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臺灣博碩士論文加值系統

(44.201.72.250) 您好!臺灣時間:2023/09/25 00:26
字體大小: 字級放大   字級縮小   預設字形  
回查詢結果 :::

詳目顯示

: 
twitterline
研究生:林巧蕾
研究生(外文):LIN CHIAO LEI
論文名稱:神話與奇幻之間—《威尼斯三部曲》之神話再現
論文名稱(外文):Between the Myth and Fantasy: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Myth in Trilogy of Venice
指導教授:張子樟張子樟引用關係
學位類別:碩士
校院名稱:國立臺東大學
系所名稱:兒童文學研究所
學門:人文學門
學類:其他語文學類
論文種類:學術論文
論文出版年:2006
畢業學年度:94
語文別:中文
論文頁數:100
中文關鍵詞:奇幻文學神話威尼斯
相關次數:
  • 被引用被引用:11
  • 點閱點閱:1588
  • 評分評分:
  • 下載下載:565
  • 收藏至我的研究室書目清單書目收藏:4
奇幻文學以神話原型為基礎,支撐起奇幻世界的一片天,超脫現實的想像,揮灑自如。同樣地,科學幻想也源於神話幻想,神話將原始思維引導到科學思維乃至科學。
在凱‧麥爾的《威尼斯三部曲》中,研究者發現了神話的遺跡,作者引用埃及、希臘羅馬神話以及聖經故事開拓了自己的新神話。凱‧麥爾在神話、歷史、傳說的研究與學識,讓他有取之不竭的創作元素與想像。創造出擁有水后、魔鏡、人魚、飛天石獅的魔幻威尼斯。除此之外,還打造出有別於一般認知的地獄景象與黑暗主宰。透過主角梅勒的魔幻冒險,隨著空間與場景的轉換,一步步邁向成長與啟蒙之路。
本研究一開始先探討神話與奇幻文學之間的關係,並針對文本中的神話,對照原生神話與改寫的部分做比較與分析;另外就文本中魔幻情節、特殊角色與第二場景的部份再做深入的探究。
研究者最後在結論部分,就改寫神話對文化意涵及讀者的影響力作進一步的分析,新舊神話之間應有明確區分的需要。其次,針對魔法的創作,作者必須掌握特定的元素與要件,才能創作出具有獨創性、令人耳目一新的魔法。最後,將神話、魔法與科學三者之間的關係作探討,這三者並非全然的平行沒有交集,因為神話與魔法的啟迪,讓科學研究有更多題材與動力。
The Fantasy literature is based on the myth, detaching from the reality and freely exploring a fantastic world. Similarly, scientific illusions come from the mythical illusions. The mythology guides primitive thoughts to the scientific thinking and even to the science.
In the “Trilogy of Venice” by Kai Meyer, the researcher has found the vestige of the myth. The author has quoted from myths of Egypt, myths of Greece and Rome Greek and the stories of the Holy Bible to open up his own mythological work. With the knowledge and study on the mythology, the history and the legends, Kai Meyer has inexhaustible imaginations and ideas for his work, creating a magical Venice world consisting of the aqua queen, the magical mirror, the mermaid, and the flying stone lion. In addition, he creates different scenes of the Hell and the evil ruler which people are not familiar with. With the conversions of the spaces and scenes, the protagonist, Meiler takes the path to the initiation and the maturity through his magical adventure.
At first, the research treat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myth and the fantasy literature, and then makes a comparison and analysis of the original myths and the adapted myths of the researching text. Besides, the researcher makes a further study on the magical plots, special characters and the imaginary world of the text.
In the conclusion, the researcher makes a further analysis on how rewriting mythologies influence the cultural meanings and readers and finds that it is necessary to clearly distinguish between the new and old mythologies. Secondly, the author must grasp the specific elements and therefore create the original magic which makes people surprised . Finally, the researcher probes into the relationship among the mythology, the magic and the science and finds that there are more subjects and motives for the study of the science because of the inspirations of the mythology and the magic.
第壹章、 緒論
第一節、神話與現代幻想………………………………………01
第二節、凱‧邁爾的魔幻寫實…………………………………04
第三節、魔幻冒險之旅…………………………………………06

第貳章、 神話的風華再現
第一節、奇幻文學的源頭………………………………………10
第二節、奇幻文學中的神話再現………………………………13
第三節、英雄的冒險歷程………………………………………17

第參章、 魔幻情節與角色分析
第一節、魔幻與寫實的融合……………………………………27
第二節、特殊角色………………………………………………33
第三節、怪物大搜奇……………………………………………45
第四節、另類神祇………………………………………………55

第肆章、 魔幻之境
第一節、魔幻之都………………………………………………66
第二節、地獄與黑暗世界………………………………………71
第三節、鏡中境…………………………………………………77

第伍章、 結論
第一節、再現「真」章…………………………………………85
第二節、魔力點子………………………………………………88
第三節、神話與科學之間………………………………………91

參考書目………………………………………………………………95
一、研究文本
Kai Meyer(凱‧麥爾)。劉興華譯。《水后》(Die Fließende Königin)&《石光》(Das Steinerne Licht)&《玻璃字》(Das Gläserne Wort)。台北市:允晨文化。2003年。

二、參考文本
Barrie, James Matthew(詹姆斯.巴利)著。辛一立譯。《彼得潘》(Peter Pan and Wendy)。台北市:晨星。2003年。
Carroll, Lewis(路易斯.卡洛爾)著。林望陽譯。《鏡中奇緣》(Through the looking-glass : and what Alice found there)。臺北市:小知堂。2001年。
Funke, Cornelia(柯奈莉亞.馮克)著。劉興華譯。《神偷》(上)(下)。台北市:允晨文化。2002年。
Le Guin, Ursula K.(娥蘇拉‧勒瑰恩)著。蔡美玲譯。《地海古墓》(The Tombs of Atuan)。台北市:謬思。2002年。
Lewis, C.S.(C.S.路易斯)著。彭倩文譯。《獅子‧女巫‧魔衣櫥》(The Lion, the Witch, and the Wardrobe)。臺北市:大田。2002年。
MacDonald, George(喬治.麥克唐納)著。王曉陽等譯。《北風的背後》(At the Back of the North Wind)。台北市:正中書局。2003年。
Nesbit, E.(E.奈士比特)著。李俊秀譯。《許願精靈》。臺北市:東方。1997年。
Pullman, Philip(菲力普.普曼)著。王晶譯。《琥珀望遠鏡》(上)(下)(The Amber Spyglass)。台北市:謬思。2002年。
Rowling, J. K. (J. K. 羅琳)著。彭倩文譯。《哈利波特:神秘的魔法石》(Harry Potter and the Sorcerer's Stone)。台北市:皇冠。2000年。
Tolkien, J.R.R.(J.R.R.托爾金)著。朱學恆譯。《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台北市:聯經。2001年。

三、中文參考書籍
(一)原著
方祖燊著。《小說結構》。台北巿:東大。1995。
林文寶‧徐守濤‧陳正治‧蔡尚志合著。《兒童文學》。台北市:五南。1996年。
張子樟。《少年小說大家讀》。台北市:天衛文化。2000年。
——。《寫實與幻想》。台北市:國語日報。2001年。
——。《回顧中的省思—少年小說論述及其他》。澎湖縣:澎湖文化局。2002年。
——。《閱讀與觀察—青少年文學的檢視》。台北市:萬卷樓。2005年。
張清榮。《少年小說研究》。台北市:萬卷樓。2002年。
傅林統。《兒童文學的思想與技巧》。永和市:富春。1998年。
——。《美麗的水鏡—從多方為深究童話的創作和改寫》。桃園縣立文化中心。1996年。
彭懿。《世界幻想兒童文學導論》。台北市:天衛文化。1998年。
蒲慕州。《法老的國度-古埃及文化史》。台北市:麥田。2001年。
蕭兵。《神話學引論》。台北市:文津。2001年。
顏海英。《守望和諧-探尋古埃及文明》。台北縣:世潮。2000年。

(二)編著
黃晨淳主編。《埃及神話故事》。台中市:好讀。2002年。

(三)譯著
Agnese, Giorgio(喬治歐‧阿格尼斯)&Maurizio Re(毛利西奧‧雷)著。廖素珊,麥慧芬譯。《古埃及大觀》(Ancient Egypt: art and archaeology in the land of the pharaophs)。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2003年。
Andersen, H.C.(安徒生)著。葉君健譯。《安徒生故事全集四之四》台北市:遠流。2002年。
Campbell, Joseph(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 )。台北市:立緒文化。1997年。
——。朱侃如譯。《神話》(The Power of Myth)。台北市:立緒文化。1995年。
——。李子寧譯。《神話的智慧—時空變遷中的神話》(上)(Transformations of Myth Through Time)。台北市:立緒文化。1996年。
Colbert, David(大衛‧寇伯特)著。鍾友珊譯。《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台北市:貓頭鷹。2002年。
Dante, Alighieri(但丁‧阿里蓋利)著。王維克譯。《神曲的故事—地獄篇》。台北市:志文。1997年。
——。《神曲的故事—淨界篇》。台北市:志文。1997年。
Duriez, Colin(柯林.杜瑞茲)著。褚耐安譯。《聖經、魔戒與奇幻宗師》(Tolkien and C.S.Lewis: Gift of Friendship)。台北市:啟示。2004年。
Gallimard-Jeunesse著。羅竹茜譯。《威尼斯》(Venise)。台北市:貓頭鷹。1984年。
Hamilton, Edith(赫米爾敦)著。宋碧雲譯。《希臘羅馬神話故事》。台北市:志文。1998年。
Hazard, Paul(保羅‧亞哲爾)著。傅林統譯。《書‧兒童‧成人》。台北市:富春。2003年。
Highfield, Roger(羅傑‧海菲德)著。王柏鴻,吳國欽譯。《哈利波特的魔法與科學》。台北市:時報文化。2003年。
Ingpen Robert(羅伯英潘)著。張琰譯。《奇靈精怪》。台北市:格林。2002年。
Levi-Strauss, Claude(李維斯陀)著。楊德睿譯。《神話與意義》(Myth and Meaning)。台北市:麥田。2001年。
Melchior-Bonnet, Sabine (莎比乃‧梅爾楚鮑乃)著。余淑娟譯。《鏡子》(Histoire du Miroir)。台北市:藍鯨。2002年。
Milton, John(米爾頓)著。楊耐冬譯。《失樂園》(Paradise Lost)。台北市:志文。1997年。
Morris, Jan(珍‧莫里斯)著。鄭明華譯。《威尼斯》。台北市:馬可孛羅文化。2003年。
Nodelman, Perry(培利‧諾德曼)著。劉鳳芯譯。《閱讀兒童文學的樂趣》(The Pleasures of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市:天衛文化。2000年。
Philippe de la Cotardiere(菲利普.德.拉.寇塔迪耶)等著。陳姿穎等譯。《從科學到想像》(Jules Verne:De La Science a L’imaginaire)。台北市:邊城。2006年。
Schwab, Gustav(古斯塔夫.史瓦西)著。陳德中譯。《希臘神話故事》(Gods and Heroes of Ancient Greece)。台北市:好讀。2004年。
Smith,Lilian H.(李利安‧H‧史密斯)著。傅林統編譯。《歡欣歲月》。台北市:富春。1999年。
Townsend, John Rowe(約翰‧洛威‧湯森)著。謝瑤玲譯。《英語兒童文學史綱》(Written for Children:An outline of English-Language Children’s Literature)。台北市:天衛文化。2003年。
White, Michael (麥可‧懷特) 著。莊安琪譯。《托爾金傳》(Tolkien a Biography)。台北市:聯經。2002年。
七會 靜著。蕭志強譯。《哈利波特魔法解密書》。台北市:世茂。2002年。
作家文摘出版編輯部。林以舜譯。《奇幻文學寫作的十堂課》。台北市:奇幻基地。2003年。

(四)報紙、期刊文獻
奇幻戰隊編。《奇幻魔法總動員》。台北市:奇幻基地。2002年。
張子樟〈名著繪本化與少年小說童話化--少年小說漫談之一〉。《民生報》。2004年4月11日。少年兒童版。

四、學位論文
林宛宜。《從少年小說中的死亡談啟蒙》。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范富玲。《尋找鏡魔——少兒文學中的鏡子現象》。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姜天陸著。《少年小說戰爭主題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陳慧鎂著。《尋家而離家的旅程——小說中時空穿梭關係與家的意涵》。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
葉虹彣。《麥克.安迪之《說不完的故事》中的第二世界場景架構與追尋過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謝淑鳳。《少年小說死亡主題之研究》。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3年。
關凱玲。《奇幻文學的探索旅程——以《黑暗元素》三部曲為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4年。

五、網路資源
http://www.meyer.com(2005年12月24日)
http://www.buchkritik.at/autoren/k meyer.htm(2005年12月26日)
http://www.thebookseller.com(2005年12月27日)
http://www.heryin.com/mono_2005-2.htm(2006年2月18日)
http://www.helzone.com/vbb/printthread.php?t=27206(2006年2月18日)
http://www.globetown.net/~tblnwieio_vill/Library.htm(2006年2月18日)
http://angelcity.idv.tw/world/world1.htm(2006年3月2日)
http://gb2.chinabroadcast.cn/770/2003-9-1/72@293899.htm(2006年3月6日)
http://www.chineseministries.com/books/life2.htm(2006年3月19日)
http://www.5877.com.tw/top/top-34b1.htm(2006年7月1日)
QRCODE
 
 
 
 
 
                                                                                                                                                                                                                                                                                                                                                                                                               
第一頁 上一頁 下一頁 最後一頁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