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書目
一、研究文本
Asimov, Isaac(以撒‧艾西莫夫)著。姜慶堯譯。《鋼穴》(上)(下)(The Caves of Steel)。台北:英文漢聲。1995。
二、對照文本
(一)原著
張系國著。《地》。台北:純文學。1973。
(二)編著
向鴻全主編。《臺灣科幻小說選》。台北:二魚文化。2003。
(三)譯著(依英文字母先後順序排列)
1.Asimov, Isaac(以撒‧艾西莫夫)& Silverberg, Robert(席維伯格)著。葉李華譯。《正子人》(The Positronic Man)。台北:天下。2000。
2.Asimov, Isaac(以撒‧艾西莫夫)著。姜慶堯譯。《裸陽(上)》、《裸陽(下)》(The Naked Sun)。台北:英文漢聲。1996。
3.______。姜慶堯譯。《曙光中的機器人》(上)(中)(下)(The Robots of Dawn)。台北:英文漢聲。1996。
4.______。葉李華譯。《基地邊緣》(上)(中)(下)(Foundation’s Edge)。台北:英文漢聲。1996。
5.Atwood, Margaret(瑪格麗特.愛特武)著。韋清綺、袁霞譯。,《末世男女》(Oryx and Crake)。台北:天培。2004年。
6.Bradbury, Ray(巴比利)著。于而彥譯。《華氏451度》(Fahrentheit 451)。台北:皇冠。1996。
7.Burgess, Anthony(安東尼.伯吉斯)。王之光譯。《發條橘子》(A Clockwork Orange)。台北:臉譜。2003。
8.Clarke, Arthur C.(亞瑟‧克拉克)著。鍾慧元、葉李華譯。《童年末日》(Childhood’s End)。台北:天下。2000。
9.Dick, Philip K.(菲利普.狄克)著。洪凌譯。《銀翼殺手》(Blade Runner)。台北:一方。2004。
10.Dostoevsky, F.(杜斯妥也夫斯基)著。孟祥森譯。《地下室手記》(Notes From Underground)。台北:桂冠。1994。
11. Huxley, A.L.(阿道斯‧赫胥黎)著。李黎、薛人望譯。。《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台北:志文。2001。
12.Le Guin, Ursula K.(娥蘇拉.勒瑰恩)著。黃涵榆譯。《一無所有》(The Dispossessed)。台北:繆思。2005。
13.Lowry, Lois(露薏絲.勞瑞)著。鄭榮珍譯。《記憶傳授人》(The Giver)。台北:台灣東方出版社。2002。
14.More, Thomas(湯瑪斯.摩爾)著。戴鎦齡譯。《烏托邦》(Utopia)。台北:志文。2000年。
15.Orwell, George(喬治.歐威爾)。董樂山譯。《一九八四》(1984)。台北:志文。2001年。
16.Skinner, B. F.(史基納)著。蘇元良譯。《桃源二村》(Walden Two)。台北:張老師出版社。1992年。
17.Wells, Herbert George(威爾斯)著。章燕譯。《時間機器》(The Time Machine)。中和:棉花田。1995年。
三、理論專書
(一)原著(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建元著。《文化後人類:從人機複合到數位生活》。台北:書林。2003。
2.呂應鐘、吳岩著。《科幻文學概論》。台北:五南。2001。
3.李元璋。《活讀柏拉圖理想國》。台北:學富文化。2004。
4.洪凌著。《魔鬼筆記—科幻、魔幻、恐怖、怪胎文本的混血論述》。台北:萬象。1996。
5.洪凌著。《魔道御書房》。台北:蓋亞。2005。
6.華玉洪著。《生存的沈思──當代科技進步與全球性問題》。台北:淑馨。1995。
7.廖炳惠。《關鍵詞200》。台北:麥田出版。2003年。
8.劉魁著。《後現代科學觀》。台北:揚智。1998。
9.蔣勳著。《西洋美術史》。台北:東華。2004。
10.蘇健華著。《科技未來與人類社會:從cyborg概念出發》。嘉義縣:南華大學社會學研究所。2003。
(二)編著
1.葉李華主編。《科幻研究學術論文集》。新竹:國立交通大學。2004。
2.臉譜編輯小組編製。《偵探蒐藏誌》。台北:臉譜出版。2005。
(三)譯著
1.Asimov, Isaac(以撒.艾西莫夫)著。蔡承志譯。《你要不要被複製?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一)》。(The Roving Mind)台北:貓頭鷹。2001。
2.______。王原賢譯。《暴龍處方: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二)》(The Tyrannosaurus Prescription)。台北:貓頭鷹。2001。
3.______。葛茂豐譯。《竄改基因:艾西莫夫科普開講(三)》(Past, Present and Future)。台北:貓頭鷹。2003。
4.Bauman, Zygmunt(鮑曼)著。張君玫譯。《全球化──對人類的深遠影響》(Globalization──The Human Consequences)。台北:群學。2003。
5.Brooks, Rodney A.(羅德尼.布魯克斯)著。蔡承志譯。《我們都是機器人──人機合一的大時代》(Flesh and Machines:How Robots Will Change Us》。台北:究竟。2003。
6.Campbell, Joseph(喬瑟夫.坎伯)著。朱侃如譯。《千面英雄》(The Hero with A Thousand Faces)。台北:立緒。2005。
7.Fukuyama, Francis(法蘭西斯.福山)著。杜默譯。《後人類未來》(Our Posthuman Future)。台北:時報。2002。
8.Huxley, A.L.(阿道斯‧赫胥黎)著。蔡伸章譯。《再訪美麗新世界》(Brave New World Revisited)。台北:志文。1977。
9.Kolata, Gina(吉娜‧科拉塔)著。洪蘭譯。《基因複製──從複製羊桃麗看人類的未來》(Clone: The Road to Dolly and the Path Ahead)。台北:遠流。1998。
10.Lovelock, James E.(洛夫洛克)著。金恒鑣譯。《蓋婭,大地之母》(GAIA: A New Look at Life on Earth)。台北:天下文化。1994。
11.Moravec, Hans(漢斯.摩拉維克)著。韓定中、劉倩娟譯。《機器人:有機器邁向超越人類心智之路》(Robot: Mere Machine to Transcendent Mind)。台北:臺灣商務。2004。
12.Postman, Neil(尼爾.波斯曼)著。吳韻儀譯。《通往未來的過去》(Building A Bridge to the Eighteenth Century)。台北:臺灣商務印書館。2000。
13.Rees, Martin(芮斯)著。丘宏義譯。《時終》(Our Final Hour)。台北:大塊文化。2005。
14.Seabrook, Jeremy(傑若米.希布魯克)著。譚天譯。,《階級──揭穿社會標籤迷思》(Class, Caste and Hierarchies)。台北:書林。2002。
15.Stock, Gregory(格里高里.史達克)著。程嘉安譯。《前進未來》(Metaman)。台北:書華。1997。
16.Wilson, David A.著。《未來史》(The History of The Future)。台北:閱讀地球。2005。
四、學位論文
1.陳愫儀。《少年科幻版圖初探----一九四八年以來台灣地區出版之中長篇少年科幻小說研究》。私立東海大學中國文學系碩士論文。1999年6月。2.傅吉毅。《台灣科幻小說的文化考察(1968-2001)》。國立中央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2年6月。3.劉美瑤。《烏托邦的幻滅-談《記憶傳授人》的制約與覺醒》。國立台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4.戴柔秀。《虛擬未來----科幻電影之敘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五、期刊文獻
(一)原著(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序)
1.王建元。〈當代台灣科幻小說中的都市空間〉。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頁233-264。1995年11月。
2.______。〈景觀文化‧科幻電影機械人‧性別政治〉。《幼獅文藝》第517期。頁23-26。1997年1月。
3.______。〈一次科幻的時空之旅〉。《幼獅文藝》第526期。頁68-73。1997年10月。
4.李逆熵。〈科幻中的科學〉。《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101-106。1998年2月。5.李建會。〈人工生命──電腦與生物學的相遇〉。《科學月刊》第394期。頁880-884。2002年10月。6.林燿德。〈台灣當代科幻文學〉。《幼獅文藝》第475期。頁42-48。1993年7月。7.______。〈台灣當代科幻文學(下)〉。《幼獅文藝》第476期。頁44-47。1993年8月。
8.金濤。〈科幻的科普功能〉。《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110-112。1998年2月。9.洪凌、紀大偉。〈當代台灣科幻小說的都會冷酷異境〉。鄭明娳主編。《當代台灣都市文學論》。台北:時報文化。頁267-286。1995年11月。
10.范盛泓。〈科幻創作與生物科學〉。《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107-109。1998年2月。11.威兮。〈艾西莫夫:科幻國度的世紀大蓋仙〉。《幻象》。1992年9月。頁164。
12.陳超明。〈談談科幻小說—傳統或異類〉。《幼獅文藝》,1992年12月。13.張子樟。〈複製人的悲歌〉。Farmer, Nancy(南茜.法墨)。劉喬譯。《蠍子之家(上)》(The House of the Scorpion)。台北:台灣東方。頁4-9。2003年。
14.張之傑。〈科學與科幻專輯〉。《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96-98。1998年2月。
15.張系國。〈張系國談艾西莫夫〉。艾西莫夫(Isaac Asimov),姜慶堯譯,《鋼穴》(The Caves of Steel)。台北:英文漢聲。1995年。頁16。
16.張啟疆。〈科學與幻想對寫作的重要性〉。《幼獅文藝》第521期。頁54-57。1997年5月。17.張國慶。〈資本主義與「他人」的概念:當代科幻電影的社會意涵〉。《中外文學》第264期。頁196-206。1994年5月。18.張惠娟。〈從女性烏托邦到女性電腦叛客-兼論皮兒西〉。《中外文學》(1999年9月)。頁126-142。19.許家偉。〈我,是人 還是機器人?〉。《科學月刊》第417卷。頁704-709。2004年9月。20.______。〈越來越像人的機器人〉。《科學月刊》第417卷。頁706-7。2004年9月。
21.黃海。〈科幻小說答客問〉。《文訊》第26期。頁141-146。1986年10月。22.____。〈由科幻、童話精神到二十一世紀的文學〉。《文訊》第133期。頁7-11。1996年11月。
23.____。〈科幻的科學預言〉。《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113-117。1998年2月。
24.____。〈科幻與二十一世紀〉。《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118-122。1998年2月。
25.____。〈中文科幻百年‧文學迷思〉。《幼獅文藝》第614期。頁96-104。2005年2月。
26.葉李華。〈昨日、今日與明日〉。《科學發展》第349期。頁83-84。2002年1月。
27.____。〈開宗明義論科幻〉。《科學月刊》第29卷第2期。頁99-100。1998年2月。
(二)譯著
1.Le Guin, Ursula K.(勒官)。馬耀民譯。〈美國科幻與他者〉(American SF and the Other)。《中外文學》第264期。頁65-67。1994年5月。
六、網路資源(依著者姓氏筆劃排序)
1. 李偉才。〈超人的孤寂〉。http://www.sd-online.com/big5/ttt2/www1/ novels/science /chaoren/chaoren07.html (2006年2月10日)。
2.科科報編輯小組,〈車諾比核災20週年〉,科幻科學報第318期,網站:http://enews.url.com.tw//archiveRead.asp?scheid=37816 (2006年7月5日)。
3.葉李華。〈海萊因(Robert Anson Heinlein)的生平與著作〉。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yeh0011.htm (2005年12月28日)。
4.______。〈機器人的科與幻〉。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robo_1.htm(2006年1月22日)。
5.______。〈你可以不像人〉。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robo_1.htm(2006年1月22日)。
6.______。〈現代機器人故事之父〉。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robo_1.htm(2006年1月22日)。
7.______。〈機器人類知多少〉。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robo_1.htm(2006年1月22日)。
8.______。〈歷史上的明天〉。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yeh/robo_1.htm(2006年1月22日)。
9.______。〈機器人的過去、現在與未來〉。葉李華個人網站:http://sf.nctu.edu.tw/ yeh/robot_pastnowfuture.htm(2006年1月30)。
10.______。〈開宗明義論科幻〉。http://book.tngs.tn.edu.tw/database/scientieic/ content/1998/00020338/0005.htm(2006年8月8日)。
11.劉小楓,《浪漫‧哲學‧詩》,(台北:風雲,1990年),緒論:第一節,網站:http://140.112.2.84/~fchsu/Lao-Chuang-Lecture/discuss_12/references/Romanticism.html(2006年7月6日)。