院主計處。
(三)網路資源
內政部統計通報
2004 九十三年第二十九週內政統計通報(我國離婚者按結婚年數統計)網路資源,http://www.moi.gov.tw/stat/,2005年11月12。
內政部戶政司
1.4-現住原住民人數 The Aborigines。網路資源,http://sowf.moi.gov.tw/stat/month/m1-04.xls,200年3月16日。
台北市政府
2004 台北市年鑑2004。網路資源,http://www.taipei.gov.tw/cgi-bin/SM_themePro?page=437d98d0&break=2&theme=yearbook&OnPreview=0,2006年3月20日。
行政院主計處
離婚、分居或喪偶者目前最煩惱之事情。網路資源,http://www129.tpg.gov.tw/mbas/society/life-91/pdf-2/t5-9(cd).pdf,2006年1月12日。
2004 性別統計指標-臺灣地區失業率按年齡、教育程度與婚姻狀況分。網路資源,http://eng.stat.gov.tw/public/data/dgbas04/bc4/性別統計指標.XLS#性別統計指標!a270:a306 ,2005年11月29日。
行政院原住民族委員會
2004 93學年度 高中職以下學校低收入戶、隔代教養、依親教養及單親家庭學生數統計 載於 http://cip.cpc.org.tw/93table/app14.xls查尋日期:2006/3/20
93學年度 高中職以下學校全體與原住民學生單親家庭原因統計。網路資源,http://cip.cpc.org.tw/93table/app15.xls,2006年3月20日。
邱南昌
不打不成器?別讓不當管教變家暴!網路資源,http://www.enfamama.com.tw/stage4/mamabox/s4baby02_97.asp,2005年11月29日。
林崇德
2004 關於創造性學習的特徵。網路資源,
http://202.108.249.200/education/20041208/100562.shtml,2005年12月03日。
徐佳青
2000 兩千年婦女人權報告,女性電子報,第75期。網路資源,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light/light73-5.htm,2005年11月29日。
莊金國
2005 庇護農場 南島舞集新夢土。新台灣,第490期。網路資源,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period=490&bulletinid=22509,2005年11月29日。
鄭麗珍
2001 年第六屆全國婦女國是國議,「卡苦也是阮一人」-論單親家庭經濟安全。網路資源,http://taiwan.yam.org.tw/nwc/nwc6/safe/09.htm,2005年11月16日。
(四)其它
A. S. Reber
2003 心理學詞典。李伯黍等譯。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頁.136。
John Muncie,Margaret Wetherell,Rudi Dallos & Allan Cochrance
2003 家庭社會學。洪慧芬、胡志強、陳素秋譯。台北:韋伯出版。
John Bradshow
1993 家庭會傷人-自我重生的新契機。鄭玉英、趙家玉譯。台北:張老師。
Lincoln, Y. S., & Guba, E. G.
1985 Naturalistic Inquiry. London:Sage Publication.Marilyn Ihinger-Tallman & Kay Pasley
1999 再婚。王慧玲譯。台北市:揚智出版。
Michael Quinn Patton
1995 質的評鑑與研究(Qualitative Evaluation and Research Methods)。吳芝儀、李奉儒譯。台北:桂冠圖書公司
Mrary Ann Lamanna & Agnes Riedmann
1984 婚姻興家庭。李紹嶸、蔡文輝譯。台北:巨流出版。
Patrick C. Mckenry, Sharon J. Price
2004 家庭壓力。鄭維瑄、楊康臨、黃郁婷譯。台北:五南出版。
Ross A. Thompson & Paul R. Amato
2002 後離婚的家庭。江淑琳譯。台北:韋伯出版。
Richard J.Gelles & Clarire Pedrick Cornell
1996 家庭暴力。劉秀娟譯。台北:揚智出版。
Sharon J. Price & Patrick C. Mckenry
1997 離婚。徐蓮蔭譯。台北:揚智出版。
Virginia M. Satir
1983 家庭如何塑造人。吳就君、陳美俐、陳韺譯。台北,時報書系。
Virginia M. Satir
2001 新家庭如何塑造人。吳就君譯。台北,張老師出版。
一、西文部分
Carey,M. A.
1994 The group effect in focus group:Planning ,implementing,and interpreting focus group research. In J. M. Morse (Ed.). Criticalissues in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Pp .225-241. Thousand Oaks,CA:Sage.)
Hetherington, E. M., Cox, M. & Cox, R.
1978 The aftermath divorce.In J. H. Stevens & M., Mathew (Eds.)﹐Mother/ Child relationships .Pp.149-176.
Mackinnon-Lewis, C., Rabiner,D., & Starnes,R.
1999 Predicting boys’social acceptance and aggression:The role of mother-child interactions and boys beliefs about peers. Developmental Psychology,35(3),632-639.
Mendes, Helen A.
1979 Single-parent families: A typology of life-styles. Social Work, 24, 193-200.
Stake, Robert E.
1995 The art of case study research. CA: Sage.
Talor, S. J., & Bogdon, R.
1984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The Search Methods(2nd ed.).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Woodworth, R. S.
1997 I like being safe and loved: words and pictures on life with grandma and grandpa from children being raised by their grandparents. American Association of Retired Persons, Washington, DC.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401044).
電子全文
國圖紙本論文
推文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文
網路書籤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網路書籤
推薦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推薦
評分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評分
引用網址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引用網址
轉寄
當script無法執行時可按︰
轉寄
top
相關論文
相關期刊
熱門點閱論文
1.
原住民學童隔代教養與學業優異影響因素之研究
2.
我愛數學─兩位排灣族學童的數學世界
3.
單親家庭兒童之生活壓力、社會支持與生活適應之研究
4.
在困局中活出希望:既是現象學,也是自我敘說之家意義探究
5.
媒體對年輕世代與社會運動影響的研究
6.
認同與主體:都市叢林中以校為家的原住民學生生活探究
無相關期刊
1.
都市原住民學童族群認同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關係研究
2.
高學業成就原住民兒童家庭因素之分析--以巴拉腦社區為例
3.
原住民學生多元才能探尋模式之研究
4.
二位排灣族傑出原住民的生命史研究
5.
原住民阿美族婚姻感受與共親職之探討--以台北縣市為例
6.
新竹縣尖石鄉國小原住民學生休閒參與、休閒態度與休閒需求之探討研究
7.
山地原住民無菸家庭之初探性研究—以南投縣仁愛鄉為例
8.
高學業成就之平地原住民學生家長教育價值觀及親師互動之研究
9.
原住民數學低成就學生數學問題解題分析之研究
10.
臺灣及紐西蘭原住民傳統幼童教育之比較研究
11.
布農部落中白領階級原住民之生活經驗探究
12.
都會區原住民青少年憂鬱症狀之縱貫性研究
13.
鼓樂教學對低成就原住民學童學習動機影響之研究
14.
苗栗縣原住民國小原住民教師對實施原住民民族教育課程的態度之研究
15.
生涯覺察教育方案對國小都市原住民學童生涯覺察能力與生涯抱負影響之實驗研究
簡易查詢
|
進階查詢
|
熱門排行
|
我的研究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